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今天的整枚穿甲弹价格的,这个逻辑链条是残破和缺乏说服力的。毕竟他没提今天钨原料的价值,以及每枚炮弹的用钨量。
关键是,您都做出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这么精密的产品了,钨的原料价格就在其次了,主要还是复杂而高昂的加工制造成本。这个,作者没提。其实哪怕那弹芯是钢做的,这东西的成本也铁定上千元没商量。
本来30毫米口径的弹药,是可以做成普通的高爆弹头,顶多加上些钨球,通过近炸来摧毁普通的亚音速反舰导弹,这个命中率肯定是极高的。但如此惊人射速的近防炮,显然是冲着末速三马赫以上的超音速重型反舰导弹去的。而后者动能极大,受点轻伤难以阻止其继续冲过来并命中军舰。所以为稳妥起见,采用了直接命中并以动能引爆其半穿甲弹头的体制。
中国的30毫米近防炮,为与此前型号弹药通用,采用了165毫米的标准长度,不仅西方173毫米长的炮弹装药多,威力会略弱,因此更需要提高性能。普通的铜芯穿甲弹,初速特别是末段的存速实在是不顶用,所以才研发了类似主流坦克穿甲弹的那种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并且我前面说了,反正都这么贵了,不差这点钨原料的钱,毕竟钨合金弹芯的存速和穿甲威力都不是钢芯所能比的。具体讲,这个钨芯直径为21毫米,通过碳纤维材料的弹托与30毫米的炮管匹配。无论工艺复杂程度,还是其它材料的价格,它都便宜不了。
50万元的拦截费用贵吗?与跟它配套的上亿元的近防炮造价比,它不贵。与要拦截的至少几百万元的反舰导弹比,它也不贵。与它要防卫的价值几十亿的军舰比,它更不贵!甚至与跟它作用相当的红旗10近防导弹的单枚上百万元成本相比,它依然不算贵。这是打仗好吗,怕花钱就回家抱孩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