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狙击战和好色将军(新抗战系列之三十一) |
送交者: 2012年09月22日15:04:55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淮河狙击战和好色将军(新抗战系列之三十一) [原创 2012-5-27 13:46:55]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徐州会战中日军分三路进攻徐州,其中从北往南杀的矶谷廉介第10师团在藤县被川军阻挡了4天多时间,为会战争取了最需要的时间,第10师团随后孤军深入台儿庄遭遇惨重失败,这也就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不过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并不是孤立,他的胜利建立在另外两路进攻的日军被国军成功拦阻的前提下。如果不是这样,三路日军从三个方向进攻台儿庄,那么台儿庄战役也就必败无疑了。这一篇老萨就说说临沂战役和安徽北部淮河阻击战两个战役。 1938年不发动进攻
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在于日军的孤军深入,但日军为什么会孤军深入呢,这就要从日本在1938年的军事战略角度来解释。
日军占领南京以后,本来认为中国会立即屈膝投降。但没想到中国方面断然拒绝日本的要求,并且召回驻日本大使,断绝了和日本的外交关系。日本军方和政府措手不及,狼狈不堪。
经过半年的艰苦作战,日军已经伤亡20多万人,相当于日俄战争的伤亡总数。可是日俄战争中日军伤亡虽然很大,但俄国很快投降,日本获得了光辉的胜利。 此次侵华战争中国却根本没有投降,而且日本方面也完全看不到短时间结束战争的任何希望。
此时日本军方和政府大多已经冷静下来,军方仔细做出评估以后,做出一个比较悲观的结论,也就是日本现有国力军力不可能短时间内征服中国,一旦被中国方面拖入持久战,日本甚至会最终被拖垮。 鉴于此,日本军方和政府开始考虑转变所谓速战速决的战略,这到不是日本军方试图主动转变,主要是现实情况如此,实在不转变不行。 日军在七七事变以后几次战役中其实也非常危险,南京保卫战中,日军从上海到南京一路几乎没有后勤补给,完全靠一路打家劫舍,抢夺中国平民食物为生。 如果南京并不是一个完全不适合防御的城市,此战结果还很难预料。 太原会战中,日军进攻部队由于占领区面积太大,兵力实在不够分配,被迫集中兵力于某几个点。结果就是日军后方几乎是无人之境,后勤补给部队经常受到打击。而进攻的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差一点就被国军在平型关和忻口包围歼灭,也算得上非常危险。
虽然这几次日军都能化险为夷,但战争不能始终通过这种赌博方式获胜,因为任何赌徒都有完蛋的一天。
日本军部的高层经过再三分析,认为日军目前兵力尚且不足以控制占领区,实更谈不上继续进攻。实际上日军的控制区有着严重的问题,日军集中所有可以使用兵力进攻国军,尚且深感兵力不足,后方控制区几乎如无人之境。 当时老外一个记者回忆,他从北平带着孩子骑自行车出城,结果仅仅在北平城门看到几个日本哨兵,出城以后就再也没有看到日本人。他们一家骑车刚刚15分钟,就遇到了一支国军的游击队。 郊区如此,城市里面也好不到哪里去。北平附近的国军游击队,由几个会日语的学生兵率领,居然一枪没法将北平附近一个监狱的卫兵全部缴械,释放了所有犯人。 国军在敌后有着正规军,原来的民团武装,还有大量有组织的抗日游击队,还有数量更多的民众自发抗日武装。 以河北为例,河北南部30个县城在1938年初建立了敌后抗日政权,控制了800万人口,光是其中一支部队,也就是八路军的武装就高达2万多人,国军和其他武装力量总数部下八路军10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军强行继续进攻,尤其发动大规模会战,一则很有可能被国军借机击败,二则后方国军力量继续继续发展,一旦形成了气候,恐怕没有3,4年无法将其消灭,这也就陷入战争泥潭了。
一旦彻底陷入持久战,就很难脱身。这就像两个拼内力的武功高手,一旦开始就无法结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非要一个死了才能分出胜负。 显然这样长时间打下去,中国方面虽然损失巨大,但以中国潜力还是完全可以长时间支持,繁殖日本方面却是耗不起的。 更重要的,在日军高层看看,至少目前这10年日本其实没有必要同中国拼命,因为其实英法美苏才是有可能灭亡日军的真正敌人,中国则处于次要位置,短时间内对日本构不成大的威胁。 鉴于此,日本军部得出一致意见,至少在1938年全年不应该发动大规模进攻,而是尽力保证现有占领区的“秩序”,扫平敌后国军正规军和游击队的抵抗,同时大量扶持中国伪政权和伪军。 这样一来不会再继续遭受很大的损失,不会冒着某些战役失败的危险,二来不会陷入中国战争太深,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大不了忍痛放弃中国关内战场,撤退到东北的所谓满洲国罢了。
同时日本方面为了应付同中国的持久战,做出了1940年底前新增25个常设师团,25个特设师团的计划,换句话说日军准备新编组近百万大军。
日本军工部门却对这个计划非常不满意,他们的负责人直截了当的对军部说:以日本目前的国力,经济力量,科技力量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计划! 而日军军事训练部门负责人也表示:日军训练部门力量有限,无法在3年内训练出如此数量的军官和士兵,绝对不可能满足计划的需要。 如果强行完成这个计划,只能大幅度削减训练的内容,降低训练的标准和对兵员素质的严格要求,那么训练出来的这个军队战斗力恐怕只相当于现役甲种师团的一半,相对国军就没有太大优势了,更远远弱于美苏军队。
日本军部接到这些报告以后垂头丧气,他们认为如果长期计划无法完成,至少在1938年完成6个新师团的组建。 鉴于兵力不足,日本军部高层斩钉截铁的命令,至少在1938年7月前(完成六个师团组建之前),在华的日军不允许发动任何大规模进攻作战,而应该就地停止前进,转而修整部队和稳定占领区。
对于这个命令,日本政府的近卫内阁也表示支持,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近卫内阁所谓以华制华的手段也没有任何好的成果。虽然扶持了王克敏,梁鸿志,德王等傀儡政权,却都因为这些败类道德低下,毫无号召力和军事实力导致这些政府实则没有用处。 他们所谓的五花八门伪军也毫无战斗力可言,不但不能成为日军帮手,甚至私下倒卖日军提供的军火,出卖日军情报,反而成为日军的大包裹。 其中伪内蒙古政权的德王由于对日本压迫蒙古人的不满,甚至暗中和蒋介石联系,试图再倒向中国一边。
鉴于这种情况,日本政府方面也完全同意军方的建议,也就是日军就地停止进攻,并且至少在1939年前不发动新的进攻。
政府和军方的一致结论,根据法律还要通过天皇的批准。出人意料的是,日本天皇裕仁也举双手双脚支持这个计划。 天皇裕仁一直将美苏当作真正的敌人,准备和德意联手,在二战中彻底掀翻美苏,控制东亚和东南亚,实现日本称霸亚洲的梦想。在裕仁天皇看来,只要打垮了苏美,征服中国只是时间问题。 既然有这样的野心,那么在此之前为什么还要跟不相干的中国死缠烂打呢?天皇裕仁本来对大规模入侵中国就是不赞成,但架不住军方一再宣称三个月可以打垮中国的诱惑,同意了日军全面侵华。 现在侵华战争打了半年,哪怕瞎子也能看到中国至少还能继续打几年,天皇裕仁自然是火了。 此时裕仁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这个暂时停战1年计划,并且一再强调要约束一线军官,不得违背军令擅自进攻!
