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景海鹏陈冬今天准备撤离天宫二号 神舟十一号即将返回
送交者:  2016年11月17日06:25:39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神舟 返回神舟十一号 最新天宫二号 返回景海鹏 陈冬 返回神舟 返回 时间

据中新网11月17日报道,两位中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已经在太空工作近一个月,他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任务已近尾声。今日,他们将开始进行撤离天宫二号的准备工作,并将返回神舟十一号飞船,之后将返回地面。

17日,两名航天员将回到神舟飞船,之后飞船将返回地面。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将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回家前,两位宇航员在天宫接受“天地采访”

为确保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万无一失,圆满成功”,从9月26日进场至今,主着陆场系统不断优化方案预案,开展训练演练,截至目前,已完成了7次空、地协同综合演练、14次模拟机位演练和30余次跟踪捕获、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安全保卫等专项训练。

目前,主着陆场区各类方案预案齐全,参试设备状态良好,物资器材保障到位,人员精神饱满,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已经建立了执行任务的状态。

回家前,接受“天地采访”

部分设备无法播放视频请点击这里观看

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值班副总监李柯勇:景海鹏指令长、陈冬,你们好!受新华社领导委托,我代表全社同志向你们两位特别的同事致以特别的敬意和感谢!这些天来,你们发回的“新华社特约记者太空日记”的网络阅读量累计已超过1亿人次。这也是历史上航天员首次以新闻记者的身份从太空发回报道。面对全国、全世界的受众,你们想说点什么吗?

景海鹏:到目前为止,神舟十一号进入太空整整30天(截至11月15日)。这30天期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我们也通过舷窗瞭望,看看世界各地的风景风光,特别是飞船经过祖国上空的时候,我们俩非常激动。说心里话,在茫茫太空,时刻感受到祖国和亲人的牵挂,感受到全球华人对我们的关心鼓励和支持。借此机会,我们也向全国人民表示感谢,向全球华人表示最美好的祝福。

李柯勇:再过几天,你们就将返回地球了。在即将告别太空的时候,能否描述一下你们的心情?

景海鹏:这些天来,领导、同事、战友们都在地面上支持我们,他们连轴转地值班,为我们加油鼓劲,所有的飞控人、航天人都在为我们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后面还有两天时间,我们会把各个细节做得细而更细、严而更严,确保载荷的安全。

陈冬:现在的心情有一点留恋和不舍,但也有高兴和兴奋。留恋和不舍主要是因为马上就要离开天宫二号。在这里我们生活工作了30天,这里就像是我们在太空的家,所以还是有些不舍和留恋。高兴和兴奋是因为我们就要回到我们的“大家”,回到我们的地球,回到我们的祖国。我们也会把后面的工作做好,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这次任务,返回到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

李柯勇:返回之前,你们要进行哪些工作?

景海鹏:这几天各项工作还在如期进行,并要为返回做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轨产生的实验数据的回收,二是舱内环境的整理,三是离开天宫之前进行状态设置。

关于数据收集、样本回收,目前大部分实验都已经做完了,相关的数据基本上有一小部分已经下传到地面,其他部分数据量太大,只能就存储到卡上,由航天员带回地面。另外,在太空栽培的生菜、结茧的蚕都是要带回来的。还有在太空中采集的尿液、唾液等样本,还有离轨前采的大气微生物样本,也要带回地面来分析。

陈冬:舱内环境整理,一项任务是搬东西,就好比打包行李。最开始进入天宫二号的时候,我们搬了很多东西进去,包括生活用品、实验用的东西等,大大小小的都有。包括锻炼用的自行车,也是在轨展开的。那就是在布置太空中的一个家,现在相当于要搬回地球了,回来之前要把带过去的那些东西再挪回到应该放的位置。有些东西要在天宫绑一下,绑的工作也比较费时。

航天员中心总体室副主任设计师张建丽解说:有些东西在发射状态中是安装好的,在轨打开用了,解开的过程比较复杂,再装起来过程也比较复杂。实际上,一些实验项目结束得早,打包工作也比较早就陆续开始了。

