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募资额占全球一半、四倍于美国,中国为何能一枝独秀? |
送交者: 2022年12月14日15:48:45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最后更新: 2022-12-14 18:39:13 【文/观察者网 吕栋】 “2022年A股IPO领跑全球,不论数量还是融资额均实现瞩目的成绩。国内资本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融资金额和融资企业数量均大幅增长,资本市场已成为拓宽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途径。”12月13日,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观察者网专访时如是说道。 临近年底,又到了盘点年度IPO的时刻。冰火两重天,成为今年中美乃至全球IPO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观察者网梳理2022年全球IPO数据后发现,中国内地当之无愧已成为全球IPO市场的主力,全年融资近1000亿美元,在全球募资总额中占比近半,同期美国IPO市场降至数十年来的冰点,筹资额暴跌90%以上,纳斯达克和纽交所10年来首次退出全球前五大上市地。 图源:视觉中国 对企业来说,股市是关键的融资渠道。一旦IPO市场进入寒冬,期望上市融资的企业将失去一条重要的补血途径。随着时间推移、现金储备减少,在融资难度加大的背景下,企业轻则勒紧裤带缩减开支,重则“失血过多”退出市场,美国一些初创公司正在遭遇这样的窘境。 反观中国,情况要比美国乐观的多。潘向东告诉观察者网,中国A股IPO的火热,特别是科创板和北交所作为主要贡献力量,充分体现我国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及新兴产业的支持。以高端制造、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为内核的企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回顾即将过去的2022年,地缘政治紧张、新冠疫情反复以及全球通胀等不利因素持续扰乱全球市场。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中国IPO市场为何能做到一枝独秀?美国市场又为何会遭遇数十年来最糟糕的一年? 近十年来,全球IPO活动 图源:毕马威报告(下同) 中美IPO市场:最好VS最糟 用“一枝独秀”形容2022年的中国内地IPO市场,丝毫不为过。 根据彭博社最新数据,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内地IPO市场的融资金额已达9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19亿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在全球募资总额中的占比由去年的13%暴增至46%,几乎是美国的四倍。 毕马威和普华永道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22年,在全球IPO数量同比下滑50%、募资额暴跌60%的情况下,A股IPO数量同比仅减少20%,融资金额还增长3%。 不论数量还是融资额,A股IPO均远超全球其他资本市场,上交所、深交所的融资额分列全球第一和第二位,北交所也发展迅速,前11个月融资额已超百亿人民币,预计全年融资额将接近130亿元。 2021年,全球前五大I证交所 美国市场方面,今年IPO融资额只有240亿美元,同比下滑近90%,去年位列全球第一、第二的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今年已跌至全球第9和第11。 欧洲和中国香港市场也不乐观,其中欧洲IPO市场到11月只筹了不到200亿美元,与欧美市场联系紧密的港股,IPO募资额也只有125亿美元,同比下滑超70%。 出现这种情况,可从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友好性以及IPO市场的回报率等方面分析。 今年以来,尽管持续遭疫情冲击,中国仍是全球经济最有韧性的国家。在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二季度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明显好于二季度,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中国市场受全球波动的影响较小,就内部而言,中国的通胀较低,货币政策较为宽松,股市估值更具弹性。”瑞银中国环球银行业务主管Mandy Zhu表示,当全球央行都在努力应对通胀飙升时,中国的物价压力却相当温和,利率也下调了。 美国正好相反,由于通胀难以抑制,今年美联储开始激进加息,分析师持续警告经济衰退即将到来。上半年,美国GDP连续两个季度萎缩,股市波动性也随之攀升,市场开始对成长类公司大杀估值,投资者也开始避开高成长公司,而这类公司是IPO的主要来源。 欧洲经济同样前路艰难。受地缘局势紧张、能源价格飙升、家庭购买力承压、融资条件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欧盟、欧元区和大多数成员国经济预计在今年四季度陷入衰退,明年一季度经济活动将继续萎缩,这无疑给初创企业上市融资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纽交所 图源:《华尔街日报》 实际上,欧美IPO市场去年刚经历火热的一年,其中美股发行416宗IPO,筹资1557亿美元,同比增长80.6%。但这其实是美联储大放水带来的热钱效应,叠加美股灵活的上市机制,共同造就了去年的IPO神话。随着美联储加息大幅收紧流动性,各类IPO泡沫很快被刺破。 今年,纽交所只有两宗IPO融资规模超过10亿美元,欧洲只有一宗,中国香港有三宗,而中国内地有九宗,约占全球所有此类规模或以上交易的40%。 美国从事IPO业务的银行家和律师表示,他们暂停了今年几乎所有预期中的IPO交易,那些决定在今年秋季或初冬上市的公司可能需要将估值减半。此前两年美股市场一路飙升,私人投资者以极高估值向尚在亏钱的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 “通常来说,上市公司数量变少对经济和投资者而言是个坏消息,IPO可以让更多小型投资者受益于未来的成长。”《华尔街日报》文章写道,今年有可能成为美国IPO市场几十年来最糟糕的一年,这让刚刚起步的公司几乎别无选择,只能继续烧钱,等待股市平稳下来。 2022年全球IPO市场充满挑战 欧美共通的因素之外,美股IPO骤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监管机构针对中企开展审计。 被迫退市的可能性增加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变化,让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骤降,不少在美交易的中概股选择回到A股或在中国香港进行双重主要上市,以降低风险。其中,今年回归A股市场的中移动和中海油合计募资接近137亿美元,也是A股今年前两大IPO。 与美国态度不同的是,中国资本市场正愈加开放和包容。 潘向东向观察者网分析指出,近些年,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一系列改革成果,无论是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再到设立北交所的尝试,已形成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服务的普惠性,拓宽资金包容度和覆盖面,从而更好地为不同创新阶段的企业提供及时的资本支持。 针对在美上市中概股的遭遇,港交所自去年底也开始调整相关规则,放宽和降低二次上市门槛,拓宽双重主要上市接纳度。自今年开始多家中概股回流,包括知乎、贝壳、金融壹账通及名创优品等多只中概股完成双重主要上市,拓宽了港交所投资品种,有效降低了退市风险。 