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何此时“卸磨杀驴”? zt |
送交者: 2023年06月25日06:52:06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刘宗义:印度为何此时“卸磨杀驴”?2023-06-25 07:39:04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68075 自2014年上任以来,印度总理莫迪先后6次赴美,而这次访美是首次被提升至“国事访问”高度,拜登政府也以最高礼遇迎接莫迪的到来。 在会晤后,美印宣布了彼此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之一”。尽管莫迪和拜登都在极力避免提及中国,但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内容,涉及国际秩序和“印太地区”、东海、南海等问题,针对对象昭然若揭。 为何美印双方对这次访问如此看重?双方达成的协议,将如何影响印太局势?想拉拢美企入印的莫迪,在对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企时,态度有哪些区别?当下在印度陷入困境的中企,又该如何破局? 在莫迪访美行程过半之际,观察者网围绕相关问题,采访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 【采访/观察者网 李泠】 ·遏制中国 观察者网:莫迪曾先后6次访问美国,相比以往,您认为他这次访美之行有哪些看点? 刘宗义:这次是国事访问,规格特别高,美方也特别重视,不仅是在礼节上特别重视,如设国宴款待,而且也邀请莫迪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 当地时间6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美国国会向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演讲。(图自推特) 此外,美印双方会签订一些比较重要的文件,特别是涉及经贸合作和国防合作。实际上,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和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此前已谈判过好几轮,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也刚访问了印度与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就一些方面的合作进行了会谈,印度外交国务部长也曾率团到美国,与美国就经贸等事宜进行谈判。现在莫迪访问,主要是正式签署。 观察者网:为何美国这次会这么隆重对待?您刚提到沙利文,沙利文不久前也表示,莫迪这次访美,美印关系可能会出现“转型时刻”——很多外媒对“转型时刻”这一说法也非常关注。 刘宗义:美国这次之所以这么隆重地对待印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要联合印度共同遏制中国。 实际上,过去好几年,美印双方在遏制中国方面就一直在不断地接近;而今年以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比较明显的态势就是,美国为了把印度绑到其遏制中国的战车上,对印度是又拉又打。 关于“拉”,主要就是年初沙利文与多瓦尔在美国正式启动了“美印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iCET)。正式发起后,他们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推进。如今,美国要把一些所谓“关键和新兴技术”尤其是一些半导体领域的制造生产放到印度去,也会把一些技术转让给印度。 至于“打”,俄乌冲突爆发后,印方一开始比较担心美国会削减在印太地区的投入,甚至把在印太地区的战略资源转移到欧洲以对付俄罗斯,迫使印度不得不独立面对中国——这对印度人来讲,无疑是一场噩梦。 但是他们后来看到美国并没有这么做,美国仍把它的战略重点放在印太地区,因此印度的战略界——特别是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希夫尚卡尔·梅农和前外交秘书萨仁山——有一个判断,即认为中国的崛起之窗正在关闭或已关闭,美国已把中国视作最重要的战略竞争者,并联合其盟友共同对付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一方面利用美国的印太战略来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希望在这过程中推动全球的价值产业链向印度转移,希望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能投资印度,并向印度转移技术,助力印度实现经济腾飞和大国崛起的目标。 