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公约——博爱高于利益 |
送交者: 2017年11月14日10:02:17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作者:关敏 一,博爱是进入民主的关键 二,五月花号公约——美国民主自治的标志
1620年9月6日,41个家庭的102名清教徒组成的移民队伍,在清教长老威廉.布雷福德的率领下,从英国普利茅斯港乘坐“五月花号”货轮出发,驶向了北美大陆。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其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那些在新英格兰海岸落户的移民“决非为了改善境遇或发财;他们之离开舒适的家园,是出于满足纯正的求知需要;他们甘愿尝尽流亡生活的种种苦难,使宗教理想获致实现。”经过66天的博斗,他们终于看到了新大陆的曙光。在航行过程中,有一人死亡,有一新生命降生。船上有102名乘客。1620年11月11日,“五月花号”船就在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停了下来。他们的目的地本是哈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他们发现自己离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殖民区相距甚远,他们抵达的普利茅斯已超出了英王的管辖范围。他们无权在此居住。由于那时已是深秋,他们决定就在那儿登陆而不继续航行。
上岸之前,船上的成年男子在低声讨论:将如何管理未来的新世界,依靠什么?领袖、军队、还是国王?他们决定将这个问题弄清楚之后再上岸。参加讨论的是船上的51名成年男子,其中41名男乘客在船上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the mayflower compact)。这份公约是由“五月花号”船上的每一个家长、每一个成年单身男子签署的。由于妇女那时没有政治权利,所以没请她们签署。
其内容是:“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姆斯一世的忠顺臣民,为了给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亚北 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政治社会,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
五月花号公约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契约性文件,在美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公约开头便是“以上帝的名义,阿门”。可见,共同的信仰是契约的基础。清教徒认为:政治契约等同于上帝的法规,对所有的人均有约束力。契约原则遂演变成为美国民主的核心。在他们看来,任何人对他人都没有天然的权力,暴力不能产生权力;所以,人类社会的任何合理的权力都奠定于人民之间的相互约定基础上。社会契约是神圣的,政府是神圣契约的产物,这样的统治才有合法性。这样,他们把宗教问题扩大为政治问题,将政治问题转变为法律问题,防止暴君的思想进一步演变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这就孕育出美国人的尊法观念,并将社会生活纳入法治的轨道。
清教改革家罗杰.威廉斯指出:“我从这契约中推断出……主权、公共权力的源泉和基础在人民之中。……显然,他们所建立起来的政府只能在人民同意的情况下,拥有人民赋予他们的公共权力。”正如美国学者所出,在《五月花公约》中,“我们看到最早表现出来的﹑一个由众人表决认可而建立的管理集体的想法。它体现了这样一个信念:即人民自身,不依赖外在机构的指引,能够自主签订公约,开创一个自我管理的社会。……这些先民同时也为代议制政府的形式奠定了基础。……它标志着‘政府须经被治者同意方可统治’原则的确认。”
五月花号公约被认为是世界近代史上的成文宪法的雏形和美国宪法的起源之一;公约所确立的原则亦被视为美国精神的起源,其历史作用不亚于后来的《独立宣言》。法律是每个社会成员协商制定的契约,不是靠权力强加于人的命令。法律的力量源于民众对法律正义性的认同而自愿服从,不是慑于法律的暴力;法律是为了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为了某个家族的利益而制定的。这份写在一张简陋的纸上的公约从法理上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谬论,抛弃了少数人享有特权的贵族制度,确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这里面所包含的意义和力量,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专制的铁幕,影响了随后的英国革命。
基督教反对利益第一,提倡博爱第一,既不让少数决定一切,又不能多数决定一切,那么最终由谁来决定呢?十分清楚,应当由博爱决定一切,应当由全体决定一切。一切强制性法律、一切重大的改革,都应当在全体同意的基础上达成。以后,卢梭根据这一史实写出了《社会契约论》,他说,“唯有一种法律,就其本性而言,必须要全体一致同意,这就是社会契约。除了这原始的契约之外,多数投票总是可以约束其它一切人”。“这种(原始的)契约并不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一种约定,而是共同体与其各个成员之间的约定。它是合法的约定,因为它是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它是公平的约定,因为它对一切人都是共同的;它是有益的约定,因为它除了公共利益之外,不能再有其他目的;它是稳固的约定,因为它有公共的力量和最高的权力作为保障。”
1620年11月11日在荒凉的海港的一条船上所达成的五月花号公约为北美的自治和法治打下了基础。那些参加签约的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治体,这个自治体具有选举官员、通过法律和吸收新的投票委员的权力。他们每年举行一次大会,通过法律,选举总督和总督助理。在自治的社会结构内,没有世袭的贵族或君王。他们在1636年通过了一套完整而详尽的宪法——《统一基本法》,对殖民地的政治结构和居民权利作了文字上的规定。1639年后,殖民地代表大会变成了殖民地议会,非教会成员的自由人也可以被选入议会。五月花号公约的效力一直持续到1691年该殖民地并入到马萨诸塞湾殖民地为止。
