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人类最需要什么样的疫苗?
送交者:  2020年04月27日12:49:34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有人在谈逆全球化,有人在谈去中国化,有人为可能面对的不利局面忧心忡忡,有人为疫情后可能主导世界的机会兴奋不已……很多人把未来世界看作弱肉强食,但最重要的软实力,要回归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被作为同类而认同、信任和接纳


  老高按:从疫情恶化之初以来,我连续推荐了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中国作家董宏猷、美国华人学者冯胜平、邓聿文、美国日裔学者福山等多位人士的文章,他们文章的一个共通点是:看到了疫情之下国际关系的撕裂、国内社会的撕裂这个无情现实,忧心如焚,论证病毒是对全人类的严重挑战,呼吁只有全人类团结才能度过危机,警告“人类若因疫情更彼此猜忌,病毒就赢了”!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大家都在气头上,都有无数充分理由证明对方应该背锅、对方却在那里甩锅,人们听不进这些学者似乎不着边际的空话。
  但我还是要说,人们面临的问题是可以分成两类的:根本问题和紧急问题。人们往往疲于奔命地应付紧急问题,分不出精力去解决根本问题。但也正因为不能着眼、着手解决根本问题,于是紧急问题接踵而来。古人有句话正适用于这种情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今天我想推荐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的一篇短文,他也是同样调门,但愿各位深思。


  生死劫难后,全球化中最大的变数是信任

  孙立平,孙立平社会观察


  信任这个词,在最近这些年似乎已经成为陈词滥调。但我今天要说,我现在用这个词是不一样的,我把这个词和生死劫连在一起,大家可以想象这个词中所包含的分量。但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在许多地方我还是会用陈词滥调的方式来表述,甚至一如既往的用引述别人的话的方式来表述,但我要再次提醒这个词在疫后时代的重要性。你完全可以忘记我在这里说了什么,但希望你能用信任这个词,自己想开去,想到哪儿是哪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信任、信任、信任。
  好了,现在我用断断续续、模模糊糊、扭扭曲曲的方式来说我的一些感想。

  最不起眼的信任竟是如此之不可或缺

  我经常用下面的例子向学生讲信任的重要性:
  我们到菜摊上买菜。你说我要两斤西红柿。通常的画面都是:卖菜的小贩给你称了两斤西红柿,就倒在了你手里拿着的口袋里,或者是他给你准备的塑料袋里。如果这时候你不承认口袋或塑料袋里的西红柿是小贩刚刚倒进来的,而是你自己原来就拿在手里的,小贩有什么办法吗?小贩可能没有任何办法证明那西红柿是他刚刚倒进来的。
  但一般地说,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小贩会不加思索地将西红柿倒进去,而你也不会赖帐。这是因为他对你有着基本的信任。
  然后小贩会说:两斤西红柿总共10元钱。你说没零钱,接着就把一张50元的钞票递给给了小贩,然后等着他给你找零钱。下面的情节是非常重要的:小贩随手就将50元的整钞仍到了钱匣子里,然后给你找零钱。如果这个时候小贩说,你还没给我钱呢。你有办法吗?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证明钱匣子里那张50元的整钞,就是你刚才给卖菜的小贩的?如果有人让你说出那张钞票的编号,从而证明那张钞票是你的,你十有八九说不出来。
  但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绝少会发生。
  为什么?因为人们之间有着基本的信任。这样的故事说明,哪怕是在我们最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信任这个东西都是须臾不可离开的。如果离开了基本的信任,像在菜摊上买菜这样每天都要发生的日常生活活动,都是没有办法进行的。

