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杭廷顿在1993年开启了「文明衝突」议题,除声称「一个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外,并预言「介于不同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正成为下一阶段全球政治衝突的核心地带」;且不论此言一出,随即在思想界引爆激烈论战,至少在2001年911事件乃至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不仅相关论点再度引发关注,批判声浪亦持续涌现。
其中,法国哲学家克黑朋特别指出,杭廷顿的说法所以受到关注,甚至具有一定的逻辑吸引力,主要源自目前歷史哲学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两个视角,亦即制造恐惧与制造敌人的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出自强势国家之口,但其思路与屈居劣势的恐怖分子如出一辙,他们非但都费尽心思捏造敌人,更试图引导大家:所谓敌人并非是特殊情境或形势下的產物,而是他们「本质上」就是「我们的」敌人。
远的不提,就将焦点锁定在二战结束之后吧。即便美、苏双方综合国力远远不对称,甚至美国在1945~49年间还一度垄断原子弹与远程投射技术,美国仍在第一时间便将苏联锁定为「势将威胁世界和平的敌人」,并随即对其发起全球性围堵,冷战亦由此启动。其后,随着局势转变且苏联窘态毕露,早自冷战后期起,美国便开始寻找所谓敌人的「接班人」,例如1980年代一度被宣传为「可能买下美国」的日本,以及1990年代因深化整合以致总体经济能量逼近美国的欧盟,都曾被锁定,不过,由于分别陷入泡沫阴霾与整合瓶颈,日本与欧盟很快便失去被视为敌人的正当性。
接下来登场的,便是自新世纪以来持续崛起态势的中国。
小布希在2001年上台伊始,便一改柯林顿时期的伙伴政策,随即公开声称中国为其「战略竞争者」,虽在伊拉克战争泥沼压力下,华府自2005年后被迫将北京角色修正为「利益攸关者」,面对2009年由欧巴马揭橥的「重返亚洲」政策,明显可见,对华政策仍为重中之重,更别提2012年后所谓「再平衡」战略,目的其实就在隐性围堵中国。
由此可知,即便政党轮替,美国的战略思考并未因此產生根本改变。至于川普于2017年就职后,更随即在其第一份国安报告中「继承」了这个论点,全文共33次提及中国,直指其(包括俄罗斯在内)为「修正主义强权」与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歷经3任总统与2次政党轮替,看来美国视中国为「敌人」确然无疑。问题是,回到前面提到的逻辑争辩,究竟中国真的是美国的敌人?抑或美国真的需要中国这个敌人呢?
关于这一点,就留待各位自己来想想了。
(作者为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