其实如果日军现在停止进攻,从各方面对日军都是有很大好处的,对中国却比较不利。
日本方面暂停进攻,也就是不愿意继续扩大侵华的一个标志。 之后日军完全可以逐步收缩兵力,将兵力转移到河北,山西,绥远,察哈尔,山东北部先后的华北五省占领区,同时可以控制上海到南京一线的苏南地区。在这一线,日军使用40,50万大军配合一部伪军还是能够防御住的。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军占领这些区域,也就完成实现了七七卢沟桥的入侵目的,也就是蚕食华北的计划。 同时日军使用这些不多的兵力在中国作战,也就尚且有一定余力应付和美苏的决战,并不会伤筋动骨,更不会彻底举国陷入中国持久战。 之后无论是继续占领中国,还是从中国撤军,都是非常可能的。
但从中国这一方来说,日军如果不能撤离出华北,在这种情况下停战只对中国有短期的好处,也就是可以暂时整编部队,得到一个宝贵的恢复期。但就长期来说,对中国并没有好处没。 中国唯一打垮日本的方法就是持久战,而持久战就必须让日军深入中国内地作战,拖住日军百万大军。 以目前日军国力军力,陷入持久战用不了10年就必死无疑,到时候肯定战败退出中国全境,抗战也就胜利了。 日本如果在1938年不做进攻,表面上似乎为国军赢得最需要的修整时间,但日军也在修整和扫荡占领区,同时编组新军。 1年以后,日军完成新军增补,重创国军敌后武装,自然可以抽调更多部队进攻国军,到时候对中国方面只是更为不利。 所以中国这方面需要做的是继续和日军作战,也就是毛泽东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打!
看来必要的时候,国军需要主动进攻,迫使日军发动继续进攻。 但让国军没想到的是,日军自己却帮助国军完成了意图。
再回到日本方面,1938年全年不继续进攻的命令传到中国,日军底层官兵非常欢迎。他们大多是年轻人,抛弃了稳定的生活和家庭,恋人来到中国激战。 日军士兵回忆录中,哪怕务农生活非常艰难的人,也不希望继续打下去。除了战争的残酷以外,日军内部奉行法西斯主义,老兵对新兵殴打虐待都是家常便饭,而作为日军步兵 前后打了半年,战友伤亡无数,吃尽了战争的苦头,却也看不到战争有什么意义,谁也不希望继续打下去。 这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民族喜欢战争,日本人怕是也不例外,但在中国作战的日军高层则有完全不同的反应。
当时日军侵华的部队分为两大股,分别是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军,分别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作战。 华中方面军司令原本是南京大屠杀的屠夫松井石根大将! 由于日军方面认为南京大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为恶劣影响,为了掩人耳目将,他们将松井石根转入预备役,他的职务由畑俊六大将接替。
畑俊六是日本武士家庭出身,代代都是职业军人,到了他这一代也不例外。 畑俊六同哥哥畑英太郎(死前是日本关东军司令,918事变之前得急病暴亡)都是日本军方的大将,这在日本是绝无仅有的。 畑俊六本人是日军中首屈一指的人物,曾经以日本陆军大学第一名身份毕业(陆军大学是日本军界精英的院校,类似于美国西点军校),之后参加过日俄战争,战争中被俄国人的子弹击穿了肺部。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畑俊六的肺部严重受损,导致他的身体功能失调,一辈子都是一个干枯病夫的样子。
畑俊六曾经担任驻德国,瑞典武官,也曾经参加过巴黎和会,在中国也呆过很长时间,对侵华战争和国际形势有着很深的了解。 此时畑俊六认为日本军部的命令是正确的,日本应该见好就收,不应该继续进攻,随即下令暂停攻势。 -------------------------畑俊六和寺内寿一合影,左边干枯的小个子是畑俊六,右边是寺内寿一。下图的日本天皇裕仁只能调合海陆军的矛盾,并且改变一些军方的决定,却并不能像希特勒,斯大林那样主导整个日军。
让畑俊六没想到的是,另外一个巨头--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对停战令却坚决反对停战。
寺内寿一大将是日本贵族家庭出身,有个伯爵的头衔。此人是最为激进的军国主义分子,虽然贵族出身,但性格野蛮凶悍,更有傲慢自大的缺点。 寺内寿一当时头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打赢中国绝对不停战。在寺内寿一看来,现在停止进攻完全是莫名其妙。 因为他的华北方面军目前为止还是百战百胜,已经获得了平津战役,南口张家口战役,太原会战以及保定石家庄战役的胜利。 在寺内寿一看来,处于获胜石头的日军自然应该继续进攻,占领整个华北和华中地区。 就算不能完全占领华北华中,最低层度要打通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军的联系,也就是占领山东和江苏北部,打通从天津到南京的津浦铁路。 但畑俊六大将却并不同意继续进攻! 寺内寿一再三劝说他,指出华中方面仅仅控制苏南地区,其实是在国军五六十万大军的三面围攻之下,唯一没有被围攻的一面还是大海。如果不能打通华中方面军同华北方面军的联系,华中方面军前途难料,甚至连占领区也无法巩固。 畑俊六被寺内寿一有些说动,开始考虑是否配合华北方面军占领山东,打通两军的联系问题。
而这边寺内寿一的野心其实远不止占领山东和江苏,他将他认为需要继续进攻河南,山西,之后直逼湖北发动武汉会战,彻底占领中国的华北华中甚至华南地区,占领半个中国。
