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也是边打边谈,今天还缺一个“上甘岭” 席亚洲 |
送交者: 2019年05月10日17:42:44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停战的共识 1951年4月,在麦克阿瑟黯然去职前,还在嚣张声称,美国在朝鲜唯一能够接受的结果是光荣的胜利。他对媒体放出大话称,使用原子弹的权力应该属于他这样的军官,而不是“软弱”的总统,他将使用核武器毁灭中国,如果中国不投降的话。 而杜鲁门则认为,在朝鲜达成停战也不失为一个体面结束战争的办法。 就在麦克阿瑟黯然去职后不久,4月22日,志愿军的第五次战役开始了。 对于美军来说,李奇微12月份开始指挥第八集团军后,大大改善了美军前线指挥,阻止了被志愿军包围后只能惊慌突围,然后在运动中被志愿军一路消耗的这样一种“惯例”。经过砥平里等几次作战,美军认识到由于志愿军火力薄弱,后勤跟不上,即使美军被包围,只要有坚固工事,依托强劲火力和后援,就可以坚持守住要地。等到志愿军在围攻中被消耗到一定的程度,美军就可以反击迫使志愿军后撤,然后美军就可以使用“磁性战术”,一路尾追攻击,给志愿军以沉重的打击。 由于美军充分发挥机械化作战能力的优势,第四、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遭受了严重损失 尽管在第四次战役中吃了大亏,但到了1951年春节前后,第五次战役准备的时候,毛泽东还是要求:“即使付出五六万人的代价,也要消灭敌人几个师。” 事实上,这也是政治需求,因为仗打到这个阶段,志愿军仍然未能有效实现成建制歼灭美军的战果——而对于我军来说,不能在作战中成建制歼灭美军师级单位的话,那也谈不上在朝鲜取得全面的胜利。 可以说,第五次战役是双方对于争取在朝鲜全面胜利的一次尝试。 美军撤掉了被认为该对朝鲜战争打成这个样子负责的麦克阿瑟,让在第四次战役中表现出色的李奇微负责指挥之后,后者更进一步贯彻了他在此前总结出来的与志愿军作战的经验,表现得似乎更加游刃有余。美军包围并重创了志愿军180师。 志愿军在战役中虽然再次歼灭南朝鲜的若干师团,但一旦碰上美军,又出现了啃不动而损失惨重,在“礼拜攻势”结束后陷入被动被迫后撤,再次遭到惨重损失。 但是,美军企图一举突破防线,向纵深追击的阶段,在铁原金化一带,63军坚决的防御作战,让美军的追击遭受了挫折。 铁原阻击战 战役最后,志愿军全线后撤40公里,构筑了新的战线。 6月10日美军的进攻行动告一段落,双方在新的战线上形成了横跨朝鲜东西海岸的全线对峙——朝鲜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杜鲁门撤掉麦克阿瑟职务,并提出在朝鲜可以停战的设想的差不多同一时期。毛泽东也向斯大林、金日成做了解释工作,提出可以接受以三八线为界的停战。 换言之,战争双方的决策层在第五次战役期间,已经事实上形成了停战的共识,不再以歼灭中国志愿军或者美国驻韩部队,控制整个朝鲜半岛为战争目标,而是寻求在三八线附近停战。 谈判第一年——美军试图向北推进分界线 然而作为东西方冷战的最前线,双方在朝鲜半岛的战争却不可能说停就停。 就在1951年在板门店开始谈判的同时,双方仍然在继续交战。 7月26日,双方刚一开始谈判,就因为分界线问题发生争议,美军提出,他们在海空方面占有优势,因此不接受我方提出的以三八线为分界线的条件,要向北推进分界线。 谈判的第一年,美军在气势上仍占上风,夺取了“血岭”和“汤碗”阵地,直到“伤心岭”才被阻止,在这场进攻期间,美军甚至对开城的谈判代表团进行了扫射轰炸(甚至差点炸死自己的谈判代表),之后谈判改在板门店进行 谈判持续到8月18日,美军发动夏季攻势,重点进攻朝鲜人民军防守的北汉江至东海岸地段。美军方面称之为“汤碗作战”和“血岭之战”。 “血岭之战”中,美军第二步兵师和南朝鲜第36团对朝鲜占领的一段阵地发起进攻,在美军优势炮火之下,朝鲜人民军被迫后撤,但在鏖战中,也给美韩造成了数千人的伤亡,相比相邻的“汤碗作战”,伤亡严重得多,因此这个难以啃下的山头也得到了“血岭”的名号。朝鲜人民军虽然伤亡惨重,但仅后退了1400米,在下一个山头上设立了新的阵地——很快这个阵地就被美军赋予了新的绰号“伤心岭”。 双方在战场上真刀真枪互相拼杀的同时,开城的谈判也不太平。 8月19日,美军武装人员非法进入开城中立区,打死打伤我方军事警察,随后8月22日,又有飞机轰炸扫射我方代表团住所。 我方当即宣布暂停谈判,一切会议停开,直到美方处理这些挑衅和谋杀行为。 在没有谈判的情况下,9月份美军又继续展开攻势,即“伤心岭之战“,我方则称为“美军的秋季攻势”,这场作战中,美军第十军下属第二步兵师,法国营,荷兰营,以及南朝鲜第七步兵师,在比之前夏季攻势狭窄得多的正面上投入了比前一阶段多得多的兵力。 朝鲜人民军的三个师和志愿军一个师投入防御。交战持续一个月,其中仅美军第二步兵师就报告了3700名伤亡,其第23团和配属其作战的法国营折损过半。 