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败弱之战。长津湖战役——美军军史史上的耻辱。 |
送交者: 2013年03月10日03:29:51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腐儒按:N年前的旧帖,供崇美者欣阅。有兴趣了解长津湖战役者,尽可去网上搜索有关回忆文章。长津湖之役,咱苏皖一带的小伙子们,确实给中国人长脸了!新四军抗日打鬼子汉奸是好样的,在鲁南与淮海打老蒋王牌是好样的。打美国鬼子更是好样的。打出了中国军人的神威!打得美国军队六十年后依然胆颤。 ======================= 长津湖之战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的东线部分。战役在由尼德·阿尔蒙德(Edward Mallory Almond)将军指挥的联合国军共105,520人和由宋时轮指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军团大约150,000人之间展开。
几十年后,美军自承此战美陆一师死亡6000多人。
此战美军创造了新的军事用语:全军迅速脱离与敌军接触,并向自己进攻路线反方向撤退,变成了向南“进攻”。
此战给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事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美陆战队军事上第一次,一个齐员满装的完整陆战师安全登陆并展开进攻后,被全部赶下大海。打破了自美陆战队建军以来登陆后从未被赶下大海的历史记录。整个满员陆战师被赶下大海这个历史性记录。
美军当时统计是:美陆战一师战死900-1000人,伤3500人,非战斗减员6500人(按美国特别的伤亡统计方式。比如长津湖战役美一个2200多人的特遣队,突围后回来不到1000人。被列为战死仅60几人。其它阵亡士兵列为非战斗减员),也就是陆战1师战斗损失4500人,总损失达11000人,全师减员50%。
总的战略态势是:美军和联军撤出并退至三八线以南。而中国方面在战役中,曾经包围了陆战1师,但未能将其歼灭,陆战1师建制完整,突出重围,携带重武器和伤员后撤,并上船。
此战役被后人怀念或津津乐道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交战双方兵力相差不大,火力悬殊的情况下,装备落后的中国(非精锐)普通部队与美军最精锐部队的较量。
二次战役的东线方面,美国和联合国军部署有美军第十军,下辖陆战一师,陆军第三师,陆军第七师;还有韩军第一军,下辖首都师和第三师;还有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一部,共10万人。
志愿军东线,仅有第九兵团,下辖20军,26军,27军,共15万人马。第九兵团,来自华东野战军,三野的部队。20军,是原来华野的第一纵队,27军,是华野9纵,26军,是华野8纵。
陆战1师有2.5万人.长津湖战役中,战死900-1000人,伤3500人,非战斗减员6500人(按美国方面的的统计数据),也就是陆战1师战斗损失4500人,总损失达11000人,损失率达全师的50%。
整个的长津湖战役,按维 基百科的数字,联军方面战斗伤亡达1万多,非战斗减员7000多.志愿军战斗战伤伤员14062、冻伤伤员30732、战斗死亡7304,总减员52098。所以毛泽东在战役后,对东线战役的总结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达到了战略意图。意思就是,9兵团在零下30度的极寒条件下,在冻死冻伤减员非常严重的条件下,还是将美军和联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但具体的战役效果没有达到,就是没有全歼陆战1师。