陈冬:在太空打包很费劲,人和绳子都是飘的,系上一边,另一边就飘起来。而打包不能马虎,包绑成什么样、放在哪个位置,带子是斜着打结还是顺着打结,都是有明确要求的。

景海鹏:我们离开之前要把天宫打扫得干干净净,该收的东西收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垃圾放在天宫上是比较危险的,为了保证天宫后续任务,必须带走。残余食品垃圾、卫生用品垃圾,还有在轨实验产生的一些垃圾,比如电池、电极,都打包后放入轨道舱,然后随轨道舱坠入大气层销毁。

和地球上把垃圾丢进垃圾箱不一样,我们需要把废弃物放入压缩袋,这有点类似于平时家里打包被子用的真空袋——中间有个单向阀,把骨条拉上后,再用抽气筒抽气。

张建丽解说:对废弃物的体积进行简易压缩、分类处理,可以保证废弃物不会占用航天员太多的活动空间。另外,垃圾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很快会产生异味。以后空间站会有类似压缩机这样的垃圾处理器,也有可能设置大垃圾桶和垃圾区。

陈冬:临行状态设置,有点类似于长期离开一间房子之前要断水断电。天宫二号今后还要被长期管理,和货船对接,我们要保证整个电、水、气、通信都设置到位。总共大概有四五十项状态设置。

张建丽解说:天宫二号在后续执行无人任务的时候,可以通过此前的状态设置,向地面传输有效参数。

陈冬:这次任务,全国人民、全世界华人都很关心我们,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航天,关注我们载人航天的发展。

(翻页继续阅读 无缘飞天的我国首批航天员,训练曾经历-50℃中生存48小时)

他们是我国首批航天员,却无缘飞天,幕后到底经历了什么?

据解放军报11月17日报道,10月17日,我国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之后顺利与天宫二号实现交会对接。根据计划,两名航天员在轨时间预计为一个月左右,如今返回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今年除了发射神舟十一号之外,长征五号大型火箭首飞成功。

在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幕后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在这些为公众所熟知的航天员背后,又有多少先驱?实际上,我国的首批航天员曾经经历过在北极圈-50℃生存48小时的极地考验,但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却无缘飞天。而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积累,才成就了今天航天员成功飞天的梦想。一起往下读,看看他们的故事↓↓

“联盟”号飞船资料图

1997年11月,从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主任克里姆克中将手中接过“联盟”号飞船指令长证书的那一刻,吴杰激动地说:“我现在拿的是‘联盟’号飞船指令长的证书,回去以后再拿中国自己的证书,然后驾驶着我们中国的宇宙飞船飞向太空,与你们的和平号空间站对接,行吗?”

这抛出的一问,投掷于看似光明的未来,在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坠毁于地球大气层时,成了最后的绝唱。

赴俄罗斯训练要在-50℃中生存48小时

吴杰是我国首批航天员队伍中的一员,他比中国其他航天员更早知道这一点。1996年,在中国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以前,吴杰和另一名战友李庆龙作为中国提前选拔出的两名航天员教员,前往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接受基础性科目训练。

1961年4月12日,苏联“东方号”宇宙飞船将世界首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

自加加林飞天之后的数十年间,世界上因探索太空而牺牲的航天员累计达到20多位。也就是说,航天员是一个有着极高风险性的职业。

一次训练,李庆龙和吴杰被拉到北极圈的一片雪野,在-50℃的低温中生存了48个小时。训练方提供的全部食物,仅仅是很少的压缩饼干等救生食物。“两天两夜很少合眼,感觉异常痛苦。”李庆龙说,仅这一次训练下来,体重足足掉了4斤。

心理隔离训练:10㎡密闭空间内3天不能睡觉

杨利伟在天空拍摄的作品

太空看似美妙梦幻,实则类似于“黑洞”。置身太空,丧失了时间与空间定位感的个人会面临巨大的孤独,那种远离人类文明的窒息感甚至可以让人崩溃。

训练中有针对这种孤独感的心理隔离训练,一个人被封闭隔离在10平方米的小屋内,整整3天不能睡觉,并且要按照训练程序24小时做规定工作内容。

“在凌晨四五点钟最难熬了,人这时候特别想闭一会儿眼,困得非常难受。但只要你闭一下眼睛,监视的警铃就会大响,把你从濒临睡眠的状态拉回来,如果坚持不下来,在第3天睡过去是很容易的事,但这项训练就算是失败了。”吴杰回忆说。

