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张国刚:丝绸之路如此发达,罗马、波斯功不可没
送交者:  2019年03月26日03:19:20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2019-03-22 07:37:15字号:A- A A+来源:《读书》2018年第12期
关键字:一带一路对外贸易丝绸之路罗马波斯

【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在意大利,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此前,意大利曾表示希望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计划,以提振意大利出口。这样,意大利将成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G7国家。但从历史上来看,意大利早已在丝绸之路上占据重要作用。本文即从历史角度解读“一带一路”上的中西关系。】

(文/ 张国刚)

欧亚大陆和濒临地中海的北部非洲,自古以来构成了一个“世界岛”!轴心时代的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都孕育于兹,繁荣于兹。二十世纪初叶,英国学者麦金德(H. J. Mackinder,1861-1947)认为,相对于世界岛而言,美洲大陆、英伦三岛、澳大利亚、日本列岛,只属于被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隔绝的边缘地带。

——其实,这个世界岛是被丝绸之路连接着的。

至少在古罗马时代,地中海周边的海陆通道都是畅达的。西欧亚大陆乃至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交往密切。比如,公元前两千年到公元前五百年,印欧人的民族大迁徙,从今天的伏尔加河、第聂伯河中下游出发,重塑了西欧、南欧、北欧、西亚、南亚的民族分布。又比如,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从地中海横扫西亚、中亚和南亚,把希腊文明带到了巴克特里亚(兴都库什山)。总之,西欧亚大陆及北非地区,由于种族、宗教、文化、战争和经济的联系,交流密切。只有更加遥远的极东地区——中国,因为高山(喜马拉雅山山脉)和大漠的阻隔,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发展出独特的华夏文明。所以,对于西部世界而言,真正具有“他者”异质的东方,不在尼罗河,不在高加索,而是在天山以东地区,在中国。

把中国文明与西欧亚及地中海世界链接起来的通道,就是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其实,早在张骞之前,走通东西方通道的,是众多不知名的英雄。商周玉器,并不产自内地,而是通过“玉石之路”从新疆和田运来。《管子》多次谈到“禺氏之玉”(王国维认为“禺氏”就是“月氏”),也许就是这条路上的“走私品”。但是,为什么到了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呢?这与丝路此端的汉唐帝国国力强盛密切相关。

先秦时期,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具有私人贩运性质,而且贩运的主体很可能是西戎民族。秦穆公称霸西戎,对于东西贸易的开拓,有一定促进作用。秦朝及汉朝初年,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自然也垄断了丝路贸易。只是到了汉武帝之后,凭借几代人六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的政策,因此才有张骞的出使。

张骞来到大月氏新定居地(今日之阿富汗),引起他注意的是蜀地的竹制品和纺织品,当地人告诉他,这些物品是从印度来的,带着军事外交目的出使的张骞,不经意间就发现了经过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张骞第二次出使,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送出使诸国,虽然这不算官方贸易,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

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致力于建立西域地区的军事管理体制——西域都护,从而保障了这条贸易通道的畅通。唐朝设立安西四镇以及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于汉代有了更加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汉唐时代的国力强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值得提出的是,葱岭以西的道路建设,早在汉代官方开通丝绸之路交通之前,古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就有相当的水平。

罗马和波斯,都很重视道路的修建与维护。以波斯帝国为例,修建了从帝国的四个首都通向各地的驿道。在帝国的西部,有一条从古都苏撒(Susa)直达小亚细亚以弗所城(Ephesus)的“御道”,长达两千四百公里,每二十公里设一驿站及商馆,亦有旅舍供过往客商留宿。驿站特备快马,专差传送公文,急件可逢站换骑,日夜兼程,整个路程七日到达。波斯皇帝夸口说,他在苏撒宫中能吃上地中海的鲜鱼,似乎比杨贵妃在长安吃上四川的新鲜荔枝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帝国东部,自巴比伦横跨伊朗高原,经中亚各城市而到达大夏(即巴克特里亚,阿富汗北部地区)、印度。显然,波斯帝国的道路,把中亚、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串联了起来。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在从大夏到埃及的广大东方地盘上建立了以“亚历山大里亚”为名的新城七十余座(经考古证实的不下四十座),从地中海滨向东蔓延到阿富汗、印度边境。在西汉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中亚原有道路网中的主要干线便成为丝绸之路的西段,从长安横贯中亚、西亚到欧洲,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对于中国方面来说,主要是边境贸易,中国人主动出境贸易,不占主流。文献资料记载,陆上丝绸之路担当东西贸易的商人主要是塞种人,即大月氏人、匈奴人,中古时期则以粟特人为主流。《北齐书·和士开传》说这位北齐宠臣是西域胡商之后。前些年出土的虞弘墓、安伽墓、康业墓等,都是在华粟特胡商或者其后裔。唐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为主,还有部分犹太人。不是说,华人没有参与丝路贸易的。《法显传》上提到,他从斯里兰卡返回中国的途中,就是因为中国商人(同时也是法显的檀越)对他的保护,才免于同船婆罗门商人的戕害。但是,由于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的原因,也由于中国政府对于国外经商的严格管控,华人参与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不是用部族或家族方式,而是以单兵游勇的方式。阿拉伯人文献记载,公元九世纪的广州,外商有数万人之多。

关于边境胡商前来贸易的情况,《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有一条对于北魏“四夷馆”前来贩货客商的记载:“自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这里的“商胡客贩,日奔塞下”已经把来华贸易的热络情景表现无遗。外商来了之后,“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门巷填列,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据记载,这些侨居商人,即所谓西夷,“来附者处崦嵫馆,赐宅慕义里”。

隋唐一统,特别是唐太宗平东突厥、平高昌,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发展。唐太宗对来自昭武九姓的使者(他们关心的大约正是贸易)说:“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于是,“诸胡大悦”(《新唐书·西域传下》)。唐人文献和小说笔记里,商胡或胡商,是出现频率甚高的词语。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对于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管理,井井有条,就是为适应边境贸易的外商而定,当地居民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需求。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了管理商贸活动的“互市监”,安禄山和史思明最早在幽州做互市牙郎,就是管这项工作的。他们通“六蕃语”,与外商谈生意有优势。边贸开市,“市易之日,卯后,各将货物、畜产,俱赴市所。官司先与蕃人对定物价,然后交易”(《白孔六帖·互市》)。边境节度使热衷于边贸,因为这是其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而这笔收入,中央政府是把它计算在边军经费开支中的。《新唐书·西域传下》说:“开元盛时,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出北道者纳赋轮台,地广则税倍。”

