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王沪宁性格里有种难以描述的东西
送交者:  2018年01月15日12:49:01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小思

王沪宁对于中共政策的影响时间之长,对权利中心的作用之大,恐怕不少人都有误读。王沪宁尽管权利足够大了,他的为人处世原则没有什么变化,仍然是低调和保持清醒的头脑。身居高位不容易,难能可贵。因此,他的性格特征,不妨根据他的成功之路勾划一幅清晰的画面,也许有些想象力因素,但是八九不离十。

王沪宁性格重要特征概括起来是沉默寡言,郁郁寡欢。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但是他细读深思,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王沪宁没有政治野心,对自己的事业没有高的诉求,对自己的君主十分忠诚。由于心底无私天地宽,王沪宁能够直接向最高领导人建言,甚至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这是很了不起的,不是每一个文胆能够作到的。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他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二十多年,三朝国师。他服务的三个领导人的性格截然不同,换了我不可能在几个皇帝身边呆这么久。

测算人的性格,观察其长相是必要的。尽管王沪宁的劳苦功高,但是他的为人很低调。粗看一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觉得他有些猥琐,有些阴险,心里藏着什么机密。像成天抽烟,通宵达旦工作,灰黑的眼圈。他经济条件好,政治地位高,怎么不好好保养,不像一个享福人涅?

仔细考察发现,王沪宁是一个非常害羞的人,自信心不足,更没有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派,而像是一个瞻前顾后,生怕做错事,说错话那种典型的书呆子。如今被人推向前台,说句老实话,就是赶鸭子上架。


因此,王沪宁的性格是罕见的奇怪,不是一个平常意义上的国人。人们说有了本事会翘尾巴,他不会。第二,文弱书生不一定有政治胆略,但是他可以生死置之于度外,沪宁向习直接建议不能搞个人崇拜,亦不能搞文革。所以他还有一种棉里藏针的性格,说起来和老邓有一拼。


王沪宁确实是一个正人君子,他对女人兴趣不大,老婆隔得很远也不急于调动到一起。离婚后也不急于结婚,看来他不会嫖娼。此外,对吃喝玩乐也没有什么兴趣,业余时间他就是看书和看电影,总是把所见所闻和政治经济问题联系起来思考。他还必须考虑怎么处理中共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乱子,出谋划策。他的眼镜后面无精打采的眼神表明他操劳过度,可能是日理万机的结果。同志们,中共目前尽管表明是笙歌彻夜,形势喜人。实际上问题不少,潜在危机更是深不可测,股市有可能出事,房事也可能翻泡沫。由于美国和欧洲局势都有不可预测性,朝核也是一个烫手山芋。中共领导人位置不好坐,任务十分艰巨,前途云遮雾罩。

王沪宁尽管功成名就,为中共的改革开放一马当先,贡献了不少主意。是不是完全正确,是否被一律采用,我们不知道。而且王沪宁在走向前台之前,仍然谨言慎行。十九大之前他反复声明没有什么升官的打算,还希望给下一任国家主席卖命,继续辅佐总书记。从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读到两个弦外之音。第一,王沪宁与众不同,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官人主动出击寻找更好的平台干一番事业。古往今来,哪一个在官场上的人不在日夜不停的动脑筋怎么争取上级欣赏而提拔。第二,习总可能有五年以后退位的打算,而不是人们纷纷扬扬说的习可能不会退位。如此敏感的机密也只有文胆王沪宁才能知道。

外表看上去阴险狡诈,实际上王沪宁心地比较善良,具有同情心。痛恨希特勒和他发动毁灭人寰的第二次大战。王沪宁以《辛德勒的名单》为例,痛打希特勒。他认为影片是一部能够震撼灵魂的作品。“震撼的地方,不是它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当然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可以称道),而是它所揭示的人性的世界。这场悲剧最深刻的地方,是更多的人的人性泯灭。因为只有人性泯灭,才会有这样罕见的悲剧。法西斯统治者固然是罪魁祸首,但是没有人性的人使他们统治和残暴的基础。更可怕的事情是:人类往往不能从残酷的历史中觉悟。今天的世界上,不是每天依然有活生生的生命在战争中逝去吗?”

