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和粟裕,军事上谁更厉害?看看毛主席对两个人的评价
在数以千计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之中,有两个人的军事才华无疑最为显著,也是我军公认的战神,他们就是有解放军双子星之称的林彪和粟裕。
这两个中国革命军事历史上诞生的最优秀军事天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对比国民党全面居于劣势的人民解放军,能够在短短三年之内就消灭蒋介石的800万大军,取得战争的胜利,林彪和粟裕的出色发挥,无异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林彪和粟裕这个人民解放军之中军事才华最为出色、战果最为显著的双子星,对于革命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作为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是如何评价麾下的这两员爱将的呢?
林彪和粟裕的初期的经历是截然不同,林彪曾就读于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并成为该军校的第4期学员,接受了完善的现代军事教育。而粟裕则没有这样的运气,从始至终没能在军校学习。
不过,因为同样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两个同龄青年不约而同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而且北伐时期,两个人还同时在叶挺的24师当兵。
不过,由于两个人一个是排长,一个是学员班长,职务都很低,所以,虽然都在叶挺的24师,但两个人结识的可能性很低。
两个人真正认识,还要到1927年南昌起义之后。林彪和粟裕同时参加了南昌起义,并且还一同随起义军转战各地。
不过,由于国民党的重兵围剿,起义军接连遭遇失利,最少时只剩下了七八百人。也在此时,朱德和陈毅对起义军进行整编,他们将起义军整编为九个连。当时,林彪是其中一个连的连长,而粟裕则是指导员,两个人有了一样的起跑线。
而对于这一段经历,林彪在日后曾有过这样的回忆: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之前,就属我们两个人打得最好。“我们两个人”正是林彪和粟裕。
最终,南昌起义军在朱德的率领之下,历经坎坷最终上了井冈山,与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并从此掀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
然而,上了井冈山之后,这个原本同一层级的林彪连长和粟裕指导员的发展,却变得截然不同。林彪进入井冈山之后,犹如虎跃山林、龙入大海,开始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飞快晋升。
进入井冈山后,仅过了一个月,林彪就被毛主席赏识并晋升为营长。又过了几个月,林彪在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意外牺牲之后,又被晋升为主力团28团团长。
而到了毛主席、朱德率红四军主力挺进赣南、闽西,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时,1930年6月,他更是被晋升为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成为红军主力军的军长。
而同时期的粟裕是什么职务呢?当时,粟裕也随着毛主席和朱德到达赣南闽西。然而,粟裕显然没有林彪开挂般的晋升速度。
1929年9月,红军主力刚刚到达赣南闽西时,粟裕仍是连级干部,当时在一纵队三连当任连长。而且在此期间,粟裕还曾率三连担任过保卫毛主席的任务。
而到了1930年,当林彪已经成为红四军军长时,粟裕刚刚被调任新成立的红12军担任支队长。当时的支队长相当于团长一级。不过,由于部队刚刚成立,人数不多,所以,支队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大营。
直到1930年,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1次围剿时,粟裕才终于被晋升为师长。在此之后,粟裕一直在师一级频繁调动。
他曾担任过红十一军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等职务,也曾因受重伤多次住院。1932年2月,粟裕从红军学校被调回红四军担任红四军参谋长。而在这一年,林彪已经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两个军团之一——红一军团的总指挥,整整高了粟裕三个级别。
林彪和粟裕上了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之后,毛主席对于粟裕和林彪都是知道的,而且也有相当程度上的了解。
而林彪和粟裕对于毛主席这个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创立革命根据地、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统帅,更是无比崇敬和信服。
但是,毛主席对于林彪和粟裕的了解程度,包括重用程度显然都截然不同。
由于林彪在毛主席第1次视察南昌起义部队时,就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他卓越的军事才华,南昌起义军四处转战时的出色战绩,也包括他两位堂兄的关系,使得林彪给毛主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毛主席对于这个年纪轻轻却才华横溢的军事人才,也起了爱才之心。
所以,林彪正是在毛主席的赏识之下,才有了非同一般的晋升速度。毛主席对于林彪显然是极为重视的。对于这个年纪轻轻、军事才华横溢的天才将领,毛主席也从来不吝教导。
例如,1929年底时,随毛主席朱德转战赣南闽西期间,由于悲观失望,当时,担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的林彪,在年底给毛主席的新年贺词中,提出了“红旗还能打多久”的问题。
对于林彪的这封信,毛主席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十分耐心地对林彪进行批评教诲和开导。毛主席还专门给林彪写了亲笔回信,这封回信,就是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而且,林彪的这封信也没有动摇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和重用,在此之后,林彪一直在毛主席的麾下作战,并在毛主席的指挥之下屡立战功。林彪的职位也因此一路晋升,并最终成为红军主力军团的军团长。
当然,对于林彪,毛主席不光有谆谆教诲和重用,在其犯错时也毫不犹豫地批评指正。比如长征时林彪认为毛主席带红军走了冤枉路,走的是弓背路而不是弓弦路,对此,毛主席点名批评林彪,直接对他说:你还是个娃娃,你懂什么?
