听老周解读高善文解读的中国经济 |
送交者: 2024年12月22日08:27:15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湮灭之城 题目看着有点绕,但中国经济就是要把你绕进去,让你看不明白。 高善文,1971年生人,中国经济学家,北大电子学系理学学士,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经济学博士。曾在宾大沃顿商学院进修。先后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光大证券,现任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人民网曾评说:高善文的研究报告能够影响短期的大盘涨跌。 他在12月3日的一个公开论坛上发表演讲,结论就是四个字:凛冬将至! 几天后,他的社交账号被封杀。 2018年高善文曾说:“年轻人,可以洗洗睡了。” 结果一语成谶! 他的讲演尽管相对大胆,但仍像是在迷雾掩盖当中,虽然结论惊悚,但想要看清其中的逻辑链条,尚需专业人士予以解读,网络自媒体老周,便是解读得十分精彩的一位。他运用高善文的20张图,对他的讲演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解读,听罢受益匪浅。 首先,在一片“畅想中国经济光明论”的大环境之下,中国经济怎么就衰退了呢? 官方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经济从2018年开始转型,从之前的以债务和房地产推动经济,转型为以高科技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所以,这不过是转型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阵痛期罢了。 真的吗? 高善文首先用数据论证,这不是事实,衰退与经济转型无关! 下表将中国所有上市公司(包括港股和美国中概股)按照行业分成了三类:
既然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依靠政府推动的,那么划分就按照政府对该行业的支持力度来划分。 所谓支持,就是国家在政策上支持和引导的、提供大量补贴的行业。 所谓限制:就是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政府不希望再继续发展的,故而在政策上予以限制和强管控的。 所谓中性:就是不支持,也不限制。 下图为过去8年来,3类公司总营收分别占全部上市公司总营收的比例: 图中可见,2019—2020年是转折点,政府影响明显,但中性企业却几乎不受影响。 但是,上图只是营收和市值比重百分比,不是绝对值。而比重是则此消彼长的,你多了,他就少了。 再看中性行业的总营收增速: 中性企业尽管市场占比没有什么变化,但实际上在过去7年,剔除2020-2021年疫情的特殊时段,中型企业的营收是在不断下滑的。 中性行业的员工总数增速也一样,是不断下滑的: 将这些数据综合起来,结论就是:营收和市值占比完全没有受到经济转型政策影响的中性企业,营业收入和员工数量却在大幅下滑!说明现在的经济数据整体衰退,与经济转型的所谓阵痛期无关! 错觉是,用占比替换了绝对数值! 那么,衰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高善文不敢讲,只说是:因为周期性压力所致。 这实在是一个顾左右而言他的说辞。 这是第一步,要承认问题的确存在,而且衰退与转型无关! 经济,就是不行了! 为什么? 因为中国的消费降级了。 中国如今消费内需的严重不足,已经是政府、学术界、各种统计和调研机构几乎没有任何异议的事实。所以,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主要是哪个群体在消费降级? 下图是疫情前人口老龄化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横轴是不同省份或直辖市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即65岁以下人群的占比。越向右,人口结构越年轻。纵轴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越向上,代表消费越多。 那么,疫情后的情况如何?见下图:
两相对比,在社零整体水平下降的情况下,越年轻的省份消费降级越甚。而老龄化越严重的省份,消费却越不受影响。这极其违反直觉和常态! 按常理,年轻人应该更活跃,更愿意消费才是。相反,老年人则更保守、更愿意存钱才对。可现在倒过来了。 为什么? 因为老一辈的那一代吃到了时代红利,他们很多都有足够和稳定的退休金,房贷还完了,子女也长大了,所以他们对未来并不感到焦虑。 相反,年轻人现在普遍都面对裁员、降薪,再年轻一点的还要面临“毕业即失业”。外卖与网约车趋近饱和等,更如同雪上加霜。 一个人,一旦对未来没有信心,自然就不会再去消费,尤其不会消费那些吃饱之后的东西,也就是仅满足“有效需求”。 对此,公众早有感觉,他们没有那些数据,但他们根据自己的体感归纳出的话非常流行: 整个社会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老年人,死气沉沉的年轻人,和生无可恋的中年人! 房价也是如此。 