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乡客
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一个词是“国家安全”,无论在内政或外交的场合,各国政府动不动就把这个词搬出来,为他们所要执行的措施背书。“国家安全”这个词也确实好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被解说得很详细,让人们感知它的危险性之所在,某些状况下又可以含糊其辞,更加彰显了潜藏的危险程度。
一直以来竭力充当“世界警察”的山姆大叔把“国家安全”这一套玩得无比熟练,不论是“制裁”或者“禁运”,只要掣起“国家安全”这一面令牌,即使是议事堂上持有反对意见者也不太敢呛声,毕竟很可能被扣上“妄视国家安全,为敌张目”的大帽子。于是所谓的“芯片法案”、“光刻机禁运”之类的保护性行动得以堂而皇之地被执行。不过实行起来漏洞百出,要一再“打补丁”。
“世界军事第二强国”的北极熊,入侵乌克兰的理由也是感到“国家安全”存在危机,因此挥军南下。打了六百多天,攻占了乌克兰五分之一的国土,结果如何尚未可料。不过,最近美国的“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一个短语给俄罗斯人带来新的希望。那句话这样讲:Global support for the war is shrinking.
作为曾经的“世界革命的中心”,如今欲与俄罗斯携手共建“更公正、多极化的世界”的中国对于南海九段线的诉求,在台湾海峡持续不断的海空演练,无一不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至于最近由“国安部”出面,对金融市场上的市场预测以及操作发出警告,把市场行为与“国家安全”作直接的联系,把“国家安全”这面令牌的作用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
新冠疫情结束之后,中国经济未能如预期反弹,房地产市场处于“深度低迷”,头部地产商债务违约频频发生;制造业同样陷在低潮使得工厂订单萎缩;外贸出口数字下降,失业率上升各种不利因素次第显现。基于上述状况,机构投资者纷纷转移焦点,把资金往具备上升趋势的市场转移。据外媒报道,仅 10 月份,海外基金抛售了价值 448 亿元人民币的内地股票。连续三个月的抛售规模达到创纪录的 1,720亿元,这三个月的抛售是自 2016 年 12 月深圳交易所加入“沪港通”计划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海外投资者合计持有价值人民币 2.3 万亿元的股票总值,因此减持 1,720 亿元数额算不上大幅抛售,然而由于买家寥寥,因而形成单边的“卖方市场”。
在这样的形势下,市场看跌的情绪成为主导不足为奇。这个时候,国安部发文指责并警告“看空者”、“唱空者”、“做空者”、“唱空者”以及“掏空者”,把这类言论定性为“企图动摇国际社会对华投资信心,妄图引发中国国内金融动荡”。文章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因此“国家安全机关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参与经济、金融等领域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对金融领域国家安全风险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依法打击惩治金融领域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在我看来,国安部要在金融领域实施“安全风险密切监测、准确预判”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有效防范”以及“依法打击”这两方面。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股票市场没有“做空”机制,因此光是“唱空”而没有“卖空”,实在是翻不起大浪。有人也许要说,中国股票市场的“融券”不是客观上为做空创造了可能性吗?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在中国市场上,监管机构严格控制“裸卖空”。另外,直至目前为止,获批成为融券标的股票数量有限,只有 1600 只个股,而且往往是那些经营稳定业绩优良的企业。这就使得那些“掏空者”难以上下其手。同时由于股息变化和红利扣税,股息红利的收入有时甚至不足以补偿支付的佣金,因而本身出借证券的意愿并不强烈。
前面提到海外投资者截至今年九月份所持中国国股票总值约 2.3 万亿,其实只占市场总值约 3% ,即使全数抛售也不见得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据此看来,国安部此番出手,更像是对内部如肖建华支流以及他们的幕后老板发出警告,教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光是警告“看空者”、“唱空者”、“做空者”以及“掏空者”毕竟不够积极,要改变市场情绪必须有落在实处的行动。自 8 月份开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积极落实“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要求,石油、电信、航运等行业公司拿出真金白银,掀起回购、分红、增持热潮。中央汇金于 10 月上旬增持四大国有银行股份这类行动就是明显的例子。可惜几个月下来,成效不大。这也不难理解,那些央企国企,花的是国家的钱,买进或卖出都不过是左手倒右手,完全符合“内循环”的思路。股票涨了,业绩靓丽;即使亏了也有“政策”在那摆着,无需问责。至于那些自负盈亏的投资者,际此社会上普遍弥漫着降维消费,降维生存的情绪,加上“4000 点才是牛市开始”之殷鉴不远,谁还有心思投资股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