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云居士
历史中走来的地缘战略格局
我们知道,欧亚非三个大洲其实是连成一个整体的,因此也被地缘战略学的大师麦金德称为世界岛,这个世界岛联系各个大板块的连接点,就在现在的以色列和埃及这个区域,因此有一幅古地图是这样描绘世界: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亚洲、非洲和欧洲是三片叶子,对称地从中心伸展开去。
欧洲就地理而言与亚洲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只不过由于黑海和乌拉尔山脉都不容易被文明所逾越,欧洲与亚洲的文明交流反而主要是通过狭窄的小亚细亚。
不过,欧洲毕竟和中国不同,后者被缅甸丛林、青藏高原、沙漠、戈壁这些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近乎完全和其它文明核心区隔开。在欧亚大陆的西端,并不存在一个可以被清晰界定出来的、独立封闭的文明区域。这里地形相对平坦,各区域人口分布较为均匀,不管是地中海北面的欧洲,南面的北非,还是东面的两河流域和阿拉伯半岛,在它们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地理屏障,互相之间极易沟通,因此历史上在这一地区多次出现过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如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
但是同时,这一区域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却又是趋于支离破碎,尤其是在欧洲这一部分,在罗马帝国崩溃后,就再也没有被统一起来,逐渐形成了西班牙半岛,英伦三岛、法国、中欧日耳曼地区、意大利半岛、东欧和巴尔干、北欧等多个具有自己文明和民族特色的区域,由于这几个板块在人口、国土等方面没有哪个居于绝对优势,因此虽然历史上先后出现过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等强权,但谁也无法统一欧洲,甚至于连大幅度改变各版块的力量对比都很难。
要分析欧洲的地缘战略,笔者认为可以大致把它划分为核心区、南欧区,东欧一巴尔干区以及俄国区这四大板块。所谓核心区,就是包括中欧、北欧和西欧在内的这一个区域,大致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奥地利、瑞士这12个国家,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再加上意大利(主要是其发达的中北部地区),之所以称之为欧洲的核心区,首先是因为这个区域人口最多最密集,经济和社会最发达,科技最先进,军事最强大,是决定欧洲实力和影响力的基础所在。我们一提到欧洲,目光肯定会停留在这个区域。而且,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自从罗马帝国崩溃后,外部各种各样的强大入侵者都没能深入这一地区:8世纪的时候,阿拉伯帝国在围攻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就被击败,连巴尔干都没能进入,离欧洲核心区甚远。当然,东方不亮西方亮,阿拉伯帝国在南线攻下了西班牙,但也在比利牛斯山止步;到了12世纪,蒙古人从东面沿着欧亚大草原一路杀来,虽然兵锋逼近多瑙河谷,但随后就因为内部纷争而匆匆东撒,再也没有回来;而对欧洲威胁最大的要数1458年攻克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他们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稳扎稳打,先后征服了包括现在的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原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在内的整个巴尔干地区,但同样是在进入多瑙河谷,最后围攻维也纳的时候,被波兰等国家组成的援军里应外合所击败,从此开始不断后退,直到变成一个欧洲病夫被崛起的欧洲列强宰割。
也就是说,从公元5世纪匈奴王阿提拉的兵锋越过莱茵河之后,到现在1500多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外部敌人进入过这一区域。要知道,东方的中国从五胡乱华之后,叉先后被蒙古和后金灭亡,而印度也被来自中亚的莫卧儿帝国所征服。因此可以说,进入中世纪之后,欧洲的发展其实是很连贯的。自从罗马末期,这里的原住民与迁徒而来的日耳曼人等种族混合后,这里的民族和文化经历了长期的内部碰撞和融合,尤其是在基督教的统一下最终孕育出了现在统治世界的西方文明。
