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侦察记(10) zt |
送交者: 2023年10月05日21:55:35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宝岛侦察记(10)最后一天了,但飞机要晚上很晚才起飞,还有一个白天需要消磨。那就去总统府和101吧。 总统府前面已经走过那里,加上hop on hop off经过那里,所以熟门熟路了。早上9点开门,8:45到,正好排队等进去。队伍不长,20来人样子,但这是散客。旅游团在另一侧排队,集中放人。就这样,两边放人也没有多久。好玩的是,第一波人放完后,没人排队了,随到随进。小贴士:自己要去的话,9:30去刚好,第一波已经进去了,后面的人还没来,不用排队,随到随进。但11:00之后就拒客了,所以也不能太晚去。 看来只有一些年纪大的台湾人会到这里来,看样子都是退休的。年轻人没兴趣,或者中小学的时候早都来过了。再就是大陆旅游团,但这不是还没来嘛。排在我前面的老头带着“海军陆战队”的棒球帽,但听到我的大陆口音也很友好;排在我后面的一对中年夫妻听到我的大陆口音就警惕性很高,但大家都是旅游者,话不投机不说、说就是了,也相安无事。 这是一座很大的红砖建筑,也是日占时代建造的,当年是总督府。二战中,遭到盟军轰炸,有一翼被炸塌,战后修复。 建筑格局可以说是改良的Palladian,中间一座高塔,两翼横向展开,两端一对低塔,经典的五段式立面,和美国国会大厦是一个意思。但在更加具体的建筑风格上,这是混杂了巴洛克、文艺复兴元素的日本式Italianate风格,强调红砖、白砖镶拼的色彩冲击力和横向展开的舒展性。其实上海虹口有不少“和式洋风”小楼就是这样的,只是在这里,立面还增加了拱廊和回廊的热带元素。就建筑艺术而言,这只能说有特色,但谈不上杰作。 有意思的是,在1919年落成的时候,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最盛的时候。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接连胜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站对了队、接手德国在远东的利益之后,日本对欧洲的心理崇拜依然根深蒂固,在凸显殖民统治的台湾依然用Italianate风格建造总督府(以及希腊复兴风格建造总督府博物馆,后面要提到)。 “和式洋风”大多结合都铎复兴、罗马复兴、Italianate、法国第二帝国等20世纪初时尚的折衷风格,但相对强调水平线和横向展开,而不是垂直感。这可能和日本传统建筑美学强调横向感的观念有关,大小楼宇(如扶台街洋楼和铁道部大楼)都有这样的感觉,但在几本格局也建筑语言上,依然是欧洲的。 要到日本战败后的60-70年代,山崎实、黑川纪章等人才开始在粗野主义中揉入日本哲理和美学元素,再几十年后安藤忠雄等才把“日系国际主义”主流化。思维上的自卑真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克服。 有意思的是,美国人莱特在台北总督府的同时代,反而设计了具有强烈日本元素的东京帝国饭店,可惜在1968年拆除,在原址新建了毫无特色的新帝国饭店。西方和日本建筑界至今为之惋惜。 回到总统府,这里也是宪兵守卫,应该和202指挥部属于同一个部队。进门需要查验本人证件,只要是有照片的政府颁发证件就行。护照当然可以,驾照也行。不准带大包,不准带有尖头的长柄伞,不准带标语,不准穿有挑衅性图样、字符的服装,都不是太特别的规定。 但必须说,很失望。 只开放一楼,不知道原来什么房间腾出来一些,没窗的空房间里放上一些介绍图板,就算完事了。有一间房间放上一张大写字台,背后插两面旗,给游人自嗨当总统的感觉。能看到不大的双口型内院,本来是停车场,现在是小花园。在大门背后的两侧墙上,有一些台湾运动员优胜、获奖的图片,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比赛,大陆上虎妈都羞于挂出来的那种。出口的地方,有一张全高的巨幅照片,蔡英文和赖清德站在那里,游人可以合影。 然后,……没了。 这不行,尽管这里不要门票,这也太糊弄事了。怎么地也得学孙悟空在五指山留念,才不亏排了20分钟队。 出来后,绕楼一周,前面再拍几张照。看到大门里站立得笔挺的仪仗卫兵,亮闪闪的镀铬钢盔很有台湾特色。门前广场上还有怀抱M16(或者台制仿品)的宪兵。大部分都穿着黑色战斗服,但有一两个穿着黄绿色军便服衬衫,带着大盖帽,那上面大大的狗牙徽看着就有喜感,怎么和电影里的国军那么像啊。哦,这还真是国军呢。 时间还早,凯达格兰大道旁就是二二八公园。公园里人不多,有二二八纪念碑,还有一个言论自由角,告示上有很多规矩,但一个人也没有。