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
送交者: x-file 2016月05月06日17:39:59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回 答: 73 由 x-file 于 2016-05-06 06:42:43 |
推动“科技进步”的工作,主要由雷日科夫领导的中央经济部负责。很自然的,这项工作遭遇了吉洪诺夫及其领导下的部长会议的抵制。 雷日科夫回忆道:“…我们继续安德罗波夫在世时开始的事业,他们似乎没有发现我们的意图,或者装出视而不见的样子。更简单地说是对之采取一种‘鸵鸟主义’…他们认为,他们永远有足够的时间和权力阻止它。” 戈尔巴乔夫和雷日科夫等人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共同向政治局提交了关于“组建以吉洪诺夫为首的政治局改善国民经济委员会”的建议,推举吉洪诺夫来领导经济改革和科技革新,具体工作则由雷日科夫领导的经济部去实施。这项建议得到了政治局包括吉洪诺夫在内的多数委员同意。此后,改革得以继续推行。 7月,雷日科夫等人向政治局提交了《关于加速科技进步及采取具体措施完善经济各层面管理的必要性》的报告,得到契尔年科签字。 8月,政治局再次出台文件继续推动于1984年1月1日启动的国民经济改革试验,决定在1985年再吸收21个中央直属的大中型企业加入经济改革试验之中。 10月,政治局讨论《关于加速科技进步及采取具体措施完善经济各层面管理的必要性》的报告,决定就科技进步的问题召开中央全会,会期定于1985年4月,届时,由戈尔巴乔夫代表政治局向全会作报告。 戈尔巴乔夫终于再一次取得了在中央全会上加强权威的机会。他本人、雷日科夫和利加乔夫等人都十分高兴。利加乔夫回忆道:“这是一项重大的责任,也是一种荣誉。党内早就形成一种传说:谁在中央全会上作报告,谁就逐渐成为苏共的有影响人物之一。考虑到契尔年科健康不佳以及由此引起的最高权力层的普遍不稳,这种委托就被看作加强戈尔巴乔夫在党内和社会上的政治地位。” 可是,没过多久,事情发生了变化,反对戈尔巴乔夫掌权的人们再一次对健康状况逐渐恶化的契尔年科施加了影响,怂恿领袖取消这次全会。 在后来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契尔年科宣布:“有人认为讨论科技进步问题的全会现在不应举行。理由是什么呢?不久就要举行党代表大会了,这样重大的问题开全会讨论显然是不适宜的,让大家在代表大会上议论议论吧!” 契尔年科所指的党代表大会是即将在1986年3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七大,原定的科技进步主题的中央全会会期是1985年4月,契尔年科大概是想预留充分的时间去准备二十七大。毕竟,党的每次代表大会都会发生重大人事变动,提前树立戈尔巴乔夫的权威不太适宜。 开完那次政治局会议,契尔年科对戈尔巴乔夫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经常越过这位“第二书记”去找其他中央书记“私聊”。大家都知道,知道领导和你有隔阂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领导对你有隔阂。 这时的戈尔巴乔夫就处于这种状态。 戈尔巴乔夫不淡定了,决定抗旨。他授意雷日科夫继续做以科技进步为主题的中央全会的各项准备工作,自己则再次寻找机会去说服契尔年科。11月,成立了全会筹备工作小组,开始草拟准备提交政治局的科技问题材料。 契尔年科对戈尔巴乔夫的不信任程度日渐加深。根据1983年6月苏共中央意识形态全会的决议,1984年11月将再次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中央全会,由戈尔巴乔夫作报告。这个决定是安德罗波夫在世时定下的,现在还算数吗?去年的那次全会,戈尔巴乔夫抢了契尔年科的风头,这次他要承担后果。 契尔年科认为此一时彼一时,第聂伯帮的同志们也认为此一时彼一时。在教育戈尔巴乔夫同志要保持低调的观点上,他们是一致的。于是,契尔年科表示要取消这次全会。戈尔巴乔夫再也控制不住了,狂躁地表达抗议:“是谁把您搅糊涂了?” 生病中的契尔年科可能意识到临时改变中央决议不好,说道:“嗯,那好吧,开你的会,不过不要搞得满城风雨。” 会议如期举行,戈尔巴乔夫作了标题为《人民群众生动活泼的创造精神》的报告,取得了很大反响。但是,意识形态部门的一些人抵制了戈尔巴乔夫的影响力,《真理报》只对戈尔巴乔夫的报告发表了一个简述。 