宋代,西北地区掌握在西夏政权手里,海上贸易因而兴盛。十三世纪的蒙古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东西方贸易也空前高涨,马可·波罗一家就是从这条路上来华的。《马可·波罗游记》关于中国的记载,最为突出的描述集中在经济、商业、道路走向和地形上,反映了作者作为商人的主要兴趣所在。他不仅提到金银、宝石、珍珠、盐、稻米、谷物、大黄、姜、糖、香料,令他关注的还有瓷器、纺织品和丝绸。他诧异地说,“大汗用树皮所造之纸币通行全国”,当金银一样充军饷。国内的交通运输、关津道路、驿站以及物价的管理,以及蛮子(原南宋地区)居民的工艺和经商才能,宏大而美丽的城市与港口,有着舟楫之利的广阔的水域系统,都令马可·波罗赞叹不已。

十六世纪开始的大航海事业,是近五百年来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欧洲人的东来形塑了今日的世界格局。这一伟大事变背后,就与“丝绸之路”直接相关。

元朝以后,西域地区出现了哈密、别失八里、柳城、于阗、火州以及吐鲁番等割据政权。帖木儿汗国(一三七〇至一五〇七)控制了中亚,奥斯曼帝国(一二九九至一九二二)统治了西亚,特别是一四五三年拜占庭灭亡之后,丝绸之路的陆上通道和海上通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阻碍。因此,十五世纪欧洲人的大航海事业,其重要动力之一,就源自破除丝绸之路的阻塞,适应东西方贸易增长的需求。欧洲人不满意丝绸之路被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中间商人所垄断,他们这回携航海技术进步的优势,要直接走到东西方贸易的前台,航船所向,就是遥远的中国和印度!

在葡萄牙人一四九八年进入印度洋以前,东方商品运往欧洲和非洲北部的通道有波斯湾和红海两条。波斯湾一线是自波斯湾入口处的霍尔木兹上行至巴士拉,叙利亚和土耳其商人,在此提取赢利丰厚的商品,经西亚陆路运往叙利亚或黑海的大港口,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和加泰罗尼亚(今属西班牙)人,前来这些港口购买提货。

取道红海的货物则多来自马六甲,经印度西南的卡利卡特(即中国古书上的古里),或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亚丁,进入红海,在图尔或苏伊士卸货,并由陆路运往开罗。到达开罗的货品一部分前行至亚历山大,直接由威尼斯、热那亚和加泰罗尼亚商人趸去;另一部分则由北非的撒拉逊商人,从亚历山大运往北非的各地中海港口和一些内地城市。

从中可见,传统丝绸之路的中端控制在伊斯兰教徒手里,在西端,整个欧洲的地中海贸易则主要被意大利人垄断。面对丰厚的东方贸易利润与东方消费品诱惑,欧洲各国充满了羡慕和嫉妒!于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扬帆,目的就是寻求一条不受意大利人控制,也避开阿拉伯人要挟的通往东方的道路,清除远东与西欧之间丝绸之路上的所有中介掮客。

可是,西人东来,不仅冲破了中间商的盘剥与垄断,也冲击着中国政府特别是明朝政府在丝路所经南海地区的朝贡体系。明朝开始直接面对西方,中国内地商品通过澳门大量进入西方市场。有数据表明,万历八年至十八年(一五八〇至一五九〇),自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每年三千多担,值银二十四万两,崇祯八年(一六三五)达到六千担,值银二十四万两。经由马尼拉运至美洲的中国商品则成为太平洋大帆船贸易中的主要货物来源。世界市场对中国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为中国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清朝在康熙朝巩固了对于沿海和台湾地区的统治后,基本上把海上贸易集中在广州一地的十三行。中国主要外销商品,有瓷器、茶叶、布匹等。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积累了大量白银。明清时代,中国的货币改由白银计量,这是重大原因。这就存在一个巨大风险,明清时期国内金融政策是取决于国际贸易中白银的进口盈缩。东南地区甚至因为生产能够赚取“外汇”(白银)的经济作物,而出现了粮食短缺,需要从北方或者外国进口的情况。

可是,随着墨西哥地区白银开采量的减少,为了平衡中外贸易,欧洲——主要是英国人——开始向中国销售毒品鸦片,这些鸦片多数是英国在南亚或者东南亚殖民地生产的,运销中国十分方便,从而使中西贸易变成了毒品换取商品的畸形结构,乃至导致激烈的政治和军事冲突。历史于是来到了另外一个十字路口。

为什么中国政府一次次拒绝欧洲国家的主动贸易行为,诸如订条约、设使馆、开商埠,就是因为历史上中国的陆上或者海上的丝路贸易,都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政治关系的一部分,政治上的互信与经济上的往来密不可分。

可是,这一次,十八、十九世纪的中国,面对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朝贡体系,欧洲人也没有任何奇珍异宝,可以平衡中国在丝绸、瓷器、茶叶等对外贸易的巨额出超。于是,大量白银涌入中国,冲击着中国的金融秩序,朝廷财政严重依赖白银进口,中国东南地区的产业分工甚至也依赖上了对外贸易。这是汉唐时期所不曾有过的。于是,当欧洲人为了平衡贸易逆差,向中国销售毒品鸦片时,经济贸易演变成政治和军事冲突,已经势不可免。汉唐以来丝绸之路上中国与西方的经济与贸易关系的起伏变化,也是我们观察“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和地区政治实力兴衰消长的晴雨表。

截至十九世纪中叶,“一带一路”上的中西关系,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前一个时期,从远古时代到郑和下西洋结束的十五世纪前期,可以称为古典时期。又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汉唐盛世,陆上丝绸之路为主体;宋元时代海上香瓷之路则有了更重要的地位。汉唐时期,西域的交流最活跃;宋元时代,南海的贸易最繁盛。

从直接交往的地区而言,十二世纪以前的中西交往主要是中国与西亚、中亚及南亚的交往,与欧洲人的直接往来极其罕见。十三、十四世纪,由于蒙古人的帝国造就了欧亚大陆直接交通的便利条件,使欧洲的旅行家、使节、传教士开始设法进入中国。他们都是通过西亚的陆路前来,进入西亚之后,或者北上俄罗斯大草原抵达中国边境,或者南下波斯湾经过一段海路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而且这些零星来访者在中国多数行色匆匆,元代在北京和泉州曾建立天主教教区,无奈时间不长且在此工作的欧洲人也很少。

后一个时期,主要是明清时期,从十五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初叶,相当于新航路开辟以来的三个世纪,我们可以称之为近代早期(亦可称为启蒙时期,但这两种称呼都是欧洲中心的)。就地区而言,这个时期中国与亚洲国家的交通往来依然频繁,但是最具影响力的是中国与欧洲的交往。此时期,中国在政治关系上是主权独立的(与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逐渐陷入半殖民地不同);在经济上。中西仍然进行大体自愿的贸易往来。虽然中国在经济和科学领域已经逐渐落伍,但西方文明的东渐和中国文化的西传却保持一个互惠和平等的格局。

