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冰凉子大家好!欢迎辩论
准确的讲,《孙子兵法》所述内容占不到兵学的一半,况且这些内容讲的并非都清楚,更多的只具有启发性,而讲清楚的又并非都正确。学兵法,最忌言必兵法!所谓熟读兵书,言必孙子,照本宣科,只能落得马谡、赵括军破身死的可悲下场。所谓慧眼不慧,难道不是指导、赏识、推荐他们的人的责任吗?
古人说齐桓公统兵10万可统一天下,吴起只需7万,孙武只需3万。《尉缭子》:“千人而成权,万人而成武。” 而我看有1万军队就足够了。胜利之师就像热刀子,失败之师就像黄油,热刀切黄油,黄油再多又会有什么作用呢?敢问如何出此狂言?试想狼会嫌羊多吗......。
转入正题:
1.慎战思想
战争要花钱?所以要慎战? 花钱不是问题,没钱花才是问题!这是兵法应该考虑的吗?哪一个军事将领需要研究慎战?
古兵法说:“忘战必危,好战必亡。”我只同意前半句,后半句是错误的。打仗讲究的是效率,这才是兵法要探讨的问题,效率高,用兵作战就利大于弊,会越战越勇,越战越强。效率低则小打小损,大打大损,和好不好战有联系吗?一句话:强者重战!弱者才慎战。
2.“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最好的是挫败敌人的战略谋划或者是以谋略取胜,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行动)
这纯粹是错误!孙子兵法用了大量篇幅讲述不战,就是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请问不战如何拔人之城、毁人之国?又如何摧营拔寨,击破敌军呢?统观古今有几个这样的例子?现实的指导意义又在哪里?
所以道战要建立在兵战之上,不要本末倒置!
3. 战争不外乎攻和守。孙子兵法:“攻则有余,守则不足。”,或者有“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二者自古公认的解释竟然一致:兵力足够就进攻,兵力不足就防守。这里指出,这不是用兵攻防的兵学原则!是根本性错误!用它来指导用兵,胜也是侥幸,败也必然。
4.孙子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解释是:敌对双方都有土地,有了土地就产生土地面积大小的问题;双方土地面积大小的不同,就产生物产资源多少的问题;双方物产资源多少的不同,就产生能动员和供给兵卒众寡的问题;双方人力众寡的不同,就产生军事力量轻重的对比;双方力量强弱的不同,就产生了胜败。
人数资源决定论,这算什么兵法?以弱对强的时候,如何用它来指导作战?以强对弱的时候,又如何用它来致胜?势均力敌时又该如何?
5.孙子兵法:“不可胜者,守也”。解释是:不想被敌人战胜,那么就防御。防御就不能被敌人所战胜吗?如果防御都能成功,谁会去进攻呢?
肤浅吗?真的肤浅!
还有几处,如:“欲战者,勿附于水而迎客”,“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等......。点到吧,要写全2万字也不够用。
可惜啊!孙膑、李靖、韩信那样的人今后怕是要绝迹了。 那种个性鲜明的“必攻不守,兵之急所也!”的赤诚呼喊怕是要湮灭于斗转星移的历史时空里了!那些为汉唐王朝的创立,进而为唐人和汉人的历史构建起到奠基石作用的业绩恐怕也将逐渐褪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界。
技术在积累中进步,智慧是否在恍惚中缩水了呢?不得而知了。
即使我们承认兵学智慧注定是小众的,不能普及。但确有绝学无后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