王沪宁一度被认为是“体制外自由派知识分子”,当他以博士生导师身份介入中共智囊团曾经引出剧烈的震动。他被老江看中的主要原因是六四之前,他就看出来游行后面有问题(有几个政治家看不出来?只有学生才不知道)。主张封杀上海“世界经济导报”,反对游行示威,拒绝在青年教师请愿书上签字,体现了拥护中共的“革命”意志。也可以说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其实中共内部的彻底共产主义者寥寥无几。毛泽东自己并不信马克思主义,也长期得不到苏联和国际共运的支持。

毛泽东靠领导中国人民打败老将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邓小平依靠白猫黑猫让中国打开国门奠定了权威。但是邓小平威望还是不及毛泽东,后来一直没有当过中共和中国的一把手。在现在这个平凡的时代必须另立名目,别开生面,才能建立一套新的、系统的政治概念,巩固自己的地位。否则不仅中共官员坐不稳,共产党政权也有可能毁在这代领导集体手中。

这就是习近平政权反复折腾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江泽民不久不在人世的一个重要自保举措。为了习政权的稳固,王沪宁不惜牺牲自己大力进言。尤其是当外界要高级黑,比如故意吹捧,肉麻的歌颂,不外乎是想把他搞得很尴尬。每每这时候,王沪宁不顾自身安全向习直接建议:不能搞个人崇拜。老板呀,你头脑必须清醒。

我们仔细阅读他的几则日记,可以帮助大家把简单勾勒一个模糊的形象具体化。从王沪宁早期的日记里面,还是能看到王沪宁有一股强烈的民族感。那时候,他还没有进入中共的高层,写作比较自由,是大白话,而且看出来,王沪宁属于性情中人。感情比较朴素,文笔十分简单,就是一个平民百姓的声音。总之,王沪宁尽管不是一个完人(人无完人嘛!),他还是性情中人,没有那么神秘。他能够走到今天,还是有些机遇的因素。不信往下读吧!

比如,对苏联解体也有深有感叹。俄罗斯电影《国际女郎》是俄罗斯的一位姑娘的故事,她在医院里做护士,同时也做皮肉生意,后嫁给一个瑞典人,到外国以后,非常想念自己的祖国。他说“看了(苏联遭遇)以后很是感慨,一个这样的大国,国民弄到这个地步。影片里出现了几次雄壮的俄罗斯歌曲,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在这种音乐的衬托下,主调十分明确。一个国家力量不强,在国际上没有地位,最倒霉的是自己的国民。”从这一点上说,王沪宁关心国家生与死,其忧国忧民赤子之心可叹,可敬。

对于改革和前进中的中国,王沪宁其实有些无奈。比如他说“今天在商品经济的文化下面,谈感觉的人越来越少,而谈实利的人越来越多。有时是人们不知应该谈什么,别人会谈什么。大概正直的人总是有的,但是谁是呢?”他早期已经不太认可中国还有什么好人。怎么办?至今这些问题丝毫没有得到解决。

关于美国的评论很有意思。[6月14日 星期二] 晚上放一部美国电影《浴室血案》。说美国黑社会和警察勾结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搞技术发明的,或者说用高科技搞小发明的人。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与警察和黑社会做斗争,有笑料,也有含义。最后还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这是美国这类电影的必然结局。故事写得再黑,再残酷,丑恶的东西再多,最后胜利的总是所谓正义的方面。作为统治的阶层是要一个有秩序的社会的,有符合他们传统的正义标准的社会秩序。