十五世纪末期以来,以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开通欧洲——印度洋航路和麦哲伦环球航行为代表的许多航海活动,促进了欧洲各国航海事业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海外殖民势力扩张活动的加速发展。此时,欧洲人频频由海路造访中国,大多数绕过好望角斜插印度洋,也有人经由美洲贯穿太平洋。取道西北陆路来华几乎只是俄国人的专利,西欧各国虽多次努力想从俄国借道,但成果甚微。十六至十八世纪承担中西文化交流使命的主要是耶稣会士。耶稣会士既深刻影响了中国人对于基督教的观念,也深刻影响了欧洲人对于中国的看法。作为一个整体的耶稣会士所塑造的中国形象成为这时期欧洲人认识中国的起点,成为欧洲人勾画自己心目中“中国”的基础。

从思想文化交流的层面而言,汉唐时代,影响中国的主要是西域的佛教;宋元时代至明初,传入中国的主要是伊斯兰文化。至于近代早期(一五〇〇至一八〇〇),则是欧洲的基督教文化通过传教士入华。明清时期中西文化关系,基本上是一个中学西传的单向流动过程,虽然经耶稣会士之手,有部分西方科技与基督教思想传入中国,但与中学西传的规模和影响相比,可以说很不起眼。相反,汉唐时期佛教入华,无论是东来传法,还是西行取经,也几乎是单向的自西徂东。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主体的工艺性文明则在唐宋时代传到西方世界。

十九世纪是西方殖民主义向全球扩张的帝国主义阶段,像中国这样不曾如印度那样沦为殖民地的主权国家,也因为鸦片战争而被迫打开了国门,脚步沉重地迈出了中世纪;西学东渐日益强盛,以致出现西潮汹涌的另外一种单向流动的局面。

总之,远东地区与欧亚非大陆的丝绸贸易,从上古的走私活动,到汉唐时代的边境贸易,乃至大航海时代以来的中欧直接通商,“一带一路”,源远流长。其背后的动能,也许是帝王们夹杂着野心和虚荣的政治抱负,也许有商贾们怀揣着发财梦想的各种算计,也许还有僧侣们追求真理、传播信念的宗教热情,以及众多热血男儿不辱使命、不畏艰险的报国精神。这就是近代以前的中国式“全球化”。金戈铁马,血雨腥风;胡天汉月,羌笛驼铃;天方海舶,贾客乡情;丝路花雨,木铎声声。在物质和精神文明流淌的背后,人类共同的命运,也由此而编织在一起。

《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张国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原标题:张国刚丨“丝绸之路”与中国式“全球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吴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3-22 07:38:34

热门评论 2

  • 不常扫书的扫书喵我在楼下就听到你们班的声音了!
    远东地区与欧亚非大陆的丝绸贸易,从上古的走私活动,到汉唐时代的边境贸易,乃至大航海时代以来的中欧直接通商,“一带一路”,源远流长。其背后的动能,也许是帝王们夹杂着野心和虚荣的政治抱负,也许有商贾们怀揣着发财梦想的各种算计,也许还有僧侣们追求真理、传播信念的宗教热情,以及众多热血男儿不辱使命、不畏艰险的报国精神。这就是近代以前的中国式“全球化”。
  • 罗马和汉朝在各自的史书上面把对方夸成了一朵花,也不知道当时双方是怎么交流的

