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多少复旦人心惶惶的惊恐
送交者:  2021年06月09日10:38:55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幸福剧团

本来不想谈及复旦的杯具,今天国内基本都在删帖,所以得冒泡泡。

作为国内一流的复旦,发生这样的杯具事件是迟早的事情,但愿不要骨牌效应。培养一个人才不是短期的实用主义就能够成功,需要时间。


复旦学子在为自己身为复旦人而骄傲的背地里,暗自吞下了多少竞争的压力和恐惧,剧团认识一个在复旦的学子,读完博士留校,她的学姐常常为事业倍感压力,几次突然失去心跳,而这样的事件发生,暗地里同样给同行增加了无限的恐惧和忧患意识。

奈何啊,奈何?!


下面是姜文华背景资料


姜文华,2004年复旦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2009年美国Rutgers University统计学博士,2009至2011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兴趣:非参数经验贝叶斯、非参数回归、变量选取、多重假设检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11201327(2013.1-2015.12)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2176(2012.7-2015.6)负责人。项目名称:高维数据的非参数经验贝叶斯方法。


谈一下昨天发生在复旦的悲剧

Weiliang Weiliang的博士日记 今天

昨天发生在复旦的悲剧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都端这碗饭(当然我甚至还没端上这碗饭),真的能感受到这个悲。


传闻是因为非升级走没通过导致的。说下所谓的非升即走。我感觉总的来说这是这一轮国内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里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没有之一。大概的内容就是全面仿照美国制度,招人首先是一个3+3的合同,即首先签订三年合同,三年后中期审核,如果通过则续签3年。一共六年后需要评上副教授(有些学校是教授),副教授理论上就是终身教职(除非触犯政治等红线否则就是铁饭碗)。不能转正副教授就滚蛋。这也就是美国所谓的tenure制度。


在理工科,美国的tenure率一般是相当高的,大概在90%以上。也就是说,只要招了你,基本上就是要给你转终身教职的。就算tenure比例低得多的社科,至少中期审核基本上是不踢人的,也就是说会给足六年时间。因此,一般来说大家把tenure clock算作六年。


国内高校就不一样了。首先,tenure比例低到发指,目测在10%以下,而且三年就踢人的情况广泛存在。比如2018年武汉大学第一批三年合约到期,119人竟然只有四人通过评审,三年淘汰率高达97%...(更正:武大辟谣是69人到期通过6人)同样的,中山大学也出过类似的事情。


目前非升即走制已经在国内的主要大学全部铺开,能比较稳的拿到终身教职的情况我目测只有拿到四青,也就是万人拔尖,长江青年,优青基金和青年千人这四个帽子。拿到这四个帽子你就瞬间变成学校的资产,没拿到你的价值在学校眼里就非常存疑。当然社科方面主要是顶刊发的够多就行。


淘汰制本身不是什么问题,但是现在国内这种搞法完全是视青教为消耗品,一开始就打算让大部分人淘汰掉。这主要就是因为博士毕业生太多了,业界市场又消化不掉,最后这个学术就业市场变成完全的买方市场。因为高校招聘规模过大(反正是便宜临时工),每个青教能够获得的资源就非常有限了,自然就更难出成果...很多学校的青教甚至完全没有招生名额,要知道美国只要入职即是博导...没有学生支持,却多了很多事务压力和教学压力,研究效率可想而知。


如果说这个畸形的非升即走制度已经很可怕了,那么更可怕的就是中国特色的年龄歧视:入职tenure-track一般要求35岁(或40岁)以下...这种公开的年龄歧视基本上是全世界独一份。为啥有这个歧视呢?其实不能怪高校,因为四青的帽子就是带年龄要求的。其中申报青千不得超过40岁,申报青拔不得超过35岁,申报青年长江和优青不得超过38岁。以上都是理工科男性的情况,社科和女性会有适当放宽。但无论如何,在四青才是真正的资产得情况下,学校肯定要考虑招来的人成为资产的可能性。如果年龄太大,未来申请四青可能被硬条件卡掉,自然就不会招了。


这就使得非升级走失败的青教没有太多退路的空间。我们简单算一下,一个人本科毕业22岁,硕博毕业大约28岁,一轮博后2年,这就已经30岁了。非升级走6年后如果被淘汰,直接超35岁红线了。而万一之前读书多读了几年或者博后多做了一轮,可能都超40岁红线了,这就基本上彻底没机会了。同志们,40岁在中国社会重新找工作而且可能是跨行找工作,这是多么让人不寒而栗的事情。


至于入职后拿到的钱和入职前谈妥的钱不一致这种事情就不谈了,总之在纯粹的买方市场下劳动力是完全没有任何谈判能力的,想让你怎样就怎样。


所有在这个制度和压力下,指望青教们心理健康实在是一件过于奢侈的事情,毕竟连大部分博士都有心理问题。这本身就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想想一个高校里,每天和大学生打交道的人大部分都有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那么大学的氛围会是怎样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永远不要把自己彻底卖给学术了,至少在中国不能这样。永远要给自己留好退路,留好选择,保住人生的主动权。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任。主动权就是你和畸形制度说不的底气。


在中国突飞猛进的科研指标背后,是无数青年科研人员的血与泪。


这不是比喻。是真的血。是真的泪。


今天写的很乱,请谅解。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美安全专家认为武汉实验室泄漏病毒
2020: 估算舟山蝙蝠Vir一百年内进化出酶切位点
2019: 中国稀土资源趋向枯竭 数据非常悲观
2019: 革命者魏巍
2018: 2018回国:上了世纪传奇号游轮
2018: 周末段子:蛋蛋的忧伤
2017: 突发:ISIS杀害中国人质,我们要清楚它
2017: 大陆守底线,台湾民意出现逆转
2016: 正在直播的国际空间站摄像视频
2016: 美国是“专业白住”房客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