受《五月花号公约》的影响,康涅狄格殖民地于1639年制订了《康涅狄格基本法》,其序言云:“1636年胡克牧师率其教会信徒从马萨诸塞之新城到康涅狄格,坚定地主张政府的权力当建立在人民的自由允许之上,……我们深知凡人们聚集之处,上帝的意旨指定为了维持此团体人民的平安及团结,当建一个依照上帝而立的有秩序而贤良的政府……以维持自由及我们所奉的我主耶稣圣经之纯洁性以及教会之清规……”。该法已确立了政府权力来自于人民同意的原则。《康涅狄格基本法》共分11条,包括政府的权限、官员(包括总督)的产生、选民的资格以及选举程序等方面的明确而详细的规定,被誉为世界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康涅狄格宪法诞生后150年,它的后人们提出了康涅狄格式妥协,拯救了美国费城制宪会议。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的民情已经扎根于历史上形成的新英格兰镇自治制度。此制度早在17世纪开始形成,后经基督教新教的地方教会自治思想而培养壮大起来。新英格兰的社区,规模一般较小,镇民一般在镇公所或教堂集会,来决定政策与选举政府官员。在新英格兰地区的这种类型的地方政府,其核心是镇民会议。凡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事务,都在公众场所召开公民大会讨论决定。镇民会议很像古希腊所实行的直接民主。直接民主在西进年代以另一种形式出现于中西部。西进的移民群体一般都自行组成社区,他们去的地方没有政府,因而就订立类似于“五月花公约”一类的协定,实际上这是组成自治政府,在西部移民社会里,其政府实行多数决定制,这与欧洲国家的村镇政府毫无共同之处。西部的多数决定制反映了他们的平等思想。一般说来,西部居民每人都拥有一个农场,这样的经济平等必然要求一人一票的政治平等。
托克维尔说,“使英裔美国人的社会得以建立的,正是宗教。在美国,宗教是同整个民族的习惯和它在这个国土上产生的全部情感交织在一起的。这就使宗教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断地以宗教的方式对美国人进行民主理念训练。美国教会中的重大决策,莫不透过民主程序制订。教会的每一个团契,其人事、经费、活动,亦皆是透过民主程序决定。美国教会既发达,而美国的宪法精神又以圣经为蓝本;政治制度与教会行政制度,几乎近似得像双生子。可以说,美国实行民主制度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美国人从小在教会受训练,走进政府以后,把教会所学习的运用在国会即可。正是这种长期反复的训练,构成了能够把大多数美国人的精神、意志和思想经常集中起来,并保持其整体性的共同信仰。没有这样一种共同信仰,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具有形形色色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美国社会根本无法保持其正常的存在,更谈不上发展与强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宗教构建了美国,也只有宗教才能构建美国。宗教在构建美国的同时,也构建了美国的公民社会。
三,博爱高于利益的美国慈善事业
我在《美国的官为什么不爱钱?》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12455194中说:美国人注意培养公益(public service)信念,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社会责任。比如,小孩子从小就有童子军,到公共场合帮忙做事。考大学时,如果只是学习成绩好,没有做过公益事业,好大学是不会录取的。经过这样长期的培训,大多美国人都有一种公益精神,成人后,很多人都在自己的教堂、市政厅、居民管理处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成为社区的义工。
美国清教徒刻苦禁欲、履行天职、充满信心、担当社会责任;他们深信勤俭致富乃上帝嘉许的美德,聚集财富一定要符合公义原则,并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向社区回馈。美国人形成了“拼命挣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的传统。美国早期慈善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通过大量的个人捐款以改善其所在的社区,创立了地方公民组织(如志愿者救火队)以及其他公益设施与机构。这种财富的回馈的传统,可参见哈佛等长春名校的创办史,以及无数私立学校、医院、养老院、救济院的创办史。
美国富翁生前节俭、死后把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比比皆是。资本家卡奈基,一生致力于发财致富,后来又把它全部分赠给文化事业基金。又如:洛克菲勒家族,经过三代人的经营富可敌国;耐尔森.洛克菲勒曾任纽约州长和美国副总统。联合国的地皮是他们捐赠的,纽约州立大学所属的许多校园都是他们出资建的。耐尔森死后,把宅第和庄园全捐给了国家。洛克菲勒山庄的主楼的二、三层还有他的后人居住,据介绍,这些后人得按月给国家付房租。
美《商业周刊》评选出了2000~2004年期间美国50名最大慈善家。比尔.盖茨以100.85亿美元的捐款位居该排行榜的第1名;迄今为止,他捐赠总额已达到279.76亿美元,占其净资产的58%。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夫妇排第2位,在该期间共捐赠或承诺捐赠70.46亿美元;迄今为止他们的捐赠总额已达到73亿美元,占其净资产的192%。伯克希尔.哈萨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排名第3,该期间共捐赠或承诺捐赠27.21亿美元;迄今为止,捐赠总额为27.3亿美元,占其净资产的8%。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排名第4,该期间共捐赠23.01亿美元;迄今为止,捐赠总额达到51.71亿美元占其净资产的72%。据统计,这50名大慈善家的捐款总额高达650亿美元。