这会儿有人宣讲的话,只有讲给鸟儿听了。 公园里有一些做工粗劣的亭台楼阁,旁边就是台湾国立博物馆,当年是和总督府一起建成的总督府博物馆。 日本人对台湾这个殖民地挺用心的,总督府旁边就是博物馆,博物馆对面就是银行。好奇,不知道当年这里是否也有一个神社。英国人在殖民地总是在总督府左近造一座教堂,日本人倒是没有这个习惯。上海日租界(虹口)也没有见到什么日本神社,莫非是抗战后都拆除了? 博物馆是希腊复兴风格。在建筑上规规矩矩,乏善可陈。三天前来的时候,没有时间进去看看,今天有时间了。50台币的门票,大约折合12元人民币?很良心了。 一般博物馆分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分得更加细的话,市政博物馆还会单列,但这里一锅煮。有一点台湾历史,从荷兰人开始,到郑成功,清朝多一点,但日占时代一笔带过,然后两蒋和之后的时代也一笔带过。如果要了解台湾的历史,在这里是了解不到多少的。 自然博物馆部分也是什么都有点,鸟类、鱼类、动物,路对过的分馆里还有恐龙骨架。好玩的是,工作人员告诉我,台湾岛是在恐龙时代后地壳运动形成的,所以台湾不可能发现恐龙化石,这些恐龙化石是大陆赠送的,最大的就是黄河巨龙。不知道是哪一年赠送的,应该不是这几年。 还有昆虫标本、植物标本、岩石矿物标本等,大多是日占时代日本博物学家发现的。还有很多原住民服装、艺术等。 总的来说,东西很多,但很散,什么都浮光掠影带一笔,但什么都没有任何深度可言。作为台湾最主要的博物馆,德不配位。 路对过的分馆也是希腊复兴建筑。如果说博物馆主馆更加确切地说是罗马复兴,好似上海外滩上汇丰银行大楼,连穹顶都拷贝过来,分馆就是模仿帕蒂浓神庙的矩形建筑,主立面是全长的柱廊。 这里是日占时代的劝业银行台北支行,估计是当时台湾最主要的银行。光复后,这里是土地银行,成为台湾土地改革的核心。大厅里是恐龙陈列,但后面的房间里是当年的银行历史,包括当年的金库。 第一次进入银行的保险库。厚重的大门平添很多神秘,但里面也就是一行行、一列列铁架子,当年堆放文件、证书、证券、财物。现在当然空了,但有几个玻璃的陈列盒子里,还是可以看到当年的土地抵押、财务报表等,当年日本殖民者开发台湾的经济脉动都来自这里。都是日占时代的文件,但貌似都是中文,还是正好与中文相同的假名? 光复后,日产收归国有,重新分配给农民,这是土地银行的开始。老蒋逃台后,土地改革进一步推动,日后台湾经济建设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还有一些当年的银行制服、点钞机、手摇计算机等。当年银行也是高大上的工作,看来什么时代都一样啊。 还有好多时间需要消磨,那就101吧。这个方便,跳上捷运红线,直接就到101了。出站的时候,肚子咕咕叫了,正好看到鼎泰丰。在上海已经领教过,不过如此,但在台北这个鼎泰丰的根据地,说不定更好一点呢?但一问要排队40-60分钟,果断撤退。 小笼包现在号称是台湾美食之一,明明是从上海偷去的好伐啦!最后在机场吃夜宵的时候,吃到了台湾小笼包。说不上多好多糟,水平和上海老盛昌差不多。老盛昌现在都是预制菜,台北机场小笼包没准也是。 101地下层和上海各大商厦一样,是美食城,而且格局、品种都差不多。还是不想日料、韩料,看到一家号称“唯一的米其林一星”,就是它了。油淋鸡一类的鸡饭,没有吃出米其林一星来,好在不用排队,也有地方坐。我对吃的要求不高,很容易满足。摸摸吃饱的肚子,上楼去了。 101的基座就是大商厦,估计世界上所有的名牌都在这里扎堆了,光手表店就有十几家,从百黛菲丽、江诗丹顿、Audemars Piquet到百年灵、Blancpan、Jaeger Le Coultre、Chopard,谁家都不缺,Omega、浪琴、Tissot、Tag Heuer之类更是少不了。 LV、Prada、Hermes肯定少不了,各种香水、Tiffany’s、Van Cleef & Arpels也是必到的。 好玩的是,在中庭,有一个花团锦簇的所在,隐隐约约的匾额上写着Match Making Studio。我还好奇,这里看起来倒是挺浪漫的,但这样大鸣大放地保媒拉纤好像有点那个。再仔细一看,人家明明是Watch Making Studio!这是定做手表的地方,以前好像在哪里也见到过,没问具体的,反正我又不定做手表。 买票上观景层,排队不长,电梯很快。号称世界最快,最高速度忘记了,但耳朵确实感到压力变化。 前面几天一直天好,今天阴雨,刚才捷运出来的时候,看到地上湿漉漉的,正好躲过了。但上得观景层,就躲不过了。四野灰灰的,远处雨濛濛的,看不清楚。不过台北的基本地形还是能看到的。 东面相对平坦,淡水河从北往东穿越台北,北面是阳明山,东面和南面被中央山脉包围。台北总体上是山峦和丘陵中的一块平地,要发展,只有向桃源、新竹方向。 整个城市在规划上似乎有点走一步看一步,缺乏有远见的规划。