我要评论

全部评论 45
最热 最早 最新

  • 萧十一郎谜之微笑
    全部楼层
    萧十一郎
    没有这么高?不谈其它,仅拿茶叶一项说吧:中世纪茶叶初入欧洲市场,被人视为稀罕的舶来品,完全“是一种奢饰品”,“茶价异常昂贵”,有所谓“掷三银块而饮茶一盅”之说。到十七世纪时,国外有记载“伦敦交易行里,茶值每磅100银元,王公贵胃,乃得一染指。”荷兰是西方饮茶比较早的国家,茶价同样高的出奇,1684年阿姆斯特丹一磅较好的茶叶竟然需要80荷兰盾(约当时24两白银),而同时期的明朝,取《万历会计录》记载,万历九年每斤芽茶估银0.08两、叶茶0.02两,光禄寺所用叶茶每斤折银0.025两。拿其中0.08两来算,1两白银可买12.5斤茶叶,哪怕1两白银5斤茶叶卖给欧洲商人,1磅24两白银,1斤你算一下是多少钱?这等暴利,如果我不说,作为现代人的你是想象不出来的。而且现代做运输业的人都知道,车船通常都是两边带货,不会跑空车空船回程,加上沿途从非洲带去的土特产、印度大陆的宝石玉石、东南亚的水果香料粮食,来回都是极为暴利。5船货哪怕遇上海难,只有有1船能回航到本土港口,都稳赚不赔,这是什么概念?其它像丝绸和瓷器这两大输出商品,早在宋元时期,甚至比后期茶叶贸易还暴利,因为有阿拉伯人这个二道贩子,而不是厂家直接供货。
    贸易支不支配着生产?有的国家是产能过剩,有的国家是受暴利驱使,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早期中东因土地贫瘠,通过商品两边倒货流通,赚取高额差价,相继促使波斯阿拉伯奥斯曼国力强盛,后期欧洲英国因工业品无法倾销到清朝,从而为抵消严重贸易逆差而发动鸦片战争,你觉得他们是哪种情况?我说的白人通常人都明白,泛指欧洲人,你抓着这点,硬要人说清楚,东拉西扯的什么印度巴基斯坦人,什么互相防范,什么国家亲近,东拉西扯你不觉得无聊吗,跟这个主题有关系吗,我提到美洲澳洲这些,意思已经讲得很清楚,你非要装出一副不能理解,半天讲不到点子上的样子,我想以你的智商不止于吧。好吧,地球只有中国人历史上是贸易中心,毕竟是天朝上国嘛,我讲了你最爱听的,满意吧?我也对本民族自豪,但说实话我不会闭着眼看世界吧,至于你的其它疑问,懒得解释,毕竟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吧,我也没传道解惑的义务,都忙,也就是休息时间回复一下。所以接下来你所有回复说的都是对的,OK,结束话题。
    更改一下,1两白银可买12.5斤茶叶,哪怕1两白银5斤茶叶卖给欧洲商人,1磅24两白银,5斤你算一下是多少钱?
    (此处修改,因打字快了点,写的不恰当,实际情况,从明朝到清朝,都是按担,不是按斤计算的,比如拿1868—1894年之间的数据看,每年每担的价格在14-24两之间浮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经营茶叶利润年达350万镑,按当时1英镑约为3-4两白银计算,仅此一项茶叶,每年就获利1千多万两白银,还未算其它产品)
  • 萧十一郎谜之微笑
    全部楼层
    南山野
    中国王朝时代对外贸易一直占国内经济的较小比重,但却一直对世界体系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不知道你几十上百倍的利润从何而来,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固然利润丰厚,但还不至于有这么高。按你的理论,倒是贸易支配着生产?但显然不是,中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文明水平长期领先于外国,但对外交往却不是中国即刻的必须,那些来中国的贸易者随时面临着被中国闭关不入的可能,因此只能服从于中国的世界秩序。至于说阿拉伯海盗,并不是阿拉伯商人的主流,更不存在举国为盗这样的野蛮行径。东南亚得伊斯兰传播,基于的是商业贸易而不是征服,这和亚洲内陆游牧民的皈依不一样,那里伊斯兰是征服的旗旛。至于白人、基督教文明?这些不过是倒立着的西方中心主义话语?难道日本人比非洲人比中国更亲近吗?巴基斯坦人算不算白人?特朗普这个白人防范的拉美人是什么白人?印度人是什么白人?意大利和英格兰类似吗?俄罗斯如何是又如何不是欧洲?基督教文明即使存在,它也不是欧洲的,圣地就不在那里。我从没说过土地不重要,我以为土地固然的重要,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土地并不能为英国增加什么福祉,倒是美国的独立和崛起一起和苏联把大英帝国挤成了碎片。
    没有这么高?不谈其它,仅拿茶叶一项说吧:中世纪茶叶初入欧洲市场,被人视为稀罕的舶来品,完全“是一种奢饰品”,“茶价异常昂贵”,有所谓“掷三银块而饮茶一盅”之说。到十七世纪时,国外有记载“伦敦交易行里,茶值每磅100银元,王公贵胃,乃得一染指。”荷兰是西方饮茶比较早的国家,茶价同样高的出奇,1684年阿姆斯特丹一磅较好的茶叶竟然需要80荷兰盾(约当时24两白银),而同时期的明朝,取《万历会计录》记载,万历九年每斤芽茶估银0.08两、叶茶0.02两,光禄寺所用叶茶每斤折银0.025两。拿其中0.08两来算,1两白银可买12.5斤茶叶,哪怕1两白银5斤茶叶卖给欧洲商人,1磅24两白银,1斤你算一下是多少钱?这等暴利,如果我不说,作为现代人的你是想象不出来的。而且现代做运输业的人都知道,车船通常都是两边带货,不会跑空车空船回程,加上沿途从非洲带去的土特产、印度大陆的宝石玉石、东南亚的水果香料粮食,来回都是极为暴利。5船货哪怕遇上海难,只有有1船能回航到本土港口,都稳赚不赔,这是什么概念?其它像丝绸和瓷器这两大输出商品,早在宋元时期,甚至比后期茶叶贸易还暴利,因为有阿拉伯人这个二道贩子,而不是厂家直接供货。
    贸易支不支配着生产?有的国家是产能过剩,有的国家是受暴利驱使,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早期中东因土地贫瘠,通过商品两边倒货流通,赚取高额差价,相继促使波斯阿拉伯奥斯曼国力强盛,后期欧洲英国因工业品无法倾销到清朝,从而为抵消严重贸易逆差而发动鸦片战争,你觉得他们是哪种情况?我说的白人通常人都明白,泛指欧洲人,你抓着这点,硬要人说清楚,东拉西扯的什么印度巴基斯坦人,什么互相防范,什么国家亲近,东拉西扯你不觉得无聊吗,跟这个主题有关系吗,我提到美洲澳洲这些,意思已经讲得很清楚,你非要装出一副不能理解,半天讲不到点子上的样子,我想以你的智商不止于吧。好吧,地球只有中国人历史上是贸易中心,毕竟是天朝上国嘛,我讲了你最爱听的,满意吧?我也对本民族自豪,但说实话我不会闭着眼看世界吧,至于你的其它疑问,懒得解释,毕竟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吧,我也没传道解惑的义务,都忙,也就是休息时间回复一下。所以接下来你所有回复说的都是对的,OK,结束话题。