截止1984年11月,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根基依然不稳。到了12月,他的处境才得到改观。 作者:园晟 时间:2015-10-06 14:54 戈尔巴乔夫一派人中,首先出牌的是利加乔夫。 利加乔夫作为执掌全党组织工作的干部,经常向契尔年科汇报工作。利加乔夫以他的工作作风和人品,很快赢得了契尔年科的信任。契尔年科病重以后每天在办公室工作的时间很短,利加乔夫经常为了谈工作直接往契尔年科家里打电话,契尔年科夫妇从未表示反对。 有一天,利加乔夫打电话到契尔年科家里,专门和领袖谈戈尔巴乔夫。 “您知道我来自西伯利亚,戈尔巴乔夫来自北高加索,而且我到中央工作还不久。我们俩没有老关系。我和戈尔巴乔夫在工作上很合拍,但这是以事业为重,只是为了事业。我们没任何别的动机。如果有人向您说什么别的,请不要相信!绝不可相信!戈尔巴乔夫从早到晚工作是为了事业,而不是为了任何别的目的。” 在这次长时间的电话里,主要是利加乔夫在汹涌澎湃地说,契尔年科没有说什么,只是简单的答道:“我相信你的话。我认为这次谈话很有意义。” 这段对话看上去减轻了契尔年科对戈尔巴乔夫的猜忌。不过,这时候的苏联已经容不得领导层发生分裂。1984年的冬天,苏联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冰雪灾害,有的地方积雪达到两三米,冰雪灾害波及了四分之三的国土,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几乎停运,各地求援的电报雪片般纷纷飞向莫斯科。戈尔巴乔夫和利加乔夫在回忆录中都有提到雪灾之下“国民经济濒临瘫痪”。 那个冬天,高层有些人在契尔年科面前进戈尔巴乔夫的谗言,戈尔巴乔夫为自保已经不敢主动揽事,去主持某项工作。他向政治局推荐利加乔夫去领导救灾工作,得到批准。利加乔夫打电话给契尔年科为戈尔巴乔夫说好话,大概就发生在雪灾爆发之后。 时隔不久,契尔年科交给戈尔巴乔夫一个礼仪性的任务,率领苏维埃代表团访问英国议会。这次出访对戈尔巴乔夫、对苏联来说,都属于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的转机。 对苏联来说,自库页岛空难之后,克里姆林宫在全世界臭名昭著。此次苏维埃代表团访问英国议会,属于“民主制度的交流”。苏维埃和议会都是法律意义上人民代表行使人民权力的机关,都象征着民主制度。如果这次议会交流能成功,则意味着东西方国家依然存在共同语言。 对戈尔巴乔夫来说,他在国内权力受到限制的时候,得到访问英国的机会,意外地赢得外交权力。如果他能在国际舞台树立苏联领导人正面形象,再通过各种渠道反馈至国内,将会增加自己在权力斗争中的力量。虽说他的权力暂时不稳固,但他仍是名义上的“第二书记”,属于总书记权力的合法继承人。更何况谁都知道,契尔年科的生命已经所剩无几。 12月15日,戈尔巴乔夫率苏联代表团抵达伦敦。到访当天,戈尔巴乔夫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主要内容有:“核时代需要有新的政治思维;战争的危险目前已成为现实;冷战是带有战争威胁的不正常的关系状况;核战争中不可能有赢家;无论对谁而言,都绝不可能靠损害他人的安全来保障自身的安全;我国随时准备通过谈判来限制和削减军备,首先是核军备,西方对手走到哪一步,我们就奉陪到哪一步。” 在当天的演讲中,戈尔巴乔夫说的“无论是什么将我们分隔开来,地球我们却只有一个。欧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家园,而不是战区”在未来的日子里被西方媒体频频引用。他的演讲让他在到访英国的第一天就产生了明星效应。 12月16日,戈尔巴乔夫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举行双边会晤。在外人看来,两个人彼此充满了敌意。撒切尔夫人“铁娘子”的外号最早是苏联媒体喊出来的,而戈尔巴乔夫是邪恶帝国的领导人。双方太容易发生冲突。 据戈尔巴乔夫回忆,在那天的欢迎午宴上,双方谈话颇为尖锐。为缓解局面,戈尔巴乔夫说道:“我了解您是一位有着坚强信念、恪守既定原则和价值标准的人,这令人肃然起敬。但是您应当考虑到,坐在您身边的也是一个同样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我必须声明,我并没有奉政治局之命前来游说您加入共产党。” 作者:园晟 时间:2015-10-06 17:17 听到戈尔巴乔夫说出这番搞笑的话,原本严肃的撒切尔夫人终于笑了起来。