美军认为长津湖战役是在其历史上最骄傲的时刻,海军陆战队重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师团,令中国军队从前线撤回.中国人民志愿军亦认为此战役是1场大捷,虽然付出了巨大伤亡且有美国军队突围逃窜,但志愿军成功地将联合国军驱逐出北朝鲜的东北地区,所以此战役及在西线的胜利,是中国军队对西方国家军队在主要战役的第1次胜利,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
新加坡的李光耀回忆说,以前出国总是被人歧视为劣等、谁都敢踹他一脚,长津湖战役后,他在欧洲旅行,发现人们开始对他显得相当尊敬,于是他开始积极学习汉语,想沾点解放军的光。
迟浩田参加过那一仗,后来到美国访问,美国海军司令来接待他时说:‘迟总长,我来接待你,因为我父亲就是长津湖战役的俘虏。’迟总长说,‘当时我们饿啊,如果每个人发两个土豆的话,你父亲就不是俘虏的问题了。’
西方有评论说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长津湖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最初当陆战1师在长津湖地区被志愿军包围的消息传到美国本土,加利福尼亚州德尔马海军陆战队训练基地司令梅里尔准将还满不在乎地对部下说:我只能说,我真为那些中国人惋惜!然而他错了,陆战1师终于开始后撤了。当陆战1师作战处阿尔法鲍泽上校将撤退命令交给作战参谋瓦恩科夫上尉,要求他制订撤退计划时,瓦恩科夫竟然惊呼起来老天啊!我得赶紧去找一本参谋手册,我从未想过陆战队会后撤,史密斯师长立即制止他的这一说法;撤退?见鬼!我们不过是换个方向进攻(Retreat? hell, we’re just attacking in another direction!) .陆战1师此次后撤,确实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后撤,不仅要有坚强的后卫进行殿后战斗,还要克服后退途中几乎不曾停歇过的阻截与侧击,将其称为转向一百八十度的进攻毫不为过。
陆战1师的整个撤退行动是逐次进行的,位置最为突出的柳潭里部队首先后撤,为了保证撤退行动成功,在柳潭里的陆战5团和陆战7团从11月30日起便开始了准备。陆战7团3营首先被从1426高地撤下来,作为攻取后撤出发阵地的主攻部队,在柳潭里以南约4公里处集结。陆战5团的2营和3营也随之将防线后撤,既保持战线完整同时也收缩防线,为后撤行动做准备。
11月30日晚19时20分,陆战1师根据美第10军的最新命令,命令柳潭里的两个团同时而且迅速撤至下碣隅里:这一计划的主旨就是以陆战7团1营为先遣梯队,首先前往德洞山口,掩护主力后撤,主力梯队以陆战5团3营为前卫,陆战5团1营为右翼,陆战7团3营为左翼,陆战5团2营为后卫,逐次交替掩护后撤。 12月1日8时,陆战5团3营超越陆战7团3营开始沿公路向南推进,该营在仁川登陆时是最早在月尾岛登陆为主力登陆开道的先锋营,现在又一次成为突围的先锋营,为两个陆战团主力的后撤开道。
12月3日16时,史密斯师长从下碣隅里派出英国海军第41特遣队并加强一个坦克排北上接应柳潭里突围部队。 19时50分,从柳潭里撤退部队的先头营陆战7团1营,到达下碣隅里村外500米的开阔地,根据戴维斯营长的命令,全体官兵在此列队,整理好军容,迈着正步走进下碣隅里,先是步行的队伍,再是满载伤员的车队,——正是陆战7团1营先是以美军从未有过的夜间越野机动驰援德洞山口,再是连日苦战掩护主力后撤,在美军中赢得德洞山口赛跑者的绰号.
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约22公里的路程,从开始撤退到最后一支部队到达目的地共用了77个小时(先头部队用了59个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军约285.7米.
