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误国 之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爱国英雄 |
送交者: 2022年11月18日20:19:55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席琳 清末着名爱国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沈文肃公祠》长诗,凭吊了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始人沈葆桢的丰功伟绩。该长诗最后一部分,讲的就是中日甲午海战的故事:
这首长诗中的就中邓林二死士,躬蹈烈火沈重渊这一句。说的就是邓世昌和林泰曾两位福州船政学堂学生的事。这和正史《清史稿》中的说法,是不相吻合的。因为按照官职的大小,林泰曾在北洋水师中排名第二,邓世昌排名第四。按照世人英烈的排名,邓世昌排第一,林泰曾排第叁。这中间偏偏漏掉了,官职排名第叁英烈排名第二的刘步蟾。在正史清史稿中,和邓世昌一样,刘步蟾是单独立传的,而林泰曾只在刘步蟾传记中,一带而过,没有单独立传:
这固然与林泰曾是林则徐的侄孙和沈葆桢姻亲有关,将门虎子吗!可是即便是在正史中,也说刘步蟾喜欢拉帮结派,引用乡人,视统帅丁汝昌蔑如也,时论责其不能和衷,致偾事。而且是在这个官方传记中,说刘步蟾是中弹而死,并没有说他和丁汝昌一样,是吞了鸦片自杀身亡的,并在结尾说他,虽败犹荣,春秋笔法的意味,气象俨然矣。 可是仔细推敲,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之败,就败在了爱国英雄刘步蟾一人而已。 刘步蟾是北洋水师第叁号人物任右翼总兵和旗舰定远号管带,更在提督丁汝昌受伤期间代行提督指挥职务 第一,正史中已经说了,刘步蟾恃才傲物,拉帮结派,不尊重上级,视丁汝昌如无物。就不再复述了。 第二,刘步蟾不敬重同缭,和林泰曾争风吃醋,对方伯谦见死不救,落井下石,导致了下层军官的集体哗变。这在卢氏甲午战争前后杂记一文中,有非常形象的描述:
在英国留学期间的林泰曾,回国后一路攀升,是北洋水师二号人物 第叁,刘步蟾搞阴谋诡计,排斥洋员,精心算计,搞突然袭击,利用撤旗事件,逼走了洋提督海军总察朗威理。现在就重点说说这一件事。
大清北洋水师洋提督朗威理(中右)和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中左)1887年在接收四舰(致远、经远等),一路打提督旗号,停留新加坡,相安无事。 北洋水师洋提督和技术总监朗威理的辞职,导致里北洋海军没有洋才可用,只好活马当成了死马医,临时任命一个对海战一窍不通的酒鬼马格禄,以至于军心涣散,纪律散漫的局面,也是北洋水师,最后灭亡的最根本原因。下面是大东沟黄海甲午海战战败之后,光绪皇帝给朗威理下的诏书。 最后,中国的刘步蟾和日本的东乡平八郎,都是英国留学回来的,大清国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也都是英国人培养出来的学生。可是日本人都可以一次次丢掉面子,一次次浴火重生。而我们中国人,自来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一次次抱残守缺,一次次把事情办砸。从前清到后清,从李鸿章到习近平,没有一次例外。 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东乡平八郎一战成名,是战神级的英雄 不是我们不努力,也不是制度上的缺陷,而实在是人种不成。具体来说,就是在我们的历史上,培养出来的像刘步蟾一样的坏种太多。 多到凡人皆是,无一例外,表现在每一个人的骨髓和血液当中,显性和隐性而已。 这些坏种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
|
|
|
![]() |
![]() |
实用资讯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1: | 中国,因为有了毛泽东才叫中国 | |
2021: | 秋江水冷鸭先知,归化球员逃离西朝鲜 | |
2020: |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 | |
2020: | 真正的社会主义 | |
2019: | 努力奋斗 | |
2019: | 毛泽东思想乃是天下大道! | |
2018: | 金庸-中国精神鸦片的制造者 | |
2018: | 美媒揭中国成功三大支柱 | |
2017: | 谁把郭文贵这根鸡毛当作令箭?--闲谈郭 | |
2017: | 何频又插郭文贵一刀:张晶是否间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