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评黑格尔反逻辑的矛盾律
送交者:  2018年10月27日11:58:12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黑格尔反逻辑的矛盾律观点,被恩格斯、列宁原封不动地继承了下来。这直接导致了苏联和我国一度对形式逻辑的错误批判,形式逻辑对矛盾的拒绝被定性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1920年代,苏联开启了对逻辑学的大批判,勒令大、中学校取消逻辑课。受其波及,中国红色文人也于1920年代末开始掀起对逻辑学的批判。艾思奇等人宣称要用辩证法来打倒逻辑学,甚至公开宣布了形式论理学的死刑

 

苏联于1946年11月作出《关于在中学校里讲授逻辑和心理学》的决议说:每一社会经济形态都有与自已相适应的逻辑,苏联必须创造出一种特殊的“苏维埃的”逻辑。1950年代中国大、中学校所教授的逻辑课内容是深受苏联影响的苏维埃逻辑。

 

虽然彻底否定式的批判后来是停止了,但形式逻辑仍被看成是比辩证法远为低级的初等逻辑而受到歧视,两者的关系被比喻成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牛顿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关系。

 

其实,辩证法只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一个思维模式——巫术思维模式。在古代中国,辩证法大行其是。中国人历来就把道家学说称为“黄老之学”,也就是说自从东方第一位文明先祖“黄帝”开始,辩证法就被用起来了。中国最早的一部经书《易经》,里面充斥着辩证法的思想。所谓《易经》,不过是后人对原始社会中惯用的巫术占卜术所进行的文字整理,而里面的基本符号“爻”,其实只是我们的祖先用树枝或者吃剩的骨头摆成的一个占卜图形。《老子》充满辨证法,恰恰因为辨证法导致了老子的理论出现了重大失误。孔子讲中庸也是辨证法。

 

回望古希腊,古希腊早年的哲学家都是辨证法家。在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喜欢运用辩证法分析、解构对手的观点,在不断分类不断否定的基础之上,建立起对某理念的精确的正面肯定性的定义。亚里士多德把这种论辩方法称为“归纳推理和普遍定义”。柏拉图笔下的辩证法几乎等同于辩论。这些古希腊哲学家都没有把对立统一纳入辩证法范畴。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说,辨证法纯属诡辩,只带来思维混乱。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这本书,第一次给人类建立了逻辑学。他在建立逻辑学的过程中就是在否定辨证法的过程中达成的。什么叫逻辑,亚里士多德给过一个概念,叫做必然的导出。就是如果给你一个大前提再给你一个小前提,你只能得出这一个结论,这叫演绎逻辑,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逻辑的三大定律即同一律、排中律、不矛盾律。亚里士多德认为,在逻辑上出现矛盾是不允许的,这是思维混乱的表现。这些理论,到如今仍然被科学家们严格地遵循。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把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对立?这是黑格尔干的一件蠢事!黑格尔认为,此前的哲学都是静态的看问题,而他的哲学是要动态的看问题,于是他运用了古代的辨证法,提出了违反逻辑的矛盾律。因为亚里士多德的书被我们翻译成形而上学,所以他就把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不用辨证法方式看待问题的哲学都叫做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中有个不矛盾律,意思是说,任何语句及其否定句这两者不能同真。根据这一规律,任何事物都不具有矛盾的性质,比如苏格拉底既是哲学家又不是哲学家,这句话是病句,违反了逻辑的不矛盾律。但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公然违背这一规律,而主张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的性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他对在解释芝诺的飞矢不动悖论的所说的反逻辑的话语。

 

黑格尔在解释芝诺的飞矢不动悖论的时候说:“外在的感性运动本身是矛盾的直接实有。某物之所以运动,不是因为它在某个时刻在这里,而在另一个时刻在那里,而是因为它在同一个时刻既在这里又不在这里;因为它同时既在这个这里又不在这个这里。我们必须承认古代辩证论者所指出的运动中的矛盾,但不应由此得出结论说没有运动,而倒不如说运动本身就是实有的矛盾。

 

这一说法后来被恩格斯照抄在了《反杜林论》一书中:“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既然简单的机械的位移本身就包含着矛盾,那么更高级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

“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这种思想,原创是黑格尔。按照恩格斯的理解,在某个确定的时间点上处于确定的位置A处的运动质点,同时又在另一个地方,请问这个地方在哪儿呢?恩格斯永远也不能确定“另一个地方”的具体位置!物理学对于运动决不满足于定性,而要定量。只考虑直线运动,它的方程可以写成s=f(t)。如果“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那么s=f(t)就是一个多值函数。而在物理学当中,宏观运动不管匀速运动也好,变速运动也好,都是单值函数,这就说明了恩格斯的观点不被物理学接受。支持恩格斯观点的人应该另搞一套物理学。“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就是要求s=f(t)既是单值函数,又是多值函数。这就让人没办法了。

