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们台湾人怎么想,但坦白说,习近平上来这5年,中国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就是一种荣耀感吧」;这是北京计程车司机亲口对我说的话,言词中透露的不只是自豪,更多是大陆老百姓对领导人形象的描述。
距离中共十九大召开已不足一个礼拜,儘管游客络绎不绝,但隔着天安门高耸的红色城墙,站在金水桥畔,往拱型城门一瞧,「深不可测」这既是当下的心情,恐怕亦是外界对十九大后迈向权力高峰的习近平的直接感受。
回顾十八大这5年来,各界对这位站在党内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习近平,不乏有各式各样形容词。几年前《经济学人》杂志曾以乾隆形象描述习近平;无独有偶,十九大召开前夕,又有台媒尝试从人格特质解读,习与给人勤政、强悍印象的雍正皇帝相似。
归类的好处是便于从一些相似的蛛丝马迹来做比较,以便有个参考基准,来捕捉习近平的行事风格及施政方针;但归类乃至定义的做法,并非万无一失,反而甚至可能產生更多的「误判」,至少是有极大风险的。
坦白说,作为一个毛邓以来,最强势的大陆领导人,习近平恐怕既不愿当雍正,更不可能愿意当乾隆。换言之,习近平就是习近平。
写过多部脍炙人口的宫廷大戏的大陆知名歷史作家二月河,曾以「蛟龙愤怒,鱼鱉惊慌,春雷一击,震撼四野」等16个字,来评论习近平推动打贪反腐,认为习所作所为是「翻遍二十四史也找不到的」。
二月河说得贴切,既然是二十四史都找不到,又怎能拿雍正或乾隆来类比习近平,更何况过去封建王朝与如今共產党的体制也大不相同,要以此来类推习近平的施政风格,也有失偏颇。
从「务实」角度来看,要比较正确理解习近平行事作风或施政方针,恐怕还是得从其当下所做所为来做为参考基础点,才比较合理,若是硬套一个古人模子,其实不甚恰当。
无论如何,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将迎来其任内的第二个5年,过多的臆测无助理解习近平本人,甚至是大陆的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习式风格」在十九大后,还将持续引领大陆未来。
(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