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八月,说茶
送交者:  2023年08月23日12:59:34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赵州茶

看到加拿大高校文学社的征文,要求写篇关于茶的文字,想想人家都叫过老茶这么多年头了,赵州茶馆从五一博客开到万维博客,也应该涂鸦一片关于茶的东西吧。不过在涂鸦前,还是想遐思一下这个加拿大高校文学社的含义,既然是加拿大高校,那理论上应该都是加拿大大学毕业的,然而群里大多数都是中国高校毕业的。其实就是中国高校毕业的移民来加拿大的文学好爱者的一个微信群。不过最近的文风比较踏实很多。每周的主持人也比较认真质朴,跟二三年前的比较。好吧,开始涂鸦关于茶的文字。看了不少征文,关于茶的种类,茶的历史都已经有人写了。咋就没有人写关于茶的文学,茶的哲学呢?

小时候住在乡下,也不懂啥叫茶,夏天玩热了,回家总有茶,解渴的。因为乡下离茶乡不远,龙井茶的珍贵程度跟梅干菜也差不多。当然客人来喝的茶跟自己解渴喝的茶还是有点区别。那时候商业程度也不普及,乡下人进城总把上好的茶当作农产品给城里的亲戚送去。记得有个传说碧如春茶和棺材铺老板较劲的故事。应该是碧如春老板过生日,棺材铺老板送了一口棺材,把茶老板气糊涂了。一年之后棺材铺老板亲自打开棺材,发现一年前生日宴上的菜肴依然保鲜。于是茶老板送了一两碧如春茶给棺材铺老板。于是又误解了。一年之后,无意之中棺材铺的小二把茶泡开了,香飘整个乡村。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活动的运作,感觉大家都把乡下人当白痴啊。城里的人都认为自来水比乡间的泉水要干净。中国古代有本书叫水经注,到了现代就是纽约自来水厂工艺操作指南。啥地方茶要配该地方的水。唐朝诗人就有篇关于不同段的长江水泡出来的茶的味道是不同的,感觉跟朱自清的绿差不多,二十一世纪有篇不同地方的雾霾的味道也很有趣。

 

老舍有篇小说叫茶馆。以茶馆为背景,分别写了戊戌变法一九零零,民国初年,抗战胜利时候的茶馆变迁。毕竟我也快六十的人了,也可以涂鸦一下我认知的茶馆的历史。小时候的茶馆隔壁就是老虎灶。那个时候没有煤气,都是煤球炉煤饼炉,真的急需要热水的时候,就赶紧去老虎灶打开水,老虎灶很多都是二十四小时开的,不是泡茶的用的,而是给病人喝药用的。老虎灶隔壁的茶馆就是说书评谈。每天一大早老虎灶都排满了热水瓶,傍晚时分也是排满了热水瓶。懂的人都懂了,不懂的人都会问为什么?

 

后来长大了,改革开放了,煤气都到家里了,老虎灶也失去了这个功能,然而茶馆依然还在,一群老头做在里面,跟茶馆一样。鲁迅笔下孔乙己就是这样的,那时候的绍兴茶馆酒馆都在一起的。小时候读孔乙己,老师就是你们去塘桥地下的茶馆看看就知道了,里面的人跟孔乙己差不多。后来到了咸亨酒店真的一模一样,九十年初,绍兴还没有商业化,当地的农民也在茶馆里喝酒喝茶。转眼我也到了孔乙己的年龄,也到了老舍的年龄,或许比他们还老,到了一个怀旧的地方,说着曾经的过去。大地为床天作盖,在故乡,以岁月泡茶。昨天在微信视频里看了一个新移民来多伦多三十天的每日记录,还是天真浪漫,感觉就是第一次喝多伦多茶的感觉。

 

很多人都问我为啥叫赵州茶,你是赵州人吗?他们都好奇的问赵州茶跟赵州桥有啥关系?还有的问:你姓赵吗?是多伦多无忧网站的老板吗?毕竟在无忧网站的老板也姓赵,我也在该网站涂鸦了不少文字,承蒙编辑的厚爱,基本涂鸦一篇置顶一篇,感觉我跟网站老板有一腿。赵州茶其实就是一个典故,出自禅宗史书《五灯会元》。说的就是:从前有个地方叫赵州,那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路人甲常来常往,路人乙初来咋到,都被老和尚热烈吆喝去喝茶,小和尚友邦惊诧,于是也被邀请入座。感觉我们老移民逛太古,发觉遍地假货。那个新移民逛看太古,居然说回到了上海太平洋百货。同样的地方同样的过程,第一次叫开天辟地,第十次叫老马识途,第一百次叫精益求精,第一千次,工匠精神,第一万次,不忘初心。其实都是错的。那应该如何理解呢?