与此同时,印度在积极推动美国构建起围堵中国的“印太”框架后,也在转移自己的战略重点:一方面往印度洋转移,和美国进行战略协调,要把中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清除出去;另一方面向所谓“全球南方”转移,希望成为“全球南方”的领袖,把1962年后失去的国际地位争夺回来。另外,印度也在努力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去年印度方面的一些外交行动还是很明显的,特别是莫迪总理在G20巴厘岛峰会上主动与习近平主席寒暄。 美国人看出印度的这些想法,所以对莫迪进行敲打,具体来讲可分四个方面。 一是通过人权。比如发布人权报告,再比如去年英国BBC制作了一部名为《印度:莫迪问题》(India: The Modi Question)的纪录片,影响很大,让莫迪和印度人很恼火。 图截自BBC官网 二是鼓动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英国等国家锡克人的“卡利斯坦运动”——这运动设想在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为锡克教徒建立一个独立的“卡利斯坦国”。这实际上就是在敲打印度,让印度知道美国随时可以拿捏它。 三是真正的敲山震虎、杀鸡骇猴,即收割阿达尼(Adani Group)。莫迪政权的实质是婆罗门和巴尼亚的联盟,而阿达尼是巴尼亚财团的一个典型代表,且相比其他财团,和莫迪之间的盟友关系最为紧密,莫迪募集选举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阿达尼。这招对莫迪绝对是一个严重警告,告诫他美国可以影响印度经济,也可以影响他的政权安全。 四是扶植莫迪的竞争对手拉胡尔·甘地。最近一年拉胡尔·甘地成长得非常快,影响力在迅速上升,这让莫迪非常担心,所以他提前下手,把拉胡尔·甘地从议员的席位上拉了下来。 可以看出经过这四个方面的敲打,印度对美国确实顺从了很多。在这么多又拉又打的铺垫之后,美国希望完全将印度绑到遏制中国的战车上。 观察者网:面对美国的“又拉又打”,我们看到印度一边靠过去,一边似乎又想表现出自己坚贞不屈。比如莫迪访美前,印度官员、媒体屡现对美不友好言论,如印度电力部长就公开抨击美国能源政策虚伪,搞保护主义等等。 刘宗义:你说的很对,印度它“既当又立”。一方面声称印度要保持“战略自主”,不想让人说它跟美国结盟,如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就公开表态称印度不想成为“北约+”(NATO Plus)的一员。但印度主要是不想承担作为盟友的责任,只想享受好处,除了没和美国签订正式的联盟条约,美国和所有盟友要签署的几份基本的合作协议,印度基本都签了。 也就是说,印度它既要维持所谓“战略自主”的形象,又想要和美国当盟友的所有好处,且在这过程中还想跟美国讨价还价——如你刚提到的印度电力部长的抱怨,不排除想借此和美国提更多、更高要求的可能。印度的胃口非常大,它什么都想要;至于吃不吃得下,那是另一回事。 观察者网:所以现在是不是可以明确得出一个结论:虽号称战略自主,但印度已事实上倒向美国? 刘宗义:差不多,从今年印度对待G20和上合(上海合作组织,SCO)的态度来看,这点已非常清楚。印度今年同时是G20和上合两个峰会的主席国,但在表现上,印度非常重视G20,在其国内各个邦敲锣打鼓地举办各种与G20相关的活动,关于G20的海报也张贴得到处都是,而关于上合的几乎没有,且现在非常明确地表示要将原定的上合首脑峰会从线下改为线上。 另外,莫迪也跑到日本参加了G7峰会——G7峰会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实质上就是反中反俄。除了借参会和G7国家共同协调怎么开好G20之外,莫迪还在日本见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并向泽连斯基保证,为了解决俄乌冲突,“印度和我个人将尽一切可能”。这也表明了他当下对俄罗斯的一种态度。 从这些事情来看,印度已进一步地倾向于西方——我们不能说它“完全倒向”西方,更确切地讲,是进一步地倾向西方。 