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扒下五毛的裤子一看,你们跟杨同学不都一样么?
送交者:  2017年05月25日22:18:26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和菜头

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美国马里兰州大学毕业典礼上代表2017年毕业生发表了一次演讲,视频回传中国,社交媒体迅速炸了。现在,正按照中国互联网的一贯路数,发展到网友人肉杨舒平的个人资料,深挖其父母的工作单位和收入,力图把这件事情办成2017年中国网络反腐第一案。

因为杨舒平是昆明人,来自昆明一中。而我大概又是读者认识的唯一一个昆明人,所以,后台里有一堆留言:菜头叔,你怎么看你老乡的事情?我的看法很简单:我不喜欢她的这个演讲。

我不单不喜欢杨同学的演讲,我几乎不喜欢所有三好学生在台上的演讲。因为他们的演讲里只有演,根本没有什么讲。从小到大,我在学校里目睹过无数红花少年、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演讲,所有这些演讲都带着浮夸造作的高亢语气,矫揉造作的肢体语言,莫名其妙的欢欣鼓舞,和声情并茂让人尴尬不已的情感输出。每一次看到这种演讲,我都感觉头皮发麻,浑身不自在,感觉自己站在了一只洋洋自得的肉喇叭面前。

杨同学所不一样的地方,是在美国的大学里演讲。人是这么个人,演讲术是这么个演讲术,所以在我看来,无论是在中国的学校里声情并茂地讲演自己是社会主义接班人,还是在美国的大学里声情并茂地讲演自己是资本主义的受益人,头皮发麻是一样的发麻,都是一回事情。不同的是演讲的舞台不同,受众不同,所以内容侧重有所不同。我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在于,无论在台上说什么内容,都无法让人相信演讲者真的相信自己所说的话,不管是接班人还是受益人,都是话术而已。而这些话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台下的观众,说出他们想听的话。

这就像是人们讨厌林妙可,讨厌她在镜头面前摇头晃脑的样子。她在中国电视台的镜头前面摇头晃脑,说中国饺子最好吃,这让人讨厌;假如她跑到美国,在美国电视台的镜头前面摇头晃脑,说美国汉堡最好吃,这同样让人讨厌。让人讨厌的不是她说的是什么,她也许说的是正确的话,让人讨厌的是摇头晃脑本身。

杨舒平同学在演讲中说:I grew up in a city in China, where I had to wear a face mask every time I went outside. (我在中国的一座城市里长大,在那里我每次出门都要戴上一个口罩)。如果杨舒平同学和外间传闻一样,的确是我的老乡,的确在昆明长大,那么我就会对她的演讲词非常困惑:

1、昆明什么时候改名叫做a city了?Kunming这个字眼很丢人么?

2、昆明什么时候需要每次出门戴口罩了?昆明的空气质量变那么糟糕了?

当这句话出现问题的时候,随后的演讲内容在逻辑上就崩坏了—杨同学在其后的演讲里说,她第一次来到美国,在达拉斯机场落地之后,本打算掏出她事先准备好5个口罩之一戴上。没想到,她呼吸了第一口美国的空气之后,“The air was so sweet and fresh, and oddly luxurious.”(空气如此芬芳和新鲜,甚至有点奇妙的奢侈了)。这一段话成立的前提,是杨同学之前所说的在昆明每次出门要戴口罩是真话。而任何一个昆明人,任何一台空气检测设备都可以证明,杨同学说的并不是真话。

因为不是真话,这里的“The air was so sweet and fresh, and oddly luxurious”就变得分外虚假矫情,透着一股迫不及待取悦台下观众的劲儿。更何况杨同学宣称去美国都要带5个口罩,按照她的话来讲,在昆明的时候岂不是要穿上全套防化服了?而且,她又不是活在石器时代,怎么会事先对美国的环境完全一无所知?以至于要带上5个口罩去美国?她知道真相,但是选择了一个前后对比夸张的故事,这就是这个演讲让人极度讨厌的地方。

都是套路,依然是熟悉的配方,依然是熟悉的味道。就像每年中国高考,只要是语文卷子作文题目是记叙文,学生的家长们就会在作文里死伤惨重。事实是什么?不重要,能拿高分就是人生赢家。三好学生站在台上大谈特谈自己在学习上的前后转变,大谈特谈老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事实是什么?同样不重要。台下有雷鸣一般的掌声,校长老师频频颔首就是标兵模范。马里兰大学的四年教育对一个人并不造成多大改变,站上台子的时候,原来怎么玩,现在还怎么玩。当年是那个在中国讲故事的三好学生,现在依然是美国大学礼堂里的三好学生,讲故事依然是讲故事,掌声依然是掌声。所以说,国内教育还是很成功的。