而南欧板块及东欧板块是处于欧洲核心区域周边文明之间的过渡区域,南欧主要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几个国家,这几个国家的陆地疆界互不相连,但是有地中海这个天然通路相连,历史上被统一在罗马帝国之内,后来则成为天主教势力的集中地。它们在国家特性上有很多接近之处,只不过其发达程度比起核心板块颇为逊色,最近的欧洲债务危机也主要是发生于这几个国家。而东欧板块在历史上始终面对着来自东方及东南方的强大敌人,起先是匈奴人,后来是蒙古人,再之后东南面来了土耳其人而东面换成了更加强大可怕的俄国人,因此他们在中世纪直到近代的历史就是个逐渐被挤压的历史:波罗的海三国逐步被吞并,波兰被多次瓜分,罗马尼亚被割走了比萨拉比亚等地区,他们就像是一块垫子,帮助中西欧的欧洲文明核心地区吸收了来自外敌的冲击。
最后说说俄国,它既是欧洲的外敌但同时又是欧洲的一部分,是斯拉夫白人,信奉的是基督教的分支——东正教,自从东罗马帝国灭亡后,俄国就以欧洲的救世主自居,某种程度上它也确实为欧洲的安全作出了贡献。它对奥斯曼土耳其持续不断的打击吸引了土耳其人的军事力量,间接保护了欧洲文明,并最终促使这个军事封建帝国趋于瓦解。但是同时俄国作为被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了几百年的后起之秀,血液里流淌的有疾风暴雨般的游牧军事强权的基因,从一诞生,俄国就具有鲜明的军事扩张特色,并最终成为一个让欧洲人民惧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军事巨人。再加上俄国在民族性格、文化特色等方面都和欧洲差距甚大,因此俄国虽然一直算是欧洲列强,但又永远无法真正融入欧洲,从而成为一个另类的存在。因此人们谈论欧洲往往要将俄国另作专门论述。
经济与科技的巨人
我们现在结合欧洲几大板块的划分可以盘点一下实力,先看核心区,12国加上意大利总人口接近3.3亿,比美国的人口还要多一点,而发达程度基本一样,如果再加上逊色一些的南欧,以及东欧十国,那幺就一个板块而言,欧洲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视。这从世界500强公司的排名单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由于当前世界,真正算得上发达的经济体除了欧洲就是北美、日本以及澳洲,而后两者综合实力与美欧相比差距较大,因此笔者以美国为参照做一具体分析,如果各个领域都以美国为100分参照的话,欧洲就经济实力而言可以打80分,科技70分,而军事则只能打30分。
首先看经济,欧洲的GDP总量现在是高于美国的,2010年美国的GDP总量是14.6万亿美元,而欧盟则是16万亿。但是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这个大蛋糕是由很多块所组成,其中最大的一块是德国,去年GDP也只是大约3.3万亿美元,相当干美国的22%,其次是英法两国,都在2.7万亿美元左右。这3国加起来其总人口大约2亿,GDP总和接近美国的60%,实力还是相当雄厚的,这几个国家也都仍然是第二层次的世界强国的水准。那么作为欧洲经济实力的体现,我们可以看到欧元是当今世界仅次于美元的世界货币,远远超过日元或英镑等其它强国的货币。
但是由于欧洲内部国家发展水平不一,限于当前的政治与经济现实,只能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却不可能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而这是一个货币的最基本的支撑,因此这个体系必然存在无法克服的先天缺陷,这导致了欧盟和欧元面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时候,无法取得真正的强势地位,当经济大势顺风顺水,各国的内在经济和社会矛盾没有显露时,尚可以像一个完备的国际货币,但此次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的颓势尽显。而且英国并未加入欧元区,它继续保留了自己的英镑和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这导致欧洲的经济力量更加难以取得在世界上的战略优势。