再看9年来消费者信心指数,数字从2022年开始突然出现断崖式的下降: 为什么疫情之后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未来的信心会出现如此崩溃呢? 因为失业! 高善文指出,中国的城镇失业率数字是有疑点的,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严峻的失业情况。 下图是2018年至今官方的城镇失业率统计数字: 图中可见:除疫情期间失业数字强烈反弹之外,之后的数字的确稳中有降,与疫情之前差不多。 但疑点正在于此!因为失业率与消费者信心指数断崖式下降完全无法匹配!与公众两年来自身的体感,以及普遍感受到的困难和痛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而这种体感,明确体现在大幅度下降的消费和购房数据上。 那么,为什么失业率数据会出现这样的偏差呢? 下图是过去12年来中国城镇就业人员的增长速度:
从图中可知,疫情爆发以来,城镇就业人员曾有一个断崖式的下跌,尽管疫情结束后有一个反弹,但远远没有达到之前所应该达到的水平。 再看下图,从疫情发生后到现在的3年之间,虚线所体现的趋势与实际的就业增长之间的累计缺口是4700万人!也就是说,3年来,有4700万城镇劳动力无法正常找到工作,这才是符合人们实际体感的数据。 那么,这些城镇就业人口都去哪儿了? 请看下图:蓝线是城镇就业人口总量,红线是乡村就业人口总量,乡村就业人口的实际数字比虚线趋势增加了大约4200万人,与城镇失去的就业人口相差不大。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疫情以后,公司破产了,大量的城镇人口失业了,再也找不到工作了,所以返回了老家。他们回家之后,就不再属于城镇失业率的统计范围,所以这4000多万失业人员并没有在城镇失业率的数据中被体现出来! 但是,不体现不代表不对经济造成实质影响。要知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都是依托于城镇化而来的,中国城镇房地产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从农村到城镇里来的人所提供的刚需! 这4000多万人返乡种地,相当于“逆城镇化”,相当于城镇消费力量里少了4000多万人,他们的衣食住行、孩子的教育等等消费,全都消失了。 这才是被官方数字所掩盖的真相! 那么,城镇就业人口少了4700万,乡村多了4200万,还有500万人呢? 这500万人,大概率是退出了劳动市场,完全不工作了。他们要么啃老,要么吃老本,过一天算一天。 要知道,被官方统计为失业人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你必须证明在过去3个月内积极地在找工作,但却找不到。只有这样才会被统计为失业人口。你要是压根儿不找,或者选择躺平,你是不会被算为失业人口的。 更糟糕的是,就算那些还在城镇就业的人当中,他们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安全感也正在急剧恶化中。 下图是全国就业人口当中正在缴纳社保和五险一金的比例。图中蓝色是工伤保险缴纳比例,绿色是公积金,红色是失业保险。从中可以明显看到,从2020年以后,全部三项数据对比正常历史趋势都出现了严重的下降。
通常,只有正规企业才会给你缴纳五险一金,大公司会给你足额缴纳,小的民营企业中,很多只是象征性地按最低标准缴纳。至于那些不正规的企业,或者你只是临时工,根本就没有社保。 综上,目前中国的失业率数据是失真的。过去3年来,中国城镇累积了大量的失业人口,并且那些尚未失业的人群当中,就业保障也正在急剧恶化。这跟疫情后消费者信心以及房地产市场断崖式的下滑是相互呼应的,而且这些下滑都与经济转型无关,完全不具备短期内能够得到复苏的条件。 最后就是,中国的GDP数据注水造假。 面对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衰落,不少人,包括海外华人,总是说:中国GDP每年还维持5%以上的增长,请问世界上有几个国家能够做到?我们都这样了,世界不是更加水深火热吗? 我们姑且不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数字没有可比性。单就说这5%的GDP增长数字。这几年每次官方一公布,看看评论区里老百姓都在说什么?这与他们自身的体感完全不匹配呀! 这里,高善文直接用无懈可击的数据和逻辑链条,彻底证明了中国过去三年来的GDP增长数字是不真实的。 先看下图:纵轴是核心CPI数字,越往上通货膨胀越高,物价越高。横轴是中国经济增长和潜在增长之间的差额,一般被称为产出缺口或产出能力,也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产出能力越大,图中越往右,代表经济越热,即经济上行。这个数字越小,经济越差。
