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作的恶,正应了马克思的惊人洞见 |
送交者: 2018年08月30日20:19:36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滴滴顺风作的恶,正应了马克思的惊人洞见滴滴顺风作的恶,正应了马克思的惊人洞见 杭子牙 我们不因噎废食,因一两个个案,将一项科技或商业创新乱棍打死——但将滴滴顺风车这个妖孽乱棍打死,却一点都不委屈它。 为什么?因为滴滴顺风车这项业务,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的那样,“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顺风车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推动该业务上线的滴滴高管黄洁莉,就已经将性与滥交等内涵,不当地注入到了这个业务板块中,在产品设计与推广中,都充满了性的暧昧暗示。 比如,以下这个网传的顺风车广告,画面中大字突显的“湿了吗?”、“紧了吗?”、“硬了吗?”等性挑逗用语,加上故意被设计为鬼头形状的胳膊肘,就暴露了其可诛之心! 而黄洁莉本人,也从不隐晦其用心,在公开演讲中表示:“这(顺风车)是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一个场景,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 她还进一步露骨表明,“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看明白了吗?这些话的意思,就是把坐顺风车的女性当兼职的援交,来成就顺风车这个产品对男性司机的吸引力。 其初心,就不是为了解决市民交通需求,而是社交与性。 而一旦将与性有关的社交定义为顺风车的核心诉求,在业务流程管理上,就必然会围绕这一诉求出发设置各种功能。 比如,设置乘客和车主的互相评价系统,还可以上传照片,评价对方是不是帅哥,是不是性感,是不是令人心动等功能。 这种充满了性和援交的暗示,试图将乘客和车主的买卖关系,变成一种暧昧社交关系的行为,就注定了它必然是一个恶的设计。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滴滴顺风会出那么多事。为什么郑州空姐案尸骨未冷,舆论的愤怒还没有消除,又一桩惨案就在温州发生。 而北京市海淀法院网则曾于今年5月,针对滴滴车主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案件发文“滴滴出行车主犯罪情况披露”,称最近几年滴滴平台所衍生的刑事案件数量,远高于公众所知悉的程度,并披露了车主犯罪情况,其中强奸、猥亵等,在顺风车主较为集中。 所以,顺风车被批,除了它僵化的内部业务流程管理与客户保护机制,最重要且根本的,是这个产品的设计初心就有问题。 这也正是滴滴顺风车和滴滴租车、快车、专车的最大区别。后几项业务,在资本和技术上的结合,是透过满足人们出行之便利来赚取利润,而顺风车在资本和技术上的结合,是透过满足人们的社交和sexy欲望来扩张市场。 本来,顺风车的本意,应该是一个车主开某一条线路的时候,可以和同路的人一起走,即满足了对方的出行需要,也通过对方分摊油费减轻车主负担,滴滴也能从中拿到一点分成。 但为了资本扩张市场,这个本来应有的初心,被滴滴完全扭曲。反而为了满足资本和市场的需要,剑走偏锋地走上了一条社交与sexy的旁门左路,为其注入了听起来美好但却在本质上邪恶的文化基因,如下图广告。 就像A股市场,在设计之初就不是为了解决优质企业的融资问题,也不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投资增值保值,而是为了照顾当时那些生产和资金周转遇到困难的国有或集体企业,为解决这些企业的资金问题而产生。 对企业资质的要求,当时决策不仅没有放在心上,反而默许、纵容一些企业,透过资质作假等手法包装上市,以实现其圈钱目的。 因为这个初衷,我们看到,A股市场就像是被注入了投机圈钱和“割韭菜”的基因,这二三十年来,都无法扭转这个德性。 顺风车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其设计初衷为“社交”和“sexy”,那么它的管理流程、企业文化、产品价值观念,都必然会围绕这个进行,会“往这个方向打”。 所以,在重新定义滴滴顺风车业务之前,先关掉这个业务,是非常正确和必要的。 因为基因这个东西,你是改不了的,如果不关掉,仅在原有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基础上整改,就会像中国股市一样,怎么改,都还是那个尿性。 滴滴顺风车这个产品问题,也促使我们再次深入思考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那就是资本和技术到底有没有道德属性。 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已经讨论数百年,也没有形成一个准确答案。 但基本上,资本,一旦被称为“资本”,就决定了它的逐利属性,它必然会为了市场与利润,去侵蚀公共道德与法律的领地。 就像马克思在两百年前说的,“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所以,对于资本,人们现在基本上都是倾向于对其设定法律与道德边界,对其进行严厉管控——但遗憾的,为了能获取市场和利润,它又经常突破这些管控边界,甚至会和管控它的主体结合,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其表现形式,就是严重的官商勾结和利益输送,若再进一步侵蚀到国家与社会的主体管治结构,就会上升成为权贵资本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有不少国家,比如菲律宾和前苏联等,就败在这个上面。 而技术呢?技术本身可能确实无罪,但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设计、使用和掌握技术的人。这些具体的人,因为有价值取向,会赋予技术以特定的价值观底色,因而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法律和道德责任。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7: | 郭文贵爆料真实性的十大佐证 | |
2017: | 红朝演义七一:毛泽东呜呼哀哉人民大幸 | |
2016: | 草木皆兵,安全成习近平头等大事 zt | |
2016: | 萨德与中朝友好互助合作条约:中国外交 | |
2015: | 來自上天的天籟之音 | |
2015: | 双石: 熊蕾PK李锐 | |
2014: | 浅谈“汉文化”的同化 z | |
2014: | 人民日报张建星案持续发酵 网友要求对其 | |
2013: | 济南中院上报中央建议判薄十五年有期徒 | |
2013: | 我翻找了以前的新闻,终于找到证据证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