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經濟學:馬來西亞為何腰斬「星馬高鐵」?
2018/06/05 徐子軒
甫上任的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表示,將放棄「隆新高鐵」,並計畫與新加坡談判後續事宜,包括預估約1.2億美元的違約金。示意圖片。 圖/路透社
喧騰多時的「隆新高鐵案 」,在大馬新政府上臺後出現了戲劇性變化。甫上任的首相馬哈迪 (Mahathir bin Mohamad)表示,馬來西亞 將放棄此案,並計畫與新加坡 談判後續事宜,包括預估約1.2億美元(約35億台幣)的違約金。
據媒體報導,馬哈迪認為高鐵所費不貲,建造金額將達1,000億令吉(約7,500億台幣),而大馬不能從中獲益。此外,新政府也在審視與中國 合作的東海岸鐵路 (ECRL),這項工程預估為550億令吉(約4,120億台幣),是馬中兩國一帶一路的友好標誌。如果取消這兩項大型計畫,估計可以減去馬來西亞5分之1的債務。
那麼,這條高鐵是否就此胎死腹中?在檢討前朝計畫後,馬哈迪政府又有甚麼打算?
馬哈迪認為高鐵所費不貲,建造金額將達1,000億令吉,而大馬不能從中獲益,決定腰斬。而未來馬哈迪政府又有甚麼打算? 圖/路透社
▌建高鐵:大展鴻圖或無利可圖?
首先要知道,建造高鐵絕對不是如前首相納吉 (Najib Razak)政府宣揚的「大展鴻圖」,或馬哈迪政府的「無利可圖」,這樣單純的二分法概括而論。一項公共政策必然有利有弊,端看政府與民眾如何管理、監督,以及對國家未來的想像與規劃。
最初納吉政府的總理府副部長拉茲裡 (Razali Ibrahim)曾宣稱,隆新高鐵將對大馬GDP貢獻1,000億令吉,7成來自建造與營摺3成來自房地產等服務業;後來土地公共交通委員會(SPAD)執行長阿紮魯丁(Mohd Azharuddin Mat Sah)將預估降到210億,且到2060年可創造11萬個工作。
官方的馬來西亞高鐵公司(MyHSR)執行長則發下豪語,認為高鐵可增加6,500億(約4兆8,677億台幣)的國民收入,到2069年將帶來44萬個就業機會。這些數據也為身陷弊案調查的納吉所引用,他在推特上強烈抨擊新政府對於高鐵的預算估計有誤,並強調——
嚴格來說,納吉的觀點堪稱正確,但不夠諏嵜鎸栴}。原因在於這種龐大的基礎建設向來都是公說公有理,支持者會採取最樂觀的估計護航。像是高鐵的經濟效益,官方說法尚無法一致,前首相則傾向於民間畫下的大餅,為了政績而不斷膨脹數字。當支持的政客們聲譽掃地,已難取信於人民,也拖累其他類似的重要交通建設。
建造高鐵必然有利有弊,端看政府與民眾如何管理、監督,以及對國家未來的想像與規劃。圖為原先預訂與馬來西亞GKENT公司合作的TGV系統。 圖/法新社
▌擺脫前朝陰影,納吉的經濟願景
近年來,納吉或有感於耀眼的中國模式,格外著重「以基礎建設拉動GDP」。先前政府才剛通過名為國家轉型2050(TN 50)的計畫預算,目標是到2050年,大馬能成為全世界前20名的國家,不只包括經濟發展,還將國民幸福與創造能力等指標列入。但首先大馬要在2020年以前躋身高所得國家,也就是符合世界銀行1萬2,000多美元(約36萬台幣)的標準,亦等於跨過中等收入陷阱。
目前大馬人均GDP約1萬美元(約30萬台幣),照預估成長速度,2020年應該無法達到上述標準。如果加入高鐵計畫,就很有機會在短時間拉抬GDP。因為即便高鐵完工期尚在未定之天,但沿線的房地產早就蓄勢待發。
房地產號稱是火車頭工業,所需的鋼鐵、水泥、建築等行業,以及其他金融服務業都會從中獲利,可在未來數年內對GDP有相當的貢獻,也將歸功於納吉政府。
房地產號稱是火車頭工業,所需的鋼鐵、水泥、建築等行業,以及其他金融服務業都會從中獲利,可在未來數年內對GDP有相當的貢獻,也將歸功於納吉政府。 圖/歐新社
納吉認為他成功帶領大馬從金融海嘯復甦,在執政的2010至15年間平均為5.65%,去年則達到5.9%,證明其經濟路線正確。執政的巫統也發動宣傳機器,強調納吉主政下的大馬經濟表現勝過馬哈迪1981至2003的時期;更甚者,納吉政府亦能環顧各地區發展,不像馬哈迪時期集中於吉隆坡。
有論者認為TN50代表納吉亟欲擺脫前朝馬哈迪影響,後者掌權時推出所謂「願景2020 」(Wawasan 2020)的政綱,加上其聲望,如同當時巫統的神主牌,即使在馬哈迪交棒給納吉後仍如影隨形。
不過納吉政府認為此願景是在上世紀90年代問世,早就無法涵蓋千禧年後的新趨勢。且馬哈迪下台後,一路從批判納吉到退黨,雙方走入對決,納吉勢必要定下自己的路線。
但這引來馬哈迪的強烈還擊,他認為即使大馬在2020年達到高收入標準,也不會成為先進國。因為在民主、法治、創新等各方面,大馬都還有努力空間。馬哈迪亦重申當初提出願景,只要求大馬成為先進國家,卻疏於賦予先進的定義,但大馬的發展應有自己的模式,而不是複製他國。
吉隆坡街頭。重返執政的馬哈迪強調,大馬的發展應有自己的模式,而不是複製他國。 圖/法新社
▌清算弊案:中資合作岌岌可危?