可惜寺内寿一的主要报到日本军部后,立即被否定了,军部再三要求寺内寿一严格遵守命令。 1938年2月3日参谋本部给寺内寿一的作战指示,提出:在胶济铁路沿线出现已占据之线或其他方面,均不得超过黄河线进行作战。 让日本军部没有想到的是,寺内寿一大将此时手握重兵,根本不理会均不的命令,居然开始自行其事。 他在1938年2月5日擅自下达了进攻徐州的命令,这等于违抗了军令,麾下的第10师团和第5师团立即发动向徐州进攻。 同时畑俊六在寺内寿一的严厉要求下,被迫出动一部从南京进攻徐州,以配合华北方面军对徐州的进攻。 鉴于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军都不服从军部命令,日本军部非常愤怒! 他们在2月16日公布了作战指导纲要,其中明确要求在华日军不得继续进攻徐州。 但畑俊六和寺内寿一已经完全无视军部的命令,他们正式在2月17日发布全面进攻徐州的命令,实际上当时日本军部已经无法阻止一线部队的行动。 由此,徐州会战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日军此次进攻徐州采用了三面夹击的方法,由华中方面军一部从南京出发,从南往北沿着津浦铁路进攻徐州。 同时华北方面军两个师团,分别两个方向,也就是一个从北往南沿着津浦铁路,另一个沿着台潍公路从东北往南进攻。 日军这一手可谓非常厉害,因为日军战斗力占有绝对优势,采用多路进攻方式,也就迫使国军将兵力分散。 而日军可以凭借战斗力的优势,击溃兵力较为分散的各股国军,最终会师徐州。 自然,这种作战方式只是适合战斗力占相当优势的一方,如果是国军随意分散兵力,恐怕就会被日军逐个吃掉了。 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以后,对三路日军看得非常清楚。他认为目前看来从北往南杀过来的矶谷廉介第10师团由于试图抢得头功,已经深入山东腹地200多公里作战,完全让自己处于孤军深入的地位,是最容易被歼灭的。 至于两外两股日军,必须将他们阻挡住,以完成会战的部署。 李宗仁也认为必须改变之前对待日军的作战方式。 在之前国军多以阵地战方式对待日军,虽然在抗战初期阵地战对于将日军拖入持久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军事上来说,阵地战却是日军发挥火力,机动力,以及陆海空协同能力的最好舞台,国军这种打法是以弱击强,自然不存在获胜的可能。 国军在抗战最初几个月开始放弃单纯的阵地战,而是使用一些机动的围歼战。比如太原会战的平型关战役,晋绥军集中几个军引诱日军第五师团大部深入平型关,以一股强力部队在正面阻挡日军前进,然后各部从四面进攻,将第五师团陷入合围。这股日军一度陷入弹尽援绝状态,差一点崩溃。最终只是因为晋绥军战斗力较差,指挥上也有一定问题,没有歼灭这股高达3万人的日军。 虽然平型关战役失败,但这种战法也受到了国军高层的肯定。 其中李宗仁更是对这种打法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必须以一股适合防御的国军正面阻挡日军,同时调动大部队在日军侧翼机动作战,并不固守一地。在正面防御国军同日军胶着的时候,侧翼国军四面合围,发动全面进攻,将日军歼灭或者重创。 这笔处于被动地位的阵地战要好的多,至少有一定的把握获胜。 此次徐州会战中,除了滕县等由于兵力太少,必须死守的战斗,国军大多采用了这种战术,并且获得了胜利。 南路日军溃败--淮河狙击战 南路日军开始并没有全力北上进攻徐州,这主要是因为畑俊六并不赞成。 在畑俊六架不住寺内寿一的要求试图北上出兵的时候,才发觉真的无兵可用。 当时华中方面军的几个师团中,第18师团在杭州,第14师团在浙江湖州,第6师团在安徽芜湖,第16师团在南京,第3师团在常州无锡,第9师团在苏州,第101师团在上海,第11师团在扬州。 中国面积辽阔,抗日军民数量众多,仅在苏南浙北的民众自发武装就不下10多万人,更不要说还有大量国军正规军存在。 日军这几个师团完全在苏南,浙北,皖东一带尚且兵力不足,整日处于国军正规军和游击部队的进攻骚扰下,根本无力抽调部队。 无奈之下,日军只得将位置最好的滁县第13师团抽调出来北上,并且抽调另外2个师团协助。但这2个师团显然无法在短时间赶到,看来目前只能依靠第13师团1个师团作战了。 为了多少给13师团增加一点额外力量,畑俊六将汉奸齐燮元的部队和伪满国军几个旅配属给13师团。可惜这些伪军战斗力很差,实际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显然光靠1个师团3万多人,想要打通不下300公里到徐州的铁路,还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根本不可能。 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军部的命令还是很正确的,日军确实兵力不足,无力继续进攻。 日军第13师团在12月20日占领安徽滁县,全椒一线以后,奉命开始沿着津浦铁路北上。 由于国军顽强抵抗和安徽复杂地形的影响,第13师团推进速度很慢。 这个13师团是刚刚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师团,也是日军甲种精锐师团之一,编组地是日本的仙台,又被称为仙台师团。 当时师团长为荻洲立兵中将,该师团为1905年建立,参加过日俄战争,也曾进军西伯利亚干涉苏联革命,到抗战开始时候已经有30年的历史,是日军一支劲旅。 但是第13师团自从淞沪登陆以来,已经连续作战了2个月,有一定伤亡,官兵颇为疲劳,战斗力有一定减少。 加上该师团向北推进的一路是安徽的江淮丘陵,到处都是起伏的丘陵和大大小小的河流,并不合适进攻作战。 畑俊六对此也非常明白,此次为了进攻徐州,他给这个师团增加了大量额外配属部队,主要是重武器,以增加13师团实力。 配属部队为: 独立机关枪1个大队 战车1个大队(装备坦克) 轻装甲车1个中队(装备装甲车) 15公分口径榴炮1个联队(重型榴弹炮) 10.5公分口径加农炮1个大队(重型榴弹炮) 航空兵1个大队 独立工兵两个联队 两个渡河中队 两个架桥中队 高炮1队 汽车两个中队 铁道大队 后备步兵1个半大队 可见,这个师团的火力极为强大,在日军甲种师团中也是相当厉害的。 这一线守军也是一支国军的劲旅,就是桂军刘士毅第31军。 桂军号称中国军阀部队中最厉害的部队,超过湘军和青海马家穆斯林骑兵,这不是浪得虚名的。 桂军非常擅长山地战,丛林战,官兵作战极为勇敢,战术形式多样,单兵作战能力强,既可以打整旅整师的大军团作战,也可以分散成营团打小规模的游击战。 