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竞争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之争吗? zt |
送交者: 2023年12月13日23:22:12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美中竞争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之争吗?——两种制度的前世今生未来 2023.10 中美大国竞争愈演愈烈,美国视中国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欧盟及德国更将中国定为制度性对手。西方的担心是,万一打平甚至失败,西方制度的优越性及合法性将消失殆尽,其制度及价值观将陷入生存危机! 西方制度主要是英美自由资本主义和欧洲有干预的福利资本主义,中国自认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但西方视为国家资本主义。既然同属资本主义,为何却被视为制度性对手呢?既然是制度之争,各方应凭借制度优越性,为何西方却大量使用制度外打压手段呢?看起来美国对其制度优越性并无必胜信心,或是为掩饰其地缘政治和霸权的动机,制度之争听起来更加名正言顺? 谈及制度,何为资本主义,何为社会主义,二者能否相互融合?初级阶段是否社会主义?此为本文探讨的问题。
■ 资本主义的荣耀与迷失
本质上,资本主义制度就是资本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制度。它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垄断生产资料,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为赢利而组织物质生产交换及提供服务,并垄断收入分配。 早期资本主义思想萌生于15世纪封建社会内部,当时经济的衰落促生了一些早期资本主义要素,之后历经16-18世纪的重商主义和19世纪的自由资本主义,进入现代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有前提条件,如封建制解体、自由雇佣、大机器、工业革命等,但它们互为前提,难于单独实现,更难同时实现。荷兰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中国南宋商贸也很发达,但因前提条件缺失,无法产生资本主义制度。当时的欧洲封建君主专门建立了“神圣同盟”,准备随时共同扑灭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曾见证多次血腥革命,如英国光荣革命,法国3次大革命及美国独立战争。 资本主义的思想根基源自1705年《蜜蜂的寓言》中的曼德维尔悖论,即“私人恶德即公众利益”,说蜜蜂王国私欲膨胀、盛行贪婪欺诈横行、奢靡挥霍,虽怨声载道却经济繁荣;主神为匡扶正义劝喻众生寡欲节俭,反而导致民生凋敝、经济萧条。曼德维尔认为,人天生自私自利,靠道德教化实现繁荣美德社会纯属“浪漫奇想”,只有将自利欲望视为发展动力,在规则制约下使其尽情发挥,才能繁荣社会、公众受益。此论将资本视为社会发展动力并赋予道德正义,是亚当•斯密、凯恩斯和哈耶克等经济大师的理论基础,所谓涓滴效应亦源于此。 资本主义顺应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科学启蒙的时代进步浪潮,推动生产力迅速提高,为人类创造了巨量财富。据称,当今世界每日总产值相当于公元1-1500年生产的全部物质。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资产阶级若不持续对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以及全部社会关系进行革命,就无法生存” (马恩文集:共产党宣言)。基因使然,资本家天然具有提高生产力的内生动力,并同时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生产力迅速提高的原因,也是资本主义的优势所在。 早期资本家不仅拥有资本,往往也是发明家和企业家。企业家角色尤其重要,不仅要独具慧眼发现商机、筹划企业模式、推动科技进步,还要甘冒失败风险、具有排除万难的坚韧和企业管理能力,现实中如此多角色及高要求极难同时被满足。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 “经济增长的国王”,企业家是经济发展、持续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 但资本主义有与生俱来的两大危机,即经济危机和分配危机,前者是周期性的经济系统失灵,后者是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分化的社会危机。 早期经济危机多为物资生产过剩,马克思认为是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现代社会已有应对办法,使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不再出现。当代经济危机多由金融危机、政治危机、资源危机、灾害疾病等引发,烈度和频次已大为降低,但因其相互交织且常并发,引发机制难于厘清,至今未有完整的经济学解释。 对于经济危机时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社会历经不同认知阶段: 1) 早期阶段信奉亚当•斯密,认为自由竞争会自动调节并完善市场,政府干预只会扰乱市场,对周期性经济危机束手无策。 