双方的午宴谈话气氛终于变得和缓,进而友好起来。当天下午,戈尔巴乔夫和撒切尔夫人举行正式会谈。谈话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这样评价戈尔巴乔夫:“这是一个我们可以打交道的人。” 正式会谈中,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女士没有参加,她在几位英国部长的陪同下单独活动,并和他们侃侃而谈英国文学和哲学。她的这一举动得到随行记者的高度赞赏,一举扭转了“克里姆林宫夫人”在西方舆论中的负面印象。 12月18日,戈尔巴乔夫继续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效果仍然很好。 12月19日至20日,戈尔巴乔夫又同许多部长、各党派领导人、实业界代表多次会晤。我们还访问了奥斯汀-罗弗汽车制造厂、约翰?布朗公司总部、杰洛茨?希尔综合研究所、工商协会、不列颠博物馆、马克思纪念图书馆。 在此期间,代表团部分成员去拜谒了马克思墓,戈尔巴乔夫没去。这一举动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引起一些人的怀疑,怀疑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和坚定。 12月20日,正在英国访问的戈尔巴乔夫得到一个坏消息,长期支持他的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同志在逝世了。戈尔巴乔夫当即结束访问行程,提前回国。他在回忆录中提及这个时刻时写道:“乌斯季诺夫的去世是一个沉重的损失,在那个混乱时期这种感觉尤其明显。” 在权力斗争高度紧张的时刻,谁不在莫斯科谁就危险。 乌斯季诺夫生于1908年,1984年逝世,享年76岁。此公生前长期领导苏联国防工业,从1941年开始主管国防工业部门,先后担任武器装备人民委员、部长,1957年升任分管国防工业的副总理,1965年升任分管国防工业的中央书记,1976年担任国防部长,并当选政治局委员,直至逝世。 乌斯季诺夫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33岁当上内阁部长,从此领导苏联国防工业的时间长达43年。卫国战争时期,他领导下的国防工业研发了世人瞩目的先进武器,生产了数量充足的枪支弹药,为苏联红军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苏联大国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乌斯季诺夫的一生是幸运的一生,他担任分管国防工业的副总理的时候,正是勃列日涅夫担任负责国防工业的中央书记之时。在自己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勃列日涅夫对这位部下给予了充分信任,一步一步地把乌斯季诺夫擢升至政治局委员,并赋予国防工业部门其他政治局委员不得过问的特殊地位,导致苏联的军事工业一家独大,拖累了国民经济。 乌斯季诺夫的一生是忠诚的一生,他忠于国家,忠于领袖,忠于自己的内心。勃列日涅夫在世时,他对勃列日涅夫保持绝对忠诚,与安德罗波夫、葛罗米柯等人一道在外交缓和战略、裁军谈判、处理阿富汗与波兰等问题上殚精竭虑。安德罗波夫时期,他忠于安德罗波夫,使反对安德罗波夫的人密谋串联时,不得不对这位三军统帅有所忌惮。契尔年科时期,他全力保护戈尔巴乔夫,即使限于孤立时也不做墙头草。 他的逝世,使戈尔巴乔夫在老一辈政治局委员中失去了唯一的靠山。 他的逝世,使苏联军队和国防工业失去了一位在政治局一言九鼎的权威人物。 1984年12月底,原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阿富汗战争的最高指挥官索科洛夫元帅继任国防部长。这时的他终于可以卸任已经任职五年的苏联国防部驻阿富汗作战指挥组组长。在这场已经打了五年的战争中,苏军日渐颓势,深陷泥潭。 阿富汗的败局不能怪索科洛夫元帅,他已经把自己的指挥艺术发挥到极致。除此以外,他还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放在一线部队作战。可是,这种鼓舞士气的办法并不足以扭转局势。究其根源,入侵阿富汗属于战略上的失误。 入侵阿富汗的战略由乌斯季诺夫和安德罗波夫共同力主,最终成为乌斯季诺夫的污点。 乌斯季诺夫死了,戈尔巴乔夫在权力斗争中的力量遭到很大削弱,使他不得不变换斗争艺术。 