桂军在抗战中第一次表演是在淞沪会战,结果却相当不理想,伤亡相当大,还殉国了几个旅长。 这却并非桂军无能,而是淞沪会战是桂军并不很擅长的阵地战,桂军的特点无法发挥。 而桂军名将刘士毅的31军并没有参加淞沪会战,而是直接从南宁开到了徐州。 此次作为徐州会战南线防御的主力,31军下属第135师,第173师,第174师,全军非常满员,士气也相当高昂。 可惜31军是桂军三个军中战斗力最弱的一个军,为什么呢?在于桂军本来只有两个军,并不包括31军。这个31军是抗战前刚刚扩编组建起来的部队,以少量骨干部队配合大量新兵组成部队。所以31军新兵太多,有六七成兵力都是抗战以后刚刚从广西召集的新兵。 虽然当时桂军选取士兵非常严格,从全省自愿报名的90万壮丁中只选取了几万人,兵员素质很不错,但毕竟新兵没有任何战斗经验,战斗力尚且不足和桂军第7军相比。 刘士毅自己回忆:我这一军是临时征集各地青年新编的。训练未及一月,不但众人怀疑他们的作战能力,就是我也深感忧虑。好在干部都是南宁第一分校的学员生,我要他们利用北上 运输这一个月的时间,在火车中讲解枪枝各部名称与作用。是时因运输拥挤时有停顿,以等待其他部队通过等事,每一停车,即令部队长率部下车,在铁道两旁附 近,遇机作实地的训练,而且注重作战必要的技术练习,如自动火器的使用与射击等动作,以便一遇敌即可作战,免去一切形式上的操作,以求节省时间。所以由粤汉路、平汉路、陇海路等运送到徐州,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部队也就受了一个多月的实地训练,所以一下火车,就可以作战。 ----------------桂军仅有的一些烂火炮,都可以放进博物馆了。桂军有少量重机枪,这些机枪都像宝贝一样。 大家看看,就这样完成训练的。 外号武状元的刘士毅是个职业军人,他分析大局,根据李宗仁的建议改变的作战方式。桂军31军没有采用单纯的阵地战,他利用安徽这一线起伏不断的丘陵地形,加上星罗棋布的小型河流湖泊,成功的缠住了日军。 桂军以一部在正面誓死抵抗,但兵力并不大,以避免被日军重武器大量杀伤。 同时桂军使用大量部队以营团为单位,从侧翼甚至后方四处进攻偷袭骚扰日军。 桂军侧翼进攻部队并不硬拼,而是有效利用地形,巧妙的打击日军。 广西桂军非常擅长在复杂地形中作战,他们枪法精确,敢于近战肉搏,而且行军速度极快,战斗中非常勇敢机智。 白天桂军正面拦截,并不适用大股兵力,只是坚守几个要点,保证坚持到晚上。 一到夜晚,桂军则大规模夜袭,夺回白天丢失的部分阵地。日军不善夜战,往往就被桂军击退。 这种作战方式搞得日军日夜不得安宁,刚打了10天就相当疲惫,很多日军士兵每天就睡2,3个小时。 日军第13师团面对这种死缠烂打的战术非常头疼,他们前进相当困难,而且由于地形复杂,重武器行军也很困难。大部分河流上的桥梁都被桂军破坏,日军只能靠几个架桥和渡河中队运输。 最终杀了整整1个月,日军才完全占领了滁县北面50公里的明光一线,相当于每天仅仅前进1公里。攻陷了明光以后,日军离徐州还有200多公里的遥远距离。 当时日军已经在台儿庄方面猛烈厮杀,畑俊六也只好下令13师团全面进攻,加快行军速度。 在接到全面进攻的命令后,第13师团开始全力北上进攻,但再次被桂军刘士毅第31军死死缠住。 桂军31军虽然战斗力很强,装备根本无法跟日军相比,光火炮上日军数量是桂军的几十倍。 在桂军一次撤退途中,桂军第138师第414旅丢掉了两门火炮,这让师长莫德宏大发脾气,狠狠将414旅旅长钟毅大骂了一顿。为什么?因为31军一共也只有几门山炮! 况且31军兵力上不过一个军,兵力尚且没有日军一个师团3万人多,不可能光靠1个31军打赢。 在桂军在皖北死死缠住日军13师团的时候,李宗仁已经调动大部队开往皖北,要求桂军继续拖住日军。 于是桂军同日军再次激战半个月,也就是到了2月初,日军才占领了定远蚌埠一线! 期间由于31军的打发让日军作战极为艰苦,日军上下都极为愤怒,他们本想大肆屠杀老百姓泄愤,但安徽当地老百姓听说在南京屠杀的13师团来了,大多弃家逃亡,日军只杀了一些来不及逃走的老人妇女。 另外日军对31军极为仇恨。作战中31军1个连40,50人退入楼店村后死守,被追击而来的日军赶上,两军肉搏后该连全部殉国。 事后日军为了泄愤,居然将桂军阵亡官兵遗体全部扔进村内王成九酱园的酱缸内,令人发指! 鉴于东北军51军已经赶到淮河一线,桂军31军奉命转移,让出正面阵地由东北军接防,自己则退往日军侧翼山区待命。 刘士毅第31军的巧妙防御完全扭转了战局,此时国军三支主力大部队已经先后开到了安徽北部! 最先赶到的是原来驻守青岛的东北军于学忠51军! 51军是东北军的一支主力部队,抗战前常驻甘肃,军长于学忠也是东北军二号人物,仅次于张学良,当时担任甘肃省主席一职。 西安事变中,于学忠率部将甘肃兰州的中央军几个团缴械,期间还杀了一批人,枪毙了两个团长。 但西安事变结束以后,蒋介石没有追究51军的责任,保持了于学忠51军军长的职务,让他率部抗战。 51军奉命去青岛驻防,在韩复榘溃逃,青岛已经没有防御意义之后,于学忠奉命率部紧急赶赴徐州南面的淮河增援桂军31军。 于学忠的51军装备比桂军要好得多,该军下辖周光烈第113师、牟中珩第114师,共有4个旅8个团,全部都是清一色的捷克式和沈阳兵工厂自制的轻武器,有大量精良的步枪,轻机枪,还有数量不少的重机枪和迫击炮,这主要是来自于当年张作霖的老底子! 可惜东北军战斗力并不强,装备虽然好,官兵战斗意志却薄弱,军官素质也低,很多土匪流氓出身,打起仗了比川军好不了多少,属于国军中三流部队。 东北军自从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后,东北军百战百败,从无一场胜利,先后败给中央军(北伐),苏军(中东铁路事件),日军(九一八事件,热河会战),中共(陕北几个战役)。 但东北军抗日的情绪还是很强烈的,同全国其他部队相比,他们是丢失了老家的人,更有和日军拼命的理由。 他们赶赴淮河一线以后,接过31军的阵地,全力阻止日军度过淮河。 2月1日,日军开始强渡淮河,同51军开始激战。。 两军鏖战长达10日之久,期间东北军抵抗非常猛烈,还炸毁了淮河大桥。 