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黑木崖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工业体系建设决定我们的历史和未来 zt
送交者:  2012年08月21日13:40:51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工业体系建设决定我们的历史和未来

——2012年8月上海书展 《大目标》现场签售演讲记录

为什么大学要改名

首先,感谢今天各位读者、网友捧场,感谢主办方和出版方提供宣传机会,当然更感谢宋晓军老师对本书的指导。这本书是对10年来网络思想的一次盘整,应该说,各个网络论坛的网友才是本书真正的作者,我们四个作者只是执笔人。今天有许多网友来捧场,我向各位表示双倍的感激。

刚才宋老师提到我们作者的80后身份。我今天也想借80后的生活经历来谈谈本书的内容。

签售前场。(右为宋晓军老师)


签售现场。(右为宋晓军老师)


这本书有4个作者,但今天只来了我一个。因为我这几个月凑巧在上海工作。这是我第二次在上海生活,上次是98年来上海读大学。

在座各位应该有许多朋友也是那几年参加高考,应该记得那两年高考报志愿很折腾人,因为大学纷纷改名,改到中学老师都不知道这些新名字对应哪个学校。最典型的就是东华大学,过去的中国纺织大学,最早叫华东纺织工学院。改名之后,听起来像一个没注册过的山寨学校。西安的长安大学,过去是赫赫有名的西安公路学院,也改了一个很像民办学校的名字。

这些几十年历史的大牌学校放弃自己很有价值的名字,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名气和招生。为了摘掉很有行业特色的帽子,混一个综合性大学的名义。

整个90年代,中国工业不景气,国企工人甚至工程师一起下岗,农业不行,一亩地打四五百斤麦子,扣除口粮,交了提留农业税,剩不下多少,农技站发不出工资,员工自谋生路。从普通人的观感来看,搞工业搞农业都没出路。不管什么行业,搞生产的都不赚钱,只有经商才能变大款,用上别人用不上的大哥大,开上桑塔纳轿车。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差不多10年,结果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报志愿的时候都不愿意学工学农,外语,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环境工程才是那时候的热门专业。我当时到同济读土木工程,按说是同济的王牌专业。但我后来才发现,整个宿舍只有我一个人第一志愿是土木工程。其他都是从工商管理、国际贸易这种热门专业调剂过来的。其他大学的情况应该也一样。

所以那个时候大学能改名的改名,不能改名的就升级。从某某工学院升级成某某大学,主要目的就是去掉校名里那个“工”字。让自己听起来像个有热门专业的综合性大学。这样对考生来说才有诱惑力,对领导来说才值得拨款。像哈工大这种既没法升级又死不悔改的大学,在那几年生源就受了很大影响。其实我本来拟定第一志愿就是哈工大的航天电子与光电工程,最后一刻才改到同济的。

到了学校,第一课是李国豪校长上课。开口就说我们赶上好时候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基建还要持续50年。我们在底下听着将信将疑,大一没上完,就有同学找茬出国,不学土木工程了。在我这个80后看来,这就是90年代末,21世纪初中国人对经济的普遍看法。

作为一个工人和农民的后代,我当时对这种普遍歧视实体经济的社会气氛也有点疑惑。毕竟财富是生产出来的,不是贸易换出来的。大家都学金融,都学贸易,当公务员,就算效率再高,粮食和商品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就算外国人造的多,但我们也得有东西去换才行。大家都去学外语学外贸,恐怕没法让整个国家的日子变得更好。这个疑惑,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工业化 有肉吃

最近几天的新闻也验证了我的疑惑。

今年主要粮食出口国普遍干旱。美国、加拿大、俄国都可能出现10%以上的粮食减产,尤其是玉米和小麦,都有大幅减产。过去2个月,美国玉米期货价涨了60%,玉米和大豆价格超过了2008年的最高点,而且还在继续涨。这导致一大票国家出现了粮食危机。因为世界上靠进口粮食吃饭的国家太多,像日本韩国就要进口2/3以上的粮食。

