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地区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也是当今世界不安定的主要发源地,同时因为丰富的石油矿藏,它又是世界经济的命脉。中东地区的动荡,主要是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冲突;以阿冲突的核心,又是以巴问题迟迟难以解决;而阿拉伯世界的内部冲突,尤其是什叶派与桑尼派的冲突,则是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北非中东茉莉花革命浪潮汹涌,以及凯达组织头目宾拉丹被美国海豹突击队「斩首」之后,全球反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中东地区也酝酿著巨变。为此,美国总统欧巴马罕见地发表了关于中东问题的政策演讲,在全球引发骚动。他讲话的主旨是两点:一是肯定茉莉花革命在中东地区激起的「民主」运动,二是要求以色列退回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的领土,以推动巴勒斯坦的建国和以巴问题的解决。
显然,欧巴马意识到,即使击毙了宾拉丹,只要以巴问题不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不见曙光,那么,恐怖主义的土壤就难以铲除;因此,在如今该地区的形势巨变中,推动以巴问题的和平进程,可以将茉莉花革命和斩首宾拉丹的「成果」正面地扩大化,从而可以有效抑制恐怖组织的报复性反弹,在中东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事实上,他的前任布什总统在九一一之后推动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画,早就停止不前了。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乐观,在欧巴马发表讲话后的第二天,以色列总理内唐亚胡走访美国,在白宫断然拒绝欧巴马的「以土地换和平设想」,明确表示以色列不可能撤回1967年中东战争之前的边界线,一是无法防御国家安全,一是这样做与半个世纪以来以色列的移民安顿和人口发展现实背道而驰。面对以色列总理的强烈反弹,欧巴马并没有提出任何新的措施和承诺,尽管他下令击毙宾拉丹为他赢回不少「决策果断」的声誉,却又再度显示欧巴马「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政治人格特征。
事实上,关于以色列撤回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的领土问题,联合国安理会早就有决议案,以色列之所以长期置之不理,除了以色列认为这将危及以色列的国家安全之外,主要还是有赖于美国使用常任理事国否决权,来压制国际社会的任何举动。因此,在迫使以色列让步的问题上,华盛顿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那么,任何的「伟大演讲」,都可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效。当然,任何美国总统如果在给以色列施加压力一事上「玩真的」,那他也要准备可能付上「政治生命」的代价;因为在美国,犹太集团势力对美国决策的影响力之强大,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
从欧巴马选择演讲的时间来看,他早就估计到第二天以色列总理的白宫行会做出反对,形成「制衡」,减少冲击;这样的「时间巧合」,难免让人感觉是在「演政治双簧」。换句话说,欧巴马的这场演讲,最多只是抛出一个解决以巴问题可行性方法的「试探球」,而非深思熟虑的政策宣示,其最大的目的还是为了给自己的「总统连任」造势。首先,欧巴马以「和平总统」的姿态上任,并在全球的期待下,无功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桂冠;但是,欧巴马虽然撤出了伊拉克战争,却强化了阿富汗战争,并军事干预利比亚,在巴基斯坦击毙宾拉丹,俨然成为「战争总统」,这自然伤害到投他票的美国反战选民以及对他主导世界和平进程的国际社会。因此,他要提出比以往美国总统更激进的推动以巴和平进程的「口号」,来表明他的「中东和平理念」;同时也间接回应了宾拉丹死前的录音呼吁,谓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恐怖攻击美国不停息。然而,欧巴马应该清楚知道,如果他真的要按照其讲话主旨推动以色列让步,他就应该把连任的考量置之度外,花大功夫来勾画政策细节,保证以色列在退回1967年战争之前的边界后,不会再遭遇阿拉伯国家大兵压境的危险,并排除伊朗当政者、哈玛斯等激进伊斯兰要将以色列置于死地的威胁,真正达成以巴和平共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