当然,即便是林彪犯了不少错误,有些错误还比较严重,但是,毛主席对其批评并指正之后,却从未降低对林彪的信任和重用。
美国著名的记者和作家索尔兹伯里就曾在《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一书中,这样描述毛主席与林彪的关系:林彪是毛泽东的宠儿。
林彪麾下的红一军团一直是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包括长征后期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单独北上,毛主席带走的两个红军军团,就有林彪的红一军团。所以,毛主席对于林彪的军事才华是十分了解和赏识的,而对于林彪更是无比重视。
而同时期的粟裕却要运气糟糕许多。在红军时代,粟裕不但频繁受伤,而且每次受伤,还都是必须脱离部队住院的重伤。
同时,由于上井冈山时粟裕担任的是政工干部,所以在此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粟裕一直是政工干部,先后担任指导员、教导员等职务。
因此,频繁地受伤和调动,以及政工干部的职务,都或多或少阻碍了粟裕充分绽放自己的军事才华。当然即便如此,毛主席对于粟裕依然是了解的。
尤其是1930年12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歼灭张辉瓒的战役中,粟裕率领的红64师打得极好,成为这场歼灭战的英雄部队之一。也在此时,毛主席认识到了这个年仅23岁的红64师师长的卓越军事才华。
而且,从没上过军事院校、没有接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粟裕,没有像林彪晋升如此之快,也与粟裕从未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军事底子薄弱有很大关系。
当然,同样因为这个原因,粟裕受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影响甚至更深。可以说,粟裕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能够异军突起,打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与红军时代学习和汲取毛主席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原本第1次反围剿作战胜利之后,毛主席对于粟裕这个红军师长一直十分关注。然而,在第3次反围剿结束之后,由于毛主席被排挤出红军领导的位置,毛主席再没有机会和时间去关注粟裕。
而在1934年第5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粟裕更是以红七军团参谋长的职务与军团长寻淮洲一起,率红七军团率先离开苏区北上,并最终在国民党的重兵围剿下失败。
粟裕率部突围之后,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与林彪一样出身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粟裕,却并没有参加长征,而是留在了南方。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因为红军时代的资历和职位,林彪和粟裕拉开了差距。参加长征的林彪,当仁不让成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的师长,并在抗战初期就率领115师取得了震惊全国的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然而仅过了几个月之后,1938年3月2日,林彪在一次骑马外出时被阎锡山晋绥军的士兵误击,深受重伤。
毛主席听闻林彪重伤之后,极为紧张,直到听闻精心救治已无生命危险之后,才长出了一口气,连称谢天谢地。
但是,虽然保住了命,林彪伤势依然严重,为此,毛主席亲自安排林彪前往医疗条件更好的苏联救治。而且,在苏联治病几年后林彪伤势好转返回延安时,毛主席还曾亲自接他。
据当时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的师哲回忆,当时,毛主席正在往山下走,一边走一边说:林彪回来了,我去接他。
要知道,毛主席是很少接人的,即便是朱总司令、周总理等人外出回来,毛主席也没有这样做过。林彪却能享受这样的殊荣。
那么,抗日战争时期的粟裕在干什么呢?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的第2年,1938年,粟裕终于结束了艰苦卓绝的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率麾下的红军挺进师离开游击区,与其他红军游击队一起被整编为新四军。
新四军成立时,粟裕的职务是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大约相当于八路军副旅长的级别,仍然差着林彪三个级别。
