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飞,35岁,空军特级飞行员,浙江海宁人。他是某新型战机飞行员、指挥员和教员,安全飞行2000多小时,曾参加过重大演习十多次,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在2008年底的某次演习中,杨永飞精准命中目标也让他创造了驾驶中国空军第三代战机发射精确制导武器全部命中的纪录。
2008年11月X日。
"轰--"一声巨响,打破了东中国海某海域的宁静。
一枚空对地导弹,从百余公里外掠海而至,将一座洞口直径仅比导弹自身翼展宽两倍的废弃工事洞穿!
精确,精彩!身在指挥所的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江建曾从实时视频中看到导弹洞穿靶标时,兴奋地称之为"精确打击的经典之作,震撼之作"。
精确,绝非偶然!因为这位战斗机飞行员已发射过X枚精确弹药命中的概率是100%!他就是南空航空兵某师副参谋长、特级飞行员杨永飞。
百里穿针般的精确,是现代高技术为这种精确提供了可能,而杨永飞是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将可能变成现实。
精确,是信息化战争最突出的特征之一。精确,也是杨永飞这位三代机飞行员献身使命不懈追求的目标,在他追求精确的航程中,激情与理性,执着与淡泊,有情与无情,恰好分别构成三条坐标轴的两极,为我们勾勒出杨永飞追求精确并趋向精确的轨迹。
激情与理性
"打仗是我去打,要死也是我去死,但我要追求胜利,牺牲是我最后的选择。"--杨永飞
"打进去了!"指挥所里南空航空兵某师长许学强一声大喊。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次堪称经典的精确攻击的全过程,地面指挥体系当中的各级指挥所都能通过视频回传系统同步看到。
那一刻,当硝烟从狭窄的洞口喷出,各级指挥所中,每一个军人的激情都被引爆,掌声,吼声,欢呼声在刹那间迸发。
时隔数月,记者在观看这段视频时,仍然热血沸腾。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视频当中经典之作的缔造者杨永飞当时的声音却平静得出奇,当他得知命中的确切消息后,除了一声淡淡的"好的"之外。再无任何激情表现。
对此,杨永飞的解释是"飞机没有落地,任务没有完成。我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真正的战斗中 ,理性比激情更重要。"
是的,不论是从战友们的描述中,还是在与他面对面的接触中,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杨永飞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
说杨永飞理性,首先因为他务实。打仗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所有的战术战法,都必须建立在对敌方己方装备性能的真实把握上。地空导弹是战斗机的死对头,为了真正摸清所驾新型战机在与地空导弹对抗时的优势与劣势。2007年,杨永飞任副团长之初,就主动与装备我军最新型导弹的某地空导弹部队协调,与之开展对抗演练。
这是一次不追求胜负,而以暴露问题、寻找有效攻击方式,联合研究进攻和防御战法为主要目的的对抗演练,茫茫海空之间,杨永飞和战友驾机从高空以超低空,不断摸索,难对手的发现距离、发现角度,也不断难规避、进攻的实施方法。地空导弹部队也不断总结和推出新的防电磁干扰、防精确打击战法。二十多个架次的对抗演练,参演双方不仅各自总结出一系列对抗战法,还共同探索出了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协同支持的新途径,推动了海上训练由以往单一机种飞巡航、小机群战术对抗向多兵种立体对抗的跨越。
说杨永飞理性,更因为他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按照常理,在打实弹的过程中,相对固定的人员搭配,更能保证成功率。但相对如何保住自己精确攻击100%的命中率,杨永更关注的是团队整体的战斗力和战斗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他说:"未来作战是以集群作战方式出现,倡导团队意识。一个人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改变变量集成的作战进程和形态。"
基于这种思考,杨永飞丝毫没有被自己已经取得的骄人战绩所羁绊。每次打实弹都根据任务特点大胆启用新人。他用9个精确的命中,培养出了6位胜任重大任务,年轻却成熟的战斗员。如今他们大多已走上副大队长的岗位,而他9次命中的成功经验,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战友们。于是,九发九中,不再只是杨永飞个人的战绩,更成为他所在的整个团队的战绩和底气。
看这这里如果你认为杨永飞的性格里,只有理性的一面,那就错了。在杨永飞所在团的年轻飞行员眼里,杨永飞绝对是一个充满战斗激情的人。
"打仗是我去打,要死也是我去死,但人追求胜利,牺牲是我最后的选择。"这段让每一个军人听起来都会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话,就出自他之口。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这句话多次被杨永飞的战友引用。
那是在一次战法研讨的过程中,军区空军的一位作战参谋当面批评杨永飞设计的一套空防战法风险太大,可能付出的代价过高,一向温和的杨永飞被激怒了,说出了这样的狠话。在杨永飞看来,战争不可能没有牺牲,只要胜算超过60%,他就值得为此冒生命危险。
理性的杨永飞从来都不缺乏战斗的激情,而是像操控发射出的精确制导导弹一样,用理性精确地控制着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