此次撤退成功的原因是:一是确实掌握了要点德洞山口,二是卓有成效的空中支援,三是陆战队坚韧顽强的战斗作风和意志,四是志愿军59师在德洞山口的惨烈争夺战中消耗过大,因而在美军突围时实在无力进行有效的阻击。 此时,在下碣隅里共有陆战1师官兵约8000人、美第10军直属部队约1500人、美第7步兵师余部490人、英国第41特遣队125人和少量韩国警察,总兵力约一万人。而在其周围则有志愿军的十个师,并已炸毁了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公路上的所有桥梁,撤回古土里丝毫不容乐观。
12月1日,下碣隅里的机场跑道终于在史密斯师长的一再督促下完工了,这要归功于史密斯师长的坚持和工兵的不懈努力。机场跑道只有880米长,宽仅15米,而根据下碣隅里的海拔高度和飞机起降技术要求,至少需要2300米的跑道才能符合标准,然而几千名伤员就是要靠这样一个不符合标准的简易机场撤离,于是陆战1师于1日下午2时30分进行了飞机首次起降试航,第一架C—47运输机成功降落然后又运载着24名伤员成功起飞!这对于陆战1师从长津湖撤退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当时在下碣隅里共有约5000名伤员,要带着这么多的伤员杀开血路撤至海边是根本不可能的。
12月4日,史密斯师长召集各部队主官会议,下达撤退命令。同时下令销毁所有无法带走的物资和装备,以免被志愿军所利用。
当天下午,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来到下碣隅里,听取史密斯的撤退计划.在师部无人之处,身为一军之长的阿尔蒙德却为自己部队惨重伤亡而失声痛哭。
整个撤退过程中空中支援是不能不说的重要环节,从撤退行动一开始,就在行军纵队上空实施直接空中支援,白天保证每时每刻在行军纵队上空都保持至少24架飞机,夜间也出动夜间战斗机以提供不间断支援。公路两侧5公里范围内的空中支援必须由地面部队通过航空控制人员指引进行,以免误伤己方部队,而在5公里范围以外的目标,则可由飞机自由攻击。为此美军集中了所能集中到该地区的所有空中力量——在兴南附近海面上有4艘大型航母莱特号(CV32,Leyte)普林斯顿号(CV37,Princeton),福吉谷号(CV45,Valley Forge)和菲律宾海号(CV47,Philipine Sea);1艘轻型航母巴丹号(CVL29,Bataan);2艘护航航母:培登海峡号(CVE116,Badoeng Strait)和西西里号(CVE118,Scicily);在连浦机场集中了陆战队航空兵的4个F4U海盗攻击机中队:VMF212中队、VMF214中队、VMF321中队和VMF323中队,舰载机和陆基飞机总共约500架,此外远东空军所属的战斗机和攻击机都可在必要时加入到空中支援中,而轰炸机则受命对志愿军后方地域实施猛烈轰炸,以阻止其向长津湖前线运送物资和人员。这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最大一次航空兵力的集结,为陆战1师的撤退撑开一柄巨大的空中保护伞。
12月5日中午开始,下碣隅里美军突围进入倒计时:陆战5团所属的三个营和配属的陆战1团第3营全部进入环形防御圈的一线阵地,其中的陆战5团2营进入东丘西侧高地,准备次日凌晨对东丘的攻击。陆战7团也加紧进行战前准备。
在7团开始向古土里突围时,陆战5团也向东丘发起攻击,下午14时30分夺取了东丘。志愿军立即组织力量反击东丘,但是部队刚在两座山岭之间集结起来就被美军的飞机发现了,立即遭到了美军飞机的集中轰炸,陆战5团也随即抢占了两处山岭居高临下实施火力压制,志愿军此次反击还未开始便在美军空地一体的优势火力下被瓦解,在猛烈火力打击下幸存的220人全部被俘,这也是长津湖之战中志愿军被俘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
由于天气恶劣,后勤不济,以及美军飞机的空中阻滞,志愿军26军迟迟未能赶到,直到12月5日,26军的第一梯队76师和77师才到达下碣隅里,而第二梯队78师和88师还在途中.
7日17时,陆战5团先头部队3营到达古土里;22时,最后的殿后部队工兵小队也到达古土里。而紧跟在陆战5团后面的,并不是志愿军,而是数以千计的朝鲜平民,他们手提头顶着简单的行李,默默无声地跟在美军队列后,到达古土里后,由于美军担心其中混有志愿军,所以严禁其进入村里,他们只得静静地坐在村外的雪地上,无助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至此,陆战1师主力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撤退顺利结束,其第一梯队耗时23小时,平均每小时前进782米;第二梯队耗时约9小时.
