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20年来中国新军事变革
2011年04月02日 17:59:13
来源: 新华军事
资料图:中国空军国产歼20战机试飞
20年前的1991年1月17日,美国舰队上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击中千里之外的伊拉克军事设施,海湾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产生了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战争模式,美军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拉开了与其他传统军事强国的距离。至2月28日,号称世界第四大军事强国的伊拉克溃败,战争持续了短短一个多月就宣告结束。
这场战争引起了世界的震惊。曾经数次与美军较量的中国军队,有惊讶、有警惕、有思考。一场海湾战争深深改变了中国军队建设和发展的轨迹。
如果把伊拉克军队换成中国军队
1991年1月12日,当美国国会授权美军将伊拉克逐出科威特后,全世界的军事观察家们都在猜测即将到来的战争结局。
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号称中东第一强国,世界上第四军事大国,经历过8年两伊战争洗礼的伊拉克军队,战前拥有95万正规军、48万预备役部队,装备坦克5600辆、装甲车7500辆、火炮3800门、作战飞机770余架。1月17日战争正式爆发前,伊军在科威特战区部署了包括6个精锐共和国卫队师在内的43个师,4000余辆坦克、2000余门火炮、2800余辆各型装甲输送车,呈三个梯队密集纵深配置。为了防御联军可能的两栖登陆作战,伊军在科威特城及附近海岸地区部署了由地雷场、铁丝网、防坦克壕、沙堤和注有石油的壕沟组成的防御带,绵延数十公里。在伊军主阵地背后,纵深地带部署的庞大伊军装甲预备队,随时准备将美军赶下海去。
一面是海湾地区没有可靠战略支撑点的美军,一面是兵强马壮、严阵以待的伊拉克军队,战争将会怎么打?“持久战”、“消耗战”、“伊军至少能在科威特坚守1年”等观点在中国军内几乎达成了共识。
然而,海湾战争的进程却残酷地打破了战前的一切预测,在美军强大的空中打击下,伊军指挥系统崩溃、通讯联络崩溃、防空系统崩溃、后勤系统崩溃,地面战斗仅仅进行了不到100个小时,伊军38个师丧失战斗力,6.2万人被俘,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 门火炮、107架飞机被击毁或缴获,联军方面仅伤亡数百人。
伊军惊人的崩溃速度,让中国军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经历过朝鲜战争、两次边境反击战胜利,曾经信心满满的中国军队开始了沉重的反思,如果把伊拉克军队换成中国军队,会是什么结局?以后的仗该怎么打?以后的仗还能打赢吗?
海湾战争结束后,中国军内的各个层次召开了大大小小数百次研讨会、“诸葛亮会”。结论只有一个,变革!只有抓紧开始已经到来的新军事变革,才能有险中求胜的可能。
中国军队作战思想全面转型
中国军队的变革首先从思想开始。海湾战争前,包括俄罗斯、中国、伊拉克在内的多数国家军队,仍然延续着二战以来的“地面制胜”理论。“战争的最终胜负要靠战靴和步枪决定”在中国演化为影响深远的“大陆军主义”,陆军占据主导、海空军发展滞后。
海湾战争后,中国军队再次裁军,陆军部队大幅削减,海、空、战略导弹部队的比例大幅增加,空军、海军的重要性开始得到普遍认可。面对海湾战争中,美军航空母舰发挥的巨大战略机动、投送和打击能力,中国军队逐步认识到海上方向战略纵深的重要性,海空联合作战、近海防御作战成为军队理论界的研究重点。
随后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每一次战争都带给中国军队新的震撼,但这种震撼开始变得越来越微弱,因为中国军队也大刀阔斧地开始了自己的新军事变革。海、空、二炮首长进入军委决策层,部队编制体制改革启动,陆军向合成化、精干化方向发展,海军向信息化、远海化方向挺进,空军发展“攻防兼备”,二炮突出“核常兼备、一体威慑”,中国军队的军事训练、演习也向着实战化、信息化、复杂化方向转变,跨国境、跨战区、跨军兵种,全天候、全时段、全地形演练全面铺开。
海湾战争最终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军队作战思想全面转型的导火索。
从“以美为师”到“以美为靶”
海湾战争让中国军队切实感受到信息化技术的威力,但在此后的较长时间内,“唯武器技术论”却一度在军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响。似乎没有航母、没有巡航导弹、没有隐形战机就无法与美军作战。“资金、技术优先”,“等、靠、要”思想开始出现。武器装备“以美为师”、“以美为标杆”现象凸显。甚至有观点认为,现代战争军事技术占绝对地位,士气、谋略作用已经大幅度下降,“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土气始终高昂,但是在北约的狂轰滥炸和空中优势面前,仍然只能被动挨打”。
2001年的“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却无意间为中国军队敲响了警钟,迫降的美军EP-3电子侦察机让中国军队“大开眼界”,中国的沿海防空、军事部署、通讯联络在美军面前几乎“单向透明”。跟着美军跑还是会被动挨打,美军有什么、我们造什么只能永远落后!于是,突破“技术瓶颈”还是要让位于突破“思维瓶颈”,军事技术、军事谋略和战斗精神同样重要,“破敌制胜”的方法更为重要。
此后,中国军队的武器技术发展轨迹发生调整,寻敌弱点、体系破击成为武器发展指导思想。武器装备“以美为师”逐步转变为“以美为靶”,这似乎也解答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在评价中国歼-20隐形战机试飞时“不理解为何中国的军事发展总是针对美国”的疑问。
当下一次“海湾战争”降临中国时
从徒步化、骡马化、摩托化、半机械化、机械化到信息化,中国军队一直没有停止过追赶世界军事变革的步伐。以海湾战争为起点,信息化战争已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成为新时期中国军队整体转型的方向。
近年来,一大批信息化新型装备下发部队,陆军基本形成了立体作战的装备体系和比较配套的支援保障体系,机动作战能力得到增强,诸兵种合成作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海军已初步形成了海上机动作战、基地防御作战的装备体系,海上机动编队的防空能力,反潜作战、反舰作战能力大为增强。空军基本形成高中低档搭配的歼击机、对地攻击机、运输机和多种支援保障飞机相结合的体制体系,构成了导弹与高炮结合、高中低空结合、近远程结合的地面防空火力配系和可以覆盖全国的对空情报雷达网。战略导弹部队能够独立或协同其它军兵种对敌实行战略反击和纵深打击。基本形成了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的导弹系列。中国军队的军事训练已不再由战争“被动牵引”,而越来越多发挥起未来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设计”和“验证”任务。
可以说,在主战兵器的技术性能对比上,中美之间的“代差”已日渐缩短,未来10-20年内,中国军队在大型水面舰艇、新型隐身战机、远程战略轰炸机、海上大型目标打击体系建设、卫星导航、指挥控制等方面将陆续突破瓶颈、取得重大进展。
然而,当下一次“海湾战争”降临中国,结局会是如何?中国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到底是什么?中国军队的未来是一支力量型军队、技术型军队还是一支谋略型军队?中国军队的特色能否保持?这仍然值得中国军队去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稿件来源:《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