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美中严重缺乏长远互信 zt | |
送交者: 2010年07月06日21:05:32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
|
本报专访 美国专家李侃如:美中严重缺乏长远互信(2010-07-07) 联合早报 ● 霍月伟 报道 美国中国当代政治问题专家李侃如教授(Kenneth Lieberthal)说,美国奥巴马政府充分体认世界格局之变,视中国为解决各大全球课题的主要伙伴,给予中国国际地位的尊重是前朝未见,但中国对美国这种态度背后的用心猜疑重重,认为更大的目的是遏制中国发展与崛起,这反映了美中两国近30年交往中最失败之处:两国严重缺乏长远互信。 李侃如昨天接受本报专访谈到美中关系现状时说,两国当前建立了广泛、相对成熟、整体坚固、互相依赖的关系,美国内阁中几乎所有部门每周都会和中方相关部门打交道,双方都熟悉彼此对有关事务的看法、处理和负责人。 而由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两国现在要联手处理的议程、课题,也非常国际化和不容易解决——气候变化、防止核扩散等——这是巨大的变化,双方需要增进相互了解,也增加了处理的难度。 但李侃如认为,使问题处理难上加难的,还是美中关系中最失败之处:近30年打了这么多交道,双方都无法信任对方,一直在探讨对方是否有什么阴谋,这导致两国很难愿意承担风险,把长远合作推进一步。 以气候变化课题为例,李侃如说,奥巴马总统表示希望和中国合作,因为中国比较均衡的发展与崛起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中国却认为,这只是美国设下的陷阱,要中国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以便美国可以逃避这些责任,也从中限制中国经济的增长。因此,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障碍重重。 他承认,美国也不乏以各种“阴谋论”来猜度中国言行的政治人物。 他说,自己“比较年轻”时,曾认为只要通过设立“第二轨道”对话,推进更多的政治高层、商界与民间交流交往,美中便可以慢慢建立起互信:“但坦白说,这些事情我们现在都已经做了,双方依然缺乏互信。” 他觉得,以国土面积来看,美国、中国都属于大陆型国家,这类国家比较“内视”,往往耽于关注本土政治与国内事物,对外界观感不够敏感。此外,历史的因素也扮演了角色:“经过30年改革开放,在我看来,中共已经只是保留了共产党的名字而没有保留共产党的实质,不过,一般美国民众恐怕还是很难相信一个叫作‘共产党’的政党。” 李侃如开玩笑说:“如果中共改名叫‘中国社会民主党’,或美国改名叫‘美利坚社会主义共和国’,情况也许会变得比较容易吧?” 他说,美国现在希望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上扮演更吃重的角色,中国则认为自己尚未准备好扮演这样的角色,希望能继续专注于自身的发展,更进而怀疑美国是要用国际事务绑住中国前进的脚步,这是双方矛盾所在。 “中国民众错误认为中国已跟美国平起平坐” 李侃如指出,中国最高领导人对国家的处境与国力其实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一向坚持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但一些中国民众在金融危机以来,却有一种错误的认知,以为中国综合国力已足以跟美国平起平坐,或者,两国实力的差距已经越缩越小,美国已是日落大国、大势已去。他说,持有这种观点的中国民众,接下来恐怕会慢慢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而大失所望。 他说,中国这些年来的改革开放确实成就斐然,金融危机后,亮眼的经济表现更是领先各国,反观美国则负债累累,国力大损,软实力也大受打击,不过,事实是:美国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仍是中国的十倍以上,中国还未发展出美国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流企业、高等教育的深度与高素质、先进军事力量、现代法律制度……换言之:“差距是在收缩,但实际的差距其实还是很大的。” “美国已经拥有现代国家的元素,而中国还在建设这些元素,虽然速度比较快,但还是需要数十年时间(decades)吧。“ 李侃如觉得,有点不幸的是,中国领导人虽然很清楚现实情况和形势,却未对部分民众的误解和过度自信,加强疏导。 近年来,在一些中国青年当中出现的激进民族主义倾向,李侃如也表示担忧。 他说,他每次到中国访问,都会打开电视随意看看各频道在播什么节目,渐渐发现,那么多频道当中,总有一个在播映抗日战争的影视片,而战争已经过去了那么久,日本战后做了那么多事情,却似乎未引起中国媒体的注意:“我觉得那是不健康的。” 他表明自己并不反对社会中存在健康的的爱国主义和富有活力的民族主义精神,但认为激进民族主义具有破坏性,需要加以警惕,因为这种情绪虽然可以激起人民对执政当局的支持,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反过来伤害执政者,而近10年来并不乏这样的例证。 李侃如简历 李侃如(66岁)是中国当代政治问题专家,目前在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担任资深研究员兼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他曾任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竞选期间的中国顾问团成员;1998至2000年,他是克林顿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助理、亚洲政策资深主任。 李侃如1972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之后长年从事国际关系研究。 他目前的研究课题包括中国的政治经济变革、中国和印度的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外交决策、美国外交政策和亚洲安全问题。 他1976年开始踏足中国,现在每年大概访问中国10次,足迹遍布神州。
|
|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