陆战1师主力基本无损,而且带出了几乎全部的装备,在志愿军层层阻截的狭隘公路上夺路而走,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应该是很不容易的。原因主要不外三点,一是下碣隅里的机场前送补给后送伤员,这要归功于史密斯师长;二是极其有效的空中掩护,正是美军的空中掩护才保证了部队白天行军免受志愿军的猛烈攻击,特别要提到的是长期与陆战1师配合作战的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能通过无线电通报目标位置、攻击角度以及开火时刻,从而精确引导飞机进行近距攻击,甚至出现精确攻击地面部队15米外目标的例子,体现了陆战队极其默契的空地协同水平;三是陆战队的顽强精神,此次撤退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陆战7团一路走一路打,甚至还与志愿军展开过白刃格斗,这是在美军中所少见的.
此时在古土里的美军部队计有:属于海军陆战队的有陆战1团(欠第1营)、陆战5团、陆战7团、第1坦克营和师侦察连;属于陆军的有步兵第31团第2营、陆军暂编营(临时在陆战1师序列里,是由陆军第7步兵师在长津湖地区的残部编成);英军第41特遣队以及少量韩国警察,其中陆战队11686人,陆军2353人,英军150人,韩国警察40人,共约1.4万人.
12月7日18时50分,陆战1师就下达了从古土里向海边撤退的正式命令,全师在航空火力支援下,从古土里经真兴里向咸兴、兴南撤退,古土里的部队以陆战7团、陆战5团和陆战1团(配属陆军第31团2营)的顺序向真兴里撤退,到达真兴里后在陆军掩护下再以铁路和公路输送方式撤至咸兴、兴南。从古土里到真兴里,直线距离仅有11公里,但是海拔高度差却有730米.
从真兴里北上接应师主力的陆战1团1营一直都未经激战,建制基本完整,是目前陆战1师战斗力最强的营,12月8日凌晨2时从真兴里出发,直扑1081高地.
在该地区负责阻击美军北援的是志愿军20军60师180团,180团主阵地就设在1081高地和门岘两处,处于全兵团位置最南的180团很清楚自己的使命,这是阻截陆战1师逃出长津湖地区的最后一关。
8日夜间,气温急剧下降到零下34度.严寒给双方的作战都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陆战1团1营A连天亮后呐喊着冲上山顶——出乎意料的是,志愿军却没有进行一枪一弹的还击——原来坚守1081高地的志愿军20军60师180团1营2连因为昨夜的严寒全部冻僵在阵地上了!
尽管陆战1团1营顺利夺取1081高地,但是陆战1师突围的所有希望仍将化为泡影,因为志愿军炸毁了一座至为关键的桥梁,彻底切断了从长津湖地区通往海边的唯一公路!这座关系陆战1师生死命运的桥梁就是位于古土里以南约5.6公里的水门桥。
志愿军自然清楚水门桥对于切断美军退路的巨大价值,因此12月1日就将桥炸毁,但陆战1师第1工兵营迅速将其修复;12月4日,志愿军再次将桥炸毁,美国陆军第10军第73工兵营又在桥上架设了M2车辙桥(M2车辙桥是美军工兵部队装备的专用架桥器材,由钢制和木制车辙板组合而成,可以架设起30米至50米跨度,可通行40吨的M26坦克)使其恢复通行;但是很快又被志愿军第三次炸毁。
史密斯师长命令师工兵参谋兼第1工兵营营长约翰帕特里奇(John H. Partridge)中校必须架起一座桥!帕特里奇认为要想架桥惟一的办法就是空投M2车辙桥的部件,再运到水门桥进行架设。为此,帕特里奇于6日清晨亲自乘座直升机对水门桥进行了仔细的空中侦察,认为需要4套M2车辙桥部件,考虑到空投时可能的损失,帕特里奇要求空投8套。 由于M2车辙桥部件重达1.1吨,普通降落伞难以负载,因此帕特里奇特别要求先在连浦机场进行试投。结果,落地时巨大的冲击力将M2车辙桥的钢梁撞毁得根本无法使用。就在绝望之际,赫塞尔布拉辛格姆上尉急中生智建议同时使用两个大型降落伞,这次试投取得了成功。随即陆军降落伞技术小组携带大型降落伞,连夜从日本飞抵连浦机场,在陆战队空投排、陆战队第1水陆两栖牵引车营的技术人员协助下彻夜进行技术准备。 