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呢?这是个哲学问题还是个资本问题?很多人都买过茶具,一个茶壶,数个茶杯。大抵不能送给新婚夫妻,毕竟这种暗示太明显。送给中东穆斯林应该是很受欢迎的。一个茶壶就是该配几个茶杯,只有这样生活才有乐趣。记得有一次回上海跟家里小辈约饭,一共三个人。我跟另外一个先到了,于是坐下来点菜,我说先上些茶吧,反正要等人。服务员说:一壶茶配一个杯,十八块钱,可以加一个杯,十块。我说:我们三个人,加二个杯吧,一共三十八块钱。想不到服务生说:一壶茶最多加一个杯,三个人就要叫二壶茶一个杯,一共四十六块钱。说话间小侄女微笑的看着我:老外了吧。我又问道:要个碗不用钱吧。对,空碗不用钱。好吧,一壶茶,三个空碗。服务生和小侄女瞬间石化。说话间,另一个小侄女也来了,也不得不用碗喝茶。等她们点完菜了。我又加了一盆价值二十八块钱的冷菜。五分钟的工资,不是付不起,是不是值得付,如何付。

 

老舍笔下的茶馆,应该一直到维持到九十年代吧。随着改革开放,上海的茶馆店慢慢都变成了咖啡店。记得小时候上海的咖啡店就两家:德大咖啡和红房子西餐馆。后来市区的茶馆都走进历史,就变成了咖啡店,喝咖啡成了年轻人最时尚的事情。当然咖啡店也有买茶的,然而茶馆好像没有买咖啡的。每次回国跟友人聊天都在各类咖啡店,有上岛咖啡,星巴咖啡。大学里第一次喝咖啡,一整夜都没睡觉。记得大学里有一次做化学实验,就是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整个实验室就成了茶馆,提取咖啡因的多少就是大毒枭的身份的象征。到头来男生都是打工的,女生都是大毒枭。提取出来的咖啡因仍也不是不扔也不是。扔了把太可惜,毕竟是亲手定制的纯咖啡因。不扔吧,也没认识几个瘾君子,换不了钱啊,万一被警察叔叔认定为毒枭该如何处理。

 

每次跟友人约茶约咖啡,我都会提前十几分钟到。有首歌词是这样的:我伫立在十字街头,看那来往人行匆匆不知所谓终点尽头。提前到,然后点上一杯茶,也不玩手机,看看路上行人匆匆。有首歌,每次走过咖啡屋。达赖五世有首情歌,我再一次转世,只是为了亲吻你曾经留下的足迹。泰戈尔写过:我未曾留下痕迹,我确实曾经来过。还有人说过:悄悄地走带不走一片云彩,确是满心的欢喜。每次坐下来喝茶,都会环顾一下咖啡店里人群,上海宜家都是老男老女相亲的,人民广场周围的都是看对眼的,办公楼附近的都是白领丽人,那我是谁呢?以前的咖啡店里很多都是白领带着电脑敲键盘的,到如今咖啡店里很多都是玩游戏聊天的。假如老舍活过来,是不是要写咖啡店了呢?不仅要写咖啡店的老板的变迁,也要写客户的变迁。阿庆嫂开茶馆被刁得一盘查,假如开在一九五二年,是不是要被公私合营了。假如开在一九六二年,茶馆是不是要买粥啊。假如开在一九六六年,是不是被红卫兵冲击啊。假如开在一九七六年,于无声处响惊雷。假如开在二千年,茶馆一定要有网络啊。假如开在二零二二年,白卫兵肯定会查密接人群。我只是路过喝茶的,绝对不是打酱油的。

 

到了多伦多,喝早茶也一种生活方式。环顾周围一看,基本都是老头老太,加拿大经济好不好,就看茶餐厅的生意好不好就可以了。老外的餐馆通常主要做晚上的生意,华人的餐厅早上九点就开门了。多伦多也有茶馆,都是年轻人,打牌的唱歌的游戏的。毕竟时代不同了,说书没人演也没人听了。茴香豆也没人吃了。入夜之后的多伦多夜生活,主要都是小留学生为主,茶馆的功能也变化了很多,毕竟是在西方社会。

 

记得在绍兴东湖的山顶上喝过二次茶,都是春天,背靠着茶树,满眼的油菜花,一条小河,乌篷船,脚下游人如织,远处缭绕的炊烟,春风拂拂。是不是也该风雅一下赋诗一首,小桥,流水,人家。但听旁边一声咔嚓,原来我已经进入别人的风景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八月,我也姓过赵
2022: 诗人的情感世界
2021: “月相说”说明什么?
2021: 中国别无它路
2020: 为了反共而粉川最后将是一场空
2020: 「义乌指数」测2020美国谁当家 业者:都
2019: 中共宣传机器是如何污名化香港人的
2019: 危言耸听?民主制度正毁于信息革命!
2018: 4万个被拐儿童记录曝光,惊呆国人!
2018: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