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谈谈元清是不是中国(转) |
送交者: 2013年09月12日16:41:58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理由1:蒙元、满清入主中国时是以外来侵略者的面目出现的
一、蒙元、满清入主中国时是以外来侵略者的面目出现的 大家为什么要争论成吉思汗、努尔哈赤是不是中国人,是因为大部分人心理都有这样一个心结,是中国人就该像中国人的样子,说中国话、按中国人的方式做事,最主要的是要把中国人当作同胞来看,抗战时不是有句口号:“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相通了这个问题,如何看待成吉思汗、努尔哈赤是不是中国人才真正有意义。他们带领的这两个野蛮民族,根本不把中国人当过自己人,更不会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肆意屠杀、掠夺,无恶不作。其心态就如同当年的日本鬼子一摸一样,中国人在他们眼里就是亡国奴,就是可以被任意屠杀、侮辱的,无论老人、妇女、儿童,也不管阶级、地位、学问高低,所有中国人在他们眼里都不会当人看待。而但凡有一国意识的,不论其人如何罪恶,总会对一部分国人当自己人看待,留一份尊敬,留一份关怀,以一些人作为依靠。而对于非国人则可以完全没有,斩尽杀绝毫无顾忌。 这种情况下,某些人玩弄概念,把中国说成“亚洲”、“非洲”、“美洲”一样的地域代称,说成是地域版图,矮化为地理名词。那么把成吉思汗、努尔哈赤说成是中国人,就如同说猿猴、汉人都生长在东亚大陆没有一点不同。“中国”这个词汇毫无特定民族、特定文明、特定文化的含义在其内,把中国彻底地域化是这场争论的概念之争。 国家主义者并不能解释这样一个问题,人民组成国家的目的是什么?人民组成国家的最简单目的就是为了更幸福更有效的生活工作。如果一小部分人有屠杀大部分人的特权,美其名曰维护统一,那么,老百姓要这个国家何用,何益?如果大多数人生活得不幸福了,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大倒退,那么这样的国家政权就应该被推翻,被改变。满清、蒙元入主中国正是所说的这种情况。
如果有心人去拿西方奴隶制乃至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情况和满清社会一一对比,除了语言文字无法改变,满清政权以禁毁书和文字狱来消灭隐患以外,满清中国的殖民地性质比起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完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满洲人拥有法律特权、民事特权、做官特权,满汉不许通婚。而中国人被强制剃发变服,限制居行,满城不得入内、除中原外不得去满洲、蒙古、回部、臧区等地。此外满洲人还有跑马圈地,抢掠民女,没收民房民产,强制迁民等等国家允许的种种暴行。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教授罗斯基指出:“清证府在东北、蒙古、臧和疆的统治。在清朝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些地区没有被纳入六部管辖下的省姓政区域建置的框架。”也就是说汉官决不许染指上述地区。罗斯基教授指出,“满人将他们扮演为汉人的统治者,这一点无可否认,问题在于这是否是帝王的全部形象。档案资料已有力地证明了对于不同的帝国属民,满人相应采取了不同的统治者形象。”(《再观清代: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1644年满清入关,中国沦落到半封建半奴隶制殖民社会,清代中国具有殖民地社会的所有特征,暴力恐怖、闭关锁国、文字狱,理教专制,暴政盛行,从政治、经济、到文化、军事,从阶级、民族到人的道德与精神品貌,都染上了殖民地社会的特点。