当然韩国日本买得起,埃及,尼日利亚、也门这种国家就未必买得起,印度干脆不买。所以,2008年粮价上涨导致半个世界进入动荡,阿拉伯之春从人口最密集的埃及烧起来。然后北约就可以有选择的干涉,帮助看顺眼的政府镇压动乱,不顺眼的政府就军事援助反对派。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国家没走出那一波动荡。新一波又要来了,还不知道有多少国家会陷入动乱。


世界粮食自给率(2003年)


世界粮食自给率(2003)

当然,我不是说今年接下来所有的动乱都是因为缺粮食制造的,但在生存资源紧缺的时候,所有的矛盾,包括宗教、种族冲突都会激化。印度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如朝鲜,恐怕是先倒霉的国家之一。上周印度阿萨姆邦已经出现了波及上百万人的种族冲突,形成了几十万人的难民潮。我觉得,这只是动荡的一个开始。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耕地只有1.3亩,比印度、尼日利亚这种国家都少得多。按说中国是最担心粮价上涨的国家。但你看不到任何中国人有囤粮食,囤罐头的恐慌,也没人担心会吃不起饭。这说明中国贫富差距还不算太夸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亩产高,在算上大批旱地、坡地的情况下,亩产六七百斤。所以粮食自给率高。能保证90-95%的自给率,而且是在人均吃肉四五十公斤的前提下做到的90%自给率。


粮食和化肥的关系.gif


粮食和化肥的关系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大不了不进口粮食,不吃最多10%的进口粮食,对中国人的健康毫无影响。甚至可能有好的影响。这就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作用。要是中国人种不出足够的粮食,农业搞不好,哪怕国际贸易再发达,我们也没有底气说这种话。

前面说实体经济,我是把工业和农业分开说的。但实际上,农业现在不是个独立的产业。我们中国农业搞的好,不是说中国农民种地比别国农民辛苦,不是因为中国的耕地比他们肥沃,更不是中国的气候比别人好。而是因为我们是工业化的种地,我们能生产足够的化肥,修足够多的渠道和水库,让袁隆平这样的团队培养世界上最高产的种子。

所以,虽然中国现在农村种地的都是老弱病残,青壮年都出来打工了,但是中国亩产还是从100斤左右上升到六七百斤,能生产世界上最多的粮食。这和分田到户的积极性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工业化的作用。


各国摄入热量


各国摄入热量

相比之下,印度粮食一没化肥,二没水利,三没有良种。虽然他们人比中国少,耕地比中国多,但人均粮食不到中国的一半。我书里用了一个数据,中国现在猪的存栏量是5亿头左右。每年要吃掉1.7亿吨饲料粮。印度12亿人,每年只有2.2亿吨粮食可以吃。换句话说,工业化的猪要比纯粹农业国的人吃的饱,吃的好。

机械化不是工业化

不过,这里有个小问题。既然工业化的效率这么高,为啥别人不采取工业化的方式生产呢?他们种地也用化肥,也用良种、也修农田水利灌溉不就得了吗?

印度人解释自己的粮食问题,说的是土地水热条件不好,温度高的时候没水浇地,有水浇地的时候没太阳可晒。所以亩产低。但在经历过人民公社时代的中国人看来,这就是不修水库,不搞农田水利的结果。要是他们能修一大批水库,把雨季的水存下来到旱季用。他们也可以吃饱肚子。如果他们也生产足够的化肥像我们一样吃肉。他们为啥不搞工业化种地呢?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什么是工业化的问题。

我读中学的时候,90年代初,有同学暑假去打工,在修路的工地上挖沟。挖一方土赚几块钱,挖一方泥巴十几块钱。当时我去修路修桥的工地上看,完全是劳动密集型生产。几辆拖拉机加上几百上千人挖土、装车,搭脚手架、拌和混凝土。过了10年左右。21世纪初,我到浦东的公路工地上去实习,我很意外的发现,修路已经不再是个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了。一个标段几公里,站在最高处往下一看,只能看到几个挖掘机、几个压路机,几个吊车和卡车,最多再加上几个拿着全站仪的测量人员。比起10年前至少少了80%的人。