袁伟时说:西方那些比我们阔得多的世界富豪们,常常过着一种节俭、朴素、节制的生活,他们往往要把很多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转移到别人身上。2004年2月《福布斯》杂志公布:比尔.盖茨以其名下的净资产466亿美元,排名世界首富。这位首富没有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他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他向外界公开了遗嘱,其中宣布将把全部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个以他们夫妇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将负责把这笔钱用于研究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并为世界贫穷国家抵御这两种疾病提供援助。他为自己的3个孩子每人留下了1000万美元和价值1亿美元的家族住宅。
世界第二富豪、素有“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曾当着他孩子的面在公司大会上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我希望我的3个孩子有足够的钱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情,而不是有太多的钱却什么都不做。”他宣布,将自己超过305亿美元的个人财产捐出99%给慈善事业,用于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计划生育方面的医学研究提供资金。这笔善款的大部分将被托付给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会。
1991年美国人捐出了1168亿美元,以1992年为例,全美国当年的慈善捐款共达1243亿美元,其中来自个人的达992亿美元。1996年则上升为1507亿美元。2001年个人捐款的数额高达1610亿美元,来自遗赠、基金会和企业的捐款达到了2120亿美元。2005年全世界发生了一系列的大灾难,其中最突出的包括亚洲多国发生的海啸、巴基斯坦的大地震、以及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侵袭。美国人为救助这三场自然灾害的受害者共捐出73.7亿美元。美国捐赠基金会2006.6.26公布的报告估计,2005年美国人的捐赠总额达到2602.8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了6.1%。2006年11月27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说,美国各阶层的2006年捐赠总计将达约3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的总产值。该刊还说,不论是按人口比例还是按产值比例,美国的私人慈善公益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慷慨。
每年天文数字般的捐献中,据有关统计,来自公司企业和其他机构的捐款仅占15%,85%是民众个人捐的,其中又有70%来自普通人。这意味着是否捐款和个人的经济条件没有必然的关系。而且,低收入者捐款时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捐款占他们总收入的百分比更高。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他们捐出收入的5.2%。可是,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他们的捐款比例仅为2.2%。70%的家庭捐赠过钱财,年平均捐赠额超过1000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经济在全球独占鳌头,一直处于领导地位。美国人口不到全球5%,但美国的产值却占全球的43%,科技产品占40%,研究和发展的成果占50%,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获得者中有1/3的美国人,美国诺贝尔奖的人数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截至2003年美国共有2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主要的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资金来自美国。美国军事占世界的近一半。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教育和文化最发达的、科技和经济最发达并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的国家,美国已成为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有大量富人捐款办公益事业的国家,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包容性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流动性最大、最稳定的国家,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民主与法治程度最高的国家。美国不仅把民主自由的价值辐射到全世界,而且还成为全球所有求知者的“天堂”,每年有几十万留学生涌向美国。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代表。今天不是世界在迎合美国,而是美国的价值符合全世界人们内心的呼唤。
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强,和多数美国人信宗教有关。所以说,是宗教意识决定了整个制度、人与人的关系和经济的表现,不是“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的。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6: | 文革50周年,海内外学者的纸上里程碑 z | |
2016: | 高盛:忘了墨西哥的高墙吧 特朗普税改才 | |
2015: | TMD“关系” zt | |
2015: | 巴黎,巴黎,我为你哭泣 zt | |
2014: | 一张照片透露出中国的弱国弱民心态 zt | |
2014: | 中美关系合作基调的现实与理念基础 zt | |
2013: | 摩根大通曾雇温如春,年薪90万美金 | |
2013: | 文革杀人:干部带头吃人肉,女民兵割男 | |
2012: | 第三次民主主义革命论 | |
2012: | 论民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