三、说元清非中国,是蒙元、满清相当长的时间内自己都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多尔衮颁布“剃发令”说“今中外一家”,多尔衮致史可法书,称明朝为“中国”,自称为“我国家”(《清世祖实录》卷六,顺治元年七月壬子)。顺治还说:满洲与明,“自〔清〕太祖、太宗以来,本为敌国。” 在雍正时,说:“且如中国之人,轻待外国之入承大统者”。直到满清灭亡之时,满族清宫女作家德龄在其《清宫两年记》一书中提到:“她父亲告诉她,他们不是中国人,但却是中国人的主人。”事实也是如此,溥仪建立伪满,宣称“满洲是满洲人的满洲。”据溥仪回忆,当时在北京的宗室觉罗(载、溥、毓字辈)差不多全体出席祝贺。 学者们以民族国家只在近代出现为由,否定中国古代是民族国家,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这种以概念推翻事实的思维方法着实可笑,古人也是人,不会不懂得疼,不懂得耻辱,不懂得丧失尊严,不懂得受压迫。元清统治者针对中国就是实实在在的殖民式的压迫,奴隶制的压迫。古人不是傻子,由不受压迫到被压迫,古人能不清楚吗?他们没有的仅仅是我们的现代语言而已。但他们有他们的语言,比如太平天国声讨满清檄文“盗中国之天下,夺中国之衣食,淫虐中国之子女民人。自满洲流毒中国,虐燄燔苍穹,淫毒秽宸极,腥风播於四海,妖气惨於五胡,而中国之人,反低首下心,甘为臣仆。甚矣哉,中国之无人也!”。
四、元清非中国论不同于“蒙满非中国论”,更不同于内蒙东北非中国 某些人别有用心,把“元清非中国论”等同于“蒙满非中国论”,等同于“内蒙东北非中国论” 这里有两个诡辩,第一,硬把元清政权与现代的中国满蒙公民相捆绑;第二,硬把元清政权与东北等地区的土地相捆绑。把元清问题偷换为满蒙问题。 首先把元清评价和定位问题以“满蒙”冠之,就未必准确,再偷换为领土问题,更是荒谬。好像东北、内蒙古等地区天生就应该是元、清的。否定了元、清,就必须把东北等地让出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从历史上看,这些地方从来不是哪个族群,更不是哪个政权的私产。元、清固然统治过这些地方,汉、唐、明,又何尝没有进行过经营?元、清,只不过是对这些地区进行过统治的政权之一,也根本就不是最早的一家。凭什么这些地方的归属就得围着对元、清的评价和定位转? 既然说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就是“满蒙非中国论”、“满蒙独立论”的具体实施,那么来看看好了。谁才像是“满蒙独立论”。日本人是把前满清统治集团的支持,当作建立伪满的最大根据。所以才把溥仪弄了去当伪皇帝。其理论依据,就是以为满清,是东北地区的天然主人。那么现在谁才像是伪“满洲国”的支持者呢?不是反清者。恰恰就是硬把东北地区当作满清的私产,跟满清政权捆到一块去的人;就是那些告诉我们说,如果否定清朝,就不能要东北的人。 清遗分子最蛊惑人心的观点就是把地区和民族联系起来,其隐含观念是东北是满清带来的,内蒙古是蒙古族的,如果不承认蒙元、满清的正统地位,这些地方就可以独立了,就不再是中国的,以此来诬蔑批判满清者都是黄汉。 而某些人竟然把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划归了民族所有。按当地少数民族来分属。由此竟然得出汉族霸占了少数民族的财富。把矿藏资源看作当地少数民族的,这种观念发展下去,离分裂就不远了,清遗这类观念正是满清部族式统治中国的继承,更是包藏祸心。这类观念恰恰激发起地方分裂势力的野心,也正是分裂分子所一贯持有的。这是怎么多年来错误的民族宣传造成的最大误区。网友不加识别就会上了他们的大当。 其实早在满清兴起之前,中国政府就对东北地区,西藏地区行使过主权,退万步来说,既便说满清带来了东北和西藏、新疆,那么其奴役中国人民三百年怎么算?事实上每一次大战结束,胜利者都得到战败者领土补偿,天经地义。俄罗斯谈论领土争端从来不提什么“自古以来”,就一句话,“二战历史不容歪曲,二战结果不容改变。”有网友引总理得话说,“来时由得你,去由不得你”。所以即便满清被认定为殖民者,那么也不能说满清推翻后,东北就可以恢复为满洲国独立。今天东北能留在中国,靠的是关内移民和民国时军阀经营及抗战胜利,否则东北不知花落俄日哪家! “满蒙非中国论”曾经是日本侵吞中国东北的理由之一,实际上却不那么简单,日本侵华本性决不是因为个别理由就能改变的。侵占东北之后,日本马上试图吞并华北,这回又是什么理由呢?他们伙同汉奸搞了“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根本不用“华北非中国论”。到“七·七”事变,因为一个士兵失踪就悍然全面侵华。可见豺狼要吃人,根本不需要理由的。 至于蒙古脱离中国,主要因为中国重归汉人,蒙古王公失去了自己当奴隶主的权势,在辛亥革M时,政权马上归袁世凯,袁对于蒙古王公贵族人人加一级,无可再加的,则领双俸。以后历届政府都是延续其政策。建立的中华民国以“五族共和”为号召。