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年轻人为何都不愿当中国人
恼人的香烟
发表于:2014-12-22 11:15
“九合一”选举几乎让台湾一夜之间变成了“小绿岛”。有人说,这是“年轻世代”或“网路世代”的胜利,但在我看来对台湾新世代而言胜利尚为之过早。
的确,年轻人成为影响这次选举的重要力量,尽管这种力量还显得偏执、焦躁、愤怒、暴戾,散发着浓浓的青春期荷尔蒙的味道。但我们应注意并深思台湾年轻人在这次选举中表达的政治倾向和文化认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自李登辉、陈水扁时代开始,教科书中“去中国化”的阴谋,成果已经开始显现。
那些“乡音无改鬓毛衰”的阿公们不会怀疑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思想开始多元的叔叔伯伯们,大体还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考虑两岸关系;而念着台湾文学、台湾历史长大的第三代、第四代,则越来越认同“我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了。
如今台湾年轻人普遍有“两反”倾向:反权贵、反财阀,甚至对于大陆的反感与不屑很大程度上也基于这两点产生。反权贵不难理解。台湾社会地位、利益的世袭现象很严重,青年人担忧、不满自己的进身之阶不畅的同时,看到“公子”们一路风生水起,自然会产生不平和反感。
而所谓反财阀,则是年轻人对于台湾社会分配不公的怒吼。为什么台湾年轻人要抵制服贸、货贸?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感觉不到和大陆亲厚的好处,反而感到更多的压力和竞争。大陆输出的利益大多被台湾大财团瓜分了。国民党和民进党本质上都是右派政党,代表和维护大财阀的利益,台湾社会缺少代表下层社会的左翼政治势力。即便绿营上台,分配机制也很难撼动。大陆也应注意,在对台合作时,要更注重基层民众的感受。
连战先生在选举之前对台湾青年提出告诫,希望大家要有大局观、要有国际视野,不要把目光和视野局限在小小的台湾岛上。话虽是诤言、是忠告,没多少台湾年轻人能听进去。有台湾朋友跟我说,台湾的年轻人不能再沉湎于自己的“小清新”、“小确幸”了,要有点“大江大海”的眼界、胸襟和气度。道理没错,但这一代生在、长在台湾岛,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对于他们只是个毫无概念的名词。要让台湾新世代摒弃所谓“岛民心态”实在是一种苛求。
近来台湾年轻人觉得“小确幸”都不确了:荷包缩水,幸福感下降,加之受到来自大陆的竞争和压力,台湾人优越感不再,于是把愤怒和不满辐射到对大陆和“一个中国”的认知上。在这样逻辑下,台湾青年喊着“换人做做看”。年轻人的愤怒或许通过这样的选举得到宣泄,但他们的诉求怕是得不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