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渊谭天丨“对等”关税,拯救不了美国 zt |
送交者: 2025年04月04日14:42:06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玉渊谭天丨“对等”关税,拯救不了美国这两天,美股在美国政府宣布征收“对等”关税后,创下了2020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除此之外,高度依赖全球产业链的耐克、苹果等美国公司股价暴跌,分别下跌超过14%、9%。 这一次,美国政府要征收的“对等”关税,可以说是“乱拳打死老师傅”,征收对象之广,超出以往,包括中国、日本、越南等国家,也包括企鹅和海豹——印度洋上的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也被美国纳入了征税清单,“居住”在这些地区的,是海豹和企鹅。 不该加的、不能加的,美国都加了。这样做的目的,特朗普说得也很清楚: 新的关税措施可以促进美国制造业,可以“让美国再次富裕”,可以“让就业岗位和工厂回来”。 这话,谭主是听了不止一次。 那么,这一次,美国真的可以如愿吗? 谭主利用大数据手段爬取了最近一个月外媒关于“对等”关税的报道,并从中提取出与“对等”关税最为相关的4个行业。 电子产品 将这些报道按照国别分类,会发现,印度媒体,是除美国媒体外,最关心“对等”关税的。 ![]() 其中,他们高度关注电子产品、电子元件相关的产业。 近年来,印度电子产品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22年以来,印度的电子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在至少20%的增速,高时可以超过50%,是印度出口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 而特朗普对此十分不满。 特朗普多次公开批评印度的关税壁垒,指出印度对某些美国商品征收高达几十个百分点的关税,而美国对印度商品的关税却几乎为零。 在特朗普的认识中,印度正是靠着关税壁垒发展起了本国电子制造业,而伤害了美国的工业基础。 电子产品的供应链,基本由三个部分组成:
要让这些部分全部回流美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可以拿苹果公司的产品来说。 在印度媒体的报道中,苹果公司高频出现,这是印度制造的一个代表。 在上一个任期,特朗普也曾要求苹果公司在美国而不是其他国家生产他们的电脑和其他产品。 结果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别说生产,苹果公司依旧几乎不在美国进行大规模组装。 唯一在美国组装的一个产品,是一款台式电脑。 但这款电脑依旧依赖苹果的海外供应链。 外媒此前披露,这条生产线被一颗小小的螺丝卡了脖子——美国工厂的产能,跟不上苹果的需求。因为美国已经没有可以生产这种螺丝的设备了,工程师也不够。 像这样的零部件,还有很多。 目前,苹果公司的供应商中,美国工厂仅仅占5.5%,其余94.5%都分布在世界各地。 ![]() 这背后,是美国电子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 美国电子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无线通信元件、摄像系统元件、音频系统元件、传感器、控制仪器等高附加值领域,选择这些领域,本身就是美国电子制造业遵循全球产业分工发展的结果。 据统计,这些少数几个子行业的产出,占到了美国电子制造业总体产出的73%以上。 在这样的结构特点下,加征关税更可能抑制美国电子产品终端的消费市场。 根据美国消费技术协会的初步统计,对技术产品征收关税可能会使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高达143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400多美元。美国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销量可能会下降68%,智能手机购买量可能下降37%。 对于美国电子制造商来说,这反而是更大的不利因素。 服装和纺织品 服装和纺织品,也是各个国家关注的重点行业。 耶鲁预算实验室发布的数据显示,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会让美国国内的服装和纺织品价格上涨8%。 8%的上涨,只代表“对等”关税。如果计算2025年所有的关税影响,这个数字预计高达17%。 美国的纺织品主要从亚洲国家进口,包括越南、孟加拉国、印度等。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美国的出口市场极为重要——对于美国来说,印度只占其服装和纺织品进口总额的9%,但对于印度来说,美国的市场是其服装和纺织品出口总额的28.5%。孟加拉国的情况也是如此,美国占其出口份额,要大于孟加拉国占美国的进口份额。 而美国对这两个国家征收的“对等”关税为: 印度(26%)、孟加拉国(37%)。毫无疑问,美国的关税会让两个国家的服装和纺织品遭受重创。 但在美国看来,这是件“好事”——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自1994年以来,美国服装和纺织品的就业人数下降了65%。通过关税让服装和纺织品制造业重新流回美国,增加就业,这是特朗普的美好愿景。 但事实并不能如愿,在过去20个月内,美国已有27家纺织厂关闭。 就算真的要把工厂搬回美国,也有很多现实问题——劳动力短缺、专业技能匮乏、原材料供应不足、基础设施不匹配。 但美国全国纺织组织委员会却觉得,进口更便宜的海外产品是美国服装和纺织品行业衰落的主要推手,尤其是通过小额包裹豁免渠道进来的产品。 所以连续几年来,美国全国纺织组织委员会一直在做政治游说,目的就是取消美国的小额包裹豁免政策。 “小额包裹豁免”是指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免税进口,方便个人购物,也让海关通关更快。 今年2月,特朗普上任不久时,曾宣布取消过小额包裹豁免,但很快又暂停了,因为每件小额包裹都要计算关税的话,美国的海关压力太大——算不完,根本算不完。 宣布加征“对等”关税当天,特朗普又宣布要取消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小额包裹豁免关税政策,意图是针对进口的服装和纺织品。 但最终承担这个结果的还是美国消费者自己,尤其是那些收入较低的消费者。