作者:园晟 时间:2015-10-07 15:22 乌斯季诺夫逝世时,契尔年科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医生建议领袖去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疗养。然后还不到一周,契尔年科的健康状况就再次恶化,直接住进了医院。领袖病重住院的消息公开后,引发了各方势力对权力继承的新一轮争夺。多名政治人物或以谈工作为借口,或以私人探望为理由,一次又一次往医院跑。 当然,这些人中不包括戈尔巴乔夫,领袖对他的猜忌依然没有完全消除,他去医院被接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失去乌斯季诺夫支持的戈尔巴乔夫在这一次对形势作出了冷静的分析,决定对契尔年科服软。 在此之前,戈尔巴乔夫一直在和雷日科夫等人继续准备召开以科技进步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对此,政治局的大部分人是反对的,包括契尔年科。他在这个问题上很反复,不太愿意通过这次会议增强戈尔巴乔夫的权威。 戈尔巴乔夫要服软了,而且要当面对契尔年科服软。 1984年12月底的一天,利加乔夫接到戈尔巴乔夫的电话,“叶戈尔(利加乔夫的名字),咱们应该去医院见见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的名字)。我已约定好,6点钟去。” 两人共同乘坐戈尔巴乔夫的专车去到医院。见面之后,主要由戈尔巴乔夫向领袖汇报工作,利加乔夫从旁补充。 契尔年科着重询问了例行的中央全会的准备情况,党纲党章草案的起草工作进行到什么程度。两位部下给了领袖满意的答案。接着,戈尔巴乔夫说:“我们正忙于草拟党的代表大会的文件,恐怕已经没有时间再召开讨论科技进步的中央全会了吧?” 领袖赞同了戈尔巴乔夫的想法,又和两位部下谈论了一些重要的人事问题。 病房里的谈话只进行了二十多分钟,戈尔巴乔夫和利加乔夫没有多呆,他们看的出来,领袖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进行长时间的谈话。 第二天,戈尔巴乔夫受命主持政治局会议,会议伊始,他故意若无其事地说:“我同叶戈尔·库兹米奇去看康士坦丁·乌斯季诺维奇了,他的身体很不好。我们进行了交谈,向他汇报了工作情况。” 戈尔巴乔夫和利加乔夫两人在苏联解体后撰写的回忆录中,都对这一天的政治局会议作了详细回忆。但是,在会议开场白之后的具体细节上存在小差异。 戈尔巴乔夫回忆道:“说罢全场鸦雀无声,此时可能许多人都在琢磨:这么说来,戈尔巴乔夫和利加乔夫到契尔年科那儿去啦!他们两人单独去见他,这本身已经有名堂,要是两个人一块儿去呢?这是什么意思?大家都凝神谛听下文。” 利加乔夫的回忆是:“但没等戈尔巴乔夫说完,有人就大声嚷道:‘到医院去过?怎么去的?什么时候去的?’问题不在于哪个人禁不住表示惊讶,而在于这一出人意料的消息的确产生了强烈的效果…这无疑意味着点什么…虽然戈尔巴乔夫在介绍同总书记会晤的情况时…只说过我们向总书记表示问候和祝愿,但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对总书记的探视使政治局成员中的某些人大为警惕。” 综合分析两人的回忆录,去除其中的小差异,都明确指出了一个重要现象:这次探视意味着戈尔巴乔夫已经重新获得了总书记的信任。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契尔年科病重期间,戈尔巴乔夫的二号领袖地位将无人可以撼动! 为政之道莫不考虑天时地利人和。戈尔巴乔夫年轻,赢得了天时,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政治局委员们虽然在高层权力基础雄厚,但是各个七十多岁,在时间上耗不起。更何况,契尔年科的身体已经撑不了多久,戈尔巴乔夫只要做好巩固防御,就能做种赢得最高权力。 然而,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不是天时,也不是地利,而是人和。政治人物手中掌握的权力再大,时间再长,老百姓也未必会看重。老百姓看重的是那些能用好权力,能将手中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人物。 1984年的那场多年不遇的雪灾就是对政治人物们最好的检验。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