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兵
从军六年,有四年在演出队度过。回忆文艺兵的生活,很多值得一记的事情。选几件印象深的。最深无过于北大荒的美丽草原。1971年夏天,随演出队巡回慰问演出,第一次到了东北。东北一向俗称“北大荒”,可是比较一下华北的几个山区,我发现给叫错了名字。七十年代的华北地区,山上已经寸草不生。我曾经问过当地村民,为什么山上光秃秃不种树?他们只用看外星人似的眼光看我,没有回答。春天刮起大风,黄沙遮掩了整个天空,太阳变成一个鸭蛋黄。而东北则呈现完全不同的景象。火车出了锦州,满眼郁郁葱葱的山岭。东北的土壤黑油油的,估计种地都不用施肥。到了齐齐哈尔才凌晨三点,但天已经完全大亮。演出队男女队员乘上几辆敞篷卡车,颠簸着向草原深处驰去。
时值初夏,刚下过阵雨的空气甜丝丝沁人心肺。耀眼的阳光下,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竟然不是绿色的,而是呈现万紫千红。遍地鲜花,无穷无尽的鲜花,红的, 黄的,白的,紫的,毫无羞涩地迎风怒放。这样的景色让人惊喜得震颤。人在大自然的精美造化之下,显得多么幼稚渺小。这一幅绚丽的画面,一直在脑海中记着,时不时也会出现在梦里。
东北人的好客也让人印象深刻。在东北,随便去到哪个农场,主人都要端出白酒招待。这就是东北著名的自酿的高粱酒。要问有多少度,一概不知道。习惯上只称白开水。当时的部队只有四毛五分钱一天的伙食费,天天煮白菜,二米饭(大米混小米)。而在农场的日子,餐餐盛宴。一个好客的场长骄傲地指着满桌的菜肴说,“菜是自己种的,猪是自己养的,蛋也是自己下的……”满屋哄堂大笑。
说到吃,还有一段印象深刻的经历。在京的某一天,队领导召集几个乐队成员开会,说上级有重要任务。原来,空军在开全军会议,地点是前门饭店(招待所?)。会议的娱乐节目中,安排了北空机关蓝天幼儿园的儿童演出《红灯记》片段。这些小演员当时已经很出名,唱腔台步都有板有眼,不知怎么教出来的。可惜没有标准的伴奏乐队。正好我们后勤演出队在演《红灯记》,一切现成。所以就这样赶鸭子上架了。
当天演出很成功。因为剧场不大,设计合理,音响效果很好。小演员们熟门熟路,那个演李玉和的小朋友,学得惟妙惟肖。别的场景没有记得很清楚,倒是演出后的吃的宵夜也就是工作餐,让我至今难忘。
实际上当时全民的生活水准很低,记忆中我从小没有吃过什么值得一提的好东西。这晚的夜餐,据说是人民大会堂的厨师做的,用料考究,厨艺精致得令人惊叹。记得餐点花样很多,其中之一的馄饨,做得像工艺品,晶莹剔透,轻盈飘逸。还有几样叫不出名字的西点,含在口里就化了。餐后还有水果,都是全国各地空运来的,有山东的莱阳梨,新疆的哈密瓜,海南的西瓜。其中哈密瓜我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吃到,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好吃的水果。
我想,这不该是专门为演员做的,我们只不过沾了参加会议的各路首长们的光。回驻地的路上,我联想到的是杨贵妃,为了博得红颜一笑,唐明皇下诏飞马千里传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