如此优待,仍然不能泯灭其独立野心。这能归结到“狭隘民族主义”吗? 有些人一提到把清兵入关跟日本人相提并论,就咬牙切齿。还说什么制造分裂。真是荒谬。在30年代,岳飞、文天祥,都是抗日国防文学、救亡文学的表现内容。学生和士兵,很多是唱着岳飞《满江红》上战场的。著名的文艺作品,比如“九一八”后梅兰芳在上海的《抗金兵》,抗战期间郭沫若在重庆的《南冠草》(描写夏完淳抗清),轰动山城。都是以抗金抗清为主题,鼓励抗日士气。这些都是以宋金战争、宋元战争、明清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拟的实例。元清历史问题,怎么不能与日本侵华放在一起?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在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时,身负重伤,不治殉国,检点将军遗物,其中就有染上将军血迹的《扬州十日记》。
五、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中国,不是56民族共和国。 1、“中国不是汉族一家的”这一命题是伪命题 但是,我们应当明辨历史事实。古代的中国人未必仅仅是今天的汉人,而今天的汉人和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却是古代的中国人。以明朝为例,明朝制度下,没有明确的民族划分,政治权力、国家义务、所受教育人人完全相等,只有国民而没有民族成分。而在满清统治后,由于其部族统治,必然出现与统治部族-满洲族对立的原来的中国人人群,这些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民族属性-汉族,满清政权又故意加大了民族隔阂,分而治之,所以多出了回族等少数民族。 建国后,人为派生出新的民族。比如从汉族又分出壮、侗等少数民族。建国初期,汉族人口占97%,只有15个少数民族,现在划分的56个民族在之前绝大多数都是汉族。粟裕大将死后,经亲属强烈要求,几年后被追授为侗族。 大家想想,在这些少数民族没划分出去前,又是什么心理。 现在出现这种命题是人为政策的后果。 所以,当我们再遇到这样的命题,“中国不是汉族一家的”。我们就该理直气壮的回答:“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在古代,中国是古代中国人的中国,在当代,中国仍然是中国人的中国。那些不把自己当中国人的,不论古代、现代,都没有资格拥有中国人的一切。那些进来掠夺、奴役、屠杀中国人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中国最凶恶的敌人。”
2、在明确了“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就应该明白中国历史是中国人的历史 当代专家们却否认中国是民族国家,把中国历史变成了当代中国版图内的所有民族的历史。这实际上就是把地理民族史代替了民族国家史。于是乎,谁进入中国的版图,谁就是中国人,就拥有了中国人的身份、权力,谁占据了中国,谁就是中国人。把侵略者当作英雄来膜拜,践踏民族英雄,为汉奸平反昭雪。荒唐之至。
3、不要再陷入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动不动批判“大汉族主义”的误区了 就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时常被当代学者称颂,但是很滑稽的是竟然歪曲为当代“民族政策”的榜样,而当代的民族政策却根本上与此截然相反的。比如少数民族的犯罪的“两少一宽”原则,计划生育中的放宽,在招工、入学、选拔干部的优先原则。名义上这些原则是在帮助少数民族进步,实际效果则是助长一些人的优越感、贪得无厌的索取意识。从根本上是不利于他们发展的,也进一步加深民族对立和隔阂。 现在一说就是56个民族,只要某一人群被划定为56个民族之一,就有了某种特权,特别是在历史问题上拥有了起兵作乱割据一方和夺取政权、统一国家的权力,屠杀、奴役也被看作内部事物不许多论;在现实生活中则拥有了少数民族特权。而那些没有被列入的人群,就没有这种权利,比如葡萄牙后裔,日本遗孤就没有这种权利,以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定居中国,由于他们不被列入56民族,他们就绝对没有这种权利! 就现代国家的组成而言,是公民而非民族。