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军事因素。
中印边境上,因为对边境线的认知不同,所以双方经常穿插巡逻,大多数时候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但有时也会不期而遇,并且怼上,各自声称在自己领土,坚决要求对方退出,最后通常是在更上级指挥官调解下各自后撤,脱离争议点。
以前不是没开过枪,双方都曾鸣枪警告过,但通常都导致了更严重的流血冲突。所以没有上级刻意安排,一般谁都不会轻易开枪。否则,这中印边境就天天打仗,而不可能有数十年总体上的安宁了。
再说了,这鸣枪其实也起不到警告的作用,因为对方也肯定会鸣枪警告,没有因你鸣枪就吓退敌方的可能。这肯定不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只是扩大冲突的方式,通常在其中一方有意扩大冲突的情况下采取,而另一方如无此意则不会主动鸣枪,以至于背负开第一枪的责任并且还在其后的武装冲突中吃亏。你强调鸣枪只为警告是没意义的,开第一枪并不需要击中或击毙对手。
关键是从军事角度讲,如果我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自然可以采取更具攻击性的吓阻行动,别说鸣枪警告了,就是直接射击打死人了,也无所谓。但如果相反,那就得慎重了。指挥官可以不考虑对方的伤亡,但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队伍是否会被消灭。不仅要考虑一线对峙的兵力,还得考虑二线支援兵力,你背后站着几个师撑腰而对方只有几个营,敢动武的底气自然不同。
这场对峙中,双方具体兵力多少,我不知道。但总体上讲,中印边境的形势一直是印方兵力远远超过中方。在这次的对峙地点,那个山脊后四百米就是印军一个加强连的营地,而我们的巡逻队是翻山越岭而来。当然,我们敢在沿边界线几十米处修路,肯定也是有备而来,只是具体情况我们并不了解,特别是最近几天后方的兵力调动。我只是说,鸣枪与否你肯定得考虑兵力对比这些军事要素,而不可能在任何时间地点都不考虑实际情况地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