之所以人少了,是因为机械工作的效率高了。原来挖土靠人工,现在靠挖机;原来压路靠打夯,现在靠压路机;原来测量靠纯光学仪器,要有专人记录,按计算器,现在都集成到一个机器上了。过去修桥要现场编钢筋,现在都是工厂里面预制的梁板,直接用吊车吊到支座上就能用。所以人少了也能修路。

不过,挖掘机、压路机、吊车、预制的标准梁都不是21世纪的产物。早在六七十年代,美国、日本、德国就开始制造这些东西了。为什么我们当时不去买这些东西,提高修路的效率呢?为啥我们90年代还要用那么多人去修路呢?这个问题就像前面谈到的问题,明明世界市场上有化肥,为什么印度人宁可饿着也不全面转向工业的方式种地?


印度人用化肥也有用


印度人用化肥也有用

因为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效率和效益往往不一致。

国际市场上的确有化肥,有工程机械。但这些东西不是白送的,必须用钱去买。这钱还不能是自己印的人民币或是卢比,必须是别人也认的硬通货,比如美元,日元。要拿到美元和日圆,我们必须向发达国家出口一些东西。但这里就有问题了,你比别人落后,劳动生产率低,造出来的东西没人家好,没人家便宜,除了把资源让给别人开采之外,别人根本就不要你的东西。就连种地也一样。现在美国加拿大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所以,要换到外汇,落后国家唯一的方案是贱卖自己的货物,也就是劳动。毕竟只要你降价足够狠,没有什么东西换不到。这意味着,落后国家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换到发达国家的产品,比如化肥和机械。效益反而不如纯粹的手工劳动。

打个比方,修一条路,要100个人挖土,机械化之后只需要10个人了。但是剩下90个人去做别的工作,还是手工劳动,造出来的产品出口,还不够买修路的挖掘机。需要更多人来工作,努力出口才能换到挖掘机。结果,为了修这条路,你付出的劳动反而比100个人还多了。

印度人的问题也一样,进口化肥电泵可以增产。但增产的粮食可能还不够换这么多化肥电泵。所以还不如干脆手工劳动来的彻底。

所以说,要想效率高,工业物资指望拿来主义是不行的。必须自己造才行。

工业体系才是工业化

但是,自己造,不是简单的说买机器建一个工厂。不是说我们用进口机器造了个化肥厂或是工程机械厂就解决问题了。因为工厂本身不是孤立生产,需要机器,需要配件,需要耗材,需要原材料和物流业服务,还需要技术人员操作。如果你单独开一个工厂,原材料、机器和工程师还是靠进口。问题还是和前面说过的问题一样——你进口这些东西的外汇还是需要低水平劳动换过来。为了提高你这一个工厂的效率,整个社会的效益反而下降了。这就是许多国家越现代化越欠债的主要原因。最后人家来收债,你勒紧腰带建的工厂还得给人抵债抵回去。你的工厂越多,问题就越多。

拉丁美洲国家的问题往往就是这么产生的。人均GDP高,但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差得多。就是因为勒紧腰带建了许多现代化产业,但在技术上,工厂挂在外国的产业链下面。经济上,利润都被别人拿走。最后过的还不如过去一心种地的时候过的好。

比如说巴西,人均GDP1万美元,正好是我们的2倍。人均资源是我们的几十倍。但是这样一个国家,最大的城市里约热内卢有一半的面积是贫民窟,而且政府根本管不到这些贫民窟,毒贩子和黑帮在事实上管着这些地方。政府要是想在贫民窟干点什么事情,往往要动用军队。去年巴西警察想控制几个街区,结果直升机被黑帮打下来,警察的装甲车冲进去被人打出来。最后还是请海军陆战队帮忙才攻占了几个街区,但也无力再往前打了,停下来和黑帮谈判这就好比中国上海市政府想收复杨浦区的几个街区,结果上海本地的武警被周家嘴路的黑帮打败了,只能到吴淞口,请海军帮忙。才收复两个派出所的地盘,接下来还得还黑帮继续谈判。这种国家也有很多工厂,但听起来像生活水平比我们好一倍的样子吗?

