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国家应全面调查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26日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由于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这一消息迅速激起轩然大波,震动了中国和世界。
到26日晚,中国和世界多个国家的科学家陆续发声,对贺建奎所做的实验进行谴责,或者表达保留意见。他们的理由大体可以总结为,一,艾滋病的防范已有多种成熟办法,而这次基因修改使两个孩子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二,这次实验使人类面临风险,因为被修改的基因将通过两个孩子最终融入人类的基因池。三,这次实验粗暴突破了科学应有的伦理程序,在程序上无法接受。
全球范围的科学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做出近乎一致的反应,当然不是偶然的。作为一家媒体的编辑部,我们的基因学知识虽很有限,但这个领域的每一个行为都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社会的风险,而不应将小团体的利益置于全人类的安全利益之上,这个伦理我们所有人都看得懂,而贺建奎的行为显然有悖这一伦理。
就像反对这一实验的科学家们所指出的,贺修改的是两个正常胚胎的基因,那两个孩子在出生前并没有面临必然得上艾滋病的风险,他的实验不是为了挽救这两个孩子生命而采取的最后手段,而是为了自己的“科学成就”。他没有首先在科学家共同认可的平台上探讨自己的实验,而是直接向大众媒体发布消息,我们有理由认为他更看重出名,追求轰动效应。
贺建奎实验所经过的所谓伦理审查敷衍潦草,与该实验实际对应的伦理风险极不相称。这样的实验显然不是实施基因编辑的医院和胎儿父母同意就能作为伦理过关依据的。这件事迅速引起的震动范围足以证明,它涉及的是最高级别的伦理风险。
令人惊讶的是,贺作为一名大学副教授,对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似乎缺乏基本的概念。贺最后是以“世界第一”的豪迈之情对大众媒体做出宣布的,很像是他完全没有想过自己有可能闯了祸。
我们的问题是,一个大学副教授就只有这样的科学伦理水平吗?这样的科学家很罕见,还是有很多呢?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伦理控制是在真的发挥作用,还是形同虚设呢?
世界上的基因专家有很多,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总的来说也比较先进。绝大部分相关研究受到严格的伦理制约,但少数人如果想沽名钓誉,又敢于冒险的话,就更容易给小聪明找到用武之地。
中国要加强科学研究的立法,也要通过贺建奎事件开展一次深入的大讨论,让所有科研领域经历一次伦理道德的洗礼。
我们欣慰地看到,122名中国科学家26日迅速联名对贺建奎的行为表达反对。我们愿意相信他们更代表了中国科学家集体伦理意识的水平。
我们认为,贺建奎没有理由躲避科学界及舆论界的追问,他必须把人们关心的所有细节都讲清楚,回应来自各方的关切。我们还主张,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此事开展全面调查,做出权威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