當馬哈迪加入希望聯盟 (PH),正式與納吉決裂後,對納吉路線更不假辭色。在一次演講中,馬哈迪嚴厲批評納吉執政失敗、未能貫徹他的願景,而TN50只是抄襲願景、試圖轉移人民注意。敦馬並再次向大馬喊話,聲稱希盟的方案有望實現2020願景,但因為納吉執政浪費了數年光陰,所以要給希盟時間挽回局勢。
就投票結果看來,大馬人民選擇讓希盟執政,卻不見得意味著馬哈迪路線就此決定馬來西亞往後的發展。因為馬哈迪可能於2年後交棒,之後會有甚麼變化在所難言,新任的財政部長林冠英即表示,儘管現在高鐵計畫已取消,但不代表未來沒有重新審視的機會。
由於希盟贏得政權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部份大馬人民期待「清算積弊」,所有納吉政府的重大建設計畫難免受到新政府複查。馬哈迪上台便宣稱政府債務是GDP的65%,而非納吉任內公布的50.8%,林冠英徹查後更提出債務比已達80%。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差距,是因為馬哈迪政府把政府擔保與公私合夥(PPP)的租金給付都算入,所以增加近30%。
就投票結果看來,大馬人民選擇讓希盟執政,卻不見得意味著馬哈迪路線就此決定馬來西亞往後的發展。 圖/法新社
在政府擔保項目裡就有一馬發展(1MDB)的380億令吉(約2,850億台幣)在內,這可能涉及隆新高鐵起站「大馬城 」(Bandar Malaysia)的案子。
大馬城先前因無法出脫股權彌補一馬發展損失,建設工程業已停止,整個投資堪稱爛帳,馬哈迪政府與支持者斷無可能接受在此基礎上延續高鐵計畫。但若馬哈迪順利過渡政權,且納吉弊案清查完畢、希盟聯盟又能提出新的高鐵方案,要再建並非完全不可能。
如今高鐵暫時告吹,其他納吉同意的交通建設計畫亦岌岌可危,這些計畫或多或少都與中國有關。像是上述的ECRL,本是中國囊中之物,卻要面對敦馬政府的再檢視,原因也是合約有問題。敦馬曾質疑中資提出的預算不到300億令吉,但最後定案卻是550億;部份人士更認為建造成本有誇大之嫌,懷疑納吉欲將多出的資金填補一馬發展債務。
除了隆新高鐵,新政府也在審視納吉時期與中國合作的東海岸鐵路(ECRL)計畫。圖為2017年前首相納吉觀看東海岸鐵路模型。 圖/路透社
▌「不是要對抗外國」:大馬清債與外交的挑戰
選前馬哈迪屢屢批評納吉過於依賴中資、與中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從他接受專訪時,特別提到斯里蘭卡與中國的例子可知其憂心。提到ECRL,馬哈迪同樣認為是不具回報的建設,可能將與中國重啟合約談判。
對此,中國駐馬大使已會見馬哈迪表達關心、一些中國民族主義媒體開始展開攻勢,硬中帶軟的對新政府施壓,馬哈迪則以尊重合約、支持帶路等外交辭彙回應。
由於中國是大馬重要的貿易夥伴,也需要中資繼續投入,這就得在查弊過程裡非常小心。正如剛出獄的希望聯盟實際領導人安華 (Anwar Ibrahim)表示,新政府審視前朝合約的行動,只是為了去除不合法理的弊端,而非要對抗外國,可視為是向北京遞出橄欖枝。
在馬哈迪重返執政的當下,亞洲的地緣政治與經濟都有了極大的變化,現在的大馬看似欣欣向榮,但實際面臨的挑戰,恐怕不下於97年金融風暴。馬哈迪當然清楚喊停大型工程動輒得咎,既得環顧國民觀感,又要避免外資卻步,但他的歷史性任務就是要控制馬來西亞債務,確保國家永續發展、不受他國挾制。
高鐵案只是開端,要如何在大國雄心下求生,端看馬哈迪的智慧與手腕。(...接下篇 )
在馬哈迪重返執政的當下,亞洲的地緣政治與經濟都有了極大的變化。高鐵案只是開端,要如何在大國雄心下求生,端看馬哈迪的智慧與手腕。 圖/路透社
——▌接續下篇/星馬高鐵算總帳:新加坡的擴張願景成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