有可能老蒋来台的时候,老台北已经在日占时代成型了,不好动。新台北还一时顾不上。这从城市建筑也能看出来。到最后终于想清楚了:台北城建在很多方面不比很多地方更加破旧,杂乱感来自缺乏规划,到处都是“违建”的感觉。加上街道和行人很干净,但建筑就是脏兮兮的,加重了杂乱感。 101大楼中央有一个特大的重锤,用于在风压或者地震的时候对消建筑的摇晃。科普视频做得挺好,实际上就是移相对消,利用重锤在晃动中的滞后,人为形成相位相反的单摆运动,达到对消。这里的关键是要摸准风压和地震时建筑的晃动频率,以此决定单摆的长度。但要是不懂移相对消,还是不会懂。 101属于打卡,实在是因为需要消磨时间,才过来的。要是不来这里,台北之行一点损失都没有。 对我来说,台北的街道更有意思。比如说,在西门町看到很多补习班的沿街广告,看来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还真是一脉相传的。不同的是,台北这边的补习班更猛,满墙写满上一年中榜的考生名字和考取的名校,以示学有所值。 好玩的是,不仅有考大学、帮助留学的,还有考铁路、考公务员和其他考试的补习。大陆上有高考、考研的补习班,有考公的补习班吗?我没有看到过,或许也有,只是我见识少。 捷运红线双莲和中山站之间,有一条中山地下书街,也挺有意思。我到哪里都喜欢逛逛书店,从书店里,可以看到一个地方的精神风貌和知识氛围。上海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很多书店,现在越来越少了,很遗憾。台北呢?大街上还真没有看到多少书店,但这条地下书街令人耳目一新。 这其实是沿两站之间地下街的一侧展开的。有意思的是,这不是一间一间不同的书店扎堆,而是一个完整的“诚品书店”。大的书店见到过,很大的面积,有的能把人绕晕,但这样一字长蛇的书店还是第一次见到。 其实这样的布局不错。书店最大的问题是:不同的书分区摆放,但哪个区放在哪里,除非连锁书店有约定俗成,并不好找。这样一字长蛇后,反正一路走过去,统统光顾到,倒也不需要找了。反正要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否则在中间两头不靠,上不了捷运车站。 书店的种类齐全,但书店就是书店,也就那么多的种类。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小台湾,图书品种非常多,话题非常广泛,很多很专门、很有意思的话题,但深度就不知道了,这不是光看书名和简介就能确认的。 看到政治、军事分类,书的种类很多,挑几本军事书看看,感觉水平很一般,不超过泛泛的网文水平。这一点,上海书城还没有关门大修的时候,还是能看到一些很深入的专著的,好些深入到真是看不懂了,而不是没营养的水煮。在中山地下书街,没有这样的。也可能是书店类型不一样的关系,甚至文史类,感觉要是肯花点时间,看懂还是做得到的。上海书城绝不敢讲这个话。 好处是这里的书都随便翻阅,没有塑料套密封了不让看的。人不算多,但也不少。都安安静静地翻阅,也有几个人在小声讨论着什么。 照例有文具部,但没有咖啡店,对面就是“正规”的咖啡店,书店里就不腾这个地方了。 这其实是不错的思路。上海地铁大厅有很多空闲的地方,更多的糕点、零食、咖啡、快餐店实在是没必要了,但租给书店,可以极大丰富城市的文化生活。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对于书店、报刊店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不光对书店、报刊店本身,还对提供场地的机构给予税收减免,以便鼓励。 上海现在也有一些很赞的书店,如西西佛、钟书阁等,需要更多。以前有季风,可惜逐渐地都消失了,很怀念。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2: | 金灿荣:中美关系就像单位一把手存心要 | |
2022: | 三位科学家分享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 zt | |
2021: | 长津湖电影和大量军机绕台飞行都是表现 | |
2021: | 老衲认为:以台湾问题讨好中国,就能使 | |
2020: | 棋迷第三模型:两能级模型,前两个:一 | |
2020: | 李世默:省省吧,资本主义根本没救了。 | |
2019: | 香港禁蒙面订立第一日 大批市民无畏恐惧 | |
2019: | 二氧化碳全球暖化论是共识?持反对意见 | |
2018: | 范冰冰事件折射出收入和义务承担上的不 | |
2018: | 《华盛顿邮报》:中国计划抛售价值30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