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已于13日早晨6时38分发射了搭载“光明星3号”地球观测卫星的“银河3号”运载火箭,但发射仅1分种就解体,并落入朝鲜半岛西岸的黄海,各国媒体对此事纷纷进行了报道。尽管朝鲜本次卫星发射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值得嘲笑,仅仅因为不顾国际社会反对而坚持发射,朝鲜就赢得了这场“卫星战”的大胜利。
航天火箭本来就是高精密、高复杂的高科技结晶,想要取得成功相当不容易。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甚至当年的苏联,都是经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取得成功,最终成为航天大国。据了解,中国是在5次发射失败的基础上才取得成功的,而美苏最早期的火箭研制,也同样经历了艰难历程。
历史早已证明,只有真正的“强盛大国”才有能力独立发展宇宙航天和远程导弹,而向朝鲜这样的小国,只能依附于其他大国。一个国家工业人口的层次和规模,共同决定了这个国家所能达到技术高度。即使是在经济比较困难的六、七十年代,中国所能集中的人力、智力、物力、财力及完整工业体系也远不是朝鲜这样的小国所能比拟的。
朝鲜的航天和导弹技术是在内困和外患并行的环境中发展的,而“大浦洞”2型导弹及衍生的“银河”运载火箭也不过仅有过3次发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朝鲜这次的失败完全是正常的。按照朝鲜远程导弹/火箭试射平均间隔3年发射一次的速度,完成8次试射,获得较为稳定可靠的、能够威胁美国阿拉斯加远程导弹可能要等到2030年了。
然而,对于朝鲜的这次卫星发射,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失败作为定论。在笔者看来,朝鲜卫星发射遭遇一个小小的“失败”,却在这场“卫星风云”的斗争中获得了一个大大的“成功”。这一点是朝鲜将推进剂注入火箭体内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的。不顾美、日、韩等国的反对,顶住联合国的压力坚持发射,最终将火箭点火,朝鲜已经打赢了这场地缘政治的心理战。
发射本身就存在失败的风险,这一点朝鲜高层必然清楚,而在发展航天、导弹定位国策的情况下,朝鲜卫星发射虽“败”犹“胜”。此外,朝鲜通过此次发射活动,还可以试探美、日、韩等国反应,摸清其忍耐程度,进而增加在“六方会谈”中的筹码。不管怎样,“六方会谈”依旧是半岛无核化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