  • 南山野淮上野人
    全部楼层
    萧十一郎
    具体的书籍毕竟是十几年在大学图书馆看的,所以我现在没法给你书名。不过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找找东南亚海盗史、阿拉伯海盗史、伊斯兰东南亚传播史方面的书籍,应该有讲阿拉伯商人半商半海盗的性质。另外,你讲的太空泛,一个贸易体系的中心地位,其实是看这个国家在与其它国家交易中是否处于贸易链的顶端(通俗的讲就是外销产品的多寡,贸易额的顺逆收支,货物的内外集散量,运输业的配套及快慢,等等情况)。你说的早期那些属于探索性质的贸易个案,而成熟的、大当量的互相贸易是唐朝之后的事儿。
    三方贸易的真正第一阶段是隋唐时期,受利润驱使,中国商人开始逐渐进入海洋,偶有进入印度洋-红海的,也最后受当地国家和海盗的影响,逐渐消失,加上阿拉伯人也逐渐在东南亚建立了货物集散地,所以中国海商的海外贸易点基本上就在东南亚海域,直到晚唐-宋元时期,阿拉伯商人开始占据主动,基本阿拉伯商人在这条航线上成为垄断地位。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到处输出伊斯兰教,不光南亚大陆、东南亚、乃至我国西部都成为了该文明的输出地(拿我国西域来说,人种被混血,文明由佛教变为伊斯兰教),影响至今。正是因为在与东方-西方的贸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利用高额差价赚取的钱投入到民生、军事、文化上,所以才让他们在这几百年里始终是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地位,才能成功的在陆路上强势着压制着东方和西方。这时期的中国与阿拉伯人贸易量看着挺大,但其实并没有表面上那么赚,比如拿我国宋朝举个例子:霍贺的《浅析宋代对外贸易》中有罗列了大量有关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我们发现在北宋末年,出口到中国一年的大宗商品价值为3000万贯。另一则数据则是,南宋绍兴时期国家一年对外的贸易总额为4000万贯,也就是说横贯两宋3百多年,除了出口,还有进口的,我国商品外贸总额顺逆基本持平,实际上并没赚多少钱。如果,我们以此为据,再算一下阿拉伯人贩卖到西方后所获几十上百倍的利润,相比又是几何,是不是小巫见大巫呢?再加上阿拉伯人能把产自欧亚非大陆的物产运至所需的地方,这下,谁是贸易体系的中心,一目了然吧?
    三方贸易第二阶段是明清时期,综上所述,欧洲人做的其实和阿拉伯人差不多,只不过手段更加不文明而已,毕竟离我们近,相信你也能找到很多文献,说的多了,也挺无聊,不做赘述。你说欧洲不是一个文明,其实它应该算是一个文明,就像我国一直被儒家文化熏陶一样,他们属于基督教文明,从葡萄牙驻扎印度果阿开始,到西班牙进入东南亚,再到荷兰盘踞台湾,直至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逐步推进,无一不是为了中国产品,如果你看过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就会明白我说的此时的这些欧洲国家,先后分别成为贸易体系中心的话了。如果非说这时期的中国处于贸易中心地位,那其实也是流于表面的,欧洲人把美洲及其他殖民地的物产,及挖的白银,流送入中国,但不要忘了,此时占据这些地方的欧洲国家能把货物辐射至世界各地,获得的不仅仅是财富,而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土地,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是国家和民族的立身之本,而不是你觉得不值一提的东西。现如今因为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白人的,所以也因此构成了现代白人的世界话语权,说欧洲国家是这时期的贸易中心地位,是一点不为过的。
    怎么用一带一路建立真正属于中国的贸易体系中心位置,这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考虑,我等P民又不在其位,让我不要说理想,讲怎么实施,您在说笑的吧,要不,您老人家能挥斥方遒一下?呵呵,不多说了,有事情去了。
    展开
    中国王朝时代对外贸易一直占国内经济的较小比重,但却一直对世界体系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不知道你几十上百倍的利润从何而来,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固然利润丰厚,但还不至于有这么高。按你的理论,倒是贸易支配着生产?但显然不是,中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文明水平长期领先于外国,但对外交往却不是中国即刻的必须,那些来中国的贸易者随时面临着被中国闭关不入的可能,因此只能服从于中国的世界秩序。至于说阿拉伯海盗,并不是阿拉伯商人的主流,更不存在举国为盗这样的野蛮行径。东南亚得伊斯兰传播,基于的是商业贸易而不是征服,这和亚洲内陆游牧民的皈依不一样,那里伊斯兰是征服的旗旛。至于白人、基督教文明?这些不过是倒立着的西方中心主义话语?难道日本人比非洲人比中国更亲近吗?巴基斯坦人算不算白人?特朗普这个白人防范的拉美人是什么白人?印度人是什么白人?意大利和英格兰类似吗?俄罗斯如何是又如何不是欧洲?基督教文明即使存在,它也不是欧洲的,圣地就不在那里。我从没说过土地不重要,我以为土地固然的重要,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土地并不能为英国增加什么福祉,倒是美国的独立和崛起一起和苏联把大英帝国挤成了碎片。
  • 南山野淮上野人
    全部楼层
    铁血叔叔skykhan
    层主的意思是提倡中国要向欧洲人学习,要敢于追求本民族的利益和使用武力,不要讲过多的仁恕呀之类的东西。
    读读皇明祖训吧,实行王道是因为王道对中国有利,并不是仅仅爱好王道。
  • 南山野
    明明是以中国为中心,却成了低端。明明阿拉伯人不是海盗,却被说成是海盗。明明是是印度人、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西欧人轮番争抢与中国的贸易,怎么西欧人就高级了?今天西欧人又在哪里呢?在葱岭以西,民族骤兴骤衰是常有的事。虽然说的大部分是事实,但我以为用词并不恰当,对古人的评价也是如此。这不是傻的问题,而是“世界观”的问题。
    层主的意思是提倡中国要向欧洲人学习,要敢于追求本民族的利益和使用武力,不要讲过多的仁恕呀之类的东西。
  • 萧十一郎谜之微笑