7日9时30分起,8架C—119运输机(注,C—119运输机是由美国仙童公司在C—82运输机基础上研制的双发战术运输机,1947年11月原型机试飞,1949年服役,机长26.17米,机高7.96米,最大载重量8.35吨,可载42名士兵或中吉普一辆或155毫米榴弹炮一门)将8套M2车辙桥部件空投到古土里,美军工兵部队收到了6个钢梁(其余2个中1个落到志愿军阵地,1个着陆时损毁)和3个木制车辙板(另1个在着陆时损毁),帕特里奇立即将这些器材装上卡车,并在黄昏前做好了出发准备。 车辙桥的空投试验、大型降落伞的紧急运送、技术人员的调度,这一系列工作在如此之短时间里完成,简直可以称得上奇迹! 9日上午,陆战7团1营终于夺取了掩护架桥的阵地,帕特里奇指挥的卡车于中午前后到达水门桥,12时30分开始架桥。至16时终于大功告成,而帕特里奇仍向史密斯师长表示歉意,因为他曾经保证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结果因为桥基问题足足花费了三个半小时。
从18时起,车辆开始过桥。起初几辆很顺利,当一辆拖着TD—18推土机的卡车通过时将木制车辙桥板压断,技术最熟练的卡车驾驶员威尔弗雷德普罗瑟中士跳上还在摇晃的牵引卡车,施出浑身解数将牵引卡车从被压断的桥面上开了回来!原本M2车辙桥钢梁是供M26坦克通行,木制车辙桥板则是供其他车辆通行,现在木制车辙桥板断裂,其他车辆的通行顿时成为难题。帕特里奇立即仔细查看精确计算,想出了改变钢梁位置的应变办法。工兵迅速拆下木制车辙桥板,再将钢梁位置向里移动,使所有车辆的轮胎都压在钢梁上通行,不过由于各种车辆轮胎位置不同,所以压上钢梁的位置也不一样,如最小的吉普车只压上1.3厘米!这样所有车辆都能通行,只是为了以策安全速度大大减慢了,过桥时车辆时速被严格控制在3公里以下! 千余辆车辆、坦克都从这座从天而降的桥梁上通过,还有一万多士兵和大约4000名朝鲜难民,甚至还有难民的耕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整个晚上这座桥上居然没出任何事故.
无论是志愿军的军师级指挥员,还是普通战士,以其惯常的思维方式都确切无误地认为已经将水门桥彻底干净地破坏了,没有人会想到,美军居然能空投下架桥的钢梁和木制构件,迅速重新架起一座桥!这种情况可以说完全超出了志愿军官兵的认知水平,简直可以说是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美国巨大的工业实力以及迅速异常的反应,在此事情上得以充分的显露。
陆战1师到达真兴里,意味着陆战1师终于结束了陆战队历史上最为艰辛的磨难,从真兴里到兴南,可以说是一路坦途了。因为不仅真兴里是长津湖地区崇山峻岭的终点,从真兴里到兴南全是平原,而且从真兴里以南再无志愿军活动,从柳潭里开始的前堵后追的危险也不复存在,最多只有尾追之患了,而志愿军依靠步行是很难追上在平原依靠公路甚至铁路机动的美军了。
在兴南大撤退中,美军共撤出10.5万名士兵、9.8万名朝鲜平民、35万吨物资和1.75万台车辆。 25日拂晓,27军进入兴南。惨烈的长津湖之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1951年2月26日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发表社论:陆战1师突破自诩不败的中国精锐军队的重围到达兴南,带着装备、伤员和俘虏起航前往釜山时,朝鲜战争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样式了。
长津湖之战,比较客观来说,应是平手。九兵团于12月1日向志愿军总部发出的对东线作战的检讨电报也可看出,九兵团自身也未将此次作战视为一次胜利,电报里九兵团表示:这次作战打得很不好,不仅未能全歼美陆战1师及第7师,反遭巨大减员,严重缩小战力。未能彻底完成上级赋予任务,应由职负主要责任,拟在战斗结束后召集各军总结经验教训。
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时年57岁,二战中历任冰岛防卫军营长、陆战5团团长、陆战1师参谋长、副师长,朝鲜战争前是海军陆战队副司令,正是因为其出众的指挥才干和行动前深思熟虑行动后果断坚强的个性,才被指派为陆战1师的师长。特别是仁川登陆后史密斯并未像麦克阿瑟等高级将领那样被胜利冲昏头脑,当接到沿长津湖向北推进的作战命令后,他立即对在这样恶劣的地形中展开进攻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并竭力促使改变这一计划,在其努力不被接受的情况下,以其职业军人的素质敏锐察觉出即将到来的危险,因此要求部队谨慎行动,确保后勤补给线的安全,并坚持在下碣隅里修建机场,在以后的突围行动中,下碣隅里的简易机场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撤退过程中,在下碣隅里的休整与在古土里的毫不停留,都反映了史密斯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与果敢行动。因此,如果评选长津湖之星的话,非史密斯莫属。
