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关敏
汉语是充斥等级制的语言。国人总是把至高无上的皇帝称作“万岁”或者“万岁爷”,把次于皇帝的实权人物称为九千岁如明代魏忠贤。这种谄媚的称谓在清代尤为突出。奴才们首先要恭恭敬敬喊过“启禀万岁”或“启奏万岁爷”之后再说事儿,而且在每次朝会前,更要规规矩矩的齐唰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否则将视为“大不敬”,轻则流放,重则砍头。
秦始皇在追求“不死药”的事业上败得很狼狈,人、财、药一个也没得到,最后连命也搭上了。后来的皇帝们认为:既然不能长生不老,总可以活得长久一些吧。活多久呢?活它一万岁!这种奢望,还是由汉武帝(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破天荒的。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正月,武帝行幸缑氏。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十五年后,也就是太始三年,汉武帝又声称“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
晚年的汉武帝重蹈秦始皇的覆辙,一味地听信于江湖巫师,吞食丹砂“则益寿”,泰山封禅“则不死”,甚至到蓬莱会见仙人。汉武帝追求不死神仙的做法,反而加速了他的衰老,最终也只活了69岁。
“万岁”究竟什么意思?西周、春秋时期的史料中,曾出现过“万年无疆”一词,如《诗经·豳风·七月》中有“脐彼公堂,称彼篁觥,万寿无疆”之句,是描写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作后,举杯欢庆时所常用的颂词和祝福语。反映战国时期的《战国策·齐策》记载了孟尝君派遣食客冯援前往封邑薛收取债息时,看到有些贫民实在无力还息,便自作主张“因烧其券,民称万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了蔺相如奉和氏璧人秦时,“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可见先秦时期的“万岁”,本意是一种欢庆、欢呼用语或者祝贺之辞,是人人都可使用的普通名词。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1866~1925)为避免内战、促成南北统一,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让位给袁。4月20日,一心投身国家建设的孙中山乘船赴闽巡察。船至闽江马尾,江上大小船只闪动“欢迎孙大总统”、“孙大总统万岁”的大小纸旗、布幅。孙中山十分不悦,训斥上船迎接的福建都督孙道仁:这太不成话了。就是共和国的总统,退位了,就是一个平民,怎么还要称“孙大总统”?再说什么“万岁”,那是封建皇帝硬要他手下的官民称颂他的。我们为了反抗这个“万岁”王朝,多少革命同志抛头颅、洒热血,才取得了消灭清王朝的伟大胜利。如果我接受这个封建王朝的称号,我对得起那许许多多的先烈吗?
1919 年五四运动中,陈独秀被捕入狱,引起举国震惊,青年毛泽东在湖南高声喊出“陈君万岁”,“我祝君至高至坚的精神万岁”。此时的“万岁”已与皇帝无关,人人皆可用了。30年后,“万岁”又成了专一名词。
”这句话,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死後,在粉碎四人邦之後,由梁漱溟(大儒)说出来,很有深意。 因为是农民起义,所以毛泽东是皇帝。 古人说,以布衣践大位者两人,汉高、明太耳;如今,加毛泽东而三。他们担心皇位不稳,肆意屠戮功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