    全部楼层
    南山野
    不妨说说你都看了哪些书?阿拉伯海盗在东南亚的历史倒请你介绍介绍?并不存在什么一种可以和“中国人”对应的“欧洲人”,欧洲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一个文明,也不是一个民族,更不是一种文化。今天澳大利亚人实际上并不能为英国增加什么光辉。你所谓以中国为中心具体是什么呢?就是获利都在于中国吗?你建议如何建设一带一路呢?在我看开,无非是打破一切垄断,公平交易而已。古代中国也是这样想的,如果做不到,非不愿也,不能也。古代中国商人少去西洋,根本原因当然不是因为航海能力问题,也不是海盗问题,也不是政府政策问题,而是在商业资本的流通速度问题,季风亚洲特定的季风周期决定了帆船时代在东南亚与来自西洋的商人进行贸易,可以增加一倍的资本周转速度,这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欧洲商品的高价格,那是由于其特殊的国内社会结构和市场结构决定的,如果中国商人不能在其当地取代本土商人,那么交易地点是在东南亚还是在印度,都没有什么要紧的,因为那只是他们内部分配而已,本质上是通过海外商品征税,和中国政府征盐税类似。实际上,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早期,比如一世纪的东汉时期,在斯里兰卡中国的商船是很常见的,即使到法显西游的五世纪,印度洋上仍常见中国的商船,即使在鸦片战争前夕武器制造家丁拱辰还曾远赴西亚经商,十八世纪末,即使远至刚立国的北美也有中国商人的足迹,印度人、罗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大西洋人正是循着中国商船的足迹奔赴中国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西来,西班牙人、美国人从太平洋东来,都是为中国的财富和商品所吸引,黑船打开日本不过是附带产物而已。把通商用作世界秩序治理和构建的工具,只有中国可以长期做到,也是中国长期的国内国际政治传统,这当然是由中国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提供基础的。各地商人在全球体系中的分工,当然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交通工具以及各自的社会和市场结构,不谈具体的实施条件,以为有个适应一切时代的理想的东西,那是毫无意义。
    具体的书籍毕竟是十几年在大学图书馆看的,所以我现在没法给你书名。不过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找找东南亚海盗史、阿拉伯海盗史、伊斯兰东南亚传播史方面的书籍,应该有讲阿拉伯商人半商半海盗的性质。另外,你讲的太空泛,一个贸易体系的中心地位,其实是看这个国家在与其它国家交易中是否处于贸易链的顶端(通俗的讲就是外销产品的多寡,贸易额的顺逆收支,货物的内外集散量,运输业的配套及快慢,等等情况)。你说的早期那些属于探索性质的贸易个案,而成熟的、大当量的互相贸易是唐朝之后的事儿。
    三方贸易的真正第一阶段是隋唐时期,受利润驱使,中国商人开始逐渐进入海洋,偶有进入印度洋-红海的,也最后受当地国家和海盗的影响,逐渐消失,加上阿拉伯人也逐渐在东南亚建立了货物集散地,所以中国海商的海外贸易点基本上就在东南亚海域,直到晚唐-宋元时期,阿拉伯商人开始占据主动,基本阿拉伯商人在这条航线上成为垄断地位。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到处输出伊斯兰教,不光南亚大陆、东南亚、乃至我国西部都成为了该文明的输出地(拿我国西域来说,人种被混血,文明由佛教变为伊斯兰教),影响至今。正是因为在与东方-西方的贸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利用高额差价赚取的钱投入到民生、军事、文化上,所以才让他们在这几百年里始终是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地位,才能成功的在陆路上强势着压制着东方和西方。这时期的中国与阿拉伯人贸易量看着挺大,但其实并没有表面上那么赚,比如拿我国宋朝举个例子:霍贺的《浅析宋代对外贸易》中有罗列了大量有关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我们发现在北宋末年,出口到中国一年的大宗商品价值为3000万贯。另一则数据则是,南宋绍兴时期国家一年对外的贸易总额为4000万贯,也就是说横贯两宋3百多年,除了出口,还有进口的,我国商品外贸总额顺逆基本持平,实际上并没赚多少钱。如果,我们以此为据,再算一下阿拉伯人贩卖到西方后所获几十上百倍的利润,相比又是几何,是不是小巫见大巫呢?再加上阿拉伯人能把产自欧亚非大陆的物产运至所需的地方,这下,谁是贸易体系的中心,一目了然吧?
    三方贸易第二阶段是明清时期,综上所述,欧洲人做的其实和阿拉伯人差不多,只不过手段更加不文明而已,毕竟离我们近,相信你也能找到很多文献,说的多了,也挺无聊,不做赘述。你说欧洲不是一个文明,其实它应该算是一个文明,就像我国一直被儒家文化熏陶一样,他们属于基督教文明,从葡萄牙驻扎印度果阿开始,到西班牙进入东南亚,再到荷兰盘踞台湾,直至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逐步推进,无一不是为了中国产品,如果你看过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就会明白我说的此时的这些欧洲国家,先后分别成为贸易体系中心的话了。如果非说这时期的中国处于贸易中心地位,那其实也是流于表面的,欧洲人把美洲及其他殖民地的物产,及挖的白银,流送入中国,但不要忘了,此时占据这些地方的欧洲国家能把货物辐射至世界各地,获得的不仅仅是财富,而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土地,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是国家和民族的立身之本,而不是你觉得不值一提的东西。现如今因为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白人的,所以也因此构成了现代白人的世界话语权,说欧洲国家是这时期的贸易中心地位,是一点不为过的。
    怎么用一带一路建立真正属于中国的贸易体系中心位置,这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考虑,我等P民又不在其位,让我不要说理想,讲怎么实施,您在说笑的吧,要不,您老人家能挥斥方遒一下?呵呵,不多说了,有事情去了。

