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站2月13日报道,俄罗斯空军开始接装新型批量生产的苏-35S战斗机,计划与稍后装备的第五代战斗机T-50一起并肩战斗。
2013年生产的首批12架苏-35S战斗机于2月12日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厂正式移交俄空军作战部队,编入东部军区第3空防司令部第303近卫混成航空兵师第23歼击航空兵团第1大队,部署在中国东北当面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捷姆吉机场。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在交接仪式上表示,苏-35S超机动战机在飞行技术性能上优于国外同级别飞机,能够执行多种作战任务,能在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同时也是制造第五代战斗机的平台。
俄军飞机最新历史上曾经有两种飞机先后被称为苏-35,因此经常容易混淆,尽管它们在外形上看起来并不相同。第一种以苏-35为代号的飞机是在上世纪90 年代初推广到国际展览会的T-10M,即苏-27M,这里面有广告成分,希望能有某个国家突然想买这种全新的飞机。它是基础型苏-27的激进升级型号,实际上是由截击机改造成多功能战斗机的首次尝试。在T-10产品技术任务要求上,建议做出适当变化,赋予飞机使用制导武器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为此要求使用新型雷达,并对火控系统进行大量修改。机身也有变化,比如增加鸭翼。由于各种原因,该型飞机的研制工作没能继续下去。在1988年首飞之后,根据惯性在 90年代初进行了改进,但是随后国防资金严重短缺,国家国防订单长期冻结,苏霍伊设计局和工厂开始着手完成更有前景的任务,主要是把俄空军现役苏-27战机升级为苏-27SM,为外国客户生产改进型苏-27,完善苏-30MK出口型号,最终于世纪之交在世界航空市场上掀起了苏-27/苏-30战机的出口热潮。
将近十年之后,大约在2005年,俄罗斯重新使用苏-35代号。装配新发动机的新型苏-35飞机于2008年2月从格罗莫夫国家试飞院拉缅斯科耶机场起飞。除了同样源自苏-27之外,它和T-10M没有任何关系。最初该机曾经短暂命名为苏-35BM,后来干脆简称苏-35以吸引外国客户。在俄空军对其明确关注之后,出现了苏-35S版本,遵循传统,表明该型号产品主要用于满足俄国防部需求。2009年俄军方订购了48架苏-35S,规定在2015年前完成交付。
俄空军大约从1993年以来曾经在长时间内没能大批量接收作战飞机。因此现在装备的苏-35S新型战机,性能相对优异,比20世纪80和90年代大量生产的俄空军现役飞机整整高出一个档次,成为T-10平台苏-27/苏-30家族分支中最现代化的战斗机。它将和在生产中得到精心改进的苏-30SM(源自对印度和马来西亚出口的苏-30MKI/MKM)一起,逐步成为俄罗斯新型作战飞机的优秀代表,至少是在第五代战斗机T-50装备作战部队之前,之后将和 T-50一起并肩战斗。
俄防长绍伊古表示,苏-35既是第四代喷气式飞机,又是第五代战斗机的制造平台。无论是苏-35,还是T-50,都已多次公开展示,可以说,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并不是很多。T-50显然不是源自苏-35,而后者却是苏-27的传承者。因此需要特别强调绍伊古所说的真正字面上的含义,即苏-35不是第五代战斗机的平台,而是其制造过程平台。也就是说,实际上苏-35独自具备自己的作战价值,同时扮演“飞行试验台”的角色,为T-50检验个别组件、系统和处理方案。
首先是航空电子设备,包括机载电子设备、火控系统、导航瞄准系统、全套通信设备,也就是为飞行员提供战斗“图景”,使飞行员操纵设备和武器的工具,而且飞机上的全部无线电电子设备都整合为统一系统;其次是发动机,更确切地说,是发动机的个别组件。苏-35使用的AL-41F1S(117S产品)加力推力发动机,是超级成功的AL-31FP发动机的终极改进型号,是在为第五代战斗机T-50研制第一阶段过渡型发动机(117产品)的过程中出现的。
在期待第五代战机问世的过程中,世界战术飞机市场正在逐步悄然摆脱第四代战机。但是,没能及时抢食一块蛋糕的欧洲人仍在积极推销欧洲战斗机“台风”和“阵风”。与此同时,俄罗斯继续借助苏-27/苏-30家族飞机成功出口的优势,慢慢勾勒T-50出口型轮廓。通过销售F-16战机大赚特赚的美国,已经及时制造出第五代战机F-35,并将其定为主要战术飞机出口平台,现在试验工作即将结束。不过世界市场暂时尚未被第五代战机所淹没,第四代战机,主要是俄方通常所说的第四代++战机的终极型号,仍有机会。毕竟苏-35能够轻松战胜许多“小伙伴”,包括F-15SE“沉默鹰”和最新版F-16,完全能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是在第五代战机开始销售之后。毕竟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还会在较长时间内没钱购买昂贵的新一代战机,同时又必须拥有现代化飞机。
现在苏-35暂时还没有对外销售。中国正在积极引进这种飞机,除了机载航空电子设备之外,中方还可能对其发动机特别感兴趣。中国发动机制造业近年来进展迅速,却仍然无法完全满足需求,甚至是中国空军当前的需求,无法仿造苏联AL-31F标准发动机生产出性能可靠的仿制品,尽管该发动机落入中国工程师之手已经长达20年。
俄罗斯向中国销售苏-35的主要风险在于擅自仿制和生产飞机部件和系统。原则上讲,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比如通过大批量采购飞机、在合同中加入风险评估等方式确保降低风险,那么俄罗斯就能在新阶段通过先进武器装备的供应,继续在中国和印度之间保持平衡。10-15年前俄罗斯就是这样做的,当时印度得到了性能优异的苏-30MKI,而中国此时得到了性能稍差一点的飞机,先是苏-27SK,然后是苏-30MKK和苏-30MK2。现在印度已经对第五代战机 T-50的出口版翘首以待,因此向中国出售苏-35不会打破潜在的平衡。(编译: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