再看科技,事实上欧洲国家里科技水平较高较全面的仍然主要是英法德这3个大国,英国最突出的显然是航空发动机,其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美国之外的最先进、最强大的航空发动机公司。在微电子、生物制药工程等领域英国也有不俗的实力;法国与德国是欧洲联合的轴心,以它们为基干组成的空中客车公司、阿丽亚娜公司、EADS公司等分别在民航客机、航天发射、军火研发等领域与美国竞争。意大利比这3大强国弱一些,但在工业技术上也颇有实力,比如世界3大钢铁设备制造企业其中一家就是意大利公司,菲亚特等汽车公司也享有盛誉;而瑞典,瑞士、荷兰等小国的科技实力也颇为强劲,虽然无法像大国那样面面俱到,但是在各自重点发展的领域都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如瑞典的萨伯飞机、瑞士的SAAB自动化技术、荷兰的飞利浦电子等,都是在世界制造业图景中无法忽略的强者。因此我们平时总是会不经意在各个领域发现来自欧洲的工业产品,从机械加工到家用电器无所不在。
但是依然是由于分裂,欧洲在科研发展规划上无法像美国或苏联那样做到统筹全局、全面铺开,也无法砸重金在一些缺乏短期效益的长线科研项目上,这就造成欧洲在尖端科技上逐渐被美国所甩开。如航天科技,美国在接连实施了“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飞机计划、“星球大战”计划等之后,取得了欧洲无法望其项背的技术优势;再如军事航空技术,经过冷战时期长期的高强度投资和密集的技术预研和型号研发,美国如今已经全面领先。近年来最突出的领域则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欧洲国家限于其分散的国防和极低的军费比例,根本无法做出相应的发展建设,只能坐等美国的建设成果来保护自己。
可以这样说,如果说欧洲在传统技术领域与美国在一个技术层次的话,那么在军事高科技以及信息、生物等新兴技术领域,已经无法跟上美国的步伐。因此笔者在科研领域给欧洲打的是70分。
军事与政治的侏儒
接下来我们看看军事与政治领域,这方面欧洲就差得比较多了,二战之后,欧洲即使是面对着苏联百万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也很乐于将安全寄托在美国的保护上。当美国军费占去GDP的9%时,欧洲国家的军费不过是4%左右,而这不多的军费又分在十几个国家里,大部分花费在重复的组织建设和人员开销上,这个局面在冷战结束后反而更加明显。因此最终的结果就是,欧洲国家的军队都是些缺乏高端军事能力的“普通军队”,也就是说,欧洲国家如果把所有的军队都加起来,数目也很可观,欧盟各国的军队加起来有100多万,比美军人数还多,但是他们没有完备的军事卫星系统,没有多层次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没有大型航母,没有远程战略轰炸机,缺乏成规模的电子战飞机、空中加油机,战略和战术运输机等辅助机群,没有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海基核力量也很小,在大型两栖攻击舰,核动力攻击潜艇等力量方面也很欠缺,因此总的来说,欧洲诸国的军力只是一支战术性的力量,缺乏远程投送能力和持续高烈度作战能力。而且由于每个国家都要有一整套领导班子,因此这百多万大军的相当部分是动不了窝的军队官僚体系,能机动部署的野战力量严重不足。
因此到了1999年科索沃战争时期,欧洲人发现自己连给美国打下手都很勉强,美国人尖锐地指出,欧洲的军事能力不到美国的20%。当然,欧洲人的选择也有它自己的道理,二战后的欧洲早已失去了帝国的雄心,能在美国保护之下过上幸福的小日子就是最重要的追求。不过毕竟与美国差距太大对于欧盟自身的利益安全也有负面影响,并且将削弱欧盟的政治影响力,因此欧盟曾宣布组建13支快速反应作战分队,每支作战分队为1500人,共19500人,然后以此作为总兵力约6万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核心部分。全部组建完成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将装备300架战机和75艘军舰,具有独立的远程投放、后勤保障和情报支持能力。这个计划无疑将大大提升欧洲对外部事务的干涉能力,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即使达到了这个目标,欧盟与美军的作战能力也仍然不可同日而语,只能是做到自己有小事不用求美军。不过这对于提升欧洲的政治分量还是很有帮助的,这次对利比亚的打击,法国和英国充当了先锋,虽然对美国军事体系的依赖依然显而易见,但确实也是展现了一下欧洲的军事行动能力和意志。
军事能力如此孱弱,自然资源又很匮乏,那么欧洲在国际政治中就必然不可能采取一种过于强硬的外交战略,因此我们看到,国际政治中的欧洲一直是一副和事佬的样子,美国喊打喊杀时欧洲就要求和平对话。当然,在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时就不一样了,不管是科索沃还是利比亚,对动武最积极的还是欧洲国家。