就这点所谓的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理论从根本上是错误的,其错误就在于把国家看作民族联合体。所以有苏联解体、南斯拉夫解体、捷克斯洛伐克分裂。这一切都证明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理论此路不通。 当代中国却愚蠢地越来越快的滑向这条危险的道路。国家舆论机器天天在宣传民族团结,实际是强化民族意识,强化张三李四身份的不同,把中国由各民族组成而来这种意识天天加给普通中国人。越是这样鼓吹团结越是出现隔阂,让人免不了天天想到的是“大汉族主义”还是“地方民族主义”。也总会有人会利用这种高调捞取更多的利益。就“大汉族主义”而言,每个人只要有民族立场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解释。随着各方利益的彼此消长,彼此之间意识差距会越来越大。“大汉族主义”内容和解释可以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被滥用。就如文革时期动不动就讲“阶级斗争新动向”,批判“大汉族主义”已经成为万能法宝。他们每进一步都可以打着“批判大汉族主义”的旗帜。 “中国是56民族的中国,中国不是汉族一家的”这一命题出现的暗藏原因是某些人要发掘少数民族的本民族国家叙事史,非主体民族只要形成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叙事史,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极力夸大本民族的历史辉煌,歪曲历史真相,颠倒传统是非正义,诋毁和盗窃主体民族的历史,按本民族立场立场重构历史,从盗窃端午节韩国窃史现象到姜戎美化游牧民族诋毁汉族文明,再到阎崇年歪曲明清史大肆歌颂满清统治者都是如此。如果以民族或者地方为单位各搞各的“叙事史”,那么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是非观必然是对立的、冲突的,站在各自立场的唯一后果就是相互憎恨,而且越来越难以调和,解决的唯一出路就是“解体”。《狼图腾》、沈阳“紫气东来”以及阎崇年现象危险性就在于此。
4、民族划分不是必然的,公民才是国家的基本组成 建国时国名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寓意深远,而现在有人做的却是偷偷改为“中华56民族联合国”,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后果严重。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少数民族意识表达,我们不能以激发汉民族意识对抗,陷入这种圈子,民族对立意识只会越聚越高。应该鼓励和宣传公民意识,用人人平等取代族族平等,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这才是民族团结、融合的最好办法。
六、元清是不是中国的争论,反映出中国应该以何种价值观立国的问题
参考文章: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中国,不能曲解为56民族的中国
这个帖子已经在“天涯-国际观察”辩论了二年多,上千万字,资深满遗一起上阵,元清政权的殖民帝国性质,满清奠定中国版图的荒谬被充分揭露,满遗被驳斥得无地自容,狼狈而逃,全部滚蛋,至今满遗内部提到该帖仍然闻风丧胆。 本帖发表后,希望结束网友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争论,觉得本帖有道理的,欢迎转发。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2: | 倭人运气不是很好.这次好像玩砸了 | |
2012: | 倭寇的真实目的。个人分析。 | |
2011: | 苏联海军够凶悍,一千吨小舰撞美国八千 | |
2011: | 水到渠成 中国大陆宣布承认利反抗军 zt | |
2010: | 钓鱼岛祸根:二战后蒋介石两拒“琉球” | |
2010: | dds,我为什么说如果日本海事部门处理撞 | |
2009: | 冷眼看新疆 - “新疆六条”和“三少一宽 | |
2009: | 国家统计局:中国即将取消户籍制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