在平直的常观时空间中,两个不同位置之间距离无论再小也不是无穷小量,距离是无穷小量的两个不同的确定位置是不存在的。恩格斯的错误在于混淆层次,不自觉地将位置的微分Lim△x→0时候的△x和非常小的位移△x等同起来。无穷小量不等于非常小的量。类似地,恩格斯的无穷层次观也犯了将非常大的量当作无穷大量的错误。

黑格尔这种解决当然是不能接受的,因为物体,无论运动与否,都不会在同一时刻既在某个位置,又不在这个位置。黑格尔的矛盾律比古代的“飞矢不动”的结论更荒谬。其实,古希腊的哲学家芝诺的“飞矢不动”的悖论将运动理解为位置的变化,这是不错的,但这只适用于衡量某个时间段内物体的运动情况,但并不适用于衡量某个时间点上物体的运动情况。因为不论运动与否,物体在某个时间点上并无位置变化。为此,物理学家提出了瞬时速度(瞬时附近时间段的平均速度的极限)的概念;如果在某个时间点上物体的瞬时速度不等于零,即处于运动状态,否则处于静止状态。因此,随着运动概念的深化,飞矢不动这一悖论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波普尔严厉批评了黑格尔对矛盾的接受和拥抱。他指出,由于从矛盾命题可以推导出任何命题,所以“如果接受矛盾,这就意味着科学的彻底瓦解” 。

 

其实,拒绝矛盾的理由可以更加简单:任何矛盾命题都不可能是真的。根据不矛盾律,两个相互矛盾的陈述绝不可能同时为真,必有一个为假。

 

信奉对立统一规律的人当然反对。黑格尔是这样证明对立统一的矛盾律:一方面,玫瑰花是红的;但另一方面,玫瑰花又不能和红划等号,所以,玫瑰花既是红的又不是红的。所以,玫瑰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稍有逻辑知识的人,不难看出其论证的荒谬性。确实,玫瑰花是红的,但这里的“是”应理解成两类集合的包含关系,即由所有玫瑰花所组成的集合包含在由所有红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中。即:玫瑰花集合包含于红集合,而且小于红集合。从“包含于”关系看,玫瑰花集合是属于红集合的;从“小于”关系看,玫瑰花集合不是等于红集合的。但在日常语言中,人们贪图简单——“大道至简”,说出了“玫瑰花既是红的又不是红的”的话,以为是什么“对立统一的”的辩证逻辑的必然。其实,“是”的多义性导致了思维的混乱,第一个“是”的意思是“属于”, 第二个“是”的意思是“等于”,所以,“玫瑰花是(“属于”)红的又不是(“等于”)红的”这句话是没有任何矛盾的。但黑格尔没认清这一点,这才使他看出了“矛盾”。黑格尔正是靠着这样错误的论证,才得出他的矛盾无处不在的怪诞学说的。

 

黑格尔对“是”的两种用法的混淆,罗素多年前即已经指出来了。黑格尔对其“辩证逻辑”的矛盾律的论证完全属于“是”的不同涵义的混淆。由于这种混淆,他把“苏格拉底是有死的”混淆成了“苏格拉底”和“有死的”一定是等同的;又因为,“苏格拉底”是特殊的,“有死的”是一般的。因此,他说,既然苏格拉底是有死的,可见特殊即是一般,在这里他把“是”都当作表示等同的词。但是说“特殊即是一般”是自相矛盾的。黑格尔仍然不怀疑这里有错误,而是在个别(individual)或具体的一般(concrete universal)中将它们综合起来。这是一个例证,表明那些堂而皇之的哲学体系,如果不小心的话,其基础可能只是一些愚蠢而又浅薄的偷换概念。

 

黑格尔论证他的矛盾律即对立统一规律的时候,举例说,这里有一只活的狗,“活的”这一理念内在地根植于这只狗,并且内在地含有“死的”这一倾向,所以这只狗其实是“活狗”和“死狗”的复合体。“活”与“死”是对立的、矛盾着的,但统一于“这只狗”,这叫做对立统一。当“活的”这一理念占优势的时候,这是一只活狗,但同时“死的”这一理念已潜伏于其中,有朝一日,“死的”这一理念处于优势支配地位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只“死狗”。在这里,“活的”理念与“死的”理念构成为一对矛盾,矛盾双方的斗争结果导致了狗的生死变化。

 