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生活在低收入地区的消费者更喜欢借助跨境渠道购买商品,取消这个政策对这一人群的伤害最大。 美国社交论坛上,有个网友一针见血地评论:替关税买单的,都是穷人和普通民众。 这个结果,是美国政府一手造成的。 半导体 尽管芯片产业不适用于“对等”关税,但作为美国政府最心心念念能够回流的产业,芯片产业,仍然是和“对等”关税连在一起讨论最多的产业之一。 如何让芯片产业回流美国,美国内部存在着两种观点: 投资自己,或打压对手。 过去一段时间,特朗普多次公开批评上届美国政府的《芯片法案》,认为《芯片法案》浪费了美国纳税人的钱。 相应地,特朗普提出,关税比补贴更能鼓励对美国的投资,并进一步暗示,将在不久后对外国生产的芯片进一步加征关税。 但对芯片征收关税,首先,在技术上存在困难。 美国进口的“芯片”,大多数是美国进口的手机、电脑、汽车、冰箱等电子产品上装有芯片。美国进口的单个芯片,数量相对较少。 这些产品,涉及产业链上的多个国家,使得计算税率成为一个难题。 另一方面,即便美国通过关税抬高了外国芯片的价格,这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吸引芯片企业转而在美国建厂,也是一个问题。 要建设一家芯片厂,一般需要核算几方面的成本:
除了在设备和技术成本上,美国与其他国家接近,其他几项,美国的成本都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原本《芯片法案》提供的政策支持,特朗普现在也提出要取消了。 据估算,在美国建芯片厂的成本大概是亚洲国家和地区的2倍。 以美国的标准,建设一家半导体工厂需要上百亿美元,评估收益的周期基本是10年起算的,这导致企业在评估工厂应该建在哪里时,都会慎之又慎,关税不会是唯一的考虑因素。 据统计,企业在作出决定前一般会评估多达500个因素。 对于企业关心的其他问题,特朗普的关税,恰恰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 根据一项对特朗普上一个任期的关税评估,面临更高关税的美国制造业往往会流失就业机会,因为进口保护带来的好处被更高的投入成本和报复性关税所抵消。 也就是说,关税可能会让制造业进一步远离美国,而不是将其带回。 汽车 在“对等”关税相关报道中,汽车,是关联度最高的产业。 ![]() 尽管汽车产业同样不适用于“对等”关税,但就在美国加征“对等”关税的第二天,美国此前公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决定,也会正式生效。 目前,美国销售的所有汽车中,近一半是进口的,对所有汽车加征关税,将直接导致汽车在美国的售价飙升。 在2024年美国进口汽车前十名的来源地中,墨西哥和加拿大分别排名第一和第四。此前,美国对加、墨加征25%的关税时,就有美国市场研究机构测算,仅仅对加、墨的关税,就会使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汽车上涨6000美元。 那么,汽车生产商如果把生产厂搬到美国,是否就能避免高额关税的损失呢? 注意,这25%的关税不仅是针对整车的,还包括关键汽车零部件。 现在在美国完成最后组装的汽车中也有高达60%的零部件是进口的。这对汽车生产商来说,就意味着即便在美国生产汽车,也难逃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 也就是说在对所有进口汽车的关税生效后,即便是在美国生产的汽车,价格也将持续上涨。这将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汽车销量下滑和产量下滑。 根据美国汽车行业分析师估计,到4月中旬,预计北美几乎所有汽车生产线都会受到干扰,美国工厂每周的汽车产量将减少2万辆,比平时减少约30%。 因此,关税在刺激美国国内投资方面能起到多大作用,恐怕并不能如特朗普所愿。 就美国制造业现状,要建成完整的汽车供应链需要长期投入,在这之前,赴美造车的生产商,都不得不承受关税和供应链不全带来的高额成本。 在美国以外,汽车生产商正在寻找更多其他的选择。 2024年,美国进口汽车最多的国家前十名分别是:
通过对各国媒体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德国十分关心“对等”关税将如何影响汽车产业。 美国是德国汽车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对美汽车出口占据了德国汽车出口总额的13.1%。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在加强跨国布局来应对美国单方面冲击的同时,也开始针对美国采取报复措施。 在美国关税对德国汽车产业的强烈冲击下,德国呼吁欧盟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美国宣布“对等”关税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第一时间释放消息,称欧盟已经制定一套反制措施。 下一步,一场大规模的关税战,可能难以避免。对于关税战,各国的态度,都是一致的: 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商业谈判中,有一种博弈策略,叫“胆小鬼博弈”——双方极限施压,互不让步,第一个害怕的人就是失败者。 现在,他用关税对各国施压,正是在延续这种博弈策略。 但国家利益,和商业利益,从来不完全是彼此复制的关系。今天的美国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号执意要对全世界加征关税,最终迎来的,恐怕是对其国家利益的最大损害。 |
|
|
|
![]() |
|
|
![]() |
实用资讯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4: | 毛主席说 | |
2024: | 接下来的几个月到一年半再扔四五千亿米 | |
2023: | 习近平亲自出马要全党学习“习近平思想 | |
2023: | 中国人的种族天赋,要从一个小县城讲起 | |
2022: | 世卫组织: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安全有效 | |
2022: | 清风:乌克兰局势对解决台毒的启示 | |
2021: | 所以我多次规劝香头,改邪归正弃暗投明 | |
2021: | 不过呢,我也理解抢夺方向盘的冲动,反 | |
2020: | 纽约:不光是免费午餐,现在是免费dinn | |
2020: | 不要什么都抓台特,台湾刚刚脱钩,和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