2) 1929~33大萧条时,凯恩斯指明有效需求不足是根本原因,政府应干预经济以扩张性政策增加有效需求。罗斯福新政因此获得成功,从而凯恩斯主义成为世界共识。 3) 1970~80经济滞涨,凯恩斯主义未给出合理解释。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等新自由主义及货币学派占了上风,主张摈弃政府干预,公共领域交由市场主导,均获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青睐,美英经济最终奇迹般恢复。 4) 2008次贷危机,公认是新自由主义放松监管酿成的恶果。新凯恩斯主义干预论东山再起,但因施行多年未达预期效果,各国无奈放弃持续经济刺激。 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双双失灵,是经济学理论的全面溃败。因市场机制会时而失灵,政府无法放任自由发展,如何干预却缺乏理论基础,各国治理陷入进退失据的经济迷失。 分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垄断收入分配,资本为扩大收入会竭力降低劳动者报酬,对劳动者不公。 资本早期野蛮生长,残酷压榨劳工使其无法维持温饱,经济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引起严重阶层对立和社会动荡、劳工运动此起彼伏。为此,欧洲社会党人胜选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保障,美国在大萧条后也立法引入一系列社会福利保障措施。在现代化进程中,资本主导权被部分让渡于政府,早期资本的残酷无情似乎绝迹,社会矛盾得到了缓解,传统意义的阶级界限也变得模糊。 但资本仍在主导分配,劳动者收入仍以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为限。在技术进步及生产力提高时,劳动者生活水平改善,绝对收入提高,但相对份额会日益减少,贫富差距会日益加大。长此以往,贫富阶层将会固化和极化,即贫者恒贫富者恒富、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这意味着,资本社会的员工收入和福利增长必然低于经济和利润增长,资本必将寻求超额获利并加剧财富聚集,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不会逆转! 据世界不平等数据库在1980-2021年间,美国前10%高收入群体的全国总收入占比从 34%增至46%,后50%群体的占比却从20%降至13%;前10%高净值群体的全国净财富占比从64%增至71%,后50%群体的占比却从2.2%降至1.1%。2015年德国前10%与后50%群体的收入占比为37%与19%,净财富占比为64%与0.5%。相较美国,德国收入分配相对公平,但财富落差却不遑多让!据盖洛普2023年报告,贫富分化的持续加剧严重打击了美国民众,其制度信任度从1979年50%持续下降为26%,与其制度优越性极不相配! 贫富分化看来仅是社会危机,但将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并引发经济危机,桎梏生产力发展。这恰是当前各国罢工示威运动此起彼伏、世界陷入经济迷失的主因。西方卫道士也开始醒悟,比如美国安全顾问沙利文今年5月提出“新华盛顿共识”,否定了市场经济能够高效配置资源这一自由主义核心信仰,确信贫富差距拉大对民主制度已造成伤害。
■ 社会主义的理想与困顿
本质上,社会主义制度就是社会共同利益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制度。共同利益为主导属于人类原始道德,契合人类初心中理想社会的公平正义。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源自托马斯•莫尔1516年所著《乌托邦》,与资本主义几乎同时代诞生。它以公平正义为诉求,徘徊于主观臆想和美好愿望,经过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的推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发展成完整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者认为,经济危机源自人民的贫困及有限的消费,皆由资本分配不公所致,而其分配权来自生产资料的垄断。其解决方案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成为社会主义核心原则。其深层逻辑是,只有全面公有制才能剥夺资本的分配权,靠按劳分配来实现分配正义。 问题是,1)公有制加按劳分配能实现分配正义吗?2)为何仅注重分配而不谈提高生产力呢? 按劳分配的定义是按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符合直觉中的公正,且可激励劳动。劳动量可按投入或产出计算,但投入的体力和智力很难量化,按产出则相对直观。应运而生的计件制较适合可独立完成的产品,但现代工艺复杂,多由多工序流水线依次完成同一产品,只好采用计时制。苏联初期全采用计件制,1980年降为40%,而中国1960年才有5%。计时制难以顾及劳动差异,干多干少一个样,原则上属于平均分配。苏东国家从未实现事实上的按劳分配,而是等级制的平均分配,恰恰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诉求,导致分配正义及劳动激励缺位、普遍怠工及生产力低下!中国改革后的企业利润仍未按劳分配,而是按资分配给私有或国有资本。换言之,按劳分配的公平正义仅仅是理想,迄今未有客观可行的计量标准,尚无实现的可能。 为何不谈提高生产力呢?