然而,这个“创造”并不成功。石头(以及如水,钻石,黄金,银矿和空气等)不包含有死亡的种子。石头不论怎么量变,仍然只是石头,不可能变成鸡蛋。石头不是什么对立统一体,而是许多分子原子毫无矛盾斗争的和谐共存的统一体。其中的电子与质子的所谓正负电荷,只是我们人类为了研究的方便而给予的“正”“负”之分,实际上,电子与质子是和谐地共存于原子之中的,彼此之间既无矛盾,也不斗争,是相互依存和合作的关系。除非有外力的作用,否则,现有的科学无法证明石头可能通过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斗争,或正负电荷之间的斗争,来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说:“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因此有:“在每一次社会全盘改造的前夜,社会科学的结论总是:‘不是战斗,就是死亡;不是血战,就是毁灭。’问题的提法必然如此。”只有对立斗争,没有妥协统一。如果人类社会真的只有分离、对立和斗争,没有别的东西,自然有“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把对立统一规律就变成了对立斗争规律。

黎鸣说:“对立能统一吗?不能。无论战争、角斗、商战,或任何其他对立的情境,当只有双方“对立”的情况下,就不可能会有真正的共存的统一,而只能有,或者一方吃掉另一方,或者二者同归于尽。这种死亡的结果不是人们期待的统一。想要达到期待的统一,明显的条件是,必须要有第三方,乃至更多方的在场,他们或者加以调解,或者加以阻止,否则,对立统一就只能是假的,不能兑现的。由此可见,对立统一规律是假规律。

 

实体界有互相依存,却是恋人之类;有单方面的依存,如鱼与水;有对立却你死我活;更多的却是漠不相关。在实体界,对立双方的同一性基本上不存在,于是,“矛盾”概念不适用;也就是说,对立着的实体们并非互相依存、互相联结、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转化。对立的事物、思想和人是不宜统一在一个统一体中内耗的。遗传学定律也说明对立甚至于互补的事物不都能同存于一个统一体内,雌雄不同体的物种,个体不能同时是雄性的又是雌性的。芽虫就是雌性繁殖的而且芽虫没有雄性!这一生物学证据就彻底粉碎“对立统一”的阴阳巫术辩证法的诡辩!

 

马哲教材说:对立的南极与北极统一于地球之中,这不是对立统一吗?不是!在这里,南极与北极的“对立”仍然存在,对立的双方并没有统一,只不过是被上一概念地球包含而已。应当清楚,“统一”与“包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马哲教材通过偷换概念来忽悠学生。

 

应当看到,“对立”与“统一”是两个反义词,是两个相反的概念,将两个相互矛盾对立的概念并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命题,违背逻辑学的不矛盾律,只能靠偷换概念来实现,所起的作用只能是搅混思维,混淆是非,回避问题的实质,以达到为某种谬误进行辩护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规律。

 

诡辩法里有一种诡辩叫做“似是而非的回答”,对立统一就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回答”。不言而喻,汽车的动力是发动机,马车的动力是马。可当你问持唯物辩证法的人:汽车的动力是什么,马车的动力是什么?他们会回答:都是是对立统一。他们的这种回答回答了问题的实质了吗?没有!他们的回答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诡辩!

 

辩证法为狡辩打开了大门。庄子说,道在大粪,人和大粪都是道的体现,所以是一回事,万物都是刍狗,都是不断流动的水一样地在变化,在转瞬即逝(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吃饭和吃屎也是对立统一的,可以相互转化的,吃饭包含了吃屎,吃屎包含了吃饭,所以吃饭和吃屎并无绝对的差别。

 

辩证法的那一套,比较邪恶。容易被掌握话语权的权势者利用。在中国,形式逻辑早已经被辩证逻辑取代。辩证法最操蛋的地方:对于同一事物,它可以同时支持或反对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没有对错,也得不出任何结果,只看最后谁的话语权更大。 “辩证法就是我说有理就有理,就是总是有理,永远有理,就是狗皮袜子没翻正,翻过来调过去都正确。这样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放之四海而皆准。有了如此伟大的工具,在背靠强权的条件下,谁还需要什么逻辑,只要辩证一下即可,一伟大光荣正确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x-file, 王沪宁要搞民主宪政
2017: 郭骗骗的故事
2016: 朝鲜、中国空姐对比,一比吓一跳。 zt
2016: 中国的不幸,在于有一个出卖国家利益的
2015: 不争气的子孙:老祖宗保护不了你们 z
2015: 从习包子“说书”,看党国有多蠢 z
2014: 中共与神较量已达到登峰造极 中共开
2014: 双层自行车全省行,曝光被惠州大老虎群
2013: “真共产党人罪”与新生中国共产党
2013: 安玛:陈永洲三天“认罪”是薄冤案的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