其实拉美的足球就是好例子。拉丁美洲外资企业给中产精英和外籍雇员都发美元,给普通老百姓发本国货币。本国货币一年贬值50%以上是常事。巴西1990年通胀率是3000%!。老百姓的收入本来就不多,通胀之下根本没法攒钱,于是就吃光喝光。既不能攒钱给孩子上学,也没钱投资养老。所以就没心没肺地去休闲,去喝酒吸毒狂欢。中国老百姓反而看起来比他们过的辛苦。当然了,辛苦是为了自己和孩子的未来,还是比休闲强。

休闲的多,就有足球文化。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拿到美元,改变命运只有2个选择,一是贩毒,二是踢球。在这个压力下,拉美的足球超强。

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说单纯有工厂和GDP不算现代化。但我们这些年也努力建工厂,努力搞GDP,为啥我们比大多数第三世界过的好,比他们发展快,没有出现他们那种贫民窟呢?

因为我们的工业成体系。所谓工业体系,就是这么一批工厂,他们彼此能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和技术支持。虽然不可能有哪个工厂自己制造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零部件,但作为一个整体。如果这些工厂只需要开采矿产资源,不需要外国的机器、零部件和工程师支持也能运行。我们就可以说这些工厂成体系了。当然,工厂还需要人,我们还得有相应的生活区,有公共交通,有学校培养人,还要有铁路公路港口。这些东西都配齐。 工业体系就完整了。

有完整工业体系的社会,里面每个人都以工业化的方式劳动,以工业化的方式生存,不存在某个不可缺的环节离开外国支持就立刻崩溃的情况。这样的工业体系能给整个国家制造工业物资。让我们运东西可以用汽车,抽水用电泵,吃饭吃肉。所以说,我今天话题的核心就是工业体系的重要性。

指数增长决定我们的未来

当然了,工业体系越大,能给整个国家提供的工业物资就越多,我们的生活就越好。所以,工业体系建成了还得继续扩大。怎么扩大呢?就是说,在每一次生产循环中,新生产的物资都可以用来扩建新的工厂,增加工业体系的生产规模。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工业的能源是煤炭,生产用钢铁制造的机器。

所以那个时候工业体系主要指煤铁复合体。我们采煤,再用煤炭的力量去开采更多的煤炭,我们制造钢铁,再用钢铁制造的机器冶炼更多的钢铁。再加上作为中介的机械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水平的煤铁复合体就形成了。可以给工业体系之外提供钢铁农具,蒸汽火车头了。任何国家搞工业都绕不过这个阶段。

这个煤铁复合体可以指数化的增长。指数化的扩张一开始,人类经济就从停滞的农业时代进入了迅速增长的工业时代。

我们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到了解放后才开始有意识地建设工业体系,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也晚。在座年纪大的人可能还记得一些当时的事情。我说的就是50年代末发动的大跃进,大炼钢铁。其实当时不止是大炼钢铁,还有大批开采的乡镇煤矿。中国从那时,终于学会了工业化的指数增长模式。用钢铁炼更多的钢铁,用煤炭采更多的煤炭。


各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例随时间的变化


各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例随时间的变化

等到煤炭足够多了,钢铁做的机器足够多了,中国又开始遍地开花的搞五小工业。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70年代开始,中国几乎每个县都开始搞以煤炭为基础的化肥厂,用煤炭造尿素等氮肥,这对于煤多油少的中国非常重要。1970年中国化肥产量是200万吨。到了1975年以后,中国每年新增的化肥产量就是200万吨。所以粮食产量也每年上千万吨的增长。到了80年代,中国人终于不再担心吃饭问题了。这就是工业体系的力量。和包产到户,改革开放什么的都没有什么关系。

自己的工业体系或许粗糙,或许落后,或许浪费巨大。但至少保证了工业效益都归中国人自己。再浪费的工业化劳动,效率也比农业社会高。但只要把几亿中国人都卷入工业化生产。中国人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这就是整体工业化的力量,是工业体系的力量。

过去几十年,中国发展的历史很复杂。但中国人有两个原则是不变的。一是坚定的搞工业,生产立国,而不是搞金融立国或是贸易立国。二是建设工业体系,在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领导下,有规划地建立工业,让工业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两个原因,就是我们日子越来越好的现实!