困得受不了的时候,他扯着嗓子,一遍又一遍唱《铡美案》。这项训练主要是对个人在长期极端环境条件下进行心理筛选和工作效率的评判,有些脾气暴躁、心理容忍度低的人很难经过这一关。

1年时间完成了4年课程学成后归国

彼时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不久,举步维艰,许多航天员训练所需的特殊环境要求只有加加林中心能提供。

吴杰和李庆龙像是两个怀揣秘密北行取经的人,用1年时间完成了4年课程,再运用一身所学返回自己的国家言传身教,很有些北雁南归衔枝筑巢的意味。

学满一年后,出生于1963年的吴杰获得了“联盟”号飞船指令长证书。拥有这张证书,意味着他有资格驾驶任何一艘“联盟”号飞船,完成所有职业航天员内心最为梦想的目标——探索广袤的太空。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身处俄罗斯的吴杰和李庆龙,是整个中国离飞天梦想最近的两个人,可以用4个字形容他俩当时的状态:蓄势待发。1998年1月,两人以航天员教练员和航天员的双重身份编入中国航天员大队。

不少人准备了30年却在载人航天启动时抱憾退休

在吴杰和李庆龙被派往俄罗斯学习之前的几年间,从1991年到1996年,航天发射经历了惊人的失败,有人讲是50%的成功率,载人航天到底搞不搞,敢不敢搞,在当时都是令决策者困惑的难题。

最终的结论是:航天医学工程系统被命名为航天员系统,为“921”工程7大系统之一。“921”工程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历史上多番尝试的结果,终于取得成功,航天医学与工程研究所(简称“航医所”,后改名为航天员中心)随着工程上马可以公开招兵买马,壮大队伍。

从我国首个秘密载人航天工程“曙光号”到“921”,航医所中的多位工作人员见证了整个过程,为飞天的千古一梦做了长达30年的准备。当载人航天真正要开始启动的时候,他们却到了退休的年纪,许多人心有不甘,壮志挥泪。

吴杰以为自己的命运会有不同。他所说的“赶上了好时候”,是指他和他的队友们能参与到载人航天的实质发展阶段中来。如果把这个过程比作一场勇敢者游戏,那么这场游戏在骰子每一次的投注中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出局者。

首批航天员14人零淘汰率但不是每人都有机会进入太空

我国首批航天员之所以招募人数为14名,是因为借鉴了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员选拔经验,原则上航天员训练过程中淘汰率一般为50%。

2003年7月,在杨利伟首飞之前,14名航天员集体参加考核,这对他们来说相当于生死一战。考评委员会通过复核试卷、回放录像、计算训练5年多来的各项考试等级和训练成绩,综合各界意见,最后给每个航天员打出总分。

7月3日,评选结果揭晓:14名航天员全部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予以结业,并同时获得三级航天员资格。这意味着中国第一代航天员正式产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3个能够独立培养航天员的国家。并且,这个成绩还打破了世界航天界的一项纪录:中国航天员大队的训练,淘汰率为零。

任何美好的事物背面都难免有阴影。这样的成绩也暗示了另外一个事实:并不是每一名航天员都有执行飞行任务的机会。

20年光阴奉献给载人航天事业没上太空成遗憾

从1996年到2016年,是吴杰的个人年表中定位在中国航天员中心的20年。这20年间,他看着战友慢慢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已经有8人的名字为公众所熟知,他们是: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张晓光。其中聂海胜两次执行过飞行任务,景海鹏更是三度飞天。

神舟十号的三位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

吴杰说:“我们大部分是60后,经历过大变革,没有名利双收的功利心,却有为祖国、家庭和个人争创辉煌的荣誉感。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搞载人航天也许是我们彰显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载人航天发射100%的成功率,但也没想到还有上不了太空的遗憾。”