  一定要知道,这次可是生死劫难

  但各位一定要知道,我们现在谈信任的问题,可不是这样的云淡风轻。我们刚刚,不,是正在经历一场生死劫。到现在为止,全世界确诊感染病毒的人已经数以百万计,死难者,也是数以十万计。我们是在这样一场劫难的现场来谈论信任问题的,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是在这样一场劫难的坟场上来谈论信任问题的。
  在这样的场合,信任具有特殊的含义。
  这次灾难的发起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病毒。但我们如何应对这场灾难,我们在这场灾难中的表现如何,胜负如何,则要取决于我们人类自身,取决于我们人类自身的情形。
  中国有句古话,叫敌存灭祸,敌去招过。社会学中有更明确的表达,叫与其他群体的冲突可以增强一个群体内部的团结。打个比方说,夫妻两口子刚才还在吵架,突然和外人发生矛盾了,两口子也就一致对外了。然而,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不同的逻辑与图景。同学群在撕裂,朋友圈在撕裂,夫妻亲人在撕裂,原来的盟友在撕裂,原来的框架在失去效力,原来的合作在失去基础。彷佛,不信任的病毒,仇恨的病毒,在与新冠病毒一起流行和蔓延。
  而所有这一切,在所谓全球化的背景下,就显得愈发的荒谬。正因为如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我们现在需要一种“信任疫苗”。
  这不是一次小小的误解,这不是一次少不更事的闹别扭。现在是需要反思的历史性时刻。在过去的若干年中,人类过得可能有点太顺了。二战后几十年的和平使得人们淡忘了灾难的伤痛,喷薄而出的财富的光芒照得暗处也有了点光亮,进步的隆隆的脚步声掩盖了实际上单听起来会很刺耳的杂音。即使是这台机器上的某些部件出现了裂缝,用万能胶粘一下,似乎还能照常运转。灾难让人们意识到,这原来是一个四分五裂,而且很难有什么东西能将之凝聚在一起的人类。
  赫拉利说,如果这场疫情带来的是人类之间更严重的不团结和不信任,那将是病毒的最大胜利。当人类互相指责时,病毒正在翻倍。相反,如果疫情带来的是更紧密的全球合作,这将不只是抗击冠状病毒的胜利,还将是抗击所有未来病原体的胜利。为阻止全球灾难,我们需要重获失去的信任。

  最重要的软实力是被同类接纳

  我们不知道病毒还要肆虐多久,我们不知道疫情会何时结束。但再长的肆虐也有结束的那一天,再长的疫情也不过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插曲。日子还要继续,店铺还得开张,生意还要接着做。但我想,在疫后,尤其在人们的内心中,所有这一切也许都需要重新评估,亲疏远近,轻重取舍。疫后的格局将取决于重估的结果。在这样的时候,认识到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一个洗牌的过程,这是一个重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是恢复和重建信任。换言之,在疫后的时代,你能不能被信任,能不能在被信任的基础上被接受,将会是一个最基本的事情。
  现在,有人在谈论逆全球化,有人在谈论去中国化,有人为我们可能会面对的不利局面而忧心忡忡,也有人在为疫情后可能出现的中国主导世界的机会而兴奋不已。但无论是抱什么样的期待,很多人都是把未来的世界看作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那时需要比拼的是肌肉,是实力。不错,在任何时代,实力都是说话的本钱,但我觉得,在未来的时代,仅仅看到这一点,眼光可能短浅了点。
  金灿荣教授说,将来的世界就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当然,他是就经济来说的。问题是,有没有可能在经济的意义上实现之前,在心理的意义上先实现了呢?前几天,一位小留学生跟我说,亚裔留学生在墨尔本被当地两个白人女性殴打。他自己也在街上被吐口水。甚至他导师的眼神都有点怪怪的不对劲。我想说的是什么?是我们在疫后可能面对的国际环境的恶化。这个恶化,可能不仅仅来自于官方,来自于政界,更可怕的是来自于民间。
  多少年前,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Joseph Nye)教授提出了软实力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丰富了人们对于实力问题的理解。但在不同的时代,这个软实力的内涵是不一样的。现在看起来,经过一场生死劫难的惊吓与提醒,人们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是软实力?什么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立基的根本?返璞归真,可能要回归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你要被作为同类,你要被认同,被信任,被接纳。这个,应该成为我们今后考虑很多问题的出发点。
  重复一遍文章开头的话,忘掉我这里磨磨唧唧说的的这一切,就记住“信任”这个词,在生死劫的背景下,开始你的思考之旅。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9: 共产党对你如此之黑心,你有何办法呢?
2019: 打倒谢田教授制造男女歧视的退休年龄
2018: 最精辟| 谁是中国的最大援助国?
2018: 一则有关中国技术引进的往事
2017: 民生暴跌金融帝国崩塌 赵家人也撑不住了
2017: 乌干达37岁母亲生38个孩子 非洲女性人均
2016: 李克强遭暗杀是真的么? zt
2016: 再听老干部评习近平 zt
2015: 【尼泊尔强烈地震3200多人丧生】
2015: 美国预测中国:从杜勒斯预言谈起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