帖出“有了解美国的王沪宁是国人的福气”,自然有不同看法。比如“在美国呆一年很可能连美国的皮毛还没有了解到。要深刻了解美国一定要呆个十几年以上,工作,生活,......”对地,对于一般人,也许十年还不够,但是中共领导人在美国呆十年,机会就消失了。而且呆十年也不一定对美国社会就了解深刻。

******************************************************************

王沪宁日记选自网络。

1月19日 星期三

凌晨看《读书》杂志,有一篇好像叫《你不能不接受》,是对一部电影的评论。电影叫《北京杂种》,据说是“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作,有些稀里糊涂,没有故事,没有情节,说是把一个人撒尿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国内,这部电影还没有放,在国外据说引起不少注意,邀请参加国际影展。外国人的趣味在这里,越奇特,越是官方不认可,他们就越是认为有价值,殊不知有时也搞出笑话。

晚上10点半回到家中,电视里放《京都纪事》的后一半。前一半放完之后,反应不怎么样。一是“软广告”太多,要看好几分钟,每次都看,自然要乏味。二是戏剧矛盾和冲突太人为化,见了面就吵架,不见人情味,似乎没有什么好人,有,也是窝窝囊囊。三是戏剧冲突太格式化,已经脱离生活,完全是理念性冲突。后半部分不知拍得如何,拭目以待。

1月23日 星期日

凌晨看一部原版片,叫《往事》,好像是宣传宗教精神的片子。说一个小孩喜欢唱歌,在神父的引导下,想当大歌唱家。后来在一次车祸中嗓子失音,不能再唱。小孩一心敬奉上帝,突然就恢复了声音。有文化背景的。

晚上看到一部录像,叫《ALIEN》,中文译成《异形》,是第一集。1992年在东京看过第二集,所以有兴趣看第一集。科学幻想片,说地球上一艘商业用的飞船,在什么星系运了两千多万吨矿石回来,在途中收到奇怪的电波,去查的时候,有一种东西被带上飞船,就是异形。异形是一种凶恶的生物,力大无比,结果杀死所有的人,只留个女人。后来她终于把异形打出飞船。下集接着这个故事,说异形并没有死,依然在。这类片子在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市场,不知是心态的原因,还是社会的原因。在发展中国家,倒未必。

1月25日 星期二

凌晨看《危险关系》,描写一种贵族内部生活以及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没有多大的意思,如果了解当时一种生活圈子和生活的文化,大概能执导一些。但是从更广泛的角度说,又没有了解什么,只是几个人之间的男女关系。影片由不少暴露镜头,当然已经作了处理。这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没有这些,就不成戏。最近一些片子,这样的色彩越来越浓厚,不知最后要走到什么样的程度。我想总是有一个极限的,不然的话,就只有xxx电影了。

2月2日 星期三

《过把瘾》一直放到一点多钟,这两集里开始发生矛盾,男人和女人的矛盾,丈夫和妻子的矛盾,解释得不错。生活中有很多矛盾,不是来自恨,而是来自爱。有时候来自爱的矛盾虽然不如来自恨的矛盾厉害,可怜的是来自爱的矛盾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只好在无穷的矛盾中消磨人性。人们往往不知道哎也会带来恨,这是很多的悲剧之所以发生的根本原因。

2月4日 星期五

《过把瘾》情节在发展,已经离婚了。太爱,也不是好事,不那么爱,也不是好事,不爱,也不是好事。怎么办?人的痛苦。

2月7日 星期一

到文艺会堂去开上海宣传口的春节联欢会。在那里见到许多熟人。讲了一番话之后,放了两部电影,一是上海拍的叫《都市情话》,讲改革开放的,没有太深挖掘,只是感观上像一部电影。