这遗憾注定伴随他终生。依照后来的形势判断,这也可能是首批航天员队伍里特有的现象。首批的14名航天员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孤胆探路者,他们把人生中最宝贵的壮年献给了载人航天事业,而这项事业自发轫之始就显示出它复杂而微妙的特质。

从岗位上平淡退休人生辉煌却不为人知

第一个把名字留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的航天员是杨利伟。“神舟一号”返回舱运回北京的第二天,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到北京航天城视察,激励在场的航天员们:你们是英雄,你们的名字将留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吴杰(资料图)

2013年12月,吴杰50岁。他始终没能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飞向太空,他的战友李庆龙也是如此。这之后,吴杰继续留在航天员中心工作,直到2016年6月,他由于个人身体原因,从科技处处长助理的岗位上退休。退休前,处里给他举办了简单的告别仪式,肯定他在载人航天方面的成就。他在会上做了发言,对组织多年的培养表示感谢。

时至今日,在互联网上输入这2位航天员的名字,会有上百条互无关联的新闻同时涌现。细细筛选下来,可以零星发现关于他们篇幅不长的报道,外人很难从这些只言片语的缝隙中倒推出他们过去几十年辉煌却又单调的光阴,但也正是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为今天的辉煌打下了基础。

(翻页继续阅读 神舟十一号任务回顾)

10月17日,航天员景海鹏(左)、陈冬在出征前挥手

新老搭档“飞天”一月全回顾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9月15日发射升空,神舟十一号则在10月17日成功升空,将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环接触,在顺利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后,两个飞行器形成组合体。航天员成功进入天宫二号。

10月20日,航天员开展太空养蚕实验,完成首次太空跑台训练以及在轨眼手协调、听力等身体机能的测试。同日,天宫神舟组合体由倒飞状态转为正飞。

10月21日,两名航天员进行在轨脑力负荷、在轨情绪特征研究等实验和测试。

10月22日,航天员通过笔记本电脑收发邮件、实时下传实验数据。

10月24日,景海鹏50岁生日,接受了工作人员来自地球的祝福。当日,天宫神舟组合体首张合影图像传回到地面。

1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景海鹏、陈冬通话。

11月17日,景海鹏和陈冬将开始进行撤离天宫二号的准备工作,并进入神舟飞船,之后将返回地面。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模拟画面

太空生活盘点:可“挑食” 泡茶 种菜 养蚕

一个月时间里,两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的生活如何?开展了哪些空间科学实验?

11月4日,景海鹏介绍了航天员在太空的伙食,包括6大类近100种食品。据景海鹏介绍,科研人员在前期制定食谱时,还征求过自己意见。这次带上来的食品,本身就是自己和陈冬爱吃的,所以不会感到单调,甚至还可以“挑挑食”。除了一日三餐,航天员还有许多点心和夜宵来补充能量。除了带够了水,还带了各种饮料,甚至还能自己泡茶喝。

天宫二号装备了跑步机、动感单车、拉力器等健身器材。据陈冬介绍,在天上蹬自行车的感觉和地面不一样,有点像是躺着蹬的感觉,不太容易使劲,还挺累的。两位航天员刚开始使用跑步机时,都跑不起来。到第三天,景海鹏终于跑起来了,还一下子跑了一小时。

工作方面,进入天宫二号的第三天,航天员就做了一项在轨实验——失重心血管研究实验,主要用来在轨检查航天员身体的一些指标。

天宫中的宇航员,此次上天有一项“种菜”的任务。景海鹏和陈冬就在30天的时间里,栽培了生菜这一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蔬菜。景海鹏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们亲手照料下的生菜,已经长得很好了。我们看着它们一天天成长,很有满足感。”

在这次太空飞行任务中,与航天员一起进驻天宫的还有几位特殊的乘客,它们是六只可爱的“蚕宝宝”。这六条蚕宝宝是科学家培育改良的品种“秋丰白玉”。他们住在用航天材料打造的“太空屋”,“食堂”、“卫生间”齐备,房间的内壁还做了粗磨砂处理,并粘贴了无纺布,蚕宝宝在失重环境下也能行动自如。

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两名航天员景海鹏(右)和陈冬在完成对接后竖起大拇指相互祝贺(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