    展开

  • 土豆大战马铃薯韩棒死绝喜大普奔
    全部楼层
    南山野
    明明是以中国为中心,却成了低端。明明阿拉伯人不是海盗,却被说成是海盗。明明是是印度人、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西欧人轮番争抢与中国的贸易,怎么西欧人就高级了?今天西欧人又在哪里呢?在葱岭以西,民族骤兴骤衰是常有的事。虽然说的大部分是事实,但我以为用词并不恰当,对古人的评价也是如此。这不是傻的问题,而是“世界观”的问题。
    我觉得他说的没问题,中国出产的商品,的确是被波斯、阿拉伯以及后面的奥斯曼土耳其垄断了,西欧爱中国的东西爱得要命,所以这些国家坐地起价也是事实啊,这怎么就扯上中国低西欧高级了?我也没见层主说中国低级西欧高级啊,就是中国以自己觉得合适的价格卖出,然后层层中转,最后西欧人被迫以高价卖入而已。你该不会以为古代的丝绸之路贸易,就是一个中国商人带着中国商品跋山涉水自己跑到法兰克再卖出去吧?
    顺便再提一句,你要说阿拉伯人不是海盗那就真的是在瞎扯了……
  • 南山野淮上野人
    全部楼层
    萧十一郎
    唉,你没事的时候可以去看看书,了解一下世界海盗史,自安史之乱后,陆路丝绸之路就废弃了。之后的中国对外贸易主要是海路,来中国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船和当时中国商船差不多,本身都具有半商半海盗性质,就别说长期驻扎在东南亚和印度洋的海盗(收取保护费,主要保护阿拉伯商人的利益),如果没读过相关方面的书籍,看看红海-中国海域沿途的有多少个穆斯林国家,你大概能稍微解点惑。
    晚唐之后,阿拉伯人一边与中国进行海贸,还一边在东南亚设立了很多据点进行互贸,控制着印度洋-红海的航道,垄断了沿途国家的贸易,由于中国闭关锁国没有舰队进行巡航保护,中国商人又受沿途阿拉伯商人及海盗的影响,所以中国商船很难越过安达曼海域以西贸易,主要贸易对象就是东南亚,与阿拉伯人贩卖到西方后的利润相比,一个是芝麻,一个是西瓜吧,用这两个词,不过分吧,笑。
    当欧洲人开通与东亚海贸后,逐渐的在印度大陆和香料群岛建立殖民点,长期驻守,不光商船具有武装商船的性质,还不停的派舰队对航线进行巡航警戒,由于此时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国家处于敌对状态,出于垄断东亚货的目的,扫荡和驱逐阿拉伯商人和盘踞在沿途的阿拉伯海盗就变成必要任务,至此之后,西方人逐渐的控制了与印度-东南亚-中国的所有贸易,直至近代,最后摧毁了白银体系,建立了黄金货币体系。
    丝绸之路的三方贸易,从开始就是中东获利最多,其后是西方获利最多,你不要乱说西方人高级,我可没这么说,你问我欧洲人在哪里,那闭着眼的这个习惯可不太好,看看因为追寻与远东的贸易,受利益的驱使,占据南北美大陆的是什么人,占据澳洲的是什么人,占据我国北方西伯利亚的又是什么人?所以我才说,我国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三方贸易中,一直不是中心地位,因为与这两方得利相比,我们最后是受损的,所以正视现实,看清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才能更好的建设一带一路,达到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体系,与沿途沿岸国家真正的实现互惠互利,发展共赢。
    不妨说说你都看了哪些书?阿拉伯海盗在东南亚的历史倒请你介绍介绍?并不存在什么一种可以和“中国人”对应的“欧洲人”,欧洲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一个文明,也不是一个民族,更不是一种文化。今天澳大利亚人实际上并不能为英国增加什么光辉。你所谓以中国为中心具体是什么呢?就是获利都在于中国吗?你建议如何建设一带一路呢?在我看开,无非是打破一切垄断,公平交易而已。古代中国也是这样想的,如果做不到,非不愿也,不能也。古代中国商人少去西洋,根本原因当然不是因为航海能力问题,也不是海盗问题,也不是政府政策问题,而是在商业资本的流通速度问题,季风亚洲特定的季风周期决定了帆船时代在东南亚与来自西洋的商人进行贸易,可以增加一倍的资本周转速度,这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欧洲商品的高价格,那是由于其特殊的国内社会结构和市场结构决定的,如果中国商人不能在其当地取代本土商人,那么交易地点是在东南亚还是在印度,都没有什么要紧的,因为那只是他们内部分配而已,本质上是通过海外商品征税,和中国政府征盐税类似。实际上,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早期,比如一世纪的东汉时期,在斯里兰卡中国的商船是很常见的,即使到法显西游的五世纪,印度洋上仍常见中国的商船,即使在鸦片战争前夕武器制造家丁拱辰还曾远赴西亚经商,十八世纪末,即使远至刚立国的北美也有中国商人的足迹,印度人、罗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大西洋人正是循着中国商船的足迹奔赴中国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西来,西班牙人、美国人从太平洋东来,都是为中国的财富和商品所吸引,黑船打开日本不过是附带产物而已。把通商用作世界秩序治理和构建的工具,只有中国可以长期做到,也是中国长期的国内国际政治传统,这当然是由中国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提供基础的。各地商人在全球体系中的分工,当然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交通工具以及各自的社会和市场结构,不谈具体的实施条件,以为有个适应一切时代的理想的东西,那是毫无意义。
  • 全部楼层
    萧十一郎
    不是,古丝绸之路的贸易一直被中东帝国垄断,由于切断了欧洲与东方的陆上贸易,远东的产品基本上算是低价购入,再暴利输出到欧洲,陆上丝绸之路中国实际上出于三方贸易中的低端,再加上中国队文化及科技的不保密态度,其不光低价收购东方物产,实际上还不停的从中国“学习”走无数的知识与技艺,且没有付出任何代价,所以中国古代实际上就是个被中东人耍的冤大头。欧洲发动很多次十字军东征其实就是为了打通与东方的丝绸、茶叶、瓷器(出产于中国)及香辛料(印度)贸易。
    早期的波斯人、中期的阿拉伯人、乃至后期的奥斯曼土耳其,通过贸易获得巨额财富,使得伊斯兰文明一直非常繁荣,实际上当时的伊斯兰文明没有现在这么激进,反而基督教在当时非常激进,当时的欧洲学者纷纷以去巴格达学习知识为荣,间接促成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后的欧洲人,实在不堪忍受高额的贸易差,通过航海,直接绕开了中东,通过舰炮驱逐了南印度洋和东南亚群岛的阿拉伯海盗,直到把香料群岛和东亚的航线掌握在手里,从此繁荣的中东帝国开始衰落,欧洲的国旗进入了地球日不落的时代。
    伊斯兰和基督教都是强盗差别就是一个先来一个后发
  • 萧十一郎谜之微笑
    全部楼层
    南山野
    明明是以中国为中心,却成了低端。明明阿拉伯人不是海盗,却被说成是海盗。明明是是印度人、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西欧人轮番争抢与中国的贸易,怎么西欧人就高级了?今天西欧人又在哪里呢?在葱岭以西,民族骤兴骤衰是常有的事。虽然说的大部分是事实,但我以为用词并不恰当,对古人的评价也是如此。这不是傻的问题,而是“世界观”的问题。
    唉,你没事的时候可以去看看书,了解一下世界海盗史,自安史之乱后,陆路丝绸之路就废弃了。之后的中国对外贸易主要是海路,来中国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船和当时中国商船差不多,本身都具有半商半海盗性质,就别说长期驻扎在东南亚和印度洋的海盗(收取保护费,主要保护阿拉伯商人的利益),如果没读过相关方面的书籍,看看红海-中国海域沿途的有多少个穆斯林国家,你大概能稍微解点惑。
    晚唐之后,阿拉伯人一边与中国进行海贸,还一边在东南亚设立了很多据点进行互贸,控制着印度洋-红海的航道,垄断了沿途国家的贸易,由于中国闭关锁国没有舰队进行巡航保护,中国商人又受沿途阿拉伯商人及海盗的影响,所以中国商船很难越过安达曼海域以西贸易,主要贸易对象就是东南亚,与阿拉伯人贩卖到西方后的利润相比,一个是芝麻,一个是西瓜吧,用这两个词,不过分吧,笑。
