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之前(注:苏军对日宣战是在8月8日晚),这说明共军是在既没有苏军的配合也没有他们的激励下取得这些胜利的,因而这件事已经本身很能说明当时共军与日军的实力对比,至少局部是这样的。退一步讲,即使共军的胜利不完全是实力所致,假定国际大局下所促成的士气扮演了一定的角色(注:美、英、中于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已经敦促日本投降),那么合法代表中国的国民党政府与军队显然更有理由士气高涨,并对未来充满信心,然而如果乔将军提供的这些信息属实的话,那么只能让我们相信这一本该发生的情况从未发生。于是,我的问题是:难道国军在中日战略相持阶段从未做战略反攻的打算与计划吗?如果有,从哪里体现?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不是对共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个人很难相信以上的情况就是真的;然而在对山东以及几乎所有共军根据地发展趋势做简单考察之后,就知道以上情况不仅是真的,而且是历史的必然。其实,中国近百年的屈辱与奋斗史雄辩地证明了,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是思想的先进与强大,而这也是领袖毛泽东最伟大与最可尊敬之处,因为他不仅拥有了最先进与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极为成功地用这个武器武装了全党、全军乃至全国各族人民,这也是让中国人民的内外一切敌人最为恐惧与无能为力的地方。而如今,本人对这个国家最忧心忡忡的地方,也恰恰正是这个最有力武器的一步步丧失。
再次回到当前的主题。很久以前,一位聪明但不谙世事的同学曾向不谙世事的本人求证:你觉得罗荣桓元帅是不是因为是毛主席的嫡系、跟毛主席亲近,才评上了元帅军衔的呀?我不假思索地答到,大概是这样吧。但是多年之后,才知道当时我的回答有多么地错谬!因为要论军事与政治双优的话,罗帅毫无疑问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一位,而军事与政治双优,又恰恰是人民军队与一切旧军队的最根本差别。以上我们看到了在日寇投降前夕,山东以及附近地区的共军是如何攻城略地的,稍微有心的网友都会感到好奇并发问:为什么是山东,而不是别的地方?答:因为罗帅就是当时山东的军事与政治主官;事实上,我有理由相信,毛泽东不仅在自己身上,而且在罗帅的身上,亲眼看到了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威力与成功,这也就是为何多年之后在罗帅去世之际,主席悲不能禁的真正原因: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