当地时间6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图自莫迪推特) 现在印度战略界的一些专家,在谈及美印关系时,会说印度仍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战略自主”;谈及俄乌问题,他们现在也承认不是保持中立,而是和莫迪保持一致的说法,即站在所谓和平的一方——“和平”的意义有很多种,霸权凌辱下被迫屈辱接受的和平是和平,反击霸权后获得的和平也是和平,而莫迪所谓的和平,我的理解是莫斯科即使遭遇北约挑衅和欺凌也不能动手的和平,这是无原则、非正义的和平;而在台海和南海问题上,他们所谓的和平就是中国不得采取武力手段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刚你提到“转型时刻”,实际上印度方面对莫迪这次访美也非常重视。比如印度著名战略家拉贾·莫汉就将莫迪的这次访问称作“莫迪的邓小平时刻”。我觉得这一说法是对我们伟大领导人邓小平的一种侮辱,但他们借这说法透露的意涵非常明确,像萨仁山也指出当下印度在中美印三边关系中的地位,相当于1970年代中国在中美苏三方中的地位。 不论是拉贾·莫汉还是萨仁山等人,都认为印度应该利用当前这种优越的地缘战略环境争取利益最大化。他们认为现在的美西方虽然在衰落,但仍然是全球资本、技术以及知识的主要来源地,因此印度要尽可能地利用眼前有力时机,尽量从美西方获取资本、技术和知识来发展壮大自己,实现印度的大国崛起。 观察者网:印度事实上靠向美国,对当下的印太局势和中国会有哪些影响? 刘宗义:印度的这一抉择,会让印太地区的形势更加复杂。 现在印太地区出现了几个倾向: 一是北约要东扩到亚洲。如北约考虑在日本设立亚洲第一个正式代表处,不过还没建起来;北约也加强了和日本、韩国的合作,实际上也加强了和印度的协调;再比如现在美国一些议员提出让印度成为“北约+”的一员。除了刚提到的加强与北约的协调,美日印澳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又被称作“亚洲北约”。美英澳三国的AUKUS的军事化和北约化色彩更加浓厚。 二是亚洲一些国家希望趁此机会实现大国野心,使得地区军备竞赛日趋激烈。如日本重新武装,要借此机会重新成为大国;韩国最近一段时间跳得这么高,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也有这种野心;印度也想趁机崛起。 三是经济上的“去中国化”,他们如今改称“去风险”。美国现在与印度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就是希望印度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中国在全球产供链上的位置。 从长远来看,这三种倾向将进一步发展。 印度同时和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加强关系,也将使得台海、南海的局势更加复杂。特别是台海方面,今年以来印度的一些在战略界有影响力的学者,频繁跑到台湾活动,印度还与美国、日本、韩国加强了在台湾问题上的协调。这些可能会让我们的两岸统一面临更多干扰。 此外,中印边境局势将更加复杂。如去年12月中印东章对峙一事,今年有美媒主动爆料,是美国的情报部门给印度提供了军事情报,让印度得以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当地的部署和动向。 莫迪这次出访美国,敲定的国防合作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允许通用电气公司在印度国内与印方企业联合制造印度军机所需的发动机;二是美国向印度出售一批MQ-9B“天空守护者”察打一体无人机;第三点美印可能不会公布,即加强双方在军事情报上的信息交流合作。这些都将对喜马拉雅山及印度洋的安全局势产生不利的影响。 当然,印度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它主要是想利用中美目前的战略竞争增强它自己的军事实力,实现它自己的经济腾飞和大国崛起,它并不想被美国绑到遏制中国的战车上,为美国冲锋陷阵,火中取栗,更不想成为中美战略竞争中的炮灰。 观察者网:印度加强与美国在军事方面的合作,是不是也想借此减轻对俄罗斯军工的依赖? 刘宗义:实际上印度长期以来都想减少对俄军工的依赖,推进武器装备生产的本土化。所以可以看到它从俄的进口实际上在逐步降低,而从美国、法国、以色列和德国的进口在不断增加。美国也曾许诺过印度要在印度当地生产F-16战机,但几乎没有具体的推进。 ·“卸磨杀驴” 观察者网:经贸也是莫迪此行的重点之一。在会见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之后,莫迪还要会见苹果、谷歌、微软等大型科技企业的领导人。说到这,联系近日来的小米事件,在对外资入印方面,就您的观察来看,莫迪的对待方式是否有所不同? 刘宗义:莫迪这届政府在经济贸易方面,相对以前是比较保守的。特别是从印度推动经济自由化改革以来,莫迪政府在经贸方面的保护主义是非常强的,他不想跟其他国家签订双边投资协议和自由贸易协议。