2月9日 星期三

凌晨看《过把瘾》最后两集,看出一些光明和辉煌来。人生不能总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社会也不完全是一些玩世不恭的人。两位主人公终于认识到真爱,于是重新结合在即,但是男的突然得了什么肌肉萎缩的病,就要瘫痪。于是不忍让女的牺牲,想法子和女的结束。女的没有明白,居然当真。他的好朋友还打了他一拳。一切均是旧式的正义感。女的最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问题。男的也回到了房间。大家把卸载黑板上的数十个“爱”字,从报纸里掀开,双方紧紧拥抱,热烈亲吻。在热烈的吻中男的倒了。一切是那样自然,很感人。虽然是不超常的路子,但却是普通人最需要的路子。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活中需要的生命的光明和辉煌。

2月21日 星期一

零点,电视放一部法国电影,叫《十天的困惑》。开始觉得没意思,完全因为是部法国电影,为了解一点法国文化,才耐心看下去。后来发现是部不错的电影。用法国话来说是“L’APPETIT VIENT ENMANGEANG”。说的是一位年轻人,得了一种精神性的病,把他的老师叫到他在乡间的家里。家里很有钱,爸爸是养父,太太年轻。他与太太之间有了私情,实际上养父已经知道。采用了种种方法来折磨他们。最后把太太杀了,学生也自杀了。表象是学生杀了太太。老师经过分析,大概是一种弗洛伊德式的分析,发现真正的杀人者是养父。因为养父要扮演上帝的角色。有一定的文化“深度”,不是简单的故事展示。

3月2日 星期三

午夜,电视放一部法国电影《推上断头台》,是由法国的两位著名的影星演的,一位好像是演《悲惨世界》的冉•阿让的演员,一位是阿兰•德龙。故事情节是一位从监狱放出来的人,想重新做人,但是在社会各种管制之下, 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迫于一名警察的强制,不得不杀死这名警察,被推上断头台。这部电影的风格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法国文化,是纯粹法国风格的电影。它反映了法国电影中的一种“介入”的意识,也就是萨特的存在主义所强调的生命的意义。政治色彩很浓。对法国社会传统和官僚的机制作了批判。问题是这样的情况在很多社会中均存在,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通例吗?如电影反映出法国释放的罪犯也不能在大城市中居住,要到小的城市中去,而且要定期地向警察局报到,并提供工资单,如果没有的话就不能居住,警察对这些人始终持怀疑态度,警察使用一种强制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等等。所以叫《推上断头台》。不是自己要走上断头台,而是被推上断头台。

4月6日 星期三

凌晨电视里放电影《轮回》,是一部探索影片,前一段好像有一些批评,因而有兴趣看。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大概不会发生。但是,反映了社会的一种新的文化心态,就是一些人在社会大变化的过程中茫然了,不知生活的趣味了。同时比较强调一种感觉,生活和爱情均在感觉之中,感觉好就是生活,所以有一个舞蹈演员会对一位无所事事的人感觉好。现实生活中大概有,但不会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今天在商品经济的文化下面,谈感觉的人越来越少,而谈实利的人越来越多。有时是人们不知应该谈什么,别人会谈什么。大概正直的人总是有的,但是谁是呢?

5月31日 星期二

晚上放一部香港什么地方拍的电影,武打片,说有一个“东方不败”和“东西方不败”的人,功夫简直是惊人了。这样的片子故事肯定是“东方夜谈”了。特技手段用得很多,可以有感观上的享受,但是对理性来说是一种痛苦,实在是离奇了。只好把理性放在一边,先享受感观乐趣,看完之后大概是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是,似乎这里也反映了人对自己人性张狂的一种向往。

6月9日 星期四

今天凌晨看了美国的一部有争议电影的录像,叫《最后的诱惑》。这部电影当时拍好之后,引起剧烈争论和宗教界的抗议,美国有过十分浩大的游行,要求禁止。主要情节是描写基督,但是故事的发展过程和《圣经》中描写得不同。主要的区别是:在基督被钉上十字架之后,上帝让他复活了,但是他已经不是圣人了,而是一个凡人,结婚,生儿育女,并且与几个女人有关系。在信仰上也不坚定,反而被认为出卖了耶稣的犹大意志更加坚定。最后痛斥耶稣信仰不坚定,放弃了神的意志。这样当然和《圣经》不同,对耶稣也有“诽谤”。所以引起基督教界的强烈抗议。这是用一个神圣故事来损害另一个神圣的故事。

