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竞超
在我的《加州不需要可負擔房屋》一文中,提及家族自建房的概念,有些人質疑這個政策的可行性。我不想討論政策問題,只告訴你們自然社會的發展規律,以及房地產發展的這幾十年的錯位。
人們的住房需求,在自然發展中是由家族承擔的,當一個人成年,開始成家立業,過小家庭生活,家族就會盡力為其提供房屋,好讓這個新的小家庭生兒育女,開枝散葉!這是社會的自然發展屬性,新加坡以國家的政策傳續這個自然理念,百越民族的農村基本上整齊,房屋風格類似,也是因為這個自然傳統。
中國大陸在1998年以前,實行住房分配,城市的住宅都是由工作單位建樓,分配給職工,以便就近上班,也無交通阻塞問題存在的。所以房地產是為外來人員提供的,因為外來人沒有土地,無機會建築自己的房子,但是他們在原生地是有土地有房屋的。
我們在美國已經170多年,經過幾代人的發展,也誕生了大量美國公民,雖然經過排華法案影響,但也不乏有土地的家族。另外,我們有了公民,爭取應該屬於自己民族的土地是一項權利,故而,美國以來源於大陸南方沿海地區,講粵語的百越人形成以姓氏為主的民族,應叨
舊金山灣區家園已經為百越民族選擇好土地,在第二任加州州長John McDougal 為我們先輩提供的沙加緬度河三角洲的沼澤地,大約兩萬平方公里種水稻的農田,都是百越民族開墾的,我們只要加州賠償壹萬平方公里,就足夠落地生根,建築自己風格的房屋及高樓大廈了。
百越民族要想獲得自已的土地,需要有足夠的公民,不多,五十萬甚少更少就可以了。這就讓百越民族在加州議會擁有一個參議員,兩個眾議員的席位,在兩黨均有主導地位,所有合理的要求均能通過法律爭取到,先輩們開墾的這壹萬平方公里荒地,還能不收回嗎?
我們在這水源充足的三角洲,開始分配住宅土地,讓百越的百姓家族擁有自己的土地,建築最新最智能化的高樓大廈,首先讓退休的老年人移居過去,就不愁工作及養家問題,退休人士的生活能帶動健康、醫療、飲食等行業發展。然後就是全寄宿制的學校,即是保育公園,也稱為貴族學校,百越民族的貴族學校能保持粵語的教學,也便於與仇恨教育脫鈎,使下一代能健康成長。
現在再談房地產嗎?在唐人街,你可以發現很多大樓都是宗族或會館的名義擁有,這就是在低收入時代的大同制,在美國稱為非牟利組織,在中國現在稱為集體所有制,由董事會管理,不用糾納房產稅,傳承千秋萬載。當然,這些公所或會館大多已經僵化,所收屋租還不夠維修及宴會,更別說專業的工作人員了,這與時代的歷程有關,也與他們的能力有關。
美國的房地產建設風格都是有前庭後院的,浪費土地夠多,在城市土地資源有限的條件下,造成房屋供應不足,翻幾倍的不是房價,而是地價及裝修費用。回想當年,中國剛開放房產市場時,我購買的是毛胚房,500元/平方米的面積我還嫌貴,後來自家建樓,材料300元/平方,人工也是300元/平方,城里的樓價已升到四千幾/平方,北上廣已經是玩笑價了,就欺負外地人太多。
自從移民美國後,我再無對中國那城里的套間,村中的兩處房屋再無產權的念想,從開平碉樓、自力村、梅家大院、甚至沙加緬度的樂居鎮都可以預見,房地產的發展是暫時的。加州的可負擔房屋也不具備科學的價值,政府建造可負擔房屋,就需要提高稅賦,巧立稅項,增加人民的負擔,必然會在社會發展中淘汰。在唐人街有些產業,業主有兒有女,但是兒女們有了更好的發展方向,都不接受上一代人打下來的江山了。大同經濟學隨著社會變遷,在社會資源的生產與分配的角度,重新定位了家族的概念,引導人們回歸百姓家族擁有產業,實現共同養老、育幼,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大同家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