    当欧洲人开通与东亚海贸后,逐渐的在印度大陆和香料群岛建立殖民点,长期驻守,不光商船具有武装商船的性质,还不停的派舰队对航线进行巡航警戒,由于此时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国家处于敌对状态,出于垄断东亚货的目的,扫荡和驱逐阿拉伯商人和盘踞在沿途的阿拉伯海盗就变成必要任务,至此之后,西方人逐渐的控制了与印度-东南亚-中国的所有贸易,直至近代,最后摧毁了白银体系,建立了黄金货币体系。
    丝绸之路的三方贸易,从开始就是中东获利最多,其后是西方获利最多,你不要乱说西方人高级,我可没这么说,你问我欧洲人在哪里,那闭着眼的这个习惯可不太好,看看因为追寻与远东的贸易,受利益的驱使,占据南北美大陆的是什么人,占据澳洲的是什么人,占据我国北方西伯利亚的又是什么人?所以我才说,我国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三方贸易中,一直不是中心地位,因为与这两方得利相比,我们最后是受损的,所以正视现实,看清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才能更好的建设一带一路,达到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体系,与沿途沿岸国家真正的实现互惠互利,发展共赢。
  • 南山野淮上野人
    全部楼层
    萧十一郎
    不是,古丝绸之路的贸易一直被中东帝国垄断,由于切断了欧洲与东方的陆上贸易,远东的产品基本上算是低价购入,再暴利输出到欧洲,陆上丝绸之路中国实际上出于三方贸易中的低端,再加上中国队文化及科技的不保密态度,其不光低价收购东方物产,实际上还不停的从中国“学习”走无数的知识与技艺,且没有付出任何代价,所以中国古代实际上就是个被中东人耍的冤大头。欧洲发动很多次十字军东征其实就是为了打通与东方的丝绸、茶叶、瓷器(出产于中国)及香辛料(印度)贸易。
    早期的波斯人、中期的阿拉伯人、乃至后期的奥斯曼土耳其,通过贸易获得巨额财富,使得伊斯兰文明一直非常繁荣,实际上当时的伊斯兰文明没有现在这么激进,反而基督教在当时非常激进,当时的欧洲学者纷纷以去巴格达学习知识为荣,间接促成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后的欧洲人,实在不堪忍受高额的贸易差,通过航海,直接绕开了中东,通过舰炮驱逐了南印度洋和东南亚群岛的阿拉伯海盗,直到把香料群岛和东亚的航线掌握在手里,从此繁荣的中东帝国开始衰落,欧洲的国旗进入了地球日不落的时代。
    明明是以中国为中心,却成了低端。明明阿拉伯人不是海盗,却被说成是海盗。明明是是印度人、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西欧人轮番争抢与中国的贸易,怎么西欧人就高级了?今天西欧人又在哪里呢?在葱岭以西,民族骤兴骤衰是常有的事。虽然说的大部分是事实,但我以为用词并不恰当,对古人的评价也是如此。这不是傻的问题,而是“世界观”的问题。
  • 萧十一郎
    我只是阐述了一下以史为鉴方知兴替的观点,就被您怼,您看懂我的意思了吗?你大概没看我之前说过的,现代中国其实也在吸取古代丝绸之路的经验教训,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体系,也就是贸易金字塔的顶端的位置,而这个位置现如今被美国霸占,不然国家发动一带一路时,干嘛要成立亚投行呢,何尝又不是破局之举。
    我只是随便发表了下对你某些极端说法的看法,就被你说成“怼”,随便吧…… 你的观点有什么深奥的,有什么难理解的,不就那点事么,只是提醒你下对几千年的历史随便下个“被玩弄被耍弄的大傻子”的结论也未免过于轻佻,历史要是这么简单,还研究个球,一句话就概括了…… 都是事后诸葛亮~
  • 萧十一郎谜之微笑
    全部楼层
    花有清香月有阴
    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去要求古人,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只是阐述了一下以史为鉴方知兴替的观点,就被您怼,您看懂我的意思了吗?你大概没看我之前说过的,现代中国其实也在吸取古代丝绸之路的经验教训,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体系,也就是贸易金字塔的顶端的位置,而这个位置现如今被美国霸占,不然国家发动一带一路时,干嘛要成立亚投行呢,何尝又不是破局之举。
  • 当然了买方和卖方同样重要啊
  • 萧十一郎
    不是,古丝绸之路的贸易一直被中东帝国垄断,由于切断了欧洲与东方的陆上贸易,远东的产品基本上算是低价购入,再暴利输出到欧洲,陆上丝绸之路中国实际上出于三方贸易中的低端,再加上中国队文化及科技的不保密态度,其不光低价收购东方物产,实际上还不停的从中国“学习”走无数的知识与技艺,且没有付出任何代价,所以中国古代实际上就是个被中东人耍的冤大头。欧洲发动很多次十字军东征其实就是为了打通与东方的丝绸、茶叶、瓷器(出产于中国)及香辛料(印度)贸易。
    早期的波斯人、中期的阿拉伯人、乃至后期的奥斯曼土耳其,通过贸易获得巨额财富,使得伊斯兰文明一直非常繁荣,实际上当时的伊斯兰文明没有现在这么激进,反而基督教在当时非常激进,当时的欧洲学者纷纷以去巴格达学习知识为荣,间接促成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后的欧洲人,实在不堪忍受高额的贸易差,通过航海,直接绕开了中东,通过舰炮驱逐了南印度洋和东南亚群岛的阿拉伯海盗,直到把香料群岛和东亚的航线掌握在手里,从此繁荣的中东帝国开始衰落,欧洲的国旗进入了地球日不落的时代。
    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去要求古人,站着说话不腰疼~
  • 登程登上未知的旅程,体会精彩的人生。
    全部楼层
    南山野
    生民无疆先生姓黄吗
    我在他的微信公众号看到很多人叫他黄老师。我觉得这个是称得上老师和先生了,风趣幽默,知识渊博,而且对辱骂他的人都是很有风度,佩服至极。
  • 萧十一郎谜之微笑
    全部楼层
    南山野
    古代丝路不就是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体系?
    不是,古丝绸之路的贸易一直被中东帝国垄断,由于切断了欧洲与东方的陆上贸易,远东的产品基本上算是低价购入,再暴利输出到欧洲,陆上丝绸之路中国实际上出于三方贸易中的低端,再加上中国队文化及科技的不保密态度,其不光低价收购东方物产,实际上还不停的从中国“学习”走无数的知识与技艺,且没有付出任何代价,所以中国古代实际上就是个被中东人耍的冤大头。欧洲发动很多次十字军东征其实就是为了打通与东方的丝绸、茶叶、瓷器(出产于中国)及香辛料(印度)贸易。
    早期的波斯人、中期的阿拉伯人、乃至后期的奥斯曼土耳其,通过贸易获得巨额财富,使得伊斯兰文明一直非常繁荣,实际上当时的伊斯兰文明没有现在这么激进,反而基督教在当时非常激进,当时的欧洲学者纷纷以去巴格达学习知识为荣,间接促成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后的欧洲人,实在不堪忍受高额的贸易差,通过航海,直接绕开了中东,通过舰炮驱逐了南印度洋和东南亚群岛的阿拉伯海盗,直到把香料群岛和东亚的航线掌握在手里,从此繁荣的中东帝国开始衰落,欧洲的国旗进入了地球日不落的时代。
  • 南山野淮上野人
    全部楼层
    子雄
    这么说就错的离谱了。主要原因是路霸奥斯曼把陆路交通堵死了。大航海时代开发了运输成本更低的海洋路线取代了陆路贸易路线。海路交通之后中国和西方的贸易额那是千百倍的上升了啊。😁
    奥斯曼何时堵路了?奥斯曼不过是主要通过自己和威尼斯人做生意,热那亚人、加泰罗尼亚人没有办法垄断商品,才去找新航路的。
  • 南山野淮上野人
    斑马2191666
    西方就是强盗,不过强盗凭借着工业化胜利了,所以就主导了世界。但是西方人的这一套是不可以持续的,中国人学了工业化后比他们做得更好,于是又回到起点,以军事打一仗。因为有了核武器,只好打贸易战。
    工业化于西方而言,不过是一场荒谬的旅行。
  • 南山野淮上野人
    登程
    @生民无疆  我觉得黄先生可以和这位张教授辩论一下,古罗马到底是不是伪史?
    生民无疆先生姓黄吗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港媒:港独势力一年多迅速大退潮 香港政
2014: 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2014: 我的理论一路走来,从宇宙到中国,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