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抗疫为什么这么纠结,这么难? zt |
送交者: 2022年11月07日10:45:22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现在,抗疫为什么这么纠结,这么难?Omicron这个病毒变种,就打在中国的痛点、纠结点上。 1 今天,中国互联网上对疫情的看法非常分裂,不同观点的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互相攻击。和2020-2021年那时的情况差别很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新冠病毒本身的原因。这个病毒本身就很让人纠结。 今年4月,上海疫情高峰期,我写了一篇文章《Omicron、流感,以及普通人应对疫情的心态》,里面有如下总结: Omicron这个变种,对整个社会的危害远远大于流感,可能达到流感的十倍。但对于打过三针疫苗的感染者,其死亡风险低于流感。 具体数据是这样的: 美国每年流感平均死3万人左右(模型估算数字)低于总人口的万分之一。 2020年和2021年,美国的新冠死亡人数都超过了流感平均年度死亡人数的10倍(2020年约35万,2021年约47.5万)。Omicron流行的2022年(截止目前约24.5万),也很可能达到流感的接近10倍级别。 香港这次Omicron疫情总人口死亡率超过千分之一,也超过了流感的10倍。 宏观上看,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毋庸置疑,在今天这个时点Omicron还是一个危害远远大于流感的的病毒。 新冠原始病毒的真实病死率应该在0.5-1%之间。武汉报告5万确诊病例,死亡不到4000人,但实际上事后血清抽样分析,武汉2020年真实感染人数应该大于50万,真实病死率低于1%。 流感的真实病死率是0.1%,Omicron新冠的真实病死率大概在0.15-0.2%。 虽然Omicron的真实病死率仍高于流感,但考虑到Omicron新冠的大部分死者没打完整疫苗。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打了三针疫苗,大概率感染Omicron的病死几率低于流感。 对打了疫苗的个体来说,死亡风险低于流感,对社会来说,总体风险十倍于流感,这难道不纠结? 宣传上就很纠结,你宣传没事,新冠就是流感,会让人掉以轻心忽视防疫,而实际对社会的伤害远大于流感。你宣传很严重,但对患病的个体来说,死亡风险就是和流感差不多,打了疫苗反而低于流感,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纠结吧。现在又多了个扑朔迷离的后遗症问题,这一点后面再说。 2 假设有三种传染病: 第一种放开后感染千分之一的总人口,感染者100%死亡 第二种放开后感染10%的总人口,感染者1%的几率死亡。 第三种放开后感染100%的总人口,感染者0.1%的几率死亡。 三种传染病同样会夺去0.1%总人口的生命。但人类社会的态度会截然不同。 三个传染病,第一种会人心惶惶,大家都小心谨慎,认真防疫,传染力也差,大概率可以很轻易的消灭。 第三种就没人在乎,爱咋咋地,大家觉得就是流感。传染力也超强,走严格防疫的社会成本非常高。 但对社会的危害,第三种比第一种大得多。毕竟,死亡只是传染病危害的一部分。感染人数越多,危害越大。 而社会心态大致是:传染性越强,防疫成本越高,越倾向放开。致命性越强,民众越恐慌,越倾向严格防疫。 3 欧美也不是一开始就走放开道路,也搞了lock-down,只是没坚持下去。连印度一开始都搞了lock-down。 2020年的原始株,按公布数字,美国大概感染2000万人,6%人口,病死率 1.7%。总人口死亡0.1%。考虑到漏报,应该感染10+%,病死率接近1%,大概相当于我说的第二种情况。 2020年,欧美就很纠结,如果病死率高一个数量级,达到10%,美国放开一年就会死300多万人,估计即使是追求“出去浪”自由的欧美也会坚持lock-down 到底,不消灭誓不罢休。 但1%的病死率,就打在欧美的纠结点上,防疫成本比较高,舍不得经济,1%病死率。民众也不够恐惧,对自由的渴望超过了对病毒的恐惧,政府组织力也一般,传染力比较强,挡不住。 对传染病来说,一小部分人不配合防疫,防疫就肯定失败了。所以2020年,欧美国家就非常纠结痛苦,防疫也不是,放开也不是,出于进退两难的局面。最终,他们的防疫失败了,放弃了。 这个放弃和失败,在2021年传染力和致命力双加强的Delta出现时,就受到了惩罚。以美国为例,无论是感染人数还是死亡人数,2021年都超过了2020年。 而东亚和美国情况不同。东亚国家的政府组织力更强,比欧美重视民众健康,民众也更配合,在2020年,防疫普遍做的更好。