而且,进入新四军之后,粟裕长期战斗的地区,一直是远离中央和毛主席的华中地区。不仅资源上很难得到中央的补给,而且,就连见毛主席都十分困难。
然而即便如此,粟裕麾下的新四军依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车桥战役时,粟裕更是率领新四军打出了极为辉煌的战绩,一举歼灭上千日伪军。
也正是因为此战辉煌的战绩,毛主席更加确认了粟裕的军事才华,并评价粟裕: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所以,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粟裕有机会充分绽放自己的军事才华,并一次次惊艳了毛主席,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解放战争爆发之时,由于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差距十分悬殊,所以,毛主席最终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而这个方针执行的关键,就是“向北发展”的战略重点——东北地区。那么,这个关系全局的地区应该由谁统领呢?毛主席毫不犹豫地将已经离开前线8年的林彪,任命为东北野战军的统帅。
中央为什么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这是因为,东北的条件实在太优越了,它的得失,直接关乎解放战争的全局。
当时东北的条件有多好?
东北不但是中国工农业最发达、交通最便利的地区。而且,得益于日寇的遗留物资以及苏联的援助,东北地区的解放军还是各解放军中装备最精良、后勤补给最完善的部队。
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正是东北野战军能够从入关时的十万迅速扩大至百万大军的原因。林彪统率的第四野战军最多时,兵力甚至占到了全国解放军的一半之多。毛主席对林彪的信任可想而知。
那么,同时期的粟裕在干什么呢?粟裕依然战斗在远离中央的华中地区。华中地区不但是毛主席制定的“南守”区域,而且,它还一直是蒋介石和国民党的腹心之地,集结了国民党重兵。
所以,对于粟裕及其所统领的部队,毛主席虽然十分重视,但却并没有当做主力,而是将其视为一支吸引和牵制国民党部队的偏师。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毛主席在解放战争初期,曾要求粟裕离开苏中根据地,率兵直插淮南,从而牵制国民党军队。
然而,粟裕从实际情况出发,向毛主席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不去淮南,先在内线打。而粟裕的建议,最终得到毛主席的支持。
对于毛主席的信任,粟裕则交出了极为漂亮的苏中七战七捷,一举歼灭了五万多国民党军队,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毛主席听到七战七捷之后十分开心,他一方面要求新华社发消息祝贺胜利,另一方面,还亲自起草电报总结此次经验,并要求向全军推广。
而在1948年1月解放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时,为了打破中原战场僵局,毛主席再次发电报给粟裕,命令他率10万大军南下江南,跳出根据地,吸引国民党20~30万大军回防江南。
这一次,粟裕经再三思考之后,再次给毛主席发出了“不去江南,留在中原打大的歼灭战”的建议。为此,毛主席还专门将粟裕和陈毅招到西柏坡面谈。
最终,粟裕说服了毛主席,并向毛主席立下了军令状。回到战场上后,粟裕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打赢了极为艰难的豫东战役,一举歼敌九万余人,彻底扭转了中原战局。
而在这之后,粟裕又敏锐的发动了淮海战役,我军以60万大军对决国民党80万精锐部队,以少胜多,最终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歼灭敌人55万人。
淮海战役因此成为世界军事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而对于粟裕在淮海战役的功绩,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所以,虽然初期粟裕发展没有林彪那么顺畅,更没有他开挂般的晋升速度。但是,在战争中后期绽露头角,生生将一直偏师打成主力的粟裕,依然是毛主席最欣赏的大将。
这也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先是让粟裕统帅第三野战军执行解放台湾的任务,朝鲜战争爆发后组建志愿军,志愿军统帅的第1人选也立刻想到粟裕的原因。
所以,毛主席对于粟裕的信赖和重用,其实并不弱于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