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医的话题又在风闻社区火了,由于机缘巧合的原因与一位中医专家在高铁上有过一番交流,所以将一位内行的想法分享给大家。也许并不一定是中医不行,只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很多观念已经与中医的客观规律相违背了。
由于工作原因赶高铁没来得及买票,被安排在了餐车,没过多久列车长路过,对我对面一位50多岁的大爷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照顾,显然是相关条线的领导。同样,大爷也第一次见到我这二十郎当岁小年轻拿着“红票”赶火车,颇为稀奇。没多久就开始主动和我攀谈起来。
大爷是很高级别的保健组中医,我作为一个信奉大样本双盲实验的人,肯定是不相信中医所谓的调理或者说那套体内运行原理的。加上自己的西医朋友也很多,不乏医界大佬,他们常常会有一句口头禅,当他认为西医没办法满足你的诉求时,就说你还是去看看中医吧~ 其实内心里想的是中医都是一帮跳大神的江湖游医。很快话题就从高铁建设来到了到底中医是咋回事,是不是也就是西医大佬口中的“安慰剂还有百分之三十的疗效呢~”
我问得委婉,但是大爷显然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问题。他的回答也很直截了当,从他的角度来看,不是中医不好,只是中医的人才培养周期与药材现状决定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就没看过一个正经中医。当庸医与不合格药材叠加的时候,那就不如去看西医。
大爷认为,培养一个西医医生独当一面起码要到35岁,中医更长,而且还不能和西医一样流水线培养。从国家的考虑来看,目标是花最少的钱让人均寿命涨上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培养一个会望闻问切的中医远不如采购两台CT来的立竿见影。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西医医生的工作也已经被足够细分,细分也导致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西医人员的培养成本与周期还可以压缩。但是中医至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显著提高培养效率。
靠谱的中医本来就少,培养周期长,所以诊疗人工成本就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老百姓对中医的认知是:就应该比西医的大型设备便宜。毕竟你只是“摸”了一下,人家西医设备动不动就是千万级。费力不讨好,还不挣钱,自然中医队伍越来越不行,甚至出现了不少拿中医师徒传承政策用来搞“小学生研究抗癌式”的权力寻租。所以好中医在今天注定只能为少数人服务,对于普罗大众,大爷更推荐还是以西医为主。
另一方面,大爷认为中医学生再不行也能学点皮毛,但是中药材行业就彻底完蛋。他告诉了我一个不可思议的情况,中药材被用了两三遍之后还能卖给一些药店或者药厂继续销售给普罗大众。这种药渣根本就没有药用价值,只是看上去是中药。对药材进行硫磺烘烤,一氧化碳还原,也并不稀奇,所以大爷给我的建议是如果不是去同仁堂的直营店,最好不要自己去买中药,吃不好的药材不如不吃。
最后,我厚着脸皮请人给我号了号脉,原本以为会给我开个中医方子调理身体,哪知道大爷说我先天肾虚,但是现在还年轻看不出区别,现在调理也没啥意义,等四十岁往后再说。虽然半信半疑,但是我这送上门的生意居然都不做还是很有意思的。
最终总结就是,不是中医不好,只是中医门槛高,并不适合老百姓抱着省钱省力省时间的目的去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