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比欧美少得多。 中国就更不纠结。政府组织力超强,特别重视人民健康,老百姓都很配合,三下五除二,就把原始株清零了,毒王Delta,也基本上没有给中国造成什么损害。 4 2022年,情况就变了,出现了新毒株Omicron。 这个毒株传染力超强,病死率更低。属于放开后几乎能感染50 - 100%的人口,病死率0.15-0.2%级别的病毒。 前文说过:传染性越强,防疫成本越高,社会越倾向放开。致命性越强,民众越恐慌,社会越倾向严格防疫。 对欧美来说,连原始株这种相对Omicron低传染力,高致命力的病毒,最终都放弃了严格防疫政策,碰到Omicron时,就完全不纠结,不可能回到严格防疫中去。 欧美这下彻底不纠结了。 东亚其他国家/地区开始纠结了一下,然后发现Omicron传染力太强,最后也不纠结了。如果病死率0.5%,东亚其他地方估计还会纠结,0.15-0.2%,也不纠结,也放弃了。 唯一还在纠结的是中国。因为中国是防疫能力最强,组织力最高,对人民健康最重视的国家,所以也是唯一还在纠结的国家。 Omicron这个病毒变种,就打在中国的痛点、纠结点上。 中国政府要是彻底做不到,就算了,也不纠结了。没有选择权,就没有纠结,没有痛苦。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对就完了。 现在是勉强能做到,就反而有选择的纠结和痛苦。 如果Omicron的致命性再低一个数量级,总人口死亡率降到万分之一,对社会的危害和流感差不多,我们也不需要纠结了。 如果Omicron的致命性高一个数量级,病死率上升到百分之一以上,我们也不会纠结,全民都会配合防疫,不灭病毒誓不休。 现在Omicron这个千分之一多点的病死率,正好打到了我们的麻筋上,搞得我们很难受。对打了疫苗的个体来说,死亡风险低于流感,对社会来说,总体风险十倍于流感。 至于后遗症,我的观点是,首先后遗症的存在不容否认,不可忽视。其次,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会和患病的严重程度挂钩。无症状患者也许也会有后遗症,但无症状患者后遗症的平均发生几率和严重程度,应该远低于有症状的患者。 后遗症,目前情况扑朔迷离。疫苗应该能降低后遗症的几率和严重程度,Omicron的后遗症理论上也应该比Delta轻。然而,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找到可信的数据。能确认的只是后遗症存在,不容忽视而已。 5 所以,我一直的观点是,再坚持一下,努力撑过这个冬季,看看有没有新变种。 如果新变种病毒致命力进一步下降,对社会的危害真的接近流感,那我们也不需要纠结,放开就行了。我们的防疫政策,让我们躲过了2020年春天,冬天,21年秋天,22年年初四次波峰,直接过渡到一个“不过是个流感”的新变种,防疫可以说功莫大焉。 如果新变种病毒致命力上升,出了一个类似Delta的毒王。那我们也不犹豫了,继续坚持动态清零,努力保护好国境,继续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这两个情况,我们都不需要纠结。 如果没啥变化,流行变种还是和Omicron类似。那我们就仍然处于纠结的状态。这个冬天之后,2023年春天,我相信那时国家会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最合理,最关注大众整体利益的决定。 做为个人,怨天尤人是没用的。保护好自己,做好准备是最重要的。之前我也说了,我买了家用制氧机,以备不时之需。 还是那句话,清零不会亡国,放开也不会亡国。做好自己的准备,然后相信国家和政府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然,不相信也是自由,润也是自由。如果不相信,也不润,天天发牢骚当然也是自由。但我觉得,这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1: | 印军跪地被俘清晰图 | |
2021: | 潮水:五角大楼受误导“玉门没建119个导 | |
2020: | 再来谈拜登的威胁,上一次在选举日谈了 | |
2020: | 相似的开始,不同的命运——从MRJ之死看 | |
2019: | 北京接受华盛顿的条件 同意美国分阶段取 | |
2019: | 美国退出气候协定是中美脱钩的正式启动 | |
2018: | 中兴完了就是晋华,这事没完没了 | |
2018: | 进博会中国开启“买买买”模式 欧洲企业 | |
2017: | 统一回复网友对我拙文” 论中美军事比较 | |
2017: | 八卦一下,我觉得美国军方还是喜欢川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