参战部队序列 志愿军九兵团 司令兼政委宋时轮 副司令陶勇
20军 军长兼政委张翼翔 副军长廖政国 58师 师长兼政委黄朝天 59师 师长戴克林 60师 师长陈挺 89师 师长余光茂
26军 军长张仁初 政委李耀文 76师 师长高文然 77师 师长王建青 78师 师长陈忠梅 88师 师长吴大林
27军 军长彭德清 政委刘浩天 79师 师长肖镜海 89师 师长詹大南 81师 师长孙端夫 94师 师长邬兰亭
美第10军 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陆军少将 美陆战1师 师长奥利弗·史密斯海军少将 陆战1团 团长切斯特·普勒海军上校 陆战5团 团长雷蒙德·默里海军中校 陆战7团 团长霍默·利兹伯格海军上校 美步兵第3师 美步兵第7师 韩军第1军 韩军首都师 韩军第3师
美军陆战1师编制及装备简表 陆战1师是以三个陆战团为骨干,加上若干师直属部队组成的战役集团,具有很强的作战力量,全师编制人数约2.5万。 师直属部队包括: 第11炮兵团:下辖4个炮兵营(第1、2、3营各装备18门105毫米榴弹炮,第4营装备18门155毫米榴弹炮)和1个114毫米多联装火箭炮连(该连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第1坦克营:下辖4个坦克连,共约70辆坦克。 第1工兵营 第1海岸营(留在兴南港,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第1水陆两栖车运输营(留在兴南港,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每个陆战团下辖3个步兵营、重迫击炮连(装备12门107毫米迫击炮)、反坦克连(12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5辆坦克)。 每个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机炮连(也称为火器连,装备4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12挺12.7毫米重机枪)。 每个步兵连下辖3个步兵排和1个机炮排(装备89毫米火箭筒、2门81毫米迫击炮、6挺12.7毫米重机枪)。 每个步兵排下辖3个步兵班和1个机枪班(装备89毫米火箭筒、3挺轻机枪和1挺重机枪)。 每个步兵班配备10支M1加兰德自动步枪和2支BAR勃郎宁自动步枪,班、排长配备M1卡宾枪,连长以上军官配备柯尔特自动手枪。 此外,陆战1师还能得到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的密切支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东线长津湖美军遭受重创全线败退的同时,西线美军也创造了美国陆军建军以来的一个历史记录:面对兵力相当但装备、后勤及机动能力极其落后的弱敌,20多万美军被迅速击垮并全线溃败,一次溃退200多公里。(比淞沪战役的国军差远了。淞沪会战的国军面对的是强敌,还至少拼了一阵子后才全线溃败下来。)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2: | 视频: 【走近毛泽东】全集 | |
2012: | (两会)主席团成员纷纷与薄熙来握手 风向 | |
2011: | 茅于轼:有市场就不愁买不到粮食 | |
2011: | 5毛党培训教材--zt笑一笑 | |
2009: | 《我的团长我的团》电视剧,海外首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