在经济学中,通常认为产出能力跟物价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产出能力越大,即经济越是上行,物价就会越高。反之,经济衰退,物价就会越低。 图中菱形小蓝点是2013年到2019年物价和经济热度之间的交叉点,围绕着这条斜线的小蓝点,可看出产出能力跟物价之间的关系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向左,意味着经济越差,物价越低;向右,意味着经济越热,物价越高,这都很正常。 然而图中有两个点,却完全背离了这个原理,即代表2023年的红色方块和代表2024年的绿色三角,它们背离得十分离谱,甚至达到了2倍甚至3倍方差的水平!红色与绿色所代表的CPI物价是如此之低,分别是0.7和0.4。按照正常的情况,它们正确的位置早已跨出图左边很远了。 该如何解释这种背离呢? 第一种可能是:物价数据是错的;第二种可能是:GDP增长数据是错的。 两者必居其一。 想想看,物价和GDP,哪个数据统计起来更直观,更不容易造假呢? 打个比方,你想调查所在城市的苹果价格,逆只需下楼到你家对面的超市去一看就知道了,甚至都不用下楼,打开手机一查就有。也就是说,物价是一个非常容易获得的数据。甚至你在上海,如果问你杭州苹果的价格,你也大概能推算出来,因为苹果在上海和杭州之间是可以自由流通的。 但如果反过来问你,你家对面那家超市今年一共卖了多少货?总营业额是多少?这并不容易!即使你锲而不舍地打破砂锅问到底,即使超市老板愿意告诉你,你还得相信他没有骗你,还得相信他的账本全都是真实的。这样你才能得到这个超市的GDP。如果再问你,杭州的某家超市今年买了多少货?你能通过你家对面超市的销售额来合理推断杭州的销售额吗?你不能!因为这两个数据之间没有任何可信和必然的联系。 如此说来,在中国的总量统计数据当中,最可信的数据是物价,因为它非常容易获得,抽样就可以,并且数据质量非常高,而且,“各种各样的力量没有必要去操纵它”(高善文语)。事实上,它也很难操纵,因为价格谁都能查,与老百姓的体感有直接联系。 所以图中巨大的背离,究竟是因为物价是假的,还是GDP数字是假的?答案不言自明。 如果你从情感上还是不能够接受,那就再看一组数字,这张图是城镇就业人口和GDP之间的关系。纵轴是GDP增长速度,横轴是城镇就业人口增速。
经济学原理体现了简单的常识和逻辑,经济增长,必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段时间内经济产出越多,工作的人必定更多。所以城镇就业人员的增速与GDP的增速也存在稳定且必然的关系。图中斜线周围的小蓝点代表过去十几年来城镇就业人员增速和GDP增速之间的交叉点。 结果,我们又发现了两个严重偏离正常关系的点,即:代表2022年和2023年的两个红色小圆点。 如此异常的交叉点,仍然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城镇就业人员的增速数字低了,其二是GDP数字高了。 究竟哪个错了?还用问吗?! 除了这两个对比,其他比如消费数据和投资数据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同样出现了类似上面这两个例子的情况,即,疫情之后的关系与疫情之前的十几年的关系,对比出现了严重背离经济学原理的情况。 最后,是高善文真正的杀手锏。 众所周知,中国的房地产是在2021年7、8月份开始出现大幅下滑的,一直到今天都未停止,而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下降是造成中国经济今天这个状况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这是普遍共识,没有争议。 人们普遍认为,无论是从房价数据、交易量数据、开工数据,还是投资数据等等看,2021年中国的确经历了一次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这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说得通的。 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全球各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的经济衰退情况。 比较方法是,计算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前3年和之后3年的经济增速对比差值,比方说泡沫破灭之前3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是10%,破灭之后变成3%,差值就是7个百分点。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是在2021年,所以就计算2022、2023、2024的经济增速与2019、2020、2021年经济增速的差值。 所有国家都是用同样的方式计算的。
由上图可以看到,所有国家在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的3年内,都会经历经济的大幅度下滑,中位数是平均每年下滑3-4个百分点。多的像西班牙,2008年泡沫破灭后平均每年下滑4.5个百分点,芬兰更严重,1991年泡沫破裂后,3年平均每年下滑7个百分点。就算是最少的,1978年的西班牙,也下跌了2个百分点。 那么中国是多少呢? 中国过去20年来经济发展的最根本支柱,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支柱,就是房地产行业,结果,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3年中国经济平均每年竟下滑了只有0.2个百分点!比世界中位数低了20倍,等于几乎没有下滑。 