除了这几个领域外,有一个领域可能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文化领域。按理说,欧洲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世界文明中心,欧洲人有着世界最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但是在二战后,欧洲却失去了对外传播和扩张文化的力量,他们从一个输出者变为了一个输入者,好莱坞主宰了欧洲的荧幕和屏幕,欧洲街头流行的是美国文化。这其实很典型地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文明的力量来自于创造与活力,已经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不足以保证一个文明的竞争力。欧洲作为一个文明个体已经衰老,虽然很有修养但却逐渐失去了文明开拓的能力。
当然,上述分析与比较都是基于和美国的对比,当我们把视野放宽到世界范围时就会看到,欧洲的综合实力仍然非常的耀眼。就经济、社会及科技的发达程度而言,几个新兴的大国如中国、印度、巴西等都和欧洲相去甚远。但是这几个国家比欧洲的优势在于国家面积大,人口多,人均产值的微小提高就会带来总产值的大幅增加,再加之自然资源丰富,因此综合国力强大。而且作为单一国家,可以独立研发各种大型国家项目,如载人航天欧洲迄今没有去搞,而中国则已经实现,这点是欧洲的中小规模的国家所无法相比的。
只有结合为一个欧盟,欧洲国家才不会在当今巨人林立的世界显得像一个侏儒。回想一下18、19世纪时期,欧洲单独一个强国就可以来到世界各个角落开拓殖民地,将原有地区大国踩在脚下,世界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
迷茫的未来
“没有了美国,欧洲只是欧亚大陆西端一个无足轻重的半岛”。这是美国某战略家对欧洲的评价。这句话毫不留情地揭示了欧洲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尴尬地位。尽管我们仍然会憧憬于巴黎的文化气息,欣赏着德国工业品的精密,关注着英国王室的婚礼,但事实是,欧洲的实力与影响已经大不如前,而且在未来,其前景还会愈加黯淡,原因何在?
第一,分裂的局面并不能真正消除,欧洲的核心区就有十几个国家,加上东南欧,就有接近30个国家,这和单一国家相比,每一个决策都要自己内部吵嚷几年,效率必然低下。即便是联合,也只能是在大家利益趋近的领域联合。没有统一的政府就只能各自拥有不同的财政,没有共同的财政就无法灵活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保障欧洲整体的经济发展和欧元。同时,大家都更关心自己国家的百姓福}止,谁也不肯多花钱来建立共同的军事力量,因此欧盟和欧元面对其它强权终究只是个松散的个体,无法真正作为一个选手参赛。
第二,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不考虑俄罗斯的话,欧洲的几十个国家总共只有大约500万平方千米,与那些巨大规模的国家相比,无论从国土纵深、自然资源,还是从国民心理等方面,欧洲无疑都将处于小国寡民的心理劣势。
第三,人口老化及外来人口问题。欧洲很多国家的出生系数都只有1.2左右,世代更替形势极其严峻。同时,现在的欧洲已经是一个失去信仰的区域,一战和二战的残酷现实基本摧毁了欧洲人的信念,如今欧洲处于一个快速去信仰化的过程中,人们不再上教堂,基督教的信念成为笑谈。那个可以狂热地兜售赎罪券,组织十字军东征的时代已经过去,失去宗教约束的人们无论男女追求的,都只是个人的舒适与幸福,在欧洲这种高福利的社会叉不用担心养老,因此最终导致其出生率极低。年轻的劳力少了,可是经济上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会减少,于是欧洲国家只好求助于外来劳工。从哪里招呢?最近的自然是土耳其和北非,问题是这些地方的人基本全是穆斯林,来到法国、荷兰这些国家安营扎寨之后,自己的民族小圈子不变、信仰不变、极高的生育率不变,不但不接受欧洲国家社会的同化,反而强势地要同化周围社会,这已经造成了欧洲国家严重的社会问题。法国的穆斯林人口已经接近人口的十分之一,荷兰的一个作家因为写文章批评伊斯兰教就被当地穆斯林杀害。如今的欧洲没有信仰的富足人群,面对外来的团结而又霸道的穆斯林移民时,显得日益脆弱。笔者认为欧洲的未来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引起欧洲社会的反弹,出现右翼势力以激进的手段阻止这一进程,要么当穆斯林人口达到一定的比例后,开始出现社会权力的角逐并开始漫长的战乱和衰败。
曾经光彩夺目的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奥地利等诸神,已经走近了他们自己的黄昏,未来的人们或许只能在历史中看到他们寂寥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