虽然伤亡惨重,但对战线的推进基本微乎其微。 此后,美军继续对我施加压力,在10月25日双方在板门店重开谈判之后,美军突然在29日提出要求我方退出开城。 “联合国军”中东土耳其旅 “联合国军”中的澳新军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英国在华的代表,总税务司赫德说,虽然今天我们占领了北京,但中国人是不会被征服的,50年后,会有一支团结起来的中国军队,驱逐他们这些侵略者,他说中了,时间还非常精确…… 针对这一情况,10月30日志愿军趁美军在前一阶段的“伤心岭之战”中伤亡惨重,发起反击,夺回部分阵地,这次反击也标志着美军前一阶段攻势的失败。 11月5日,志愿军第50军为配合谈判,向朝鲜西部沿海地区一系列岛屿发起渡海攻岛作战。这一系列的进攻也让当时谈判中双方争议的“关于岛屿部队撤退问题”的谈判议题自动消失。 11月27日,在美军的进攻遭受挫折之后,双方达成了谈判的第二项议程(第一项议程是制定谈判的议程……):确定军事分界线和建立非军事区的协议。当日,谈判进入第三项议程:“在朝鲜境内实现停火与休战的具体安排,包括监督停火休战条款实施机构的组成、权力与职司。” 至此,双方完成边谈边打阶段的第一轮交锋,“机关枪和大炮“的辩论中,美军没能占到便宜,也把嚣张的美军打回到了谈判桌前。双方终于可以进行一些具体的谈判了。 当然,这一阶段美军也始终没有停止发扬其空中优势,他们对志愿军后勤线的轰炸导致了我军严重的困难。 11月起志愿军开始整编后勤体系,并建立铁道兵高炮兵指挥所,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向国内也发出了号召,要求增加生产,支援前线。同时志愿军空军也已经开始入朝作战,苏联的战斗机部队和高射炮部队也参加作战。 "血岭”上的美军士兵,从战争进入边谈边打阶段后,双方的战线已经没有大的变动,战争纯粹是“用机关枪和大炮辩论”了 这将成为第二年边谈边打的重要因素。 此消彼长的转折点——上甘岭之战 1952年2月17日,双方跳过了争议很大的其他协议,首先就第五项议程达成了协议,确定:在停战生效以后三个月内由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分派代表举行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虽然这在之后几十年都没实现)。 而这一段时间内,双方战线上没有大规模的攻防作战,志愿军司令部部署发起了冷枪冷炮运动,巩固阵地和相机挤占敌方阵地。 4月28日,由于艾森豪威尔要竞选总统,辞去北约总司令职务,李奇微升官担任了北约总司令,而朝鲜“联合国军”总司令就换成了克拉克。 此后朝鲜停战谈判在5月2日完成了大部分内容的谈判,仅剩下战俘遣返问题双方不能达成一致。 6月23日,美国空军开始“水电之战”,对朝鲜的水利设施、平壤和朝鲜主要城市展开大规模空袭。但这并不表示美军平时就没有轰炸, 事实上这看似没有大规模攻势的一段时间内,美军对我方的后勤从未放松。为此,我军采取了轮战,替换前线的作战部队。 美军对朝鲜北方水电设施实施狂轰滥炸, 但却过于深入北方,遭到惨重损失——促使美国空军意识到这种螺旋桨轰炸机面对现代化喷气式战斗机的生存力近乎于0 双方的作战准备都进入新阶段,10月8日,美方借口战俘问题,单方面宣布谈判无限期休会。 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即美军口中的“三角形山之战”或“金化攻势”。 上甘岭战役艰苦卓绝的42天,打出了第15军的威名,也再次把南朝鲜第二步兵师,和美国第七步兵师打残。即使付出巨大的伤亡仍然未能寸进。 上甘岭战役期间美军正在运走弹壳 上甘岭之战,美军在极为狭窄的正面摆开若干个营的兵力发起进攻,罕见的搞起了人海战术集团冲锋 结果不仅未能夺取志愿军的高地,伤亡惨重,还在反击阶段被抓了俘虏 上甘岭一战,迫使克拉克做出规定,禁止在一次战斗中投入超过一个营的兵力,这实际上也意味着美军明白已经不可能在战线上制造重大的变化了 上甘岭战役之后,“联合国军”新任司令克拉克做出规定,严格禁止在一次进攻作战中投入超过一个营的兵力——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过高的兵力密度,在志愿军得到加强的炮火之下,导致了大量毫无意义的伤亡。 1952年12月2日,新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视察朝鲜。我方担忧这是美军即将在朝鲜再次发起大规模进攻的征兆,尤其是担心美军企图重演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在朝鲜东部或西部海岸实施登陆。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志愿军坦克部队入朝,准备在抗登陆作战中发挥作用。 