中国人均gdp相对于世界的位置


中国人均gdp相对于世界的位置

但是,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为啥其他国家不走这条路呢?世界上还有许多比中国更发达的国家,他们比我们发达几十年,先发展几十年。为啥他们不发扬优势,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反而逐渐被我们中国追上来呢?

制造财富 而不是定义财富

这是因为这个世界实现工业化的方式是资本主义方式。资本主义是需要利润来驱动的。在过去的一二百年,资本主义和工业化曾经结合的很好。因为工业和传统农业不一样,效率可以不断提升,创造出来的财富远大于投资。这就是利润的基础。所以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那些国家,一度工业化都走的不错。

但是,随着工业化进步,财富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利润需要用货币体现。过去的货币是金本位,或者干脆就是金子。货币不够多,这个利润就体现不出来,经济就萧条。所以,在大萧条之后,大部分国家都转向了信用货币,发行和黄金脱钩的纸币。

纸币是怎么来的?是银行体系根据信用创造出来的。从用途来说,纸币多了少了都不影响社会的财富总量,只影响经济的运行方式。应该说,纸币不是工业社会运行的汽油,而是帮助工业社会运行的润滑油。

但是,对于社会里具体的企业和个体而言,纸币就是实实在在的财富。还有许许多多的证券、金融衍生产品,这些东西都可以换真实的财富,都可以当企业的利润。这意味着,这个社会里有许多行业可以通过定义财富,而不是制造越来越多的东西赚钱。最典型的就是金融业,房地产业。只要他们能说服别人相信炒作的结果,相信那些次贷、股票和炒起来的房子是财富。这些企业就能越做越大。甚至国家都可以靠这个越做越大。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就是走的这个发展路线。

但是,归根结底,金融业是不创造真实财富的。从长期来看,投机泡沫一定会破,只有工业的增量才能填上泡沫。我书里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造出了东西,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才能买到东西,各国富人拥有的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第纳尔才能看起来还是原来的钱,用钱买的房地产、债券、黄金、宝石、古玩、红木家具才能保值、增值,才是所谓资产。金砖不会下金币,大楼不会生别墅,黄花梨桌子长不出黄花梨板凳,所谓的资产能够增值,正是因为我们的工业品生产在指数增长,土地、金银这些不能指数增长的东西价格就会上涨,看起来就像增值了一样。”

过去几十年,美国走上金融道路。之所以泡沫没有破,就是因为中国和一些新兴国家的工业在发展,然后美国印出纸币和国债,到中国和这些国家买走了我们新造的产品。我们现在也很苦恼这个事情,我们辛辛苦苦制造的产品,很大一部分被美国白白拿去消费了。支撑了美国的房价。

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我们干的很辛苦,但起码我们的工业在增长,我们基本的社会发展能保障。美国人拿走的是我们的工业产品,但工厂和技术人员都留在中国,我们的工业生产能力有实实在在的扩张。美国人也担心这一点,担心早晚有一天我们会强大到他们控制不住。2011年,中国发电量超过了美国,制造业产值超过了美国,钢铁产量等于世界一半。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实体经济里找工作。新毕业的高中生不再像90年代那样绕着工业走,都愿意到理工科学技术,到实体经济里当工程师。这种发展势头,美国人没法不着急。


世界粗钢消费量和产量


世界粗钢消费量和产量

美国人着急怎么办?前两年他们也逼着人民币升值,想减少我们的出口。但美国是个净逆差的国家,没有廉价产品填进他们的泡沫。他们的泡沫就会破。所以,2008年就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戳泡沫的针,我们中国经济的泡沫最小,所以我们在经济危机中的表现最好。有机会看着美国欧洲传统帝国主义在一代人里要完蛋。