日军只好利用缴获的100多艘民船渡河,好不容易渡过2个大队,却被东北军342旅英勇反攻,最终仅有一小部登陆成功。 第二天东北军集中将登陆日军全歼,一部日军走投无路,跳入河中试图游回对岸,结果基本都被淹死。 之后日军一再强渡,并且分兵从侧翼包抄,一度顺利度过淮河。 日军此战也掌握火力的绝对优势,光是飞机就有20多架持续轰炸,重炮坦克更是不计其数。 其中日军在蚌埠城内位置最高的面粉工厂设置火炮观测点,日军重炮炮弹一片片的覆盖51军阵地。 51军没有重武器,无力抵抗,只得向蒋介石要求支援。 蒋介石当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命令仅存的少量空军部队给予支持。 国军空军出动8架飞机冒死飞到蚌埠,将面粉工厂炸毁,毁掉了这个观测点,日军重炮失去了眼睛,之后几天被迫降低了炮击强度。 日军在51军顽强抵抗下前进非常艰难,日军前后三次成功登陆上淮河对岸,却全部被东北军集中反攻歼灭,最终只有一部勉强渡河成功。 东北军此战一扫之前懦弱无能,对日作战全败的历史,51军不过2万人誓死抵抗,居然整整阻挡了日军1个师团3万多人11天之久。 其中在2月10日,东北军114师奉命反攻,师长牟中衍亲自率领部队猛攻,将渡河日军打得缩成一团,无法前进。但仅仅一天时间,114师伤亡2000多人。 10多天作战中,东北军损失也不轻,损失了5000多人兵力。 此时东北军开始支持不住,日军13师团大部渡过淮河。 就在日军拼命渡河的时候,国军另外两支强有力的增援部队先后赶到皖北。 先赶到的是西北军最有战斗力的张自忠59军! 而战斗力更强是桂军桂周祖晃的第7军,该军的外号叫做钢7军! 张自忠59军在2月13日接过了伤亡惨重的东北军51军的阵地,并且立即开始全线反击。 此时的13师团已经陷入进退为难地步,由于进展缓慢,也算孤军深入,畑俊六大将考虑将13师团的进攻停止,不再支援徐州会战。 当时畑俊六下达了收缩阵线,暂时停止进攻的命令。 而日军第13师团这边从南京大屠杀以后已经激战了2个多月,从上到下非常疲惫,此时迎面遇到战斗力很强的西北军开始顶不住了。 张自忠和他的59军本来就是抱着一肚子怒火来的,此事和日军已遭遇,二话不说,上来就是强攻。 日军根本没有想到国军会主动进攻,措手不及,一线部队支持不住,纷纷向后方退却。 以59军主动的小蚌埠为例,59军李金照旅长布置第224团进攻小蚌埠村。 小蚌埠是个与蚌埠隔河相望的镇子,它紧靠津浦铁路淮和大桥,大堤位于大桥北端的桥头堡。敌人一旦从这里渡河,便可以沿津浦铁路突进,正面北犯,直趋徐州。 第224团团长黄贵长以主力第一营打先锋,直冲日军指挥部;第二营助攻。因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日军在选择突破口和把战争升级时都把重点放在这里。 224团1营迅速冲入小蚌埠村,先头连连长吴锡功身先士卒,刚冲到村内就被日军机枪击中,当场殉国。该连冲锋的同时,另外一连带着机枪爬上民房,向日军火力点猛烈射击。 59军对驻有日军的院落,采用步兵包围,机枪警戒出口,突击队白刃突入的方式予以消灭。最后,残余日军据守在一个大院内顽抗,几挺机枪向外面扫射,59军没有火炮,无法将其摧毁,依靠步兵冲锋,也冲不进去。 224团第一营冲击不利,营长赵金鹏灵机一动,命令所有人向院内集中投掷手榴弹。 大量手榴弹扔进院子,虽然并没有炸伤几个日军,但日军上下惊恐不已,他们随后放弃大院逃走,结果除少数逃脱外,均被打死。 到16日凌晨4时,小 蚌埠已被第224团肃清。 第223团也在师山炮营支援下将淮河大堤上下的日军全部歼灭! 第五十九军统计战果,共缴获日军枪支300余支、战马10余匹,歼灭日军300多人。 第三十八师也伤亡连长吴锡功、赵青云、徐宝琛,排长田起瑞、郭星辰以下400余人。 日军正面被突袭,阵脚大乱。 李宗仁见到火候已到,下令钢赶到战场的桂军钢7军和埋伏在侧翼的桂军31军立即从侧后方进攻日军。 两支桂军如神兵天降一样杀向日军后方,日军只有三分之一兵力在淮河以南,顿时大乱,他们不顾已经渡河的日军,而是自顾自的狼狈后撤。 渡过淮河的位置的13师团部队突然发现河南岸的友军已经撤退,全军上下都非常惶恐。 第13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分析全局,知道四面都是国军,而最近的日军师团还在200公里之外。此时13师团如果不从淮河北岸撤退,说不定就会全军覆没。 虽然这样撤退等于战败,但权衡利弊,也没有任何其他选择。 ------------------桂军官兵很擅长这种复杂地形作战,如果单纯打阵地战,他们自然不是日军对手。 13师团从15日开始全面放弃淮河北岸撤退,期间不断遭受国军打击。好在日军火力占优,勉强能够抵抗住。 到了17日,日军全部退回淮河南岸固守。 此战第13师团伤亡7000多人,国军方面东北军51军伤亡5000多人,其他各部伤亡总数也在5000人以上。 本来桂军2个军配合东北军1个军,加上西北军1个军也有能力全歼或者重创敌13师团。 但毕竟淮河一线远离徐州会战主战场,处于次要地位,是否全歼13师团不能影响徐州会战的战局。 而17日山东境内日军从济宁全面进攻,李宗仁命令张自忠的59军火速赶赴山东作战,由此淮河北岸还是留下东北军于学忠51军和桂军31军防御。 由此中日两军沿着淮河对峙,不断小规模拉锯战,直到台儿庄战役结束。 桂军钢7军则南下攻击日军,阻挡从南京出发,沿着津浦线向徐州进攻的日军后续几个师团大部队,并且在3月一度占领了南京的浦口地区,大大震撼了总部设在南京的日本华中方面军。 之后畑俊六并没有在派遣后续部队北上进攻,由此日军从南线进攻徐州的计划,完全被国军破坏。 徐州南线作战一般不被人提起,实则是非常重要的。 狗咬狗抢占青岛 华中方面军从南路而来的日军看起来指望不上,那么只能依靠华北方面军自己想办法了。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思考再三,决定将在河北休整的精锐第5师团在青岛登陆,然后从东北方向侧击台儿庄。 从青岛一线到台儿庄由一条台潍公路,正是适合日军大军团进攻的战场。 注:1933年11月,台潍公路动工兴建。台(儿庄)潍(县)(今天的山东省潍坊市)公路在临沂辖区内186.6公里,路宽为4米。