由于坦克部队在抗登陆作战中的重要意义,志愿军刚刚建立的装甲部队主力被留在海岸地区准备进行抗登陆作战 就在这种停战谈判可能会卡死在最后一个议程,双方重新开始大战的气氛之下,时间进入了1953年。 歹戏拖棚的第三年——半路杀出个李承晚 没想到的是,2月22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致函金日成和彭德怀,提出首先交换伤病战俘。3月28日,我方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建议立即恢复停战谈判。 艰难的谈判得以继续。 4月10日,双方达成了病伤战俘交换协议。 4月26日,停战谈判双方代表团复会,这是因为美军发起上甘岭战役而单方面退出会谈后的第六个月了。 接下来,虽然双方似乎已经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即遣返全部战俘的问题有待解决,但为此进行的谈判却进入了一个异常困难的时期。而且,此前在谈判中没有什么地位的南朝鲜也试图在停战谈判中制造障碍。 到了1953年,志愿军通过轮战,让部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整补和修整,同时加强了防空,在朝鲜修筑铁路、机场的工作也在美军猛烈轰炸之中艰难进展,同时,更多苏联援助陆续到位,在这些措施之下,我军实力相比之前两年大有增长。到1953年,志愿军的空军、炮兵、装甲兵都已经从无到有,许多此前没有的作战手段,到了这个时期已经用于支援作战。相比于此前上甘岭战役时只能依靠坑道进行防御作战,志愿军已经具备了在阵地进攻战的准备。 因此1953年“边打边谈“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美军正视志愿军作战能力的加强,使之明白不可能在朝鲜停战谈判问题上获得更多的便宜,从而促进尽早达成最后的协议。 1953年,随着志愿军装备的日益改善,不仅我方的火炮数量开始增加,重型坦克等我军此前从未获得的新装备也开始投入战场,这为我军发起阵地进攻战做好了准备 5月7日,我方在代表团大会上提出解决战俘问题的8点新方案。但美方却就一些假设性和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进行纠缠,公然要求将朝鲜籍战俘“就地释放“(留在南朝鲜)。 在双方就这一问题唇枪舌剑的同时,我方发起了53年夏季反击战役,对美军进一步施加压力。 6月8日,双方代表团就战俘安排问题签字,各项主要议程均已完成。剩下的是一些最后的“细节问题”(当然为此双方还会进行一系列的攻防作战,为了一个山头付出成千上百的伤亡)。 就在协议似乎已经基本谈妥的6月17日,南朝鲜方面突然又跳出来搞事了。不仅打算强行“就地释放”朝鲜战俘,而且公然号称停反对停战。 6月19日,彭德怀、金日成再次致电克拉克,要求立即按协议实施战俘遣返,而不是以“释放”为名将俘虏继续扣押。同时,要求美方就能否控制南朝鲜政府和军队,保证停战协定实施做出答复。 金城反击战主要是打击南朝鲜军队,也是志愿军整个战争期间的第一次阵地进攻战 7月13日,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志愿军发起了金城战役——也就是“奇袭白虎团”的故事背景——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以前所未见的姿态,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阵地进攻作战,参战总兵力24万人,火炮1360门。将战线向南扩展192.6平方公里,达到了战役目标。此后又成功顶住美军和南朝鲜军的反击。 7月19日,挟金城战役胜利之势,我方谈判代表团发表声明,公布了美军历次对我方做出的实施停战条款的保证。 7月27日,停战谈判正式签字,彭德怀司令员发布停战命令:“自1953年7月27日22时起即停战协定签字后的12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 至此,中美两国用机关枪和大炮,谈成了两国间的第一个正式协定。 66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的第一个正式协定签署了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8: | 印度印象之二:“活着”的古代传统 | |
2018: | 俄罗斯阅兵式上,戈尔巴乔夫黯然抹泪 | |
2017: | C919首飞(比央视的好100倍) | |
2017: | 王文:十个亲历故事透析“一带一路” | |
2016: | 胡锦涛一辈子也讲不出这样有水平有内容 | |
20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