想起了看过的《食人族》,这是一部以琼斯宗教案件为背景的故事。一些人在森林中生活,有一个教主向他们宣传自己的一种特殊的宗教,所有人在他的控制之下。当然这样的宗教和现代宗教不同,更多是迷信和愚昧,是对人的灵魂的一种控制,包括用肉体的强制来牵制人的意志和理性。问题是,人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寄托?人为什么需要信仰?特别是对一种愚昧的教义,人为什么会全心全意投入,就如同美国的大卫教派的案件一样。这可能要从人的心理需要来分析,也要从人的社会环境来分析。信仰这个问题,极其费解。

6月14日 星期二

晚上放一部美国电影《浴室血案》。说美国黑社会和警察勾结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搞技术发明的,或者说用高科技搞小发明的人。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与警察和黑社会做斗争,有笑料,也有含义。最后还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这是美国这类电影的必然结局。故事写得再黑,再残酷,丑恶的东西再多,最后胜利的总是所谓正义的方面。这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的要求,没有一个社会的精英集团会鼓励社会往邪恶的方向走,因为这不符合社会的基本利益。作为统治的阶层,这里说的是广义的统治阶层,最后是要一个有秩序的社会的,有符合他们传统的正义标准的社会秩序。没有此,任何社会均不能存在。

10月18日 星期二

凌晨看《因父之名》,是一部政治电影,以爱尔兰共和军和英国当局的关系为背景,反映了那里存在的一种深刻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对政治和人们情绪的影响。四名在社会上混日子的年轻人,被警察局指控为一次爆炸事件的主谋,警察局用了各种手法来让他们招供,最后达到了目的。并且把他们的亲属数人也投入了监狱。在真正的共和军被抓获并且交代了之后,他们全部被法庭释放。经过这样一番的经历,年轻人似乎成熟起来,最后他说,一定要把真相查清。但是,似乎最后并没有一个清楚的结果。这部电影有着真实的社会背景,反映了在西方社会存在的非理性的政治和非民主的政治。这种政治的出现,均是心理扩大和社会矛盾的结果。

10月19日 星期三

凌晨看《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能够震撼灵魂的作品。震撼的地方,不是它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当然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可以称道),而是它所揭示的人性的世界。故事反映的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波兰发生的悲剧,德国军队在那里的犹太人进行残酷的统治和杀戮。犹太民族生活在一种强大的死亡威胁之中。而一位叫辛德勒的德国商人用自己的金钱贿赂德军军官,把相当多的犹太人保护下来,没有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看到德军屠杀(真正的屠杀)手无寸铁的犹太人,看到德军的暴力是那样的残酷,心灵不能不震撼。战争和狂热, 或者说权力和无知,使他们丧失了人性。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能够毫不眨眼拔出手枪对着他的脑袋就开枪。面对喷涌而出的鲜血,他们无动于衷,可能还感到快感。这是人类二十世纪最大的悲剧。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催人泪下 “八千湘女嫁新疆” zt
2017: 美式民主真实面目:富人有、富人治、富
2016: 住美国老年公寓的中国老人 zt
2016: 黄安意外喊出国王没有穿新衣 zt
2015: 资中筠:解放后,知识分子是如何一步步
2015: 并轨刚要落实,咋又冒出了一个年金? z
2014: 对习总说的私房话传到网上了 z
2014: 求真相,文革中被宋彬彬迫害而惨死的北
2013: 从XX的帖子只能看出江胡是对立的,但XX
2013: 挖,一夜之间冒出很多无线电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