同时,新股回报依旧可观,也在吸引着更多资金涌入A股。今年A股IPO股票的平均回报为29%,好于美股的5.5%,港股IPO股票则平均下跌6.2%。今年以来,上证指数跌幅为13%,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将更强调科技兴国和制造强国 仔细观察今年的A股IPO市场会发现,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已成为募资主力军。 按IPO数量计算,创业板和科创板今年将分别以超过140只新股和超过110只新股排名前两位,约占A股IPO总数量的三分之二。按融资额计算,科创板和创业板将分别以超过2300亿元和超过1700亿元排名第一和第二位,占A股总融资额将近七成。 A股IPO市场不同板块募资情况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IPO是由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商业软件初创公司、机器人公司、新能源公司和其他开发高端技术的公司进行的。今年8月,国产CPU巨头海光信息和国产医疗设备巨头联影医疗相继登陆科创板,二者分别募资108亿元和110亿元,也是中移动和中海油之外最大的IPO。 近两年,A股前十大IPO 潘向东认为,这些现象说明科技创新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高端制造、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为内核的企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近代以来,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中国错失工业革命机遇,成为世界现代化的落伍者。吸取惨痛教训后,大力发展科技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然之路。近些年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作为我国首个实行注册制的场内市场,科创板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不同于主板,科创板上市标准弱化利润指标,强调科创指标,专注服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市场资源向科创领域集聚。 2019年,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 图源:上交所 潘向东向观察者网指出,经过三年多建设,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成功上市科创板并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提升了我国产业链的完整性、自主性和安全性。当前,面临百年变局叠加新冠疫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正遭遇巨大挑战,加之少数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快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从经济发展安全角度来看,未来中国将会更强调科技兴国和建设制造强国。 科创板之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创新之地是去年11月开板的北交所。截至今年11月中旬,共有123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总募资额268亿元,总市值近2000亿元。梳理可发现,北交所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新能源、科技软硬件、新材料等领域,目前已有4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潘向东表示,北交所的上市标准较创业板、科创板略低,在专精特新培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北交所的设立,不仅补足了中国资本市场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关键一环,更是体现了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努力与成效,即实现了为不同阶段优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中国资产仍将有很强吸引力,原因有哪些? 在今年IPO市场领跑全球后,明年中国市场还会延续这一态势吗? 实际上,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近期已有不少外资表达对中国市场的看好。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将中国明年经济增长预期从5%上调至5.4%。他们预计,到明年第一季度末,中国经济流动性和经济活动将反弹至今年6月和7月的水平;在2023年剩余的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之上。 彭博社的一项调查显示,约60%的全球顶级基金经理建议买入中国股市的股票。他们认为,除了对中国疫情防控政策政策优化的乐观情绪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和以及估值低也是买入的理由。 在经历了艰难的一年之后,中国股市在2022年很可能以大幅反弹结尾。今年11月,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近10%,是自2020年7月以来表现最好的一个月,香港恒生指数在11月累计上涨26.62%,创下近10年最大单月涨幅纪录。 上证指数近一个月以来的走势 潘向东向观察者网表示,展望2023年,中国资产仍将存在很强的吸引力。理由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他认为,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及国内稳定经济政策不断落地生效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将继续稳步复苏,从而为融资创造有利的基本面环境。与此同时,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也在加快改革和日益完善,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加速推进,以及更多制度性改革的推出,将会进一步增强A股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毕马威对2023年进行展望时指出,A股IPO上市申请踊跃,信息技术、媒体和电信业及工业制造仍然是主要动力,超过880名申请人提出IPO上市申请,信息技术、媒体及电信业和工业制造占申请个案的70%。 “未来更多优秀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并闪亮登场A股,A股IPO市场有望在2023年继续保持其韧性与吸引力,前景仍将看好。”潘向东表示。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1: | 晨枫:参谋长死了,印军“脖子以上”的 | |
2021: | 李世默:如果美国不做出改变,自由这个 | |
2020: | 2020 Gave India a Sharp Lesson on Ch | |
2020: | 一等功臣王建东讲述:37秒教科书式低空 | |
2019: | 南沙海战功臣晋升中将,受伤时军委原副 | |
2019: | 陈平:中国金融开放的挑战和机遇 | |
2018: | 生命禅院时代的标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