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动车追尾混跑——中国铁路名词之大混帐
在一个不尊重科学理性和语言逻辑的国家,有时不须看科学内涵,只看科学名词,便知是一塌糊涂。七月二十三日大陆的高铁列车在温州脱轨,前车停下,后者撞上,两车首尾相撞。大陆传媒多用「追尾」来报道事故。 「追尾」一来是科学名词,二来也显得粗俗,三来有文过饰非之虞。香港的传媒一般改用「追撞」或「追尾相撞」,高下立见。
追尾是指同车道行驶的车辆尾随而行时,后车车头与前车车尾相撞的行为。这不必科学解释,用追撞、首尾相撞便可。追尾一词,犹如小猫小狗追噬自己或同伴的尾巴,显得幼稚可笑。而且追尾是形容追逐的状态,并未相撞,单看「高铁追尾」,还以为两架儿童玩具火车在客厅追逐,越过高山越过海湾,充满欢乐气氛,有掩饰追撞车祸令百人伤亡之惨剧之虞。至于香港某电视台,报道高铁灾难受重伤的人「危重」,照跟大陆,更令人莫名其妙,我们听过伤重、危殆、垂危,但「危重」是什么意思?伤势危殆又很严重?中文的「危」已经很重,只能在尾巴加更重的「殆」字,不能加「重」字来「追尾」的。
至于「动车」,更是离谱。时速不及两百公里,中文叫直快、特快、城际快车就好了,不能叫「动车」的。动车是动力分散式列车(德文Triebwagenzug,英文multiple units MU)的简称,动车是火车发动的观念,不是速度的观念,动车是指动力来源分散在列车各个车厢上的发动机,而不是集中在火车头——即是机车(德文Lokomotive,英文locomotive)之上。由于高速火车大都是采用动力分散式列车的,故此时速两百公里的是动车,三百五十公里的也是动车!
「动车组」是源自中国大陆的地区性名词。世界各地都有型号和数量众多的动车组(MU),但它们在这些地区一般不使用「动车组」这个名称,而是按照动力来源等分类方式被称作「电联车」(即电力动车组Electric Multiple Unit EMU)和「柴联车」(烧柴油的内燃动车组,Diesel Multiple Unit DMU)。
动车是歧义词,有时是动力分散式列车的简称,有时是动车组的简称。中国铁道部则将动力分散式列车简称为「动车组」,非常含糊,台湾铁路管理局则称为「多动力单元列车」,较为科学。动车组不是速度的分别,而是火车车厢配搭的概念,我们香港所有的地铁、火车和轻铁,都是动车组,简称动车。为什么呢?所有编组方式固定,火车不分头尾,各有动力车(德文Triebkopf,英文power car)牵引,中间的是拖车(非动力车),不必在车站掉头或与火车头脱离之后再接驳的,都叫动车组(multiple units)。例如,大家可以看到,香港火车的头尾都有驾驶舱,火车在红磡总站停车,几分钟就用车尾倒开出去了,这就叫动车(组)!当然啰,在高铁路轨上行走的列车,都是首尾都可以做火车头的动车(组),于是不论速度是否达到时速两百公里,都叫动车(组)。香港的火车,全部都是动车(组)。假若你用英文来思考,大陆高铁路轨上通行的车都叫(Electric)Multiple Units,或者用中文全称「(电)动车组」,你便知道这是毫无意义的名称,但用了中文简称「动车」,就好像什么铁路高科技了!动车组是一八九〇年代就发明了的火车技术,在利物浦开行。诸位,大陆的中文简称,含糊其辞,你说混帐不混帐?
混帐之外,还有混跑。高铁因为需求不高,帐面亏损,为了吸引乘客,只好减低速度,调低票价。本年六月二十一日,新华社电,铁道部某些路段(如武汉-广州段)实施以时速三百公里和两百五十公里动车组的「混跑」模式开行。堂堂的国营铁路,不计算市值,负债都超过两万亿人民币了,就连名词都弄不好。 「混跑」这字,粗俗不堪,要多混帐有多混帐,更且「跑」字也与「开行」重复,也不相衬(「跑」是牛马用的俗语,「开行」是工程师的科学语词)。 「换速开行」、「双速/多速开行」,都比「混跑开行」的好。本来最准确的是「间速开行」,这话用粤语读,没问题的,但用普通话读,却与「减速」音近,虽然是实情,但未免令铁道部面目无光,太难堪了。
(按:笔者并非铁路专家,上述常识,都来自德文、英文及中文维基百科词条及中文百度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