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长苗圩:欢迎外资企业深度参与中国制造强国建设 |
送交者: 2017年03月22日19:10:04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关键字:外资参与中国制造2025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据工信部网站3月22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19日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期间,会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及戴姆勒、西门子、施耐德、米其林、高通、福特、辉瑞核心医疗、飞利浦照明等企业主要负责人,就创新发展、外资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智能制造、智能照明、新能源汽车、5G及医药产业政策和加强双方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 3月19日,苗圩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的部分外方代表 会见中,苗圩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需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针对外方关于外资企业同等参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关注,他指出,中国制造业始终秉持开放发展的原则,推动合作共赢。“中国制造2025”战略同等适用外资企业,欢迎外资企业深度参与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共享中国发展利益。 “外资企业深度参与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在全球贸易问题日益敏感的情况下,这也是外商和外媒经常关注的话题。 在上周举行的为期3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中国的这项“高科技产业制造强国战略”再次受到外媒的注意。参加该论坛的除了中国的经济政策制定者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领袖和一流经济学家。 比如,《纽约时报》20日就报道称,随着中国试图从低端制造业上转移,北京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提供3000亿美元(约合2万亿元人民币)的低息贷款、科研资金和其他政府援助,促进新兴行业的经济发展。但其他国家的大公司担心,该计划会让中国市场的本土参与者占据不公平的优势。中国的既定目标是八年内让中国公司对国内特定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0%。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不过,观察者网注意到,上述数字并不在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文件内,而是中国欧盟商会引述的一个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的绿皮书,在绿皮书发布的时候,他们已经声明,这个指标是预测性的,不是强制性的,没有约束的作用,更不是政府的行为。 当然,对于外国大公司的担忧,工信部长苗圩也给出了回应,他表示新政策不是为了把中国公司和外部竞争隔开。“我们绝对没有关起门来搞发展的想法,但我认为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他说,中国可能希望在某些领域有更多的本土供应商,但在大部分领域,“我们还是遵从对外开放这个基本国策,欢迎国外的企业和机构到中国来。” 但他也承认该计划可能需要调整,不过没有详细论述。 《纽约时报》称,尽管中国高层大力宣传全球化的好处,但也被指实行有利于中国公司的保护主义政策。特朗普总统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并在贸易和货币问题上点名指责中国,进一步增加了这种冲突。 西方公司担心,中国制造政策可能会被政府作为依据,要求它们交出最新技术,否则不能留在中国市场。它们还担心政府支持的投资和其他资源,可能会被用来收购很多拥有关键技术的西方公司,同时补贴它们的中国竞争对手。 该计划最有争议的内容之一是中国希望用中国的产品满足中国的需求。两种主要的方式都是WTO禁止的,包括要求产品的很大一部分价值是在中国创造的和为本土参与者规定明确的市场份额。 《纽约时报》还举了一个例子,中国监管机构曾在2005年制定过一条规定,要求在华出售的风力涡轮机主要使用本土零部件。这项要求导致全球很多大型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将工厂转移到中国,并把它们的最新技术移交给中国国内的供应商。 尽管4年后在美国的抗议下,中方取消了该政策,但竞争已经遭到破坏,中国公司实现了规模的扩大,并掌握了重要的专业技术。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称,自那以后,中国一直主导着全球风力涡轮机的生产,去年的市场占有率为42%。 而苗圩则强调,考虑到西方国家自己的限制规定,最新计划中有关本土产品的要求颇为重要。他指出,很多政府不允许向中国和其他国家出售某些高科技产品,有军用的,也有民用的。 2017年3月18-2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我国制造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创新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主引擎。 “在某些领域,中国之所以强调本国产品的自给率,”苗圩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一些装备和产品,发达国家对中国采取了限制出口的政策,而中国市场又有需要。” 不过,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约尔格·伍德克(Jörg Wuttke)认为,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确有这种出口规定,但他指出,它们只影响到了一小部分高科技商品。“欧盟出口给中国大陆的高科技产品价值300亿欧元(约合200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出口给香港的价值60亿欧元的产品,声称我们实行出口限制的说法难以成立,”伍德克说。 然而,观察者网注意到,苗圩的类似表述并不是第一次。 早在2015年5月,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终于落地,当中提到“提高利用外资与国际合作水平。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水平。引导外资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全球研发机构。” 关于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规划提出“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机制,落实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修订钢铁、化工、船舶等产业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委托开发、专利授权、众包众创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推动利用外资由重点引进技术、资金、设备向合资合作开发、对外并购及引进领军人才转变”。 同年11月,苗圩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成为制造强国尚需时日。 苗圩把全球制造业分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第三梯队中,大量新兴经济体通过要素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将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苗圩表示,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面对技术和产业变革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中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 苗圩表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不会一蹴而就,至少要30年不懈努力”。 不久前的全国两会上,苗圩再次被问到这一话题。当时,中国欧盟商会刚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的报告,认为提出的相关政策与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 苗圩表示,“中国制造2025”及其相关的政策措施,是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比如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们准入条件要求企业必须掌握新能源汽车全套的开发技术和制造技术。这个要求不是只针对着外资企业,更不是强制要求外资企业把技术转让到中国来。 “我们制定这个政策的初衷就是防止有些企业利用政府补贴钻政策的空子,买来总成件拼装一批汽车、赚一把钱就走人。在这种情况下,既是对用户利益的损害,更是对拥有知识产权企业的伤害。”苗圩解释说,我们制定这个政策并不是说要限制外资企业,我们对内外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而且技术转让、掌握这个技术是指包括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也包括在境外母公司所设立的研发中心,只要有这个技术就可以,我们并没有说一定要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一定要把这个技术强制地转让到中国来。 苗圩同时也指出,应该看到,目前发达国家在一些技术和产品对中国还实行严格限制出口,“逆全球化”的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也有所抬头。中国政府历来是反对这种做法的。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先进技术和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目的也是在加快推进中国的工业转型升级,来满足国内市场对我们各种装备、各种工业产品方面的需求。有些设备和有些产品,西方对我们还是禁运的,我们市场上又有急需的,如果我们不做,何以说满足经济的发展,何以说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何以谈到保护我们国家的国防安全。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