发展到这个地步。中国人要想过的更好,必须坚持过去几十年的道路,建设工业体系,升级工业体系。拒绝投机,不管是金融投机还是房地产,把钱都留下来搞工业。但是,就像前面说的。工业社会很复杂,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感受不到工业就是财富这个千真万确的事实,只能感受到财富就是钱。而工业体系还不完美,还有许多问题,比如污染,干起来也辛苦。所以普通人如果对工业体系没有理性的认识,很容易认同反工业的言论。比如说我们要进入后工业社会,要追求“农业时代的美好生活”,愿意搞金融,搞贸易,就是不愿意搞生产。我这本书就是想站在80后的视角,从普通人的利益出发,谈谈以工业为本的大战略。

不管将来的中国采取何种政体,推出哪一个执政集团,都必须用以工业为本的标准来衡量。这是一个绝对化的标准。搞不好工业的统治集团搞不好中国,养不活中国。和钓鱼岛、十八大,甚至六四事件比起来。工业战略实施的好坏,是一个重要100倍的事情。

80后的工业化直觉

至于说为什么要强调作者的80后身份。并不是为了强调作者年轻,好作为书商的卖点。我是认为,80后的大部分中国人,是第一代生在工业时代的中国人,这个时代特征对我们个人观点有很重要的影响。我生于1981年,我出生的时候,中国已经有了初步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还没来得及提供丰富的工业产品,但到我30岁的时候,这个工业体系已经足够大,大到把中国全部年轻人都卷入了工业化生活。

我小的时候,工人是一个值得拼命争取的身份,招工、农转非吃商品粮是一代年轻人的梦想。但到我30岁的时候,20岁的工人觉得富士康的生活很绝望,要自杀。自杀当然是很可怕的事情。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这说明中国人的生活跨了关键一步。富士康工人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元高于当年的青工。但他们依然不满意,这说明挣工资,消费工业化产品的生活从奢侈品变成了所有人的默认权利。这说明中国的年轻人需要更发达的工业社会来支撑未来。

这个转变,在80后看来,等于把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历史浓缩到了一代人时间里。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在青春期,在塑造世界观的年龄看到这段历史,可以充分认识到工业化的力量,认识到工业化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的父辈年轻的时候虽然也建设工业,但那个时候工业还不成体系,所以他们没法在塑造世界观的年轻体会工业化改变生活。我们的弟弟妹妹,我的孩子,出生就在工业社会,也没法体会农业时代的穷困。所以说,我们这一代人最适合写这样一本书,告诉所有的中国人,要把工业化道路走到底。如果这本书能在宣扬工业化思想上起到一点作用,能让大家给弟妹报志愿,给孩子讲历史的时候多提一句“工业的作用”。我觉得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是我从个人视角出发,对这本书感性化的一个总结。希望大家多谈谈意见,也希望大家能一起来塑造工业化时代的文化。

谢谢大家,我的介绍完了。

0%(0)
0%(0)
  这篇文章还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无内容 - 无为 08/21/12 (420)
        你是真傻还是假傻?仔细看帖去,你连龙永图膝盖都不如 - 无为 08/21/12 (430)
          补充一句:98年我预言Moto要死了,还玩笑说Kodak千万 - 无为 08/21/12 (435)
    你还是先看看纽约和芝加哥黑帮的故事吧。  /无内容 - 热风吹雨 08/21/12 (371)
    同感。“工业党”们的宣传功不可没。  /无内容 - 热风吹雨 08/21/12 (355)
  受不了Red Nut 竖行字,重贴一下。  /无内容 - 热风吹雨 08/21/12 (395)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卡扎菲快完蛋 利比亚反对派全面进攻首都
2011: 利比亚反叛军勇猛占领据特里玻璃市中心
2010: 民国文人经济收入一览:鲁迅收入480万元
2010: 历史上的今天:1990年8月越南撤军柬埔寨
2009: Kitanic: 蒋介石浇水,毛泽东摘桃
2009: 大陆 v 台湾,中央真的在薄此厚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