这样一个演讲的开头,严重毁败了演讲后半段的可信度。一次演讲之中,要求前后的逻辑链条是贯穿而自洽的。但是,在演讲的开头,昆明出门要戴口罩不是事实,无法支撑杨同学美好的第一口美国空气说。导致接下来她要表达的观点已经没人关心,连环时的官方账号都要专门把这段视频找出来放在网上播放,意思很明显:用杨同学恶心恶心喊民主喊自由的家伙。如果杨舒平同学真的相信自己在演讲中后半段里说的那些话,那么,她自己成功地用前半段演讲毁掉了这些话的价值,而且变成了国内社交媒体上的反面教材,促成了这一次网络嘲讽的狂欢。

如果真的认同某种价值观,如果真的珍视某种价值观,那么,无论这种价值观是什么,个人完全没有必要用浮夸的态度和虚假的言辞去为这种价值观做背书。全世界都知道中国雾霾问题严重,但在中国是一种何等庞大的存在。有石家庄的雾霾爆表,也有昆明的碧空万里。承认雾霾是中国当下问题的同时,敢于说出昆明空气质量不错,指数长年在50以下,挑战一下美国听众的刻板印象,这不是冒犯,而是一种诚实。承认昆明空气质量不错,再表达马里兰的空气质量竟然还要比昆明好,因为这是实话,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大概也没有那么多人跳脚大骂。

但说实话没劲不是么?比不上出门天天戴口罩,去美国不忘背5个口罩来的对比强烈,更具有戏剧感。没有天天戴口罩,没有背5个口罩前往达拉斯,就没有办法说出那句:so sweet and fresh, and oddly luxurious.是这样吧?既然喜欢那么戏剧性的人生,喜欢编造故事支持自己的观点,那么,现在站在舞台正中央,被探照灯四面照住,这不正是她做这一切想要得到的东西么?

网上针对杨同学排山倒海的口诛笔伐有一种内在逻辑,杨同学“忘本了”,“变坏了”,去了美国几年“忘记自己是谁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说得好像美国的四年大学教育把杨同学改造成了一个怪物一样。不,不,不,杨同学没有变,她还是千千万万个我们中间的一员。如果她不是去了马里兰大学,也许再过一个多月,她应该站在云南某个大学的礼堂里,同样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再讲一个故事。在那个故事里,她的家乡在石家庄,每天出门都必须戴口罩。当她四年前第一次来到昆明长水机场,呼吸到第一口昆明的空气时,杨同学同样会做出夸张的深呼吸,用余光观察着现场观众的表情,然后用昆明话说:买买,太板扎了!咋个会有弄么新鲜干净呢空气!简直就是遭不住啊!

台下照样笑声,掌声一片。那时候,绝对不会有人不识趣地站起来反问说:杨同学,你不是昆一中毕业的吗?你家不就在拓东路上?你什么时候变成石家庄人了?视频流出,绝对不会有任何网上的风浪,也绝对不会有网民大合唱《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杨同学唯一的问题,是出国去马里兰大学,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了这番三好学生的演讲,对美国人讲故事。而且,是按照一个标准三好学生的方式做的演讲。平常大家听多了,不觉得怎么样,等看到在别人家那么弄,就突然觉得恶心了起来。这就像是在上海迪斯尼里当街拉便便的小朋友让人觉得非常亲切和可爱,在香港迪士尼里当街拉便便的小朋友突然就让人觉得相当突兀和不爽一样。放心,皮还是一样的皮,人还是一样的人,心还是一样的心。没见到杨同学在马里兰大学的同学们正在强烈抗议么?他们对校方提出的问题同样看不出在美国受了四年教育的迹象:为什么校方事先没有审核演讲稿?!

马里兰大学:啊!你们的戏真的好多。


0%(0)
0%(0)
    x-file不是毛左么?你俩怎的互咬一地毛?  /无内容 - 道友 05/26/17 (342)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二个中国七十年矣!---由民进党执政台湾
2016: 中国-权贵资本主Yi终极版 zt
2015: 中国应在南海争端中体现智慧 zt
2015: 美日或促中国获亚投行一票否决权! zt
2014: 真话不说,谣诼登场 ——谁造就了向南夫
2013: 这个猛:埃及3000年前文物被中国丁姓游
2013: 他不是伸而是人:毛泽东在人生的最后关
2012: 蝗鸭,我给你23号的消息,白底黑字2
2012: 靠,文件的逻辑都给蝗虫搞乱了,现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