房地产在任何国家都是经济体量中非常巨大的一块,房地产泡沫的破裂,都会直接和间接地带动大量需求的消失,同时也破坏了整个金融体系,包括银行在内的资产负债表。 这就是为什么放眼全球历史,只要房地产泡沫一破灭,随之而来的必定是好几年的经济萧条和经济增长的大幅度下降。 而在202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30%!大概率是世界之最,因为世界平均水平在10-15%之间,包括美国。而中国房地产占GDP的比重比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多了一倍,结果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经济增速几乎不变! 出现这种情况恐怕只有两种可能:或者是“一尊”是天神下凡,这是个神迹!或者就是经济增长数据造假。 当然,这话高善文不敢说。 将上面所有的数据综合到一起看,包括房地产对比、物价对比、就业对比,和GDP放到一起来看,高善文认为,从2021年到今天的这3年多之间,中国GDP的增速,每一年平均高估了3个百分点!3年多累计起来高估了10个百分点! 前面说的城镇就业人口所损失的4700万人,在总就业人口当中的占比大概也是10%,这样前后就对应起来了。 如果把中国的经济增速数据进行3个百分点的修正,那么过去3年来,中国实际的GDP年增速为2%。 这样,前面所说的经济增速与核心通胀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完全正常,经济增速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完全正常,经济增速与消费投资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完全正常。 也就是说,只要把GDP增速数据下调3个百分点,前面所有那些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问题就通通消失了! 这是神迹?还是数据造假? 那么,中国经济接下来会怎样? 根据世界各国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的历史数据来统计,在国家政策非常积极干预的情况下,大概需要9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泡沫破裂前的经济增长水平。 但注意,这是在政府积极且全方位救市的情况下才行。比如2008年的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可以说是一刻都没有等待,立即对大量的金融机构注资,推出零利率量化宽松,联邦政府财政的大幅度扩张等等。但即便是在政府迅速且强有力的措施之下,全球其他国家平均都需要9年的时间,经济才能恢复元气。 但是中国呢? 从2021年中旬房地产市场开始崩塌以来,中国政府别说措施了,就连承认经济有问题的勇气都没有。你不能问,一问就是稳中向好。有人指出问题就捂嘴、就封杀,还宣布了一个“畅想中国经济光明论”。 高善文在2023年的一次讲演中说:美国财政部的技术官员,甚至是他们的一些较高的内阁格员,他们都很困惑。他们困惑是因为:中国面对一个如此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竟然无动于衷,不采取任何措施。在他们看来,你一定是在憋大招,尽管不明白憋的什么招,但一定是在憋大招。可憋了两三年,好像没看见什么大招,这完全不可思议,让人无法理解。因为在他们看来,问题很简单,这是一个流动性危机,你必须尽快阻断它,你拖的时间越长,这个问题就越没法收拾。 但反观中国,恰似闲庭信步,似乎一切局面尽在掌控之中,问题不大,最终都能解决得了。那些金融市场的投机者,都非常地急功近利,看到的都是问题。但是,嘴上都说看好市场,可身体却非常诚实,交易的股价越来越低,所以,中国房地产的危机到底能不能解决?怎么解决?实际上你只需看一点,他有没有勇气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押进去,如果没有这个勇气,这个问题就只能是拖,拖到最后就是,大家都over,整个行业团灭。 不承认经济衰退,后果很严重。直到今年9月份的政治局会议上,中共才总算第一次承认中国经济整体存在问题,才陆续推出救济措施。 所以高善文才敢讲,但即便讲,也还要拐弯抹角,这才需要墙外的自媒体来帮助大家梳理和解读。可即便如此,不知道是为了面子还是什么原因,政府推出的这些措施依然是不痛不痒,犹抱琵琶半遮面。既要经济学家给建议,又不希望你们说得太直白。 这不,高善文讲演结束没几天,社交媒体账号就被封了。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3: | 劳锦全《严正声明》 | |
2023: | 哈马斯准将医院院长 | |
2022: | 沙特民航落地出现意外,立即拉起复飞, | |
2022: | 财富大转移意味着文明的更替 | |
2021: | 50岁退休比60岁退休多拿四五十万元钱! | |
2021: | 中共政府这样的卡脖子也是很缺德无良! | |
2020: | 无敌的毛主席 | |
2020: | 为人民服务 | |
2019: | 没有毛主席谁也不行! | |
2019: | 今年底全球人口将达77.5亿 1年生出1个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