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小时前
BBC 台湾讲古:“总统蒋公”去世的那一天 zt |
送交者: 2016年04月05日04:00:17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 1975年4月5日,许久已经没有出现在人们面前的蒋介石去世,当时他据称是87岁,接着台湾“举国悼唁”。 在40年前的台湾,蒋介石被称为蒋中正,是“民族救星”、“世界的伟人”。 去世之后,国民政府为了纪念死后被称为“先总统蒋公”的“丰功伟业”,号召台湾全民捐款兴建了如今矗立在台北市的中正纪念堂。 逝世与崩殂4月5日,台北市的天气并不好,到了傍晚突然风雨交加,接着传出在国民政府接收台湾之后叫做“理教总公所”的台北西本愿寺木造正殿被大火烧毁,后来被说成是“天有异相”、所以“伟人崩殂”。 最早传出蒋介石死讯的,并不是台湾的媒体,在蒋介石执政的戒严年代,媒体都在党国的严密控制之下。 ![]() 反倒是当时驻台美军的广播电台一早便以哀乐取代了日常播出的英语流行歌曲,播报员则报出“President Chiang kai shek has passed away”,也就是“蒋介石总统已经去世”。 直到中午时分,电视和电台播出新闻,才证实蒋介石去世的消息,早上没有出刊的各家报社也开始发行黑白印刷的哀悼“蒋公去世”特刊。 接着媒体公布了后来成为教材的“蒋公遗嘱”,学生个个都需背诵“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 悼念和纪念 当时的政坛重要人物组成了治丧委员会,当局也下了一个“禁娱令”,也就是普罗大众经常光顾的电影院、歌厅还有特许营业的舞厅一概不准营业。 电视的画面从彩色变成了黑白,机关学校一律半旗,街头的霓虹灯广告招牌也不能亮了,社会表现出一片哀戚的气氛,原本红底白字的“反攻复国”标语牌,立刻改成蓝底白字的“永怀领袖”。 ![]() 这是台湾境内首次举办“国丧”,蒋介石的遗体送到了位于台北、当时刚兴建不算太久的国父纪念馆,过程就叫做“移灵”。 政府指示机关学校组团到国父纪念馆“谒灵”,数以万计的人列队在国父纪念馆彻夜等待,据说一周后的4月13日,等候“谒灵”的人群已经超过了百万人。 “谒灵”期间,许多名人从海外赶回台湾“奔丧”,其中包括了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发终身成就奖的老牌女演员李丽华。 纪念蒋介石的歌曲也纷纷出笼,最后决定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白话文,供不同的演出还有学习需要使用。 人生终点 4月16日,在一长列的车队护送之下,蒋介石的遗体经由台湾通车不久的高速公路,送到了位于桃园大溪、原本是其行馆的慈湖“陵寝”“暂厝”“待反攻大陆胜利成功之后,再奉安南京”。 车队经过之处,民众纷纷下跪致哀,但是这不一定是自愿的,因为维持秩序的宪兵警察、学校的教官或者主任在车队经过之前就会要路旁等待的民众和学生准备下跪迎灵。 ![]() 而当年一些民众嚎啕大哭的镜头,如今则被拿来与朝鲜或者北韩前领导人金日成、金正日父子去世时,举国“悲恸”的镜头相提并论。 直到今天,蒋介石在台湾民众的心中还是有非常不同的评价,有的认为他是“独裁”,有的认为他是“强人”,蒋介石的“专制”,在某些人口中却也是“避免台湾落入共匪手中的必要手段”。 讽刺的是,如今造访蒋介石“陵寝”最多的就是来自对岸的陆客,台湾本地则是学校的学生希望把校内的“蒋公铜像”请出校园、调查蒋介石执政的白色恐怖期间多少人受害…… (责编:路西) |
|
|
|
![]() |
|||||||||||
|
![]() |
实用资讯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5: | 79年美军测试了一次模拟实战的单架A10对 | |
2015: | 有話好說 :全球搶靠行!中國大獲全勝� | |
2014: | 珍惜中国40年一遇的战略机遇 不容忍小偷 | |
2014: | “海巡01”2天2次听到黑匣子脉冲信号 | |
2013: | 这是航空工业的巨大进步!重点型号首架 | |
2013: | 中土公司举行尼现代化铁路铺架工程启动 | |
2012: | 全球全时动感中级轿车逸动在杭州上市( | |
2012: | 我的最爱!再来个粉蒸牛肉就好了! | |
2011: | 北京航天正副董事长2人因涉嫌走私军工品 | |
2011: | 假设重庆谈判时常公真的把毛周二人扣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