有台儿庄进入临沂境内后,经兰陵、向城、卞庄、傅庄、临沂城、太平、汤头、夏庄、莒县、招贤、入诸城县境。全路同时动工修筑,于1934年9月建成通车,是从鲁东到鲁南的主要公路运输线。 在寺内寿一大将看来,南路进攻的日军13师团虽然没有能够到达徐州,至少也在蚌埠一线牵制了国军几万兵力。此时华北方面军以两个精锐师团分别从北方和东北方夹击台儿庄,还是有极大可能获胜的。因为根据日本的情况,目前徐州国军兵力空虚,其中青岛仅有深鸿烈海军陆战队2000人,而从青岛到临沂一线,也仅有国军杂牌军庞炳勋的1个师1万多人而已。 于是,进攻青岛的计划,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但是具体执行起来有出了很大乱子,而这个乱子出自日本自己。 这里要说说青岛! 青岛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被德国人控制,成为德国在远东唯一一个立足点。 但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出动第18师团5万多大军和第2舰队60多艘军舰突袭青岛,将德国驻守的青岛部队几千人全部消灭(其实德军并没有固守,此战伤亡仅仅817人,被俘却高达4869人),由此日本占领了这个城市,但却并不归还给中国。 后来五四运动也就是这么来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要求就是归还青岛。 虽然日军后来被迫退出山东省,把胶州湾德国租借地和青岛海关的主权归还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以5300万马克(合3200万银元)的代价赎回。 可惜日军直到抗战开始仍然控制青岛市内大面积的租界,而山东境内,尤其是青岛济南的日本侨民也有好几万人。 可是,七七事变爆发以后,蒋介石立即调动精锐的中央税警团赶赴青岛,准备一举围歼青岛日军。 这个中央税警团是中央军最为精锐的一支部队,名义上是查缉走私漏税,也就是当年明月兄所干的缉私警察。实际上中央税警团跟缉私没有关系,甚至跟税务没有关系,只是利用八国银行集团的所谓盐税余额经费交给财政部的税款组建的精锐部队。 这支部队的武器装备几乎清一色的从各国购买,士兵是精挑细选的,军官大都是留美少壮派,战斗力并不亚于著名的德械师。 当时中央税警团3万人开往青岛,大大震惊了青岛的日军。 日军在青岛仅有海军陆战队2000,3000人,兵力为国军的十分之一,显然不是对手。 青岛日军急忙向后方要求支援,日本军部深知青岛的重要性,立即编组了两支共4000人的海军陆战队大军准备增援青岛。 就在此时,淞沪会战爆发,在上海日本租界的1万日军被国军3个德械师猛烈进攻,差点就要覆灭。 由于没有想到国军敢于在上海主动进攻,日本军部完全没有准备,根本没有可以立即增援上海的部队。 此时鉴于上海远比青岛重要,日本军部将本来用于增援青岛的部队送到上海。 此时青岛日军就极为被动,他们如果硬打的话,十有八九会全军覆没,青岛也会被攻陷。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还从来没有一支部队被成建制歼灭过,也没有丢过一座城市,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日本海军方面如何向民众解释?会是个极大的耻辱。 如果不打撤军的话,到时候可以保证军队和大量侨民,但不战而放弃当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回来的青岛,这个懦夫的骂名,日本海军也承担不起。 可惜此时中央税警团已经在在青岛城区架起大炮,开始做全面进攻前的准备。 日本海军一派迫于无奈,两害相比取其轻,终于选择从青岛撤退。 于是青岛的日本2万侨民和几千海军陆战队全部撤退出青岛,青岛也被国军攻占,这可以算是国军抗战以来收复的第一个大城市。 因为不战而逃放弃青岛,日本海军方面视青岛丢失为最大耻辱,青岛日军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差点因为这个切腹自杀。 此时日本陆军决定反攻青岛,海军自然也是支持的。 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向日本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提出,由陆军海军配合攻占青岛,海军提供军舰,登陆作战则由陆军的第5师团完成,米内光政表示完全支持。 但日本海军一派的主力军官,比如后来联合舰队司令,当时为第4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却并不以为然。 日本海军一派也得到青岛国军全部撤离的情报,他们认为青岛现在已经不存在抵抗,所谓登陆作战只是白白捡一个便宜而已。 那么为什么要让陆军方面去得到这个功劳? 况且青岛本来是海军丢失的,海军自然要夺回来,以消灭之前舆论的压力。 日军内部海军和陆军一派斗了几十年,此次在青岛上干脆撕破了脸。 日本海军一派经过商量,在没有告知陆军的情况下,擅自出动第4舰队和佐世保第5、第6特别陆战队,横须贺第1特别陆战队,吴港第1特别陆战队,第4舰队联合陆战队,第4水雷战队联合陆战队,战车队,炮兵队发动对青岛的突袭。 当时青岛已经被国军放弃,为什么呢?因为韩复榘不战而逃放弃了鲁中鲁南大部分地区。 此时青岛的侧后都是日军,从战略上来说青岛防御已经没有意义,就军事战术上来说,日军随时可以切断青岛后方运输路线,也无法防御。 加上此时徐州南方战场吃紧,李宗仁将青岛驻守的东北军于学忠51军调到蚌埠去了,城市里面仅有深鸿烈的2000多名海军陆战队,显然不足以抵抗日军的进攻。 在日军攻击青岛前,李宗仁下令放弃青岛。青岛市市长深鸿烈率领部下做了焦土破坏。他们将日本在青岛的价值约二亿多日元的几座工厂全部炸毁。同时在青岛港口将镇海号等7艘报废军舰,以及6艘运输轮船给予沉船予以阻塞航道(镇海号是1867年由两广总督瑞麟向法国购买的,早在于1879年就因为朽坏除役),灯塔亦被破坏,附近海域也敷设了水雷。 随后国军正规军和青岛政府撤退出青岛市。 