不过,最近这几年,莫迪政府有所改变,但他还是有倾向性的,倾向于西方国家和它保持着贸易顺差的国家,如它和澳大利亚、阿联酋都签了自贸协议。 对于跨国公司,莫迪也是有选择的,倾向于那种拥有高新技术的企业。比如莫迪特别希望马斯克到印度去投资,马斯克也回得很有意思,说是要“尽人类最大可能尽快”。印度对高新技术制造业是情有独钟,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反倒并不是太关心。 拜登与莫迪在白宫会见了多位科技企业CEO。T恤上的文字为“AI就是未来,美国&印度”(图自莫迪推特) 从历史来看,印度对包括西方在内的很多跨国公司都有过罚款和税收罚没记录。以前对于我们中国也没有“特别对待”,但最近几年对在印中企的打击确实非常强,态势非常明显,比如最近对小米的打击,再比如试图低价收购上汽在印度的子公司MG名爵印度。 一方面,中印两国关系近年来确实不好,另一方面,印度想要掠夺中国在印一些比较成熟的产业链。 比如智能手机产业,印度原本没有这一产业链条,或者它本国的产业链非常薄弱,也没有这么巨大的市场,是小米、OPPO这些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去了之后,给它建立产业链条,帮它开辟了市场——原来如三星在那,三星手机价格很高,印度人买不起,而我们中国的小米进去之后,物美价廉,让众多印度人用上了智能手机。 中国智能手机这几年在印度的发展,让当地的垄断财团非常眼红,但是他们又竞争不过,那么怎么办?通过行政手段把它攫取过来。 一开始印度允许中企的智能手机在当地售卖,然后逐渐要求手机在印度当地组装,先是整机的组装,再通过税收关税等手段要求零部件在当地设厂生产,再下一步就是关键的零部件在当地设厂生产,现在是要求企业高管必须由印度人担任、印度公司必须参股。它要逐渐地把中国的产业链条掠夺过去。 小米在印工厂(资料图/印媒) 观察者网:很多人称之为“杀猪盘”。 刘宗义:就是杀猪盘。因为中企在印度设厂生产,所以过去几年印度的智能手机市场成长飞快,现在不仅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也是中国之外第二大智能手机出口国,出口非洲、南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印度从中吃到甜头,如今想要把整个产业链夺取过去。下一步我估计会轮到其他产业链条比较成熟的中企,现在已动到汽车,后面可能会波及笔记本电脑、白色家电等领域。 对于西方国家的企业,印度现在还不会下手。一是因为印度还有求于西方,二是它们能获得母国提供的强势的政治保障,三是西方企业在印度构建的产业链条可能还没足够成熟。 说到这点,我觉得接下来比较危险的可能是来自我们台湾的厂商。台湾没什么国际地位,台湾当局不会给他们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如果印度人对台企下手,台湾企业一点招都没有。 观察者网:那对于已经过去的中企或当下这一局面,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刘宗义:一方面,我们的中国厂商不能软弱,任人鱼肉;另一方面,我们的政府要采取比较强硬的反制措施,以免印度变本加厉——因为印度在中国的投资微乎其微,所以对于如何给予有力、有效的反制,这点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但所有跨国企业,包括中企都应该从这些事情上看清楚,印度的垄断资本家非常的保守和狭隘,他们认为印度的市场只能是属于他们的,只能属于印度的巴尼亚和婆罗门。 观察者网:说企业不能“软弱”,当下它们似乎除了通过现有法律途径申诉,也没别的好方法了。 刘宗义:印度对待跨国企业很有经验——它可以修改法律。像和记黄埔和沃达丰,印度是修改法律后再回溯一定年份追加罚款的。也就是说,原本印度的法律有漏洞,使得一些跨国公司合理规避税收,它发现这问题之后会重新修改法律,再用新法对你过去做的事追加罚款。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2: | 【前進戰略高地】解放軍"中段反導& | |
2022: | 制裁俄国没了化肥,英国媒体呼吁回收小 | |
2021: | 印度航母下月海试!国防部长坐游艇视察 | |
2021: | 俄英黑海冲突苏-24开火警告 被驱离的英 | |
2020: | BBC 朝鲜战争爆发70周年:鲜为人知的八 | |
2020: | 中国军队5人受伤,其中两人不治? | |
2019: | 政治局会习近平警告:中共有党内动摇根 | |
2019: | 美国制造!大疆寻求规避制裁风险 | |
2018: | 日本又「泡沫經濟」了? 2018/06/25 | |
2018: | 宁可炸掉也不降价卖,中国房价就是一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