按马克思构想,“生产力发展到…很高的程度…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生产力只有在资产阶级手中才达到了这样的发展程度,……以致社会不再能够消耗掉所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 保护“资本主义社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生产力”,“夺取社会生产和社会分配的领导权,并把它转交给生产者群众——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马恩文集:自然辩证法/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其逻辑是,既然物资丰富至超出需求,注重分配公正即可,无须注重提高生产力。 笔者对此多有困惑: 1) 人类欲望永无止境,需求不断膨胀,还常有新需求,加之贫富分化致使供需错配,生产力永难满足物质极大丰富的先决条件? 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会束缚生产力,但科技发展会提高生产力,整体仍会提高,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马恩文集:政治经济学批判)? 3) 按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且不会停止发展并终结于某一制度;社会主义若无生产力提高机制,将被更高生产力的制度取代;为何不注重提高生产力? 历史实践背离了马克思构想,上述困惑却被证实:迄今未有任何国家符合先决条件,发达国家从未爆发革命,列宁式革命却在欠发达国家成功夺权;资本主义并未濒临灭亡,生产力仍不断提高,经济危机的烈度和频次在减弱;苏东社会主义生产力日渐落后,反被资本主义取代。 列宁也想提高生产力以符合先决条件,曾在过渡期推行基于混合所有制和多模式的“新经济政策”。诺奖得主康托罗维奇的优化配置理论使斯大林确信,计划经济能通过线性规划算法使经济得到最佳配置,它在战时和建国初期也确实取得巨大成效。但它属于静态优化,无法顾及动态变化的现实,更忽视了人的因素,其官僚僵化引发消极抵制,反而束缚了生产力。 笔者少时曾颇为不解,文革走资派为何要背叛初心走资本主义道路。其实他们如同列宁想重补生产力这一课。邓小平改革也属于补课,此期间即初级阶段,其经济体制类似现代资本主义而非传统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应如何提高生产力呢?尽管资本家是最佳人选,但苏东国家脱胎于半封建及半资本主义社会,即使出现具备资本家秉性能力者,将因公有制下不存在独立企业而没有生存空间,只得由政府接盘。但官员的内生动力和能力远不及资本家,使生产力发展也不及西方。科技能提高生产力,却无法替代资本家,不但研究经费需资本支持,项目课题也需资本赋予实际意义。 在改革中直接推动生产力的是公有及私有资本,社会主义制度亦有导向及加速作用,表现为三大利器: 1) 沿用至今的国家五年规划成为制定经济政策和投资规划的战略抓手, 2) 强调共同利益的社会主义理念和体制带来超强组织力和执行力, 3)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企为国家平添一只干预之手,可通过它撬动微观经济、落实宏观规划、有效应对经济危机。 拥有利器并非万事大吉,体制类似必有类似危机。改革至今,产能过剩及需求不足开始束缚经济发展,贫富差距亦追至美国水平。中国借鉴西方应对办法,如次贷危机时用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之后是供给侧改革,还曾提出需求侧改革,目前是经济转型的结构性改革。西方在生产力发达后,因未解决基本矛盾及两大危机而陷入经济迷失。中国生产力尚未发达而速度骤降,今后亦难免经济迷失。摆脱困局之法就是将初级阶段的类资本主义提升至高级阶段的新型社会主义。 何为新型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以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为标志,改革后何为标志却无人诠释,可资参考的唯有邓小平1992年讲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Ⅲ, P373)。实质上就两条:生产力发达及共同富裕。此言直击社会主义原始诉求,即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更发达,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听起来十分贴切。但这属于普世政治价值观,是多数政党纲领的共识,而非社会主义专属标志。比如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之父艾哈德,70年前就著有《Wohlstand für Alle 共同富裕》一书。所幸天不绝人,中国已有共同富裕具体行动计划,若竟能实现,其特征模式可为新型社会主义的标志,恰恰说明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同理,西方若能实现,称其为新型资本主义亦无何不可。 对新型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笔者不揣推测如下: 1) 提高生产力:微观层面维持市场经济,以资本自由竞争维系经济活力及科技动力;国家层面以宏观计划及举国体制发展科技。 2) 混合经济:公私所有制并存,国家对私企仅可作政策性引导,对公企可决策指导,企业均服从市场机制。 3) 共同富裕:以维持资本动力为前提,控制资本超额获利以遏制阶层极化,以高遗产税防止食利阶层固化。
■ 社与资可相互融合,为何中美却成对手?
挥之不去的经济危机和分配危机,伴之社会主义思想的冲击,迫使资本主义必须改革。社会主义理念的纳入使保障劳工福利成为西方社会共识,普遍推行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使分配正义部分得到实现,经济危机也见缓解。为从根本摆脱困境,西方精英多有改革建议:美国参议员桑德斯要推行社会主义;参议员沃伦提交“负责任的资本主义”法案,大企业要由员工推举40%董事并将相应股票分给员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1达沃斯论坛中呼吁“资本主义模式与开放经济行不通了”,唯有打造一个“更加专注于消除贫富差距的经济社会”;英国已启动人月1600英镑基本收入的社会实验。这些建议都契合社会主义理念,西方的福利保障也高于现今中国。 原社会主义阵营中,各国为摆脱经济停滞在80年代启动改革,引入私有制及市场经济。遭遇困阻后,几乎全部直接转为资本主义,仅中越少数国家仍在坚持。当今中国的混合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类似,非公企业规模已超公企,但公企借助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私企的鲶鱼效应,竟也培养出市场竞争力和一批企业家。改革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实现了体面生存的分配正义,但产能过剩和贫富分化的危机也不期而至。 从初心纲领看,西方政党依赖资本推动生产力,靠富人投资消费的涓滴效应惠及民众,想建成贫富不均但底层生活仍可充裕的社会;原苏东政党专注于分配正义,想建成共同富裕的公平社会。资本推动生产力靠的是人类逐利本性,基因动力永不倦怠,但资本并无推动涓滴效应的原生动力,导致贫富日趋分化,反而抑制了生产力提高。原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有劳动者自发动力,但缺乏提高生产力的机制和原生动力,物质匮乏的公平分配只能是共同贫困。中国经济改革吸纳了资本的生产力提高机制,社会主义的三大利器使之如虎添翼,但却无法完全避免资本模式对生产力的束缚及贫富分化加剧。若仅延续现有范式,中国至多发展成“负责任的”集约式资本主义,而实现初心的唯一出路是新型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站在更高的视角看,两种制度皆为人类对理想制度的有益探索,且各有利弊:资本主义强调自由竞争、个体利益至上、有利于发挥个性活力,而社会主义强调协同一致、集体利益至上,执行力更强;自由竞争或致混乱失序及机制失灵,而协同一致或会压制个性发挥及创新活力;但竞争可抑制自私懒惰的人性之恶,协同可弘扬相互信任的人性之善,兼而有之就是抑恶扬善。资本主义接受社会主义理念是向社会主义的修正,中国改革则是从公有制社会主义向私有制资本主义的修正。若两种制度能取长补短、相向而行,最终或将形成人类社会的理想形态。前述新型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就是二者的相互融合。 两国既然经济制度类似,各政党又有类似的初心纲领,美中当然不是经济制度之争。 美中是政治制度或价值观之争吗?亦非如此。美国的争与不争,皆从本国当前利益出发。比如,美国与沙特一直关系密切,曾在两伊战争中支持萨达姆,还曾为抗苏与中国建立准盟友关系。越中两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类似,最近美越间却被越级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美国眼里这些国家都是独裁政权,都没有民主选举和人权自由,不仅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不同,连文化及种族都截然不同。西方盟国倒有类似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但美国也不惜挑起争端,日、法、欧都曾被制裁。 以上皆非,那只会是霸权和地缘政治。2014年奥巴马在西点军校宣称,美国要继续领导世界100年!维护世界领导权是美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和各党派共识。羸弱的中国可为准盟友,体量接近时就成为天然威胁。美国争的就是世界主导权,其它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中国在历史上强大时从未称霸,且多次承诺和平崛起。但美国认为国强就有称霸可能,历史和承诺都不可靠,消除称霸实力才可靠。美国的逻辑看似合理,不少学者劝告中国应设法让美国放心,无外乎放弃高端产业之类。而中国的逻辑是,人类同属命运共同体,国际关系要民主化,各国都有发展经济并超越美国的权力。这意味着,中美双方陷入无法自拔的战略冲突困境,只能两败俱伤或交由时间定胜负。 放眼奔腾向前的历史长河,美中大国竞争顶多是河中泛起的浪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竞争的结果才决定人类社会的未来,且不以个别群体的喜好为转移。资与社并非天然敌对关系,人类若能摈弃偏见将其最优组合,或将成就人类社会的理想形态! =============end==============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2: | 印度想取代中國成世界工廠,諾貝爾獎獲 | |
2022: | 中美元首会晤进行了哪些沟通?又有着怎 | |
2021: | 龙凯锋:2022年,美国为避免重蹈苏联的 | |
2021: | 王义桅对话米尔斯海默 | |
2020: | “北京大妞”扎哈洛娃,俄罗斯第一位女 | |
2020: | 中美欧这个周末各发生了一件大事,事情 | |
2019: |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文本达成一致 通稿 | |
2019: | 投降后杀全家,多维已经帮主子试应手了 | |
2018: | 中加应该争取和解了! | |
2018: | 法国“巨富税”为何动不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