所以日军登陆青岛没有遭受什么抵抗,顺利的占领这座城市。 ---------------------------日军强行在青岛登陆,国军确实力不能及。台儿庄方面兵力尚且不足,哪有多余兵力去兼顾青岛。日军海军陆军的斗争已经有几十年,海军一度占了上风,他们得到的军费拨款时陆军的二倍有余。 而陆军一派还在等着日本海军派军舰来运输第5师团呢! 此时得知海军一派居然自己攻占了青岛,陆军上下都极为气愤,大骂海军一派是没有信义的混蛋。 麻烦的还在后面,在第5师团在青岛登陆以后,发现全市,比如警备、港务、铁路、机场、营房、通讯、建筑物上全部贴上了“海军管理”的字样,不允许陆军使用。 日本陆军忍无可忍,官兵冲上去撕掉封条,抢占这些机构,海军一派自然不满。两军剑拔弩张,发生大大小小几十起斗殴事件,一度差点交火。 后来由海军陆军高层经过再三协商,终于达成了青岛驻扎的具体分配计划。 3月26日,由陆军一派的第2军参谋长铃木率道少将与海军一派的第4舰队参谋长小仁林少将签定了港务、邮务、电政等方面的协议文书。日本陆、海军之间在青岛的矛盾,表面 上总算得到了解决。 但设在中山路南口西侧、面临青岛栈桥的海军第4舰队司令部的大楼内,则不时发出对陆军的咒骂声。 而日军第5师团从上到下都在数落海军的无耻亡义! 好色将军刘震东 这边沈鸿烈率领第二舰队海军陆战队2000人,配合青岛附近刘震东的保安队3000多人,以及当地大量抗日民众,开始阻击日军第5师团。 第5师团被这些国军阻击,前进一度受阻。 期间沈鸿烈在青岛,日照抗日民众帮助下,一度将日军占领的蒙阴县城夺回,在半个月后才被日军大部队攻陷。 沈鸿烈部虽然顽强战斗,无奈兵力太少,基本都是非正规军,不可能长期阻挡日军推进。 李宗仁考虑再三,安排麾下最擅长防御的两支部队中的一支,也就是西北军庞炳勋第三军团赶赴鲁东一线,誓死阻挡日军前进。 当时李宗仁认为,目前鲁北沿着津浦铁路南下攻击台儿庄的矶谷廉介第10师团推进速度最快,而且明显有不顾友军协同,擅自孤军深入的意图。所以将矶谷廉介第10师团放入台儿庄后,在四面合围将其歼灭是最好的办法。 但矶谷廉介师团兵力多达3万多人,以国军火力已经很难吃掉。如果从鲁东杀过来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能够在台儿庄附近同第10师团会师,那么日军总兵力就会增加一倍,以国军在徐州附近部队的实力,自然不可能吃掉这么多部队,台儿庄肯定会被日军攻陷,徐州会战也就战败了。 所以必须将鲁东的日军第5师团阻击住,绝对不能让他深入台儿庄腹地。 第3军团的对手,日军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也很有趣。 该师团3万多人从河北杀入南口,之后又杀入山西,经过南口张家口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和太原保卫战后,第5师团伤亡超过三分之二,经过多次补充以后仅剩1万多人。 太原战役结束后,第5师团奉命回到河北休整,但他的第9旅团被抽调送到上海参加南京战役。 需要说明的是,日军的恢复能力还是极为惊人的。以这个第5师团为例,在整个抗战历史上他多次被重创,甚至兵力消耗三分之二以上,但仍然能够短时间恢复。就包括太原战役,台儿庄战役,昆仑关战役等等。 该师团刚刚到达河北,立即接受了大量的兵员和物资的补充,战斗力迅速恢复。 经过3个月休整,补充了大量新兵,第5师团战斗力几乎完全恢复。。 此次他们从青岛出发南下,虽然被沈鸿烈的海军陆战队和山东第一游击司令刘震东部民团多次狙击,但沈刘两部正规军太少,战斗并不激烈。 板垣征四郎认为这路国军战斗力很差,不足以和忻口战役相比,随即集中大部队飞速突进。 日军先锋部队为第21联队长片野定见大佐指挥的步兵一个半大队,炮兵一个中队约2000多人。 这部敌军于2月21日从潍县乘汽车,经安丘、景芝、相州、诸城、汪湖,当日到达莒县东北的招贤镇,22日开始攻击莒县。 当时第3军团刚刚赶到,由于日军实现摩托化,可以完全依靠汽车运输,庞炳勋军团则只能靠两条腿。庞军团行军远比日军艰苦的多,战斗力也在急行军中锐减。 日军先头部队杀到莒县,此时莒县县长已经率领县城内老百姓全部疏散,躲到乡下取了。 城中仅有游击司令刘震东将军率领当地爱国抗日青年组成的两个民团支队400多人死守,其他部队由于距离太远,一时掉不过来! 日军以重炮轰击后,猛烈攻击莒县。 刘震东知道自己部队装备低劣,根本也没打过正规战,一再说:要注意!要沉着!不到一枪打一个的时候,决不发枪。 让人惊讶的是,从来没有经历过正规战的民团居然打的不错。 刘震东率领民团青年以步枪,土枪甚至鸟枪誓死守城,居然也守了半天时间。期间庞炳勋的1个团急行军赶到莒县,要求非正规军撤下去。 其实游击队本来也不能打这样的战斗,鸟枪打出去的都是散弹,射程50米,就是打中日军顶多也是轻伤。 但刘震东看到庞炳勋这个团由于急行军官兵疲劳不堪,弹药也没有多少,就怕他们顶不住,拒绝撤退:什么正规部队、游击部队,都是打日本的,责无旁贷。 可惜在随后的激战中,刘震东将军头部中弹,光荣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其陆军中将军衔。 这个刘震东是山东沂水人,家里是时代的木匠。他在少年时期因为山东灾荒活不下去,就闯关东去了东北,随后参加了东北军,还就曾经读于保定陆军学校,一度担任15师中将师长职务。 刘震东在918东北沦陷以后,刘将军不愿意奉命撤回关内,而是率领吉林义勇军在关外和日军缠斗到1936年。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刘震东主动去南京请缨抗战,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纵队司令,还给了他一笔钱和一部分武器,让他去山东老家组织游击队抗日。 刘将军回到老家,立即变卖家私,将家中的粮食,土地全部变卖,并且向山东富商募捐,很快组织大量山东抗日青年,形成了3000人的抗日民团武装。 这3000多人成分复杂,其中有当地各界进步人士,鲁苏等地的地方武装和来自平津的学生,还有从其他中国军队退下来的散兵,乃至流窜当地的土匪。 虽然成分复杂,装备低劣,但他们都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就是抗日。 -------------刘震东将军,当时中国军人大多好色,这也就是武人好色,娶几个姨太太并不算稀奇。刘震东组织当地民众誓死抵抗日军,山东抗日武装数量众多,总数不下20,30万。连小朋友也组成童子军,儿童团,帮助放哨,报信什么。 所以这只部队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需要说明的是,刘家很多人对刘震东的做法并不赞成!因为刘家并非什么富户,当年就是因为活不下去才闯关东的。后来因为刘做上了将军,赚了一些钱,买了一些土地,但也就是普通一个小地主而已。 现在把土地粮食都卖了,这么一大家子人,将来如何生存呢? 亲属认为刘震东抗日没错,但要量力而行,这样弃家报国,几乎把刘家搞垮了,他的老婆孩子又怎么办呢。 实际上他的四个太太一下子也几乎失去了生活来源,在刘震东殉国以后,他们日子过得很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刘震东本人长的相貌堂堂,身材高大,深受女人喜爱。 他自己也比较喜欢女人,前后娶过5个太太,其中1个因为长期抽大烟不听劝告,被他休了。由此他也在东北军中得到一个外号:好色将军。 刘震东对这个外号不置可否,后来说:我是娶了几个老婆,但不过是个人喜好,这不会影响我抗日。 刘震东将军殉国时候由于头部中弹,当场牺牲,没有留下一句话。殉国以后战友才发现他留下一份家书中:丙辰儿有下落(长子,参加国军炮兵部队抗日,一度失去联系),已走入救国的道路甚好,长生儿补习功课也很好(小儿子,刘震东将军虽然有4个老婆,但只有两个儿子,当时年纪小,还在上学。在父亲殉国以后,他毅然报名参加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不幸中途遇难),我在外专心杀贼,万一不小心被日贼把我杀了也更好,在此期间只有牺牲一途,别无路去走,家里事也没心去顾虑,实在也顾虑不及了,只等待将日本贼杀个干净,才能卸了我的责任。 此战刘震东的400多民团战士殉国一半人,他们大部分还没有超过20岁。刘震东殉国以后,他的的二弟刘震西继续领导游击队作战,在1940年殉国。 后来的人评价刘震东将军和他的抗日民团时候说(其实就是拿起枪的老百姓):这个我们的抗战能够取得胜利,我认为就是因为有这么一批中国人,没有这么一批中国人的话,中国肯定跟晚清一样,是亡国,亡国的悲剧。 需要说明的是,鲁南鲁东老百姓都是极为支持抗战的。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队日军四处烧杀淫掠恨之入骨。著名的电影《红高粱》其实真的有原型,日军在山东高密县四处屠杀,并且将敢于抵抗的人公开剖皮处死。当地老百姓愤然阻抗抗日民团,用粗劣的武器誓死打击日本人。红高粱里面的真实的孙家口伏击战,高密抗日民团击毁日军卡车8辆,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1挺,步枪41支,军刀3把,子弹数万发,还俘虏了10几个伪军。但日军随后调动大军报复,将周边无辜的村民杀死了100多人。 有的朋友不知道战争的历史,可能还觉得参加这种游击队很浪漫,很有趣。其实游击队作战还是很艰苦。老萨看过浙江一个游击队的案例,一个村子5个青年参加当地国军游击队,狙击一股日军。结果战斗刚一开始,他们中间的一个中学生(当时农民中读书的很少)一枪没开,被一发日军子弹击穿头部牺牲。日军机枪随即扫射,当场又打死其他3人,这3人只有1个开了一枪。最后就剩下躲在树上的1个青年,他吓得不敢开枪,直到日军走了以后,才爬下来掩埋了同乡的尸体。这一次战斗仅仅7,8分钟,他们5个好朋友就剩下1个。剩下那个人后来成为老游击队员,一直作战到抗战结束。但想起第一场作战他也心有余悸,4个活生生的生命,在他眼前一瞬间就没了。 刘震东这股游击队就有3000多人,而各地民团也有相当多的兵力。 他们配合正规军袭击日军后勤补给线,其中在沂水以南伏击一股日军,击毁汽车20多辆。至于零散击毁1,2辆日军汽车也就是家常便饭了。 除了参军以外,当地老百姓踊跃支持抗战,鲁南农民很穷,往往过年过节才能吃上肉。但他们毫不犹豫将鸡鸭鱼肉以及萝卜大葱馒头煎饼送到国军阵地,还有的乡下老太太拎着煮熟的鸡蛋冒着日军炮火送到阵地。 战斗中由于日军炮火猛烈,国军伤兵很多。鲁南山地丘陵多,普通人走路也不容易,更别说抬担架了。山东当地民众自发的组织大量担架队赶到第一线,只要有伤员,不管白天黑夜,立即抬着走过崎岖的山路送到后方。 国军第3军团官兵深深被老百姓感动,更加坚定了誓死抗战的决心。 国军先锋第229团配备第3军团仅有的4门山炮的2门经过急行军,满身大汗的冲入莒县。 两军兵力相当,日军重武器众多,显然国军不是对手。 激战1天半,229团伤亡三分之一,团长邵恩三左臂也被打断,日军冲入县城。 当时手上的邵恩三团长还想率领残部巷战,但副旅长则认为目前死战下去难免全军覆没,也不能拖延多少时间。不如退出莒县,以莒县附近的山地地形继续狙击,反而能阻挡日军较长时间。 于是229团被迫退出莒县,由于山炮无法运出去,只得用手榴弹炸毁,这样第3军团一半炮兵就这样没了。 此战229团伤亡了500多人,民团损失了200多人,日军也损失300人。 35日,在得知攻占莒县以后,板垣征四郎从情报得知正面国军仅有1个师,还是装备不好的西北军,立即决定发动总攻,第一次临沂战役由此开始。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1: | 行走在帕米尔高原“天路”上的人们 | |
2011: | 白兔给美帝上眼药?---巴勒斯坦今日递交 | |
2010: | 近2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鲜为人知的对外 | |
2010: | 温家宝警告中日冲突将拖累全球经济 | |
2009: | 电视剧《解放》观后感 -- 更新 | |
2009: | 请问美国加州停车方向是否要同车行走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