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董战斗中被俘的国民党官兵和眷属。 资料图片
国民党军强占茶山村民房怡兴堂进行顽抗,门外还留有解放军攻击该据点留下的一片弹痕。记者 孙小娟摄
解放军在小董战斗中缴获的国民党军队汽车。资料图片
广西新闻网记者 孙小娟
解放钦州的过程中,解放军曾在钦州城北的小董镇俘获了大批逃敌,抄了白崇禧最后的家底。小董见证了国民党最后的溃败。
今年8月4日下午,小董镇的数位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所经历的解放故事。他们有人曾参加了解放战斗,有人当时尚是孩童。他们的回忆,串联成了最真切的历史。
一夜之间 解放大军到家门
记忆片段:“早上醒来,见房前屋后睡满了国民党俘虏,路上停满了国民党的汽车……”
4日中午,记者和小董镇老年人协会会长李钦廷取得了联系,即刻出发前往小董。
小董位于钦州城北33公里处,如今隶属钦北区。途中经过大垌镇,同行的钦北区宣传部工作人员小何说,这里有着“大垌不大,小董不小”的说法,小董自古便是钦州重镇。
老年人协会位于一条有点怀旧味道的老街上,大门敞开,两边靠墙各有一排长凳,10多位老人正坐在凳子上,天南海北地聊天。听说记者想采访解放时期的事,老人们激动起来。
今年76岁的黄焜老人说,钦州即将解放时,小董附近聚集的主要是国民党的家眷和大小官员,路上的汽车一辆接一辆,排了几十公里。解放军追来后吹号叫国民党投降,国民党不愿意,解放军便沿路放出风声,佯称国民党已经投降了,家眷们听闻乱作一团,哭的哭,逃的逃。
黄焜当时住在离小董街约有3公里远的村子里,他说:“解放那天晚上,我几乎没有听到什么枪声。”第二天一早,他和几个堂兄弟一起到小董,见小董街被解放军封锁了。他们听说国民党已经全部缴械投降,解放军截获了整整两车金银。在中山路上,他们还看到有很多皮箱被打开放在地上,接受检查。
那蒙村的黄杏康老人说,解放时他才七八岁,只记得第二天早晨一起床,看到房前屋后到处都睡满了国民党俘虏兵,“听说他们跑了几天几夜才逃到这里,又饿又累,实在顶不住了。解放军也追了几天几夜,一坐下来就睡着了”。
老人们回忆说,在邕钦公路沿线,路上到处都是国民党部队丢弃的物品,“机关枪、步枪、包袱、衣服,什么都丢,甚至连小孩也丢”。老人们说,当时有一部分国民党兵和家属向十万大山方向逃跑,不少人在慌乱中丢弃了年幼的孩子。这些孩子被当地村民捡养,至今仍有几人在小董生活。
据史料记载,国民党在小董损失惨重,部队、单位、家眷等万余人被俘,数千辆汽车及所携军需辎重、财物全部被解放军缴获。
“国民党似乎不甘心失败。”老人们说,解放当天,还有几架国民党飞机在小董上空久久盘旋,朝地面胡乱扫射,但没有伤到人,只射死了几头牛。
一把大火 烧断国民党退路
记忆片段:“国民党车队过来时,桥已经被烧断了,他们只好缴械投降……”
正与老人们说话间,李钦廷老人来了。
已81岁高龄的李老看来精神不错。他告诉记者,当时他是粤桂边纵队第三支队21团副连长(兼一排排长)。在解放小董的战斗中,他参与执行了一个特殊的任务——烧毁小董与大垌之间的高塘桥。
李老回忆说,1949年12月6日,团部下了命令,一定要赶在天黑之前完成毁桥任务。高塘桥是座木桥,当天下午,他和战友们一起发动群众挑来了10多担松柴,准备了5公斤煤油。晚8时许,他们将松柴推到桥底,浇上煤油点火,霎时火光冲天,大桥顷刻被烧毁。与此同时,他带人在两边高地架起两挺机关枪,准备截击逃跑的国民党军队。
不一会儿,国民党的车队从小董方向一辆接一辆驶来,到高塘桥时,他们见桥已烧断,只好依次停下来。这时,潜伏在高处的轻机枪开始向敌人猛烈开火,逃了几天几夜的国民党军如惊弓之鸟,四处逃窜。敌军领队深知败局已定,无心恋战,很快便放下武器,喊道:“我们不打了!我们投降了!”
这一战中,李钦廷和战友共俘虏敌军官兵40余人,其中有一人还是团长。敌军丢下的300多辆汽车,第二天由解放军统一接收。
“破坏道路桥梁,在钦州范围内切断国民党军队的退路,这是当时支队(指粤桂边纵队第三支队)布置下来的任务。”李钦廷说。据他所知,当时地方革命队伍在邕钦公路小董境内,一共烧毁了3座桥,并且对路面进行了挖掘破坏,使国民党军队的数千辆汽车瘫痪难行,排起了三四十公里的“长龙”。
一炮定局 拿下顽敌据点
记忆片段:“解放军从外面打进来,国民党从里面打出去,后来解放军用大炮轰破了大门,终于将敌人拿下……”
黄焜老人向记者提供了一个线索:他听说当时国民党有一个连驻扎在茶山村,与解放军发生交火,战斗十分激烈。
记者与黄焜、李钦廷一起,来到了小董南约一公里的茶山村。村民们将我们指引到一处名为怡兴堂的老宅子。
怡兴堂位于村中一座水塘边,已经有些破败。房子依坡而建,共有3进,进门后地势一进比一进高。该村67岁的陈文业老人说,这座房子曾是他家的老宅,当时,国民党和解放军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他指着大门边砖墙上密密麻麻的坑洞说:“这是交战时留下的弹坑。”
陈文业当时还是个六七岁的孩童。他说的战斗故事主要是父辈们口传下来的。当时陈文业一家老少60多口人,住在这栋房子里。国民党军队到来后,见房子地形条件不错,便占为据点,在地势最高的后进房屋楼上,架起两个炮台,与解放军对抗。解放军则四面包抄,将怡兴堂围成了“铁桶”。
解放军从外往里攻,国民党从里往外突,双方激战僵持数小时。其间,解放军屡次攻门未能成功,还有两名战士不幸被高处的敌人击中而牺牲。最